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時間裡,讓家長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

這些日子宅在家裡,孩子不去學校,宅在家裡學習,看到孩子的狀態,真的忍了很久的情緒開始爆發了,罵了孩子氣了自己,結果還特別頭疼。在這樣的特殊的日子,不知道有沒有家長們焦慮和無助。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辦???

“宅”在家的時間裡,讓家長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

如果您也為這樣的問題困擾,不妨來看看下面的的幾條建議:

一、首先,我們的家長自己也要開始學起來。

總體來說,人是群居動物,孩子一個人在家學習,更容易滋生消極情緒。倘若家長沒有去單位上班,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身為家長的您也不妨讀讀書,看看報,做點同樣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如此,孩子內心會更加寧靜,一些小的走動,諸如上廁所喝水的頻率可能就會下降。

“宅”在家的時間裡,讓家長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

二、家長儘量保持平和的心態

疫情蔓延,形勢緊迫,難免會有焦慮、擔心、害怕等消極情緒,而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整自己,坦然面對,正視它們,接納,不迴避、不抗拒。換個角度,此疫何嘗不是和睦親子關係的契機?何嘗不是學會和自己相處的契機?家長放鬆孩子也會放鬆,家長焦慮孩子也會焦慮,家長良好的心情,平和的態度,是陪伴孩子戰勝疫情的一劑良藥。

三、多和孩子聊聊天

心理學研究發現,不給孩子機會的教養方式,往往會使孩子缺乏溝通技巧。在人際交往中比較被動,幸福感也較低。只有將孩子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給予充分的平等和尊重,才能讓孩子未來成長為參天大樹。我們的家長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多和孩子聊聊天,讓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孩子的溝通是否順暢,也是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試金石。

“宅”在家的時間裡,讓家長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

四、和孩子多一點“共同關注”

孩子的學習固然重要,卻也必然融於生活。家長們應該思考,如何藉助居家的便利環境,使網課學習變得豐盈立體。以收看節目為例,比如和孩子一起收看“新聞1+1”、主持人大賽等。傑出的人才,給人力量;優秀的節目,催人奮進。磨刀不誤砍柴功,唯有精神的成長,才能給予學生更充沛的內在力量。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這些閒暇時光,必能使孩子的學習如虎添翼。

“宅”在家的時間裡,讓家長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

五、提前和孩子達成共識

坦坦蕩蕩告訴孩子,作為家長,孩子居家學習期間,你會做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孩子心理有準備,有預期,不至於每一次參與都變成一場有損親情的戰役。規矩還是要有的,建議家長提前和孩子達成以下共識。例如孩子在家上網課,家長可以對孩子做以下要求:

1.生活作息規律,儘量根據學校常態的時間節奏走。

2.網課課堂上,不隨身攜帶手機。

3.聽課期間不關門(有噪音除外),不走動,不聊天,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

4.聽課要做筆記,不可只是做看客。至於其它的補充,每個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和家庭的情況自行規劃和安排。

“宅”在家的時間裡,讓家長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

六、家長要適當監督

實踐證明,有監督的學習行為,往往更高效。作為家長,有必要履行觀察,提醒,反饋的職責。孩子在家學習,缺乏學校的集體氛圍,難免容易走神,這個時候,老師不在孩子的身邊,家長應做好監督工作。例如:

1.悄悄觀察孩子有沒有在聽課,聽課的狀態是不是良好,有沒有做課堂筆記;

2.翻開作業本看一看,看看書寫的數量,初步瞭解完成的質量。

“宅”在家的時間裡,讓家長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付諸行動,人們常說:距離能產生美。但“宅”在家的這段時間裡,如何和孩子的零距離也能美起來?家長不妨抓住契機,藉著和孩子親密相處,主動發現你們之間相處的小問題,經過這段特殊時期的陪伴,填補你曾忽視的親子關係溝壑,耐心地和孩子交流,認真觀察他成長變化的點滴。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卓越非凡,但教育最怕焦慮。

家庭,才是孩子來到這世上,面對的第一個課堂,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願每位家長在這段特殊時期都能耐心地對待孩子,相信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變得更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