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即可通今?論如何才能通讀古人智慧

春秋至今,其實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許多寶貴的財富,有如何處事的,有應對禮節的,有如何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等等等等。這些財富雖然很多人沒有看過,但總有些邊邊角角在身邊口口相傳。有人問為何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是有的,中國人一直在信仰的,就是這一條條的真理至言,一個個的處事方法論。

博古即可通今?論如何才能通讀古人智慧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能凌駕鬼神之上,甚至狀元一劍能滅小鬼,而普通老百姓甚至對這種事情認為是正常的,這其實就說明了,我們的學問,其實超過了信仰。

但我正經來說,不推薦春秋戰國以後的書。我對中華文化做了一些個人的總結,總的來說,中華文化自百家爭鳴伊始,如果說倉頡造字乃是造了中華文化的根,那麼百家爭鳴則是中華文化的樹幹。我不是說往後的都是糟粕,但後面的朝代所創作的知識,只是一些樹枝而已,他們通過對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等人的著作學習之後,才有了自己的學問,所以既然我們在民國和文言文脫節了,我的理解就是我們要拋掉樹枝,重新從樹幹開始學習,擁有我們自己的理解,建立現代人自己的方法論。

繼續從大樹論說起,百家爭鳴時為中國文化樹幹的建立,而後則是樹枝的建立,如果後面續上的話,其實好多現代作家的一些理解不過是樹枝上的毛須而已。因為他們的一些理解還不是從樹幹學習的,而是從樹枝學習的。借用老師們常說的一句話:我們交給你的知識是我們嚼爛了餵給你們的,我們則是從書上學習的,你向書上學習肯定學的更全面。

博古即可通今?論如何才能通讀古人智慧

咱們單切入一個話題,以抑鬱症來說吧,古代中國的抑鬱症其實很少的,而在現在,為何突然冒出如此多的抑鬱症或者自以為抑鬱症者,其他先不說,大的一個點就是現代人的精神世界很貧瘠。這裡我對精神世界做一個我自己的理解:精神世界需要創造力,就是你要學習然後創造自己的理解,才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一首詩文,會背會讀,他只是一首詩文,而如果你能夠以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去構建這個詩文所描繪的景象,那你就初步擁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了。所以這個,也是我推薦大家要多多學習古文的優勢之一。

在我之前寫的那些學習文章中,筆者只能簡單的做一些註釋,以便大家理解其中的道理。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學習樹幹類,也就是百家爭鳴時期的古文時,我的建議是不要妄圖去了解全貌,因為他們講的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東西,我們讀這些,應該要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你能從中有了自己的理解,那麼那句話對於你來說,就是你理解的意思。

孔子的話,能流傳2000年,寥寥幾句,後人以成千上萬句去解釋,去註釋,去重新理解,去傳播,這種影響力和語言能量之大,是所有人無法想象到的,所以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飲,現代人能從中窺見一斑,也就是大收穫了。筆者寫這些,也是這個想法。

最後,筆者要告訴大家的是:我所給予大家的,是造船的技術和造船的材料,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古人,建立自己的精神之舟,徜徉在中華文化這片汪洋大海中。也希望快要溺水的同學,能夠找到自己的木板,慢慢建立自己的小船。

陸玄策

書於2020.2.16

武漢加油!

博古即可通今?論如何才能通讀古人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