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长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手册》请查收!

长春市民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需要掌握新冠肺炎的基本特征及防护措施。该手册涵盖了长春市民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需要掌握的基础信息,为长春市民提供防护知识支持。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其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类似皇冠而得名。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

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经常为多形性,直径50~200nm(纳米)。S蛋白位于病毒表面,形成棒状结构,作为病毒的主要抗原蛋白之一,是用于分型的主要结构,N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组,可用作诊断抗原。

冠状病毒大部分感染动物(猪、牛、猫、犬、蝙蝠、骆驼、老鼠等多种哺乳动物及多种鸟类),目前从人分离的冠状病毒主要有普通冠状病毒229E、0C43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三个型别。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α属的229E、NL63,β属的0C43、HKU1、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

对于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源于SARA-CoV、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为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2.什么是新冠肺炎病毒?

新冠肺炎病毒是指此次从武汉发现的不明原因的新型冠状病毒,从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病毒检测来看,目前可以归到β属冠状病毒中,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新型肺炎病毒基因特征与SAES-CoV、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96个小时(4天)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发现。

3.哪些冠状病毒感染人类?

迄今为止,除在武汉引起病毒性肺炎爆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有6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分别是HCoV-229E、HCoV-0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和MERS-CoV。

4.新冠肺炎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分析,可以肯定新型冠状病毒存在飞沫传播(比如咳嗽、喷嚏),也几乎可以确定存在接触传播(与人、物接触),其他传播方式尚不明确。截至目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表明,该病毒潜伏期一般为3-7天,也有在14天的。

5.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临床表现是什么?

(1)典型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约半数患者一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危重症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2)非典型表现:

消化系统:轻度食欲减退、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头痛等;

心血管系统:心慌、胸闷等;

眼科症状:结膜炎;

另外还有少量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分热量。

有关新型肺炎更具体的知识详情可参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二、防护篇:新冠肺炎的防护

(一)人群一般防护知识

1.大众预防

(1)避免去疫情高发区。近期避免去疫情高发地区,避免与来自疫情高发区的人群接触。如果近期去过疫情高发区武汉等地,回到居住地后要特别留意自己及周围人的身体状况,并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与人群密集处。如出现发烧、乏力、干咳、肌肉酸痛、气促等症状,应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立即就医,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武汉旅行史和接触史。

(2)避免去人流密集性场所。应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性场所。如必须前往,需按要求做好基本的医学防护,佩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离开人流密集性场所后,及时将自己的随身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3)注意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应当加强个人防护及手卫生。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手卫生,每次洗手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且每次洗手不少于20秒;打喷嚏或咳嗽时,及时用手肘衣物遮住口鼻,避免飞沫,并及时洗手消毒。

(4)科学合理使用口罩。佩戴使用口罩需要科学合理。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型、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具体内容参见《国家卫建委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

(5)加强居家通风。居家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6)加强工作场所卫生管理及消毒。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及时对工作场所及物品进行消毒,保持工作场所开窗通风,避免病毒的存留和交叉感染。

(7)加强自身健康管理。注意日常饮食及食物搭配,保护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营养。注意食物的多样性,荤素搭配,多吃新鲜水果与蔬菜,补充维生素,多饮水。在室内适度开展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充分保证睡眠的时间,多休息,避免熬夜。

(8)舒缓自身情绪。疫情期间,人们容易紧张、敏感、焦虑、恐慌、抑郁及出现睡眠障碍等。应注意自我调适解压,避免因过度心理压力引起躯体不适反应。如果遇到心理压力过大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寻求心理援助。

(9)及时观察就医。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如果感觉发热并伴有呼吸道症状(具体可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等),要及时与相关医疗单位联系并进行隔离治疗。

2.儿童防护

(1)避免接触病人、避免去公共场所。1岁以下的儿童不适合戴口罩,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不要出去,待在家里。1岁以上的儿童应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如去必须佩戴医用口罩(选择适合儿童的口罩),防止他人打喷嚏、咳嗽或大声讲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染。

(2)及时洗手消毒。儿童在接触物品后应勤洗手,每次洗手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反复搓洗手心、手背、手指、指甲等,且每次洗手不少于20秒。

(3)加强营养和睡眠补充。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儿童的抵抗力。营养不好的情况下儿童容易受感染,应保持饮食均衡,荤素搭配,如有偏食或胃口不好的情况,可以适当补充一点维生素,适当增加室内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4)儿童身体不适时的处理方法,冬季是疾病多发季节,儿童也是易受感染人群,容易感冒生病。如果只是普通感冒,病情很轻,只是低烧,精神很好,能不去医院就不去,要去也要去正规医院,避免在医院受到新冠病毒感染。

3.老人防护

(1)正视疫情,科学防护。老年人群是新型肺炎感染人群中最多的群体,老年朋友应正视此次疫情的严重性,不仅要控制自身情绪,杜绝“年老无所谓”、“不会被感染”等侥幸心理,还要尊重科学防护精神,严格按照国家及相关部门要求开展防护。

(2)避免出入人流密集性场所。老年人因习惯等原因喜欢出入人流密集性场所等(如菜市场、超市、商场、公园、老年活动室等地),疫情流行期间,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出入人流密集性场所,尽量减少与人接触,避免受到感染。

(3)减少户外活动。防疫期间,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如广场舞、早晚锻炼等活动),可适度增加室内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

(4)佩戴口罩、勤洗手。出门必须佩戴口罩,尤其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出门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此次防疫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防疫要求,佩戴口罩出门。同时,要注意手部卫生清洁,及时洗手。

(5)提高居家消毒意识。老年朋友应当提高自身消毒卫生意识,出门回家后要及时清洁身体衣物,做好消毒的工作。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及时开窗透风,对家庭内的物品、床单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毒细菌的感染。

4.已接触患者或疑似人员(社区居民)的防护

(1)实施自我隔离。居民在家中应佩戴口罩,与家人、邻居等保持距离,尽量不去人群聚集区域,避免病毒的二次、三次感染。同时,应当主动与社区工作者联系,汇报自身的状况,在家中做好自我隔离。不要观看过于有画面感的疫情新闻,从可靠平台获取准确信息,并关注正能量的事。

(2)储备必要物资。接触过患者或疑似人员的居民应避免再次外出,或前往人群聚集区域,可寻求家人或社区工作者的帮助,在家中储备必须的生活用品,保证日常生活所需。

(3)合理调适情绪。接触过患者或者疑似人员的居民应科学认识新冠病毒的传染及发病原理,理性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

(4)加强健康管理。居民在自我隔离期间同样要做好自我健康的管理,加强居家开窗通风、日常消毒;合理规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合理适当增加室内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做好自我监测。每日进行体温测试,时时关注自身的身体状态。如有发烧或身体不适,要立即佩戴口罩前去就近发热门诊寻求诊断治疗。

5.疫情一线服务人员防护

(1)加强对新冠病毒及防疫知识学习。作为一线服务人员,应对新冠病毒及防疫知识加强学习,将防护工作落实到日常服务工作的细节中,避免因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工作中的感染。

(2)做好每日身体衣物的消毒卫生工作。一线服务人员除了每日必须穿戴医用防护服、佩戴医用口罩以外,每日必须对自己的身体及衣物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毒通过物品接触造成二次、三次感染传播。

(3)尽量与家人及社区居民保持距离。一线服务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平时尽量与家人及社区居民保持距离,佩戴医用口罩进行日常交流,避免因飞沫、物品接触等感染出现。

(4)做好自我心理情绪管理。面对病毒感染,应当及时调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例如在面对大量涌入的患者感到压力、无助和恐惧;对自己患病的担忧;对家人或幼小孩子的担忧;对何时是个尽头的不确定感;对家人的愧疚;看见同事在工作中被感染后的悲哀和无助等引发的自身心理崩溃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如发现自己无法调适,要及时联络心理援助单位对自己实施心理援助。

(5)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安排好自我健康管理,除了日常卫生消毒以外,需要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休息,避免长期过劳导致的身心疲惫等问题出现。

(6)做好自我监测。每日进行体温测试,如遇到身体不适或者疑似感染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就诊。

(二)一般消毒防护方法

1.居家消毒的措施

(1)开窗通风。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通风时,所有人要注意保暖。

(2)勤洗手。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每次洗手不少于20秒。

(3)经常换洗衣物。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用沸水煮沸消毒,或使用84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4)家居表面保持清洁。门把手、电话机、桌面等手经常接触的表面,每天清洁,必要时(如家中有客人来访等)可以用酒精或84消毒剂等消毒剂擦拭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5)水杯、碗筷等餐具。把需要消毒的餐具放在一个专用的锅里煮沸15分钟以上。

(6)做好口、鼻分泌物的处理。家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单独放在一个垃圾袋,并及时处理,其他家庭成员避免接触。

(7)预防肺炎,适度消毒,避免过度消毒,造成化学污染。电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毒措施:箱式电梯应加强通风,保持环境表面清洁卫生;居民应尽量避免乘坐箱式电梯;居民进入电梯应佩戴口罩,尽量减少接触电梯表面,减少用手揉眼、抠鼻等行为;必要时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当电梯表面受到污染时,例如受到唾液或痰液等污染时,应对电梯表面,特别是按键部位进行消毒。可选用84消毒液或其它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使用医用酒精时要注意远离火种或电火花。

2.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

(1)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人员经常接触的表面应时常擦拭,保持环境表面清洁卫生。

(2)居民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多拥挤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3)居民进入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尽量减少接触明显污染的表面,减少用手揉眼、抠鼻等行为。

(4)当表面明确受到呼吸道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时,根据需要对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键、楼梯扶手、收银台表面、餐桌表面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可使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它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5)从公共场所回家后,应认真洗手。必要时使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6)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应适当消毒,防止过度消毒,避免造成化学污染。

3.交通工具(私家车)的消毒措施

(1)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如开启车内空调进行内循环通风换气。

(2)消毒。对交通工具进行终末消毒(如私家车的座椅、方向盘、车窗、车把手等),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5分钟,不耐腐蚀的表面应使用新洁尔灭类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三)提升免疫力方法

1.做好保暖。做好保暖,身体暖和,能量流动比较顺畅,免疫系统也会比较好。身体寒冷,新陈代谢会变慢,而且身体得要耗费更多能量来保持体温。

2.调整压力。情绪尽量维持祥和平静,过度激动的情绪会耗掉太多的能量。面对传染疾病无需恐惧,多洗手、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以带口罩。

3.保持睡眠。睡要睡得饱、睡得好,如果最近很疲累或身体不舒服的人尤其要早睡,冬天最好十点以前能够上床。失眼的原因有很多,肝火太大、心火不调、心肾不交、违反生理时钟、疾病、药物及饮食都可能影响睡眠的品质。失眠其实不难治,只要找到原因去调整它,一般都可以不药而愈。

4.适当运动。每天一定要做至少一次的五分钟快速能量提升运动,可在室内做一些瑜伽、健身运动,活络自身,提高免疫力。

5.平衡饮食。饮食方面要尽量食用均衡健康的五谷杂粮、各式豆类坚果、蔬食,避免大鱼大肉或人工再制品(腊肠、火腿、酸菜、酱瓜、素料等)。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帮助脾胃的消化,脾胃的功能对维护免疫系统很重要。尽量少吃甜食,包括甜的水果。过多的甜食容易压抑免疫系统,所以最好尽量少吃。

6.放松自已。保持专注在当下,时刻暗示鼓励自己,在这一个当下我很安全,很放松的环境,保持愉悦心情,减少因外界信息造成自己的内心恐惧。

有关新冠肺炎更具体的预护可参见以下文件或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护读本》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

(5)《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所有人  《长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手册》请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