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太原郭氏。

郭子仪武举高第,累迁至九原太守。

安史之乱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两河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册封代国公。

758年,拜中书令。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去职赋闲。

762年,平定河中兵变,册封汾阳郡王。

763年,在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

764年,抵抗仆固怀恩引叛乱,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剥夺实权。

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上,后累迁至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等。

754年春,郭子仪兼任九原郡(丰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 不久,郭子仪的母亲、赠魏国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职返家守孝。

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改封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与李光弼、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在嘉山击破敌军,斩首四万级,获得数万匹马。此时哥舒翰在潼关战败,天子入蜀,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下诏军队班师。

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唐肃宗检阅大军,发兵南征,到了彭原。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兵进击,俘虏数万,牛羊不可胜数,终于平定河曲。

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弑杀,朝廷欲大举进攻。唐肃宗诏郭子仪回凤翔。令郭子仪率军赶赴京城。在清渠(今西安以西)与叛将安守忠交战,唐军失利,请求降职,于是被降为左仆射,仍兼同平章事,其余职务不变。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闰八月,郭子仪升任天下兵马副元帅,以兵部尚书、平章事兼朔方、陇右、河西三镇节度使。九月,郭子仪作为中军副帅,随从广平王、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俶率蕃、汉兵十五万前去收复长安。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李嗣业率前军各执长刀、如墙推进,所向摧靡。李嗣业与回纥军杀到叛军阵后,与正面的唐军一起夹击叛军,从午时打到酉时,唐军斩首叛军六万级,俘虏敌军两万人,还有很多叛军逃跑时掉入沟堑而死,叛军于是大败。

唐军进入长安,老百姓夹道欢呼,李俶修整三日后,继续东征。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安庆绪将全部兵力驻扎在山西,背山结阵。郭子仪用大军攻击叛军正面,回纥率军登山绕到叛军背后,在山中遇到了一支隐藏的叛军,回纥兵因为与山中叛军交战而错过了期限,唐军稍微后退。

叛军分兵三千人,断绝唐军归路,唐军军心动摇,郭子仪指挥回纥兵进击。李嗣业与回纥军从后方攻击叛军,于是叛军大败,尸体漫山遍野,严庄、张通儒逃回洛阳,再与安庆绪一起逃往相州,郭子仪率军收复东都洛阳。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757十二月,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分均已收复,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代国公,余官如故,加食邑一千户。

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劳他道:“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郭子仪磕头致谢。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758年八月,郭子仪因在黄河边击败叛军,擒获叛将安守忠,献俘至京师,肃宗命百官到长乐驿迎接,并亲自在望春楼等待,进封其为中书令。

肃宗诏命九位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因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难相统属,只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却不设立元帅。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围困卫州,郭子仪又率军奋击,安庆绪大败,叛军被斩首4万级。此战,郭子仪军获铠胄数十万,捕杀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攻克了卫州。

安庆绪逃走,郭子仪等率军追击到相州,史思明发兵三十万援救邺城。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759年二月,史思明发兵从魏州来援安庆绪。 郭子仪退守河阳后,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东都留守,东京畿、山南东道、河南等道行营元帅。观军容鱼朝恩一直妒忌郭子仪,趁机把相州之败的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进谗言。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五月,肃宗将郭子仪召还京师,任命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帅代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兵权虽被剥夺,但仍以大局为重,忠心于朝廷。

760年正月,肃宗任命郭子仪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但仍将其留在京师。在百官的要求下,肃宗准备命令郭子仪带兵出征。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肃宗任命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其率英武、威远等军以及河东、河西诸军攻取邠宁、朔方、大同、横野,然后再取范阳,但被鱼朝恩阻挠破坏。

761年二月,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762元年二月,朔方诸军都统李国贞、河东节度使邓景山相继被杀。朝廷害怕这两支军队与叛军联合,于是起用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驻守绛州。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唐肃宗病重,不见百官。郭子仪请求道:“老臣接受任命,将要死在外地。不见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肃宗命人将其请入卧室。

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而加实户七百,再失兵权,充任肃宗山陵使,督建皇陵。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将肃宗所赐的诏书一千余件全部呈给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后,安慰郭子仪道:“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

史朝义仍占据洛阳,代宗欲派郭子仪与雍王李适率军东征。由于鱼朝恩、程元振的谗言,代宗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763年冬天,吐蕃入寇,而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由于之前唐代宗猜忌将领,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来瑱被谗杀,导致长安几乎没有军队防御。

镇守徐州的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帅李光弼因为畏惧谗言不敢带兵入朝救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梁崇义在襄州反叛,而驻扎在汾州的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更是暗中召回纥、吐蕃入侵河西,侵寇泾州,进犯奉天、武功。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唐代宗遂起用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镇守咸阳。

郭子仪自从被罢回京师,他的部曲离散,等到接受诏书为关内副元帅时,郭子仪麾下只有20个骑兵。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刚到咸阳,吐蕃军已经过渭水,沿着南山东进,郭子仪使王延昌入奏,请给自己增加军队,但是被程元振阻止,不让皇帝见郭子仪、王延昌。

等到唐代宗开始治兵时,吐蕃军已过便桥,唐代宗仓促间不知所措。后来唐代宗逃往陕州,官员藏匿、军队逃散。唐代宗刚出苑门、渡过浐水,射生将王献忠率四百骑兵叛逃回长安,胁迫丰王李珙等十王向西迎接吐蕃。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在开远门遇上郭子仪,郭子仪呵斥王献忠,王献忠下马说:“现在皇帝东逃,国家无主,你身为元帅,废立就在你一句话”。郭子仪没有回应,李珙接着说:“你为什么不说话”。郭子仪责备他,然后派兵将宗室诸王护送到唐代宗那里。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率三十骑兵从御宿川沿着山向东走,郭子仪跟王延昌说:“将士大多逃去了商州,现在赶快去召集,并调发武关的关防兵,数日间,向北出蓝田奔赴长安,吐蕃必定逃去”。

郭子仪到了蓝田,遇到元帅都虞候臧希让、凤翔节度使高升,得到士兵将近千人。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担心吐蕃攻击唐代宗,就先留下守卫七盘关,三日后才出发去商州,到了商州后收集士兵,合并武关防兵共四千人,官军势力稍微振作起来。

宝应军使张知节在洛南迎接郭子仪,大阅兵,屯驻商州,威震关中。郭子仪于是流着泪告诉诸位将士要雪国耻,光复长安,众将士都感动并受郭子仪节度。郭子仪任命太子宾客第五琦为粮料使,供给粮食。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唐代宗给郭子仪下诏,表示担心吐蕃东出潼关,召郭子仪赶赴行在,郭子仪上表说:“臣不光复长安就没有脸面见陛下您,我若出兵蓝天,敌人必不敢向东去。”唐代宗允许了。

吐蕃军队占领京师的时间总共只有十五日。郭子仪上书唐代宗,禀告收复长安的详情,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长安留守。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唐代宗狼狈东逃,百官都归罪于程元振,对其多次弹劾。程元振非常害怕,劝说代宗定都洛阳,代宗应允。

郭子仪闻知后,上表劝谏,并提出应对之策。代宗阅完奏表后对侍臣说:“郭子仪真是国家忠臣,我决定返回长安。”代宗回到长安,慰劳郭子仪道:“我任用你太晚,才到这个地步。”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赐郭子仪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不久,命郭子仪兼任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河中尹,坐镇河中府。

764年正月,仆固怀恩反叛,放纵士兵劫掠并、汾属县,唐代宗任命郭子仪充任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大使。

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瑒在榆次被部将张惟岳杀死,传首京师,仆固瑒的军队都投降郭子仪。仆固怀恩害怕就丢下母亲逃往灵州。九月,郭子仪罢司徒,代宗皇帝进封他为太尉,充任北道邠宁、泾原、河西通和吐蕃及朔方招抚观察使,而郭子仪辞去太尉的任命。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朝廷任命郭子仪兼河中副元帅,并进封尚书令,郭子仪三次上表朝廷恳辞尚书令,唐代宗为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特别命令将此事记入国史。

765年,郭子仪统率河南道节度行营,再次出镇河中府。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奴剌等国,聚集三十万军队,掳掠泾州、邠州、凤翔,进犯醴泉、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桥,李光进屯兵云阳,马璘、郝廷玉屯兵便桥,骆奉先、李日越屯兵厔盩,李抱玉屯兵凤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代宗亲自率兵驻守苑中,并命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兵力一万人。

回纥原以为郭子仪去世,代宗驾崩,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而今听说郭子仪健在,方知上了仆固怀恩的当。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又单骑去见回纥首领,责以大义,回纥与郭子仪和好如初。恰逢仆固怀恩暴死,敌军没有了首领,于是回纥答应退兵。吐蕃军见郭子仪与回纥来往,心中猜疑,连夜退走。郭子仪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军追击,自己率大军跟随其后,在灵台西原大破吐蕃军队,斩首级五万,生擒万人,俘获士女牛马多不胜数。


768年吐蕃再次入侵灵武,郭子仪率五万兵马屯驻奉天,部将白元光在灵武击破吐蕃。

773年十月,郭子仪指挥朔方军在灵州大败吐蕃军,向朝廷奏捷。

774年二月,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朝见皇帝。君臣对奏慷慨甚欢,但在谈到吐蕃强大时,郭子仪流涕不止,又上表“乞骸骨”(退休),未得到代宗允许。

779年五月,代宗驾崩,德宗继位。郭子仪被德宗调回朝廷,进位太尉,仍兼中书令,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所领其他使职、副元帅等职务都被罢免。

781年夏,郭子仪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谊前往探病,郭子仪不能行叩拜礼,只能作揖礼。六月十四日,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专门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子仪抵御吐蕃时,鱼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坟墓,大臣都担心他举兵造反。郭子仪入朝后,代宗将此事告诉他,他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鱼朝恩请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部下也要求跟随前往。郭子仪没有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去。鱼朝恩问道:“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他。鱼朝恩感动得哭道:“若非您是长者,能不起疑心吗?”


苏先生读史|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享年八十五


郭暧曾和升平公主发生了口角,骂道:“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公主大怒,回宫告诉父亲。

代宗道:“他说的没有错,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并命公主回家。

郭子仪得知后,将郭暧关起来,自己去向皇帝请罪。代宗道:“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郭子仪回来后,将郭暧杖打数十。

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

北宋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郭子仪。

明朝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郭子仪。

清朝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有郭子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