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劣幣驅除良幣


職場中的劣幣驅除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定律,是指當劣幣、良幣同時存在於市場上時,雖然兩種貨幣實際價值不同,但由於法定價格是一樣的,因此必然出現良幣被劣幣逐出市場的事實。

背後反映的是當事人信息的不對稱,假設人人都能識別劣幣,並拒絕使用,那麼劣幣自然沒有市場了。

其實深層次的本質原因,還是在於遊戲規則的設立有問題,假設政府將劣幣與良幣的鑑定方法公佈於眾,或者從貨幣流通環節杜絕劣幣的使用,那就不會出現這一現象了。

這種現象在現實中也是屢屢可見,比如假冒偽劣盜版產品充斥市場,而正版產品無立足之地; 考試中作弊的人多了,慢慢地,不作弊的人覺得這太不公平,要麼加入作弊的隊伍,要麼退出考試。

在職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同樣令人感同身受,不寒而慄。

職場中的劣幣驅除良幣

  • 想幹事的,獨木難支。

很多年輕人初入職場,大多數還是想好好幹一番職業的,而當進入職場一段時間後,發現周圍的很多職場老司機,不是推諉扯皮,就是溜鬚拍馬,總之就是沒把心思放在工作上。

這些職場老司機對於工作,得過且過,反倒是對於人際關係、職場潛規則等異常關注,而最終的結果恰恰是,這類人在職場晉升得最快。

因此本來想真正做點事情的,在看到周圍人都是這幅姿態時,除自己的積極性備受打擊外,更為實際的情況是,公司的運營是依靠大家的合作完成的,即使你再怎麼拼盡全力,絞盡腦汁,但別人不配合,除了一聲長嘆,我們別無選擇。

而且,當你想做事時,遇到別人不樂意配合的,免不了會起爭執,這樣下去必然得罪一旁眾人,到最後,不僅事情沒做成,別人對你也會頗有微詞。

遇上那種心胸狹窄的,搞不好會在上司面前造謠誹謗,如果此時大家異口同聲,或集體緘默,那你也將是百口難辨。

於是,最終的結果,不是做事的人選擇退出,就是其也近墨者黑,與他人同流合汙,至此,劣幣成功地驅逐了良幣,因為這種環境下,良幣是無法生存的。


職場中的劣幣驅除良幣

  • 太優秀的人,要麼留不住,要麼被同化。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太優秀的人,在職場中難免受到各種非議、阻難,當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進入到公司裡後,那些平庸之輩視之為洪水猛獸。

原本死水一潭的安逸和平靜,頃刻被動盪和不安所替代,因此其他人必將群起而攻之,除之而後快。

而太優秀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傲嬌和不屑,特別是當發現自己的周圍充斥著一幫庸俗之流時,內心裡的優越感表現的更為明顯,自然會在言語和行為上令他人不適,與他人的合作,也必定充滿各種坎坷,久而久之,很難融入大環境。

最終的結果,要麼是優秀的人因無法適應原本的環境和土壤,悲情離去,要麼意識到問題本質,進而掩蓋自己的鋒芒,姿態上變得低調和謙遜,至少從表面上使得自己與現有環境沒有那麼的格格不入。

以上兩例職場中劣幣驅逐良幣的案例,在現實中普遍存在,作為老闆來講,要想讓良幣留存下來,就必須改變現有的一些不利於良幣發展的土壤環境,比如在薪資上特殊照顧,在管理體系上適當創新,便於為良幣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而作為良幣來講,如果要在現有環境下不被劣幣驅逐,也需要暫時委曲求全,先適應下來,再慢慢改良或為自己創造有利於自身突圍的外部環境。

小職場,大社會,更多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職場紅與黑(zhichanghongyuh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