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用於武漢防治新冠肺炎!甘肅再次緊急調撥“甘肅方劑” (附藥方)

緊急調撥“甘肅方劑”

免費用於武漢防治新冠肺炎

日前,甘肅省總結形成的系列中醫藥預防和治療方劑已運送到武漢,免費為醫務工作者和患者使用。在2月16日首批通過空運運往武漢中藥預防方2688劑、中藥治療方1040劑和藏藥顆粒劑14400袋、藏藥成藥640盒的基礎上,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再次調配中藥預防方2995劑、中醫治療方1500劑、藏藥顆粒劑14600袋、藏藥成藥640盒,今日隨甘肅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空運武漢,供甘肅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預防和新冠肺炎患者治療、康復使用。

為更好發揮甘肅省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康復中的作用,甘肅省認真總結前期中醫藥參與防治新冠肺炎的成功經驗,組織專家形成了甘肅省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系列方,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預防方面,形成了扶正和避瘟兼顧的扶正避瘟方,用於普通人群和密切接觸者預防用藥。在治療方面,針對普通型患者形成了宣肺化濁方,針對重型患者形成了清肺通絡方。在康復方面,根據病後體虛的特點形成了益肺健脾方。同時,根據藏醫藥的治病理論,為臨床推薦使用了藏藥防治系列方劑。考慮到攜帶和服用方便性,也為了保證藥品質量,甘肅省對“甘肅方劑”中藥配方顆粒進行了分裝,連同藏藥成藥緊急送往武漢,以便醫務人員和患者儘早服用預防性和治療性中藥。

免費用於武漢防治新冠肺炎!甘肅再次緊急調撥“甘肅方劑” (附藥方)

甘肅省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解讀

免費用於武漢防治新冠肺炎!甘肅再次緊急調撥“甘肅方劑” (附藥方)

甘肅省截至2020年2月16日,確診新冠肺炎90例,其中有87例使用了中醫藥治療,中醫藥治療率達到了96.7%,治癒出院54例,治癒率為60.00%,治癒出院患者均全程使用中醫藥(藏藥)治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注重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醫療救治中的協同作用和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1月24日即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藥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省級中醫藥防治專家組,制訂了《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全省建立了中西醫結合聯動工作機制,對疑似和確診病例,中醫藥專家第一時間介入,和西醫專家共同擬定中西醫結合救治方案,確保所有病例儘早、及時、全程使用中醫中藥,努力做到“一患一方案”。至今,已發佈了第三版中醫藥防治方案。現結合我臨床會診病人的體會,對我省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做粗淺解讀。


關於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步認識

1月23日甘肅省確診2例新冠肺炎病人,1月24日上午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立即召開了中醫藥防治工作會議,成立了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專家組,我作為專家指導組成員,參加了中醫藥防治方案的制訂和確診病人的會診等工作。通過臨床會診,也對這次新冠肺炎有了初步認識。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位在肺,多傷及胃腸,具有傳染性、致病性、流行性特點。《黃帝內經》中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論大小,病狀相似”。在我們會診過的病人中,絕大多數有武漢市的居住史或旅行史,或為接觸過來自武漢的患者後,出現家庭聚集性發病,與《內經》所論非常吻合。而對於本次疫病的邪氣性質,雖然大家有寒疫、溼疫、溼熱瘀毒合邪等不同認識,但是從今年的氣候特點、發病節令以及症狀表現、傳變特點來看,我們認為,溼邪是這次武漢疫情最重要、最核心的致病因素。本病起於冬季,審症求因,其病邪性質為夾溼的疫癘毒邪,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閉、脫”,溼毒起病,鬱阻氣機,樞機不利,繼而出現了邪氣襲肺、壅肺、閉肺,毒損肺絡、內閉外脫等臨床演變過程,大部分病例病位在肺,逐漸順利向愈,只有部分病例出現咯血、神昏、喘脫、死亡。本病可依據疫病三焦和衛氣營血傳變規律進行辨證論治。


預防強調藥膳扶助正氣和中醫治未病

《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扶助正氣,首推藥膳。

甘肅省是中草藥大省,號召人們充分用甘肅省地道藥材製作藥膳,滋補身體,提高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抵禦外邪。因此我們建議:

普通人群藥膳:薏苡仁30克、銀耳50克、百合60克、淨山藥50克、排骨500克、荷葉20克、蓮子10粒。以上食材洗淨,加水適量入煲內,慢煲三小時,適量帶湯食用。

虛體易感人群藥膳:薏苡仁30克、胡蘿蔔250克、鮮百合150克、生黃芪30克、草果15克、白豆蔻15克、橘皮30克、大棗4粒、生薑3片。以上分量適合4人食用,可憑個人喜好加入瘦肉適量,慢煲3小時,甜食或鹹食均可。

已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肺炎易感人群及武漢返(來)甘人群和密切接觸者藥膳:板栗250克、瘦豬肉500克、薏苡仁300克、黨參15克、陳皮30克、豆豉30克,鹽、姜各少許。將板栗去皮,豬肉切塊,加水適量,煮爛即可帶湯食用。

口服湯藥扶正闢瘟。

人群普遍適用。處方:生黃芪15克、防風9克、麩炒白朮15克、麩炒蒼朮6克、連翹9克、荷葉6克、生薑3克。煎服方法:加水500毫升,水煎兩次,每次30分鐘,兌取200毫升,不拘時服。

發揮中草藥外敷闢瘟作用。

推薦自制香囊,基本方:藿香15克、佩蘭15克、冰片6克、雄黃3克、白芷20克、艾葉10克。上述藥物制粗散,裝緻密小囊,隨身佩戴。個人可根據基本方自制。我省為相關醫務人員、檢測點工作人員發放中藥湯劑6.3萬餘袋,中藥避瘟香囊4000餘個,艾條1萬餘支。

足浴泡腳,芳香闢瘟。

基本方:艾葉15克、紫蘇葉9克、杜仲30克、川斷30克、當歸60克、炙黃芪30克、藿香15克、木瓜20克、生薑15克。用法:加水2000毫升,水煎45分鐘,取汁,入桶中足浴。每天1次,每次15-30分鐘,以全身微微出汗為度。


根據我省的發病情況看,大多數病人是輕症,重症7%左右(全國大約20%),我們根據病情及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國家第五版方案進行辨證論治,同時注重中醫臨床診療相關資料的收集總結工作。重點在診斷初期即進行中藥湯劑治療,截斷病情由輕型加重為重型、危重型的趨勢。

輕型病人 屬於沒有明顯症狀的可疑傳染病患者和曾經與傳染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密切接觸者)的觀察階段。此時尚未能明確診斷,臨床表現常僅為低熱、輕微乏力等輕微症狀,無肺炎表現。若表現乏力伴胃腸不適者,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以祛溼健脾。若表現乏力伴發熱者,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等,以解表發散,扶正散邪。

普通型病人 臨床辨證多屬於溼熱壅肺證。臨床表現多見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喘息、乏力或勞力性氣短;咽乾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治法:宣肺透邪,清熱化濁。推薦處方:宣肺化濁方。

處方:蜜麻黃6克、連翹15克、前胡9克、法半夏12克、麩炒蒼朮12克、廣藿香6克、羌活9克、酒大黃6克、陳皮6克、黃芩6克。水煎分服,一日一劑。《溫疫論》曰:“客邪貴乎早逐”“不傳則邪不去,邪不去則病不瘳,延纏日久,愈沉愈伏,多致不起”。瘟疫以祛邪為第一要義,根據病邪的特點,驅逐邪氣,給邪以出路。疫毒夾溼,以《金匱要略》麻杏苡甘湯加《醫方類聚》神術散宣肺、化溼、透邪,《溫疫論》達原飲闢穢逐邪,《傷寒瘟疫條辨》升降散升清降濁、調暢氣機。

重型病人 臨床辨證多屬於溫毒閉肺證。臨床表現多見高熱不退,咳嗽;痰少,痰黃黏稠不易咳,或黃痰,胸悶氣短喘促,腹脹便秘,四肢欠溫,微汗,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治法:清肺通絡,瀉熱解毒。推薦處方:清肺通絡方。處方:蜜麻黃9克、杏仁9克、生石膏20克(先煎)、膽南星6克、葶藶子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射干9克、生苡仁15克、水蛭3克。水煎分服,一日一劑。溫毒閉肺,麻杏石甘湯宣肺清熱,溫膽湯升清降濁。祛風先活血,血活風自滅。故加用活血祛風之藥,共同達到辛涼清熱解毒,宣肺活血祛風透邪的治療作用。《醫林改錯》記載有解毒活血湯:瘟毒自口鼻入氣管,由氣管達於血管,將氣血凝結,壅塞津門,水不得出,故上吐下瀉……解毒活血湯治之,活其血,解其毒,未有不一藥而癒者。

危重型病人 臨床辨證多屬於內閉外脫證。臨床表現多見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治法:開閉固脫,解毒救逆。推薦處方:四逆加人參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本型屬危重症,急則治其標,治以開閉固脫,解毒救逆。方用《傷寒論》四逆加人參湯,熱閉沖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陰閉沖服蘇合香丸。正如《溫病條辨》說:“非菖蒲、鬱金等所能開,須用牛黃丸、至寶丹之類以開其閉,恐其昏厥為痙也。”

恢復期病人 恢復期根據正氣受損、邪氣餘留的情況辨證論治。臨床辨證多屬於肺脾氣虛證。臨床表現多見氣短,乏力,輕咳;心虛膽怯,夜寐欠安,納呆腹脹,便溏不爽;易汗出,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細。治法:運脾益肺,培元固本。推薦處方:益肺健脾方。處方:炙黃芪15克、黨參6克、陳皮9克、當歸9克、柴胡6克、桔梗3克、麩炒白朮15克、炒白芍9克、砂仁3克、生麥芽15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服,一日一劑。

本病急性期重在祛邪,有表解表,有溼祛溼,分消溼熱,合病腑實證,則通下腑實,但邪氣可耗傷正氣,危重症可見痰熱閉阻心包,則清熱解毒、豁痰開竅,若內閉外脫,則急則治其標,固脫為要。後期邪去正虛,則注意根據正邪調整攻補兼施力度。

中醫最大的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因此臨床具體治療還是根據病情辨證用藥,有是證用是方,若無上述證候,則上述方不能用於預防。

另外,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也有確診病人,他們採用藏藥顆粒劑治療,也取得了顯著效果。預防階段用催湯顆粒;治療階段用催湯顆粒或流感丸(適用於普通型患者);康復階段用仁青芒覺顆粒。6例病人,經中藏醫和西醫結合治療,均治癒出院。(撰稿人王世彪)

免費用於武漢防治新冠肺炎!甘肅再次緊急調撥“甘肅方劑” (附藥方)

中醫藥自古就是抗疫良方

新冠肺炎疫情警報一拉響,中醫藥力量就第一時間介入。1月23日公佈的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非常強調中醫藥的作用;此後每一版中,中醫藥施治策略都在不斷更新,整體治療方案中始終強調“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國各地醫院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幾乎都用上了中醫手段。從發病早期到重症救治,中醫藥全程參與,結合西醫共同抗擊疫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染病防治專家、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席中醫專家奚肇慶說:“戰勝新冠肺炎,我們應有足夠信心,因為我們有兩條腿,一條是西醫,一條是中醫。”


中醫藥抗疫成果顯現

治法方劑的篩選是重中之重。第五版診療方案認為,新冠肺炎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各地應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及病人體質等,參照方案進行辨證診治。根據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演變過程,中醫將其分為初期(寒溼鬱肺)、中期(疫毒閉肺)、重症期(內閉外脫)、恢復期(脾肺氣虛),並推薦了相應的處方和中成藥。

除了方劑,不少中成藥在疫情治療中發揮作用。隨著抗疫戰鬥的深入,中醫藥成效日漸顯現。

全國各地中醫院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紛紛推出抗新冠肺炎處方。2月6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鍾南山團隊結合嶺南地區特點,擬定預防用涼茶處方“防疫1號方”(透解祛瘟顆粒),定期給全院職工飲用,該方也適用於居家隔離防疫市民。河南省中醫藥專家結合當地特點,擬定針對成人和兒童的預防處方,適用於流行期間普通人群的預防。廣東、陝西、安徽、江西、甘肅、河北、四川都公佈了針對本省的推薦處方。

新型冠狀病毒科研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療效有3個特點:對普通型患者能改善症狀,縮短療程;對重症、危重症患者可減輕肺部滲出,控制炎症過度反應,防止病情惡化;對恢復期患者可促進其康復進程。”中醫治療往往不是著眼於病,而是調動機體抗病能力,在改善臨床症狀、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有獨到優勢。


中醫藥經驗得來不易

人類和瘟疫的鬥爭從未停止。翻看中醫藥歷史,會發現我國幾千年來與瘟疫的對抗中,誕生了一批批名醫,他們的經驗也一代代傳承下來,形成系統的防治理論。

中醫大都把瘟疫歸為“疫病”“溫病”範疇。疫病在我國自古有之,且危害不小。據記載,自西漢時期到現在,中國先後發生過300多次疫病流行。兩漢時期是古代記錄中瘟疫最多的時期,“醫聖”張仲景的從醫契機便是東漢末年被稱為“傷寒”的瘟疫橫行,其著寫的《傷寒雜病論》救人無數,為後世治療“傷寒”確立了範式,時至今日依然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就是由該書中多個經典方劑優化組合而成。

明清時代溫病流行,於是中醫又產生了溫病學派,以吳又可、葉天士、薛雪、吳鞠通、王孟英等為代表的溫病學家用中醫防治瘟疫,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中醫研究瘟疫的首本專著是明代吳又可的《溫疫論》。明代末年瘟疫暴發,吳又可首次提出“癘氣”致病學說,不僅開闢了中國傳染病學研究先河,還是世界醫治傳染病學上的創舉。今天看來,吳又可所說的“癘氣”,無疑就是“致病微生物”。

在與瘟疫的角力中,中醫的貢獻造福全人類,尤以天花防治最突出。宋代天花在我國流行,從那時起,中醫就開始採用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清代康熙年間,朝廷設立“種痘局”,專門給百姓普及種痘,可以說是全球最早的官方免疫機構。這種方法後來被其他國家仿效,並啟發了英國醫生琴納於1796年發明牛痘接種術。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在傳染病防治中屢建奇功。1956年-1957年,石家莊和北京地區暴發流行乙型腦炎,在疫情緊迫的情況下,政府派去了中醫名家蒲輔周。蒲老結合中醫理論及兩地實際情況,採用不同治療方案,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且治療效果遠超世界水平,拯救了上萬人的生命。1958年廣州暴發流腦疫情,國醫大師鄧鐵濤用中藥對證施治,療效達90%,大大降低死亡率,且患者完全無後遺症。2003年“非典”暴發,當時87歲的鄧鐵濤被任命為中醫專家組組長,他所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共收治73例非典病人,取得“零轉院”“零死亡”“零感染”的成績。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說:“在我們這片大地上,瘟疫時常出現,古方中有不少治療時疫的方子,對其稍作加減,危急時刻每每獲效,扶佑眾生。”


中醫藥雖好但不能擅用

奚肇慶說:“儘管有中醫助陣,我們對疫情依舊不能放鬆警惕。中醫有辨證論治,這才是最特效的疫病治療方。”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仝小林院士說:“凡是武漢輸出的病人,與武漢當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對無武漢病人接觸史的患者,可根據當地情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這就是中醫辨證的精髓。各地情況不同,比如廣東的涼茶方就不適合寒冷的北方使用。如果亂用諸如雙黃連等清熱解毒藥,不僅於抗疫無益,還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破壞免疫功能。

對古籍古方更要篩選來看,網上流傳一些諸如塗香油的偏方,大多是從古代方書中揀抄而來,但其是否有效、有效性多大,有待驗證。“疫情當前,檢閱古書以求良方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藉助網絡等公眾媒體隨意擴散,不但起不到預防效果,反而加重民眾焦慮。對普通人而言,不能無病亂用藥;對醫生或醫學愛好者而言,更不能亂薦藥。”奚肇慶說。

最後奚肇慶提示,冬春季節,很多人都有陰虛內熱的情況,外邪侵犯就容易生病,因此要調整好生活方式,適當多飲水,不熬夜,少吃辛辣上火食物,強身健體。只要體內氣血平衡,外邪就不易侵犯,這正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此外,中醫也講“避其邪氣,如避矢石”,意思是做好防控隔離措施,避免接觸疑似外感患者,戴口罩、勤洗手等。(董長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