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醫護人員是主力軍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醫護工作者與普通人一樣,同樣面臨著被感染的危險;並且由於與患者的近距離接觸,使醫護工作者有更大的風險罹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此外,他們可能還面臨著經驗不足、不被理解等壓力,經歷著與親人分離和擔憂親人等痛苦。因此,醫護人員有著更高的風險出現心理方面的危機。因此,幫助醫護人員積極進行心理自助和疏導非常必要,這是打贏這場戰爭的重要保證。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醫護人員的心理特徵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一、心理功能變化

(一)認知方面

1.一般表現 醫護人員持續處於過度緊張和疲勞狀態時,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判斷和理解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猶豫不決、作出決定困難、思維總是沉浸於疫情之中而不能自拔等。

2.自我認識 面對疫情的持續發展,面對數量逐漸增加的患者和不斷出現的死亡案例,部分醫務人員容易出現挫敗感、無助感,並可能深深自責,認為自己無能,自信心降低。

(二)情緒方面

1.一般表現

面對突發疫情,出現擔心害怕是必然的反應。但持續高強度的救治工作,近距離的患者接觸,失去常態和平衡的生活,使一線醫護工作人員心理壓力更大,更容易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煩躁、委屈、壓抑等不良情緒。

2.其他表現 有時可出現過度害怕,有時又會過度亢奮,影響休息和睡眠。因為對疫情的消極認識,還會出現悲觀失望、甚至絕望。

(三)行為方面

1.一般表現 由於疫情的持續發展,工作強度和工作量不斷增加,導致許多醫護工作人員身心疲憊,可能會出現工作質量和效率下降,不願說話,與人交往的主動性降低,食慾降低或暴飲暴食,容易抱怨。

2.其他表現 因過度緊張,部分醫護工作人員可能出現警覺性增高,並可有驚跳反應。還可出現過度防護,如反覆洗手、一遍遍消毒等。

二、生理功能變化

(一)各種生理不適

1.疼痛 由於持續高負荷工作,出現肌肉緊張度增高,全身不同部位肌肉疼痛,尤以頸肩疼痛、腰痛明顯。

2.消化功能減退 無食慾,食量減少,還可出現噁心、嘔吐等。

3.疲勞 因勞累而致疲勞感明顯,少數人休息後也不能緩解。

(二)失眠

1.入睡困難 由於過度緊張,入睡慢,甚至數小時都難以入眠。

2.做噩夢和易驚醒 有時做噩夢,易驚醒,醒後遲遲不能入睡。

(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可出現有頭暈、頭痛、口乾、出汗、心慌、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尿頻、尿急、月經紊亂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當上述情況持續存在,程度較嚴重,給醫護及相關工作人員造成明顯痛苦,或顯著影響個體的工作生活時,應考慮到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的可能,需要尋求心理方面的專業服務。

醫護人員的常見心理及精神問題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一、心理問題

1.擔心恐懼 無論是在門診還是在住院病房工作,都充滿了感染的風險,特別是門診患者較多,個別患者出現憤怒攻擊行為,容易讓醫護人員產生擔心和恐懼情緒。

2.過勞枯竭 由於疫情暴發,醫護人員不夠充足,不能及時輪班休息,導致不能正常休息,為了節約使用隔離衣而不敢吃飯喝水、不敢上廁所。還由於休息嚴重不足,容易產生過勞枯竭。

3.緊張焦慮 由於呼吸科、感染科醫生缺乏,很多內科甚至外科醫生也支援到一線抗擊疫情,由於不太熟悉隔離病房環境與某些儀器設備的使用,以及尚未找到特效藥物和其他有效治療方法,會產生緊張焦慮感。

4.委屈無助 由於疫情發展迅猛,發熱患者太多,病床不能滿足需求,只能安排居家隔離觀察,當門診醫護人員遇到症狀比較嚴重而無法住院的患者,醫護人員容易產生委屈和無助的情緒。

5.挫敗自責 由於病毒感染患者身體基礎條件差,有的患者年老多病,當治療無效,患者病情迅速發展,導致死亡時;或者由於隔離操作不當而感染病毒,甚至傳染給同事時,會產生自責心理。

6.抑鬱悲傷 當患者治療無效,病情不斷加重時;當看到患者去世、家屬悲痛時;當聽說親友感染而自己不能幫助時;當疫情發展迅猛,大量新的患者不斷湧現時,會產生抑鬱情緒。

7.壓抑憤怒 由於在疫情暴發期,情況變化無常。壓抑的情緒不能釋放,就可能在某些情況下突然暴發,宣洩情緒。

二、精神問題

1.急性應激反應 往往發生於平時正常的個體突然遇到應激事件或其環境突然發生巨大變化,或者發生於災害倖存者。可以表現為焦慮狀態、抑鬱狀態或恐懼狀態,往往伴有定向問題、身體不適、睡眠問題等多種問題。

2.急性應激障礙 是在受到嚴重的精神刺激後幾分鐘或幾小時內所產生的一過性的精神恍惚、茫然或哭喊、亂跑或暈倒、表情麻木。數天或1周內可緩解,最長不超過1個月。

3.創傷後應激反應 指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受到死亡威脅,或嚴重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持續存在或延遲出現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三類症狀:①重新體驗:表現為頭腦裡不自主地閃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甚至感覺創傷性事件好像再次發生一樣;②迴避和麻木:主要表現為長期迴避與創傷有關的事件或情境,迴避創傷的地點或有關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現選擇性遺忘,不能回憶起與創傷有關的事件細節;③警覺性增高:主要表現為過度警覺、容易被驚嚇,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慮情緒。

心理自助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一、認知調整

由於疫情發展迅猛,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和不斷出現的危重病例,容易使醫務人員產生悲觀情緒、無助感、自責感,致使自信心降低,其結果不僅給個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同時也降低了醫療救治的工作質量與效率。所以在特殊時期儘快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是醫務人員心理自助的重要內容。

醫學不是萬能的,接受不完美和失敗是醫務人員應該保持的客觀認知。疫情控制和患者的醫療救治很多時候不是由醫生個人能力決定的,還會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醫護人員應該學會接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過度苛責自己,只要盡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應該坦然面對,保持心態平和。

二、放鬆訓練

(一)肌肉放鬆訓練

(二)呼吸調整

三、情緒調節

1.表達情緒 可以通過寫日記,將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擅長或者喜愛繪畫的朋友也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2.傾訴 可以向同事、家人、親友盡情表達內心的感受,獲取心理支持。

3.尋求專業幫助 當無法進行自身調節,或出現嚴重情況時,需要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在非常時期,我們給有需要幫助的醫護人員提供了心理援助與心理干預,詳情請撥打電話進行諮詢。

心理諮詢中心

0931--8499171、13639398129

18219819030、18393915042

心理預防 | 醫護人員的心理自助與疏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