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到家遭盈利、增長、口碑“圍困”姚勁波與陳小華“IPO之計”受阻

58到家遭盈利、增長、口碑“圍困”姚勁波與陳小華“IPO之計”受阻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由於疫情的影響,導致需求量降低,58到家推遲了在美國的IPO計劃。此外,58到家去年年底開始的IPO前一輪融資也尚未完成。

業務停擺營收停滯 58到家的盈利難題

天眼查資料顯示,58到家成立於2014年,是58同城投資打造的互聯網生活服務品牌,服務內容涵蓋家政、麗人、搬家、速運、洗車、汽車陪練、推拿按摩等眾多領域。其CEO為陳小華,創始人及實際控制人為姚勁波。

1月8日,有外媒報道稱,58同城尋求讓旗下58到家在美國IPO,尋求至多20億美元的估值。而此次58到家IPO消息傳出到推遲IPO,僅僅過了一個月的時間。而背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即此次突發的疫情。

58到家稱,目前正面臨家政服務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家居和清潔服務行業的3000萬人可能會失去工作。“若疫情持續影響兩三個月,家政行業規模或僅存原來的10%到20%”,58到家CEO陳小華說到。

在此情況下,58到家無疑迎來了關鍵的“生死節點”。

58同城發佈的2018年財報中披露了58到家的財務狀況。2018年,58到家營收9.5億元,同比增長96.2%,與此同時58到家的淨虧損也在不斷攀升。2018年,58到家淨虧損達14.23億元,同比擴大99.8%。而究其原因,是58到家的商業模式。

財報顯示,58到家的鉅額虧損主要來源於銷售費用和人工成本,其中全年的銷售費用高達11.26億元,已經超過了全年的營收額;而人工成本也高達5.11億元。

因此,58同城還遭到了沽空機構GMT的“狙擊”。2019年3月6日,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佈報告,對58同城的利潤增速及溢價市盈率提出質疑。4月,GMT再次發佈沽空報告,GMT認為,由於58到家的賬面價值已降為零,58同城停止記錄了58到家的大部分損失,GMT認為,若算上58到家的虧損,58同城在2018財年的真正利潤應該是下降36%,而不是其年報中披露的55%的增長。

此次疫情的出現,無疑讓58到家的家政服務處於長期的停擺狀態。在此之下,58到家仍然需要支付大量的銷售費用和人工費用。但因上門服務供需兩端都遭到了重創,58到家的業務與營收將會大打折扣,甚至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

競爭不斷口碑待優 58到家的增長困境

據瞭解,58到家目前的重點業務為“家政+同城貨運”。而在這兩個市場中,58到家實際還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在家政市場中,上市家政公司e家潔、背靠騰訊與百度的洗衣企業e洗袋、進入阿里到家業務體系的美業企業河狸家等,都是58到家有力的競爭對手。而同城貨運市場中,也有貨拉拉等專業玩家在等待著58到家。另外,在這兩個市場中,58到家的盈利壓力仍然巨大,能否招募到足夠的勞動力,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58到家一直以來都是背靠著58同城,58同城為其提供流量支撐。而如今58同城已經出現“頹勢”,據58同城最新公佈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58同城近一年的營收增速正處於放緩狀態,而淨利潤與毛利潤都出現了或“斷崖”或下滑的情況。其中,58同城的會員收入也降低至1%。在此之下,58到家的增長將會受到制約。

在58同城的流量優勢與扶持接近瓶頸之時,58到家今後想要獲得更多的流量,將繼續“燒錢”,實行營銷模式,以巨大的投入而換取流量。這無疑又加大了58到家的壓力,其盈利時日將再推後,但資本有沒有這樣的耐心,還不得而知。

此外,58到家很多的上門服務都是與第三方合作,難免出現質量與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問題。黑貓投訴顯示,關於58到家的投訴如今已超過400條。其中“加價”、“難退押金”等字眼頻繁出現。

業內評論人士認為,作為上門服務平臺,若不把控好口碑,58到家的用戶流失可能性也會大大增加。且58到家的服務領域過於廣泛,會導致用戶以偏概全的印象,品牌形象將被分散,也就難以成為用戶第一印象的選擇。在此之下,消費者或許會選擇針對於垂直領域,業務較為專一、口碑較好的企業。再加以,58同城一直以來遭到的大量質疑與口碑問題,同為“58系”的58到家也會受到相關影響,所以,58到家的“突圍戰”也將更不容易。

綜合來看,58到家無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如何渡過這一段特殊時期,怎樣如姚勁波期待般,成功將58到家成功帶入新階段,真正成為58同城的新增長點,對於陳小華來說,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