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應如何正確使用紅外額溫計?

浙江闢謠網據新華社消息:在這場疫情中,因紅外額溫計具備非接觸、測量快、使用場景靈活等優勢,已成為公共場所快速篩查體溫異常人員的重要工具。

  但記者在走訪社區、交通樞紐等地發現,一線防疫人員測溫中容易出現測量位置不對、測量距離不對、環境溫度過低等情況,導致測量溫度不準確或不顯示。專家提醒,紅外額溫計必須注意使用方式才能夠正確測量體溫。

  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產品部產品總監叢明介紹,額溫計作為醫用紅外體溫計的一種,測量原理為首先採集額頭表面溫度數據,然後通過應用補償算法,將採集的溫度數據折算成人體標準測量位置溫度(口腔、腋下、直腸),這樣才可以作為臨床診斷依據。

  他說,使用額溫計需要注意三點,一是儘量在16℃到35℃之間的環境中測量,遇到極寒環境要對機器進行保暖,使用間隙可以將其放入口袋等;二是額溫計沒有進行過手腕測溫的臨床醫學研究,測量時應該對準額頭而不是手腕,注意不要緊貼額頭,不要被眉毛、頭髮遮擋,應當保持3釐米以內的有效距離;三是從室外進入到室內時,因被測者搭乘交通工具不同,會導致額頭溫度的暫時性變化,初篩不符合正常範圍,應讓被測者在室內停留至少3分鐘再進行復測。

  同時他提醒,為應對目前北方室外低溫,建議一直在低溫室外測體溫的一線防疫人員,每天白天和夜間兩次先以未發熱人群(如自己或同事)測出一個健康溫度的參考溫度,將其作為基準,一旦出現明顯高於基準溫度的,應進行復測篩查。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感染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王磊介紹,在醫學上判斷髮燒的測溫點一般是口腔溫度、腋下溫度和直腸溫度,臨床上通過表皮溫度判斷髮熱時,通常以腋窩作為判斷,即大於等於37.3攝氏度就是發熱。紅外額溫計僅作為人體體溫的快速篩檢,如果出現體溫異常應該進行復測,臨床上確定發燒一般是通過水銀溫度計測量。

  天津市計量監督檢測科學研究院熱工室主任田昀提示,一線人員使用額溫計要注重定期保養清潔,特別是室外公共篩查點,應定期對探頭進行處理,確保沒有汙物後再消毒使用,以免影響測量準確度。

疫情防控中應如何正確使用紅外額溫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