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身心“溫度計”——學會評估和管理壓力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張馨心)在抗擊疫情期間,人們或許會出現不安、焦慮、抑鬱等情緒,也可能會有失眠、胸悶等症狀,這些都是心理在調節應激反應時出現的失衡現象。蘇州大學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教授吳愛勤表示,信心是長效的“疫苗”,抗擊疫情,我們除了要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還需增強信心,提高心理的抗壓免疫力。

突發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會影響人們的心理狀況,加上一些謠言製造的恐慌,大眾的心理會產生雙重壓力——由病毒疫情帶來的壓力和身心承受的壓力。“我們在這種雙重壓力下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感染的受害者,也是疫情的防控者。因此,我們必須要具備雙重的防疫功能,一個是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另一個是提高我們心理的抗壓免疫力。”吳愛勤說。

要提高心理上的抗壓能力,需要先認識壓力的衍生過程。吳愛勤說道,人們可以調動潛能去應對早期的壓力,但若壓力持續增加,而人們又不能有效地調節減壓時,這便會刺激到最高應激點。如果在此基礎上,壓力繼續攀升,超過了人們的適應能力,那麼就會由身心疲勞轉變成身心障礙、身心紊亂,最終會演變成心裡崩潰和心理危機。

“所以,我們必須將壓力管理在一個最佳的範圍,時刻進行調節,這是壓力帶給我們的啟示。”吳愛勤認為,壓力分不同類型,管理壓力需在評估身心反應的基礎上進行,因為不同人面對壓力有著不同的抗壓和適應能力。

那麼,平時在家,應如何來評估身心反應?吳愛勤介紹了關於情緒的“身心溫度計”,用來簡單地篩查自己的情緒和心理障礙。“第一,檢查自己是否有緊張、煩惱、擔心的心理,這種心理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第二是否會出現睡眠困難、易醒、早醒、睡眠不解乏等情況;第三,是否近期對各種事情難以產生興趣,並伴隨著壓抑、低落的心理;第四,是否出現軀體不適、慢性疼痛,第五,是否時有糾結、矛盾、衝突的心理。”

進行身心篩查後,可將症狀分類進行治療。“針對輕度的心理不適反應,可以充分利用線上渠道,通過熱線電話、網絡門診以及遠程會診進行‘互聯網+抗壓心理諮詢’的治療和幫助。如果能居家調節,就儘量不去醫院,如果需要用藥物,應刻不容緩堅持服用藥物。”值得注意的是,擅自服用藥物有風險,我們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

緩解心理的不適反應,吳愛勤表示,可以從“面對它、接受它、處置它、放下它”這四個“它”做起。同事,我們需要有“信心、耐心、小心、決心和愛心”這“五心”建立合理的心理期待。“信心是長效的疫苗,我們要有信心,才能戰勝恐慌。”吳愛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