外媒評述:世界須以“備戰”態度預防傳染病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2月14日發文稱,世界須以“備戰”態度預防傳染病,因為“科學家可以終結冠狀病毒,但是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戰爭沒有止境”。文章內容編譯如下:

非典、甲流、新冠肺炎……從2002年以來,大傳染病一次又一次地侵襲人類,每次都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前主任湯姆·弗裡登看到新冠肺炎從武漢向世界蔓延,他在《華盛頓郵報》上指出,“因為之前沒有為下一次傳染病大流行做好準備,我們正在承受後果”,“如果現在採取行動,我們可以預防或減少未來的傳染病發生,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問題不在於下一場大規模疫情是否會出現,而是它會在何時發生”。

儘管醫學戰勝了天花和脊髓灰質炎等疾病,並且通過預防措施減少了諸如艾滋病等疾病的傳播,但“自1970年以來,已經發現了1500多種新病原體”。美國《彭博商業週刊》指出:“科學家可以終結冠狀病毒,但是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戰爭沒有止境。”此外,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警告的那樣,“21世紀的傳染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傳播得更快、更遠:以前侷限於特定地域的疫情現在可以非常迅速地全球化”。

在公共衛生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的比爾·蓋茨在2018年的演講中表達了相同的意思,他說:“世界需要以等同於備戰的嚴肅態度來預防傳染病。”

彭博新聞社強調說,“發達國家具備改善全球生物安全的科學能力”,實際上信息流通和基因序列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現在“缺少的是一種長期方法”,“每次新疫情的暴發都會帶來全球性恐慌和一時的解決方案”,危機過後,它就被遺忘了。“我們甚至還沒有為真正的大瘟疫做好準備,例如致命的禽流感病毒發生突變,成為在人類之間更容易傳播的病毒”。

此外彭博新聞社指出,有必要“關閉或規範動物市場”,因為“在過去50年中,約70%新發現的病原體來自動物”。

2019年10月公佈的一項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疫病防控狀況的評估結果顯示,人類世界在這方面的準備“非常薄弱”,只有9個國家的防控得分超過必須的70分,而所有國家的平均分只有40.2,滿分為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