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同樣應該被銘記:“隱形”的醫生——記河東區疾控中心應急隊

魯網2月18日訊(記者 郭念禮 通訊員 李玉娟)他們不是在醫院裡與病魔殊死搏鬥的臨床醫生,而是與病毒搶時間的“隱形”的醫生,是一群奔跑在春天裡的人,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避免更多的人感染,構築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河東區疾控中心迅速成立了四支應急處置隊。每隊均由流調組、檢驗組和消殺組的專業人員組成。他們每天身穿厚厚的、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克服“層層包裹”帶來的不便,在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觸者之間穿梭,默默承受暴露的風險;流調、採樣、消毒,每個環節務必一絲不苟、嚴格程序,不得有任何差池。

現在讓我們鏡頭前移,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在疫情防控時的工作場景,認識一下這群最可愛的人。

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隐形”的医生——记河东区疾控中心应急队

流行病學調查

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是控制疫情擴散的首要干預手段。只要有新病人(或疑似病人)出現,流調隊員必須在第一時間到現場開展流調,對發病前後的接觸史、發病就醫等等所有活動軌跡進行抽絲剝繭、梳理研判。在負重工作下完成流調任務後,流調隊員往往會出一身汗,在面罩的保護下,護目鏡也模糊不清。隊員中既有劉佃亮這樣經驗豐富的防疫老兵,還有鄭夫蘭、張佳音、趙秀蕾等後起之秀。彭仁生科長是預防醫學科班出身,既參與常規流調,還肩負調度、協調、協查任務,及時傳達指揮部指令,總是來得早,走得最晚,保證了各應急分隊的高效運轉。

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隐形”的医生——记河东区疾控中心应急队

密切接觸者的排查和追蹤

通過流調,流調員全面界定出掌握密切接觸者的線索和範圍,包括家人、同事、朋友,還有同乘交通工具、去過公共場所的陌生人。要對密切接觸者及時隔離、觀察,是防止疫情的擴大的關鍵環節。所有的這些,一個也不能少!傳染病預防控制科楊宇田科長充分發揮善於溝通的特長,準確提取核心信息,爭分奪秒進行彙總,為後續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隐形”的医生——记河东区疾控中心应急队

標本採集檢測

檢驗人員的工作是對在第一時間對病人的鼻、咽拭子標本進行採集鼻、咽部分泌物,放入病毒採樣管中,並儘快送市疾控檢測。棉棒刺激咽後壁,受檢者會幹嘔或咳嗽,即使有防護,暴露風險仍然相當大。血液樣品採集後,檢驗團隊要用離心機對血液樣品進行分離,分出血清、血漿和血細胞,分裝後再送市疾控中心進行檢驗。在疫情上升期,檢測標本不斷增多,他們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多。為此指揮部專門抽調精兵強將。臧廷梅、史秋梅是疾控中心檢驗骨幹,疫情發生以來,舍小家顧大家,始終衝在最前面。河東婦保院朱孟強、相公衛生院劉廣同兩位主任也來了,還有李穎、鄭利菊、鄭翔豔這些任勞任怨的年輕檢驗士。

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隐形”的医生——记河东区疾控中心应急队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隐形”的医生——记河东区疾控中心应急队

消殺員的工作是疫區消毒。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生活和工作,以及停留過的地方,乘坐過的交通工具等有可能汙染的場所、物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防止傳染源擴散傳給其他健康人。消殺專業組長朱蓮是個略顯文弱的女同志,專業素質強,積極組織隊員進行多次穿脫防護服演練及消殺知識培訓,提高隊員的自我保護意識。隊員毛劍俠、鄭同超兩人是中共黨員,都曾經在03年抗擊“非典”一線戰鬥過。1月30日,指揮部要求對河東區首例確診新冠肺炎住家進行終末消毒,兩人不畏風險主動請纓,團隊協作,圓滿完成了任務。

河東區疾控中心應急隊既是一支“常備軍”,也是一支臨時組建的隊伍,既包含疾控中心的業務能手,也有各醫療單位抽調的精兵強將。新冠疫情發生後,他們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力的精神,在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調度下高效運轉。一天最多的時候,應急隊的四個小分隊需要完成120多個疫點的流掉、採樣、消殺。過去的25天,不分晝夜,連續工作已成了家常便飯,晚上集中隔離在宿舍隔斷了與家庭的互動,他們也為人子女,為人父母,親情在疫情面前只能放在一邊,這對他們的身體和意志力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他們沒有作莊重的宣誓,默默前行。因為職責所在,何須請戰!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在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脅時,他們挺身而出、愈戰愈勇,無怨無悔,他們每個人都值得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