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正在找工作的你,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面對突來的疫情,

及時調整職業與心理預期,

直接關係到是否能打贏這場求職之戰。


小蓓最近正在為求職發愁,她所處的餐飲行業,在這次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中,受創嚴重,公司已經關閉了多家門店,但巨大的損失已經造成,公司舉步維艱,無奈之下只能裁員。

小蓓不幸成為裁員名單上的一員,想著要還的房貸和信用卡,來不及感嘆生存不易,就一頭扎進求職的隊伍,儘管她也十分清楚,這個階段找工作是件難事。

在招聘行業,歷來有“金三銀四”的說法,意思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一個跳槽和招聘的高峰期。但是今年,根據智聯招聘《2020年春節企業復工情況調研報告》中的相關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職場人對求職形勢的預判並不樂觀。

疫情之下,正在找工作的你,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那麼,在如此嚴峻的求職形勢下,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就成了平穩度過求職難關的關鍵前提。


疫情之下,正在找工作的你,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當前,為什麼要設立合理的求職預期?

多方因素綜合影響,使得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1.經濟大環境受創,直接影響企業效益。

疫情蔓延後,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延遲企業開工時間,消費者被限制出門,消費的疲軟,會直接影響到上下游的產業鏈,致使很多行業企業賺錢困難。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做生意一定要賺錢,就像雨天一定要撐傘一樣。這是企業成長的秘訣。

在大環境整體受挫的情況下,企業的成長受到限制,就勢必會做出戰略調整,爭取將損失降至最低。不能開源,只能想辦法節流,而削減人力人本,緊縮招聘需求,必然是短時間內成本最低,成效最快的方法。這就導致眾多企業紛紛縮減招聘計劃,減少開放崗位,甚至停止招聘計劃。

2.部分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前景不樂觀。

據財經新聞報道,眾多餐飲企業自曝家底,紛紛告急,關閉多處門店,其中不乏西貝餐飲、老鄉雞、外婆家等知名企業。

疫情之下,正在找工作的你,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團隊給出的量化報告顯示,受此次疫情影響,餐飲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

除了餐飲業外,旅遊、電影、交運等行業,受到的衝擊也非常大。事實上,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員工在擔心工資、房貸、信用卡的時候,這些老闆們還要考慮房租、成本和未來。

潮水洶湧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孤島。

為了生存,這些企業極有可能會砍去某個職能部門或者某塊業務,或者關閉連鎖門店,進行大規模裁員,這也使得今年的求職形勢雪上加霜。

3.大部分在職員工因疫情影響,對跳槽持保守觀望態度。

每年春節過後的一段時間,既是求職的活躍時期,也是跳槽的高峰時期,有些人拿完年終獎後,就開始琢磨往更好的位置動一動。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人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跳槽採取保守觀望的態度。年前沒有提出辭職的在暗自慶幸,年前已經裸辭的則紛紛後悔。

崗位人員流動性減少,就意味著崗位缺口減少,對求職者來說,是另一個不怎麼讓人愉快的消息。

如此形勢下,就更應該有合理的求職預期。

求職預期過高,對就業形勢盲目樂觀,抱著過高的期望和要求,憑個人喜好挑選職業,或者固守著“精英意識”、“優越心理”,對工作環境、企業性質、薪資待遇要求過高,這在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較高的求職門檻,加大了求職的難度。

而求職預期過低,對目前的就業形勢過度悲觀,容易陷入焦慮迷茫的心理狀態,甚至自暴自棄,完全喪失對求職的興趣,這樣也會使求職之路滿是荊棘。

疫情之下,正在找工作的你,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呢?

1.梳理自身條件,精準匹配企業招聘需求。

芸芸因為公司年終獎一再縮水,個人發展前景堪憂等原因,年前就辦了辭職。疫情打亂了她的求職計劃,卻並沒有阻止她求職的腳步。

統計學出身的她,意識到網絡招聘的大趨勢後,將自己的各方面條件詳細精準的列了出來,並與自己篩選的目標企業招聘要求進行比對,完善自己的資料,提升簡歷匹配度,現在已經順利通過了初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正確認知自身條件包括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性格類型、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特點專長、學習工作經歷等要素進行全方位的把握。

這些方面構成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也決定了我們能夠求哪些類型的職,做哪些類型的工作。

在具體詳細地梳理自身條件後,就可以明確自身優劣勢,以此為依據,和企業招聘的要求進行匹配,揚長避短。

只有我們給了自己明確的職業定位,企業才能明確地定位我們。

2.評估外部條件,多方面拓展就業渠道。

洋洋大學畢業後,綜合專業知識、個人能力等因素,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放棄考研,加入求職大軍。他早早就把目光放到了春招上。沒想到的是,一場突來的疫情,使得今年的春招形勢更加嚴峻。

在他倍感焦慮的時候,在做HR工作的表姐幫助下,洋洋對自己面臨的外部條件進行了評估。

及時關注春招信息,提前做好應對,在此基礎上也不放棄社會招聘的機會,同時,充分調動家庭和朋友關係,爭取得到內推的機會。

如此安排下,洋洋對自己的求職前景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也意識到求職會經歷一段不斷尋找的歷程,擺脫了焦慮迷茫的狀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知己的基礎上,還要做到知彼,也就是正確認知外部條件,包括:求職目標行業或專業的現狀、目標企業的具體招聘需求、社會關係可以提供的助力等因素。

這些外部因素可以為我們的求職指明方向。通過對這些可控的外在條件進行梳理,明確求職前景,才能避免陷入焦躁迷茫的狀態。

3.合理調整求職標準,理智做出選擇。

阿華和曉雯是部門同事,在企業結構優化時,他們所在的職能部門被撤銷,兩人同時失業。

一個月後,阿華已經開始了新工作,而曉雯還在求職中。原來,阿華在求職時,並沒有以原來的薪資待遇為標準,反而降低了自己的求職要求,而曉雯則以原薪資為底線,甚至要謀求更高一級的薪資水平。

一般來說,薪資越低,找工作的速度越快,反之,則找工作的時間越久。

公司組成結構就像是一座金字塔,底層一線的職工數量最多,級別越高,職位越少,求職週期也會越長。

疫情之下,正在找工作的你,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然而,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眼高手低”和“挑三揀四”都是不明智的行為。在求>>>供的條件下,企業掌握著更大的主動權,對求職者來說,先找到一份工作,解決眼前的生存問題是首要考慮因素,先謀生存,再謀發展才是理智的選擇。


疫情之下,正在找工作的你,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

這次突來的疫情,給求職者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已經是既成的事實,面對求職困境,能否及時調整職業與心理預期,直接關係到是否能打贏這場求職之戰。

所以,充分分析利用自身內外部條件,設置合理的求職預期,才能理性對待機遇與挑戰,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作者:耳東陳,80後自由撰稿人,信仰愛,喜歡自由的好姑娘,歷經悲歡離合,仍覺人間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