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留龙且对战刘邦,自己剿灭韩信,能稳赢么?

京东李达康


导语:这个假设出来的战略,与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战况一样,战争的胜负结果完全取决于龙且!

众所周知,项羽一贯信任重用龙且、曹咎之辈。而龙且、曹咎这样的人,历史已经证明都不堪大用。他们都是勇猛的莽夫,没有战略头脑,缺乏军事谋略;正是龙且和曹咎在独当一面时,一人一次莽撞出击,使楚军遭受到两次重大的惨败,从而导致了项羽的最终失败。

因此,项羽如果让龙且单独跟刘邦对峙,那么,以龙且的性格作风,他一定不甘寂寞,肯定会在张良、陈平的诈谋之下,冒然出兵,招致楚军的大败,从而使项羽的主战场彻底完结。

而项羽亲自去齐地讨伐韩信,结果肯定是韩信战败,或是韩信避而不战,撤出齐地,打游击战。

这是因为:

1.“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要想打败项羽,汉军必须聚集全天下之力,把刘邦、韩信、英布、彭越所部、以及其他所有反对项羽的军事力量全部集结起来,才能同项羽进行决战。刘邦、韩信等人,任何一部单独的汉军,谁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2.赵、燕、齐之地,都是韩信刚刚攻取的,人心并未完全归附,尤其是当时齐军实力尚存。这一战区并不是韩信的稳固根据地。一旦项羽率军赶到,必然有大批反对韩信的旧势力死灰复燃,来配合项羽作战。

3.战前,韩信分析楚军动向时,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楚军必来!如果项王亲自率军赶来,我军必败;若是项王派钟离眜领军前来,敌我双方旗鼓相当,胜负在伯仲之间;如果项王派龙且前来,我们可以一战擒之!我断定项王一定会派龙且来,因此,我军必胜!

所以说,项羽对龙且极其重用,因此,龙且这个人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而以龙且刚愎自用、不纳谏言、自恃勇武的性格,必然会败于刘邦之手。

当龙且在主战场被刘邦打败以后,项羽即使在齐地击败了韩信,又有什么意义呢!


品茗读史


不能。



首先刘邦不是白给的。别看刘邦被项羽打的屁滚尿流,从来没赢过一仗,让人觉得刘邦很垃圾,其实忘了刘邦是第一个打进咸阳的人,身边有无数的骄兵悍将和谋臣勇士,除了项羽,没人在刘邦手下讨过便宜。换言之,也就项羽能跟刘邦打个半斤八两,处于对峙状态。如果项羽跑了,刘邦马上反攻,能把项羽手下任何一个人给收拾了。英布是项羽的悍将,学习了项羽全部的排兵布阵,后来造反,吕后说,你得亲征,否则手下这帮人没一个是英布的对手,刘邦听了,御驾亲征,经过激烈战斗,把英布打败了,刘邦都受了伤,回去没几天就挂了。龙且最多也就是英布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不如英布,所以他不是刘邦的对手。



再说项羽和韩信。韩信擅长大兵团作战,项羽擅长特种兵作战,如果韩信带十万对战项羽的十万,韩信赢不了。但是韩信带五十万对战项羽的十万,韩信就能赢。有人说,这不是废话么,人多打人少。其实人多打人少是一门手艺,刘邦当年带了六十五万人,被项羽三万人打的差点活捉,因为刘邦带不了这么多人,韩信说他最多带十万人。其实项羽带的人更少,八万到十万应该也是他的极限。如果项羽带人围剿韩信,也只能带走两三万,但是韩信却有十几万人,项羽肯定干不过。


唐风宋月


换项羽对阵韩信,井陉之战韩信肯定又会采用另外一种战法。韩信是项羽带出来的兵,他深知项羽的用兵之道,断不会采用背水列阵来对战项羽。

另一方,是刘邦对阵龙且,如果是项羽打刘邦,肯定三番两次会把刘邦打得向韩信求救,或者打得他弃城而逃。龙且打刘邦,刘邦绝对不会输的那么惨,再加上有萧何源源不断的供给,刘邦肯定可以始终坚守住荥阳。

然后我们别忘了,楚军后方始终有一个彭越在捣鬼。不管龙且在前线打得怎样,彭越肯定会时不时去抄断楚军粮仓,龙且面对刘邦且吃力,再加上一个彭越,相当于被两面夹击,要么楚军败,要么向项羽求救。

韩信呢,因为缺少了刘邦的需求,于是他便会没有后顾之忧,也不会经常被刘邦抽掉军队。韩信会在赵国和项羽大大方方地干,两边军队力量旗鼓相当,统帅能力也不分伯仲,所以他们会战平,僵持下去。



项羽因为龙且的求救,不得不脱身大迂回前去帮龙且,韩信便又可以放手干。韩信必然又会扫北成功,天下局势又回到了原来楚汉战争晚期局面,刘邦自然又顺理成章地一统天下。


如史如画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十月,项羽得知韩信已经攻破齐地,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劝降韩信失败后遂派龙且统兵二十万攻打齐地,结果龙且于次月的潍水之战中惨败于韩信,楚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将龙且也被灌婴斩杀。那么,如果项羽留龙且驻守荥阳,自己攻打韩信,能够取胜吗?

相同的战例已经上演过一次,结果楚军正面差点溃败

汉高祖四年(203年),在龙且率兵攻打齐地韩信之前,曾爆发过另外一场大战。彼时,在项羽攻破成皋和荥阳之后,双方再度陷入对峙局面。

为了扭转颓势,刘邦在夺取韩信兵权之后,重整军备,令汉军在巩县坚守,重新稳固正面防线,并令张耳、韩信在赵地重新招募训练士兵,由韩信领兵攻打齐地,进而使项羽腹背受敌。与此同时,派卢绾、刘贾率兵2万渡白马津深入楚地,配合彭越进攻睢阳县、外黄县等地威胁楚军背后,以减轻正面压力。

同年九月,彭越、卢绾等率兵连下睢阳(今商丘南)、外黄(今兰考东南)等十七城,楚将薛公兵败身死。项羽得知消息后,未免腹背受敌,在正面短时间内无法消灭刘邦的情况下,不得不回师进攻彭越。

△彭越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项羽命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留守前线,并叮嘱道,“如果汉军挑战,切勿与之交战,只要令其无法东进就可以。我十五日之内必能平定梁地,待我回来”。之后亲自率军回身攻打彭越,先后收复陈留、外黄、睢阳等地,解除了背后威胁。

然而,就在项羽率军离开后,汉军立即对荥阳前线的楚军展开了挑战,曹咎起初还能依照项羽的叮嘱坚守不出,但当汉军在城外辱骂五六日后,曹咎一怒之下率军出战。结果,当楚军渡过汜水时,汉军趁其半渡而击,楚军随即大败,大司马曹咎、长史司马欣全部自刎而死。之后,刘邦又率军围攻钟离眜,幸好项羽闻言紧急返回,汉军这才撤退。

纵观整个楚汉争霸时期,项羽麾下虽然大将众多,但却无人能够独当一面。或许正是汲取了此战的教训,项羽才在得知韩信夺取齐地后,不敢轻易离开正面战场,只能派龙且率军攻打韩信。

如果项羽率军进攻齐地而已龙且留守,非但无法取胜恐怕结局更为糟糕

如果项羽率军进攻齐地,而已龙且留守正面,能否取得胜利呢?鉴于韩信比彭越、卢绾等人更难对付,而龙且却并不见得比曹咎更要出色,以及齐地距离正面战场过远等因素,我认为结果可能更为糟糕。

△韩信无疑要比彭越更难对付

韩信被称为“兵仙”并非没有道理,他的军事才能显然要在彭越和卢绾等人之上,若是项羽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去进攻韩信,以韩信的军事才能,再加上齐地百姓对于项羽的憎恨,项羽想要短时间内击败韩信、平定齐地显然不太容易。

与此同时,龙且与曹咎同为楚国大司马,他的军事才能就算比曹咎更出色,但恐怕也极为有限。项羽离开正面战场之后,面对汉军的进攻,龙且真的能够抵挡住吗?我并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储君谋士本来就少,而汉军这边不仅有张良,更有以阴谋著称的陈平。

△此时的局面对项羽已经极为不利

我们再来看看此时的局面,项羽虽然在正面战场上始终占据着优势,但从天下大势来讲,自从韩信开辟北方战场之后,北部的魏地、赵地、代地全部落入刘邦手中,而燕王臧荼也被迫向汉军投降,楚国背后的齐地则被韩信占据,西南的吴芮也已经在张良的劝说下改投汉营。天下大半已经落入刘邦手中,局势对于项羽来说已经越来越不利。

如此局面之下,一旦项羽久离前线,汉军如果对正面的楚军发动全面攻击,龙且将很难抵挡的住。而一旦正面战场楚军战败,而项羽又无法迅速击败韩信,亦或者击败韩信之后无法及时赶回,那么局势对于楚军来说恐怕将更为不利。

可以说,楚汉争霸到汉四年(前203年)时,局势对于项羽已经极为不利,他根本不敢轻易离开正面战场。一旦他本人率军与韩信纠缠,汉军必然从四面八方群起而攻之,项羽极可能就此崩盘,楚汉争霸或许极可能提前一年结束。


香茗史馆


假如项羽大将龙且对战刘邦,当初自己提兵对付韩信,项羽军团也一样会战败!楚汉战争可能提前结束。

问题背景是:西汉三年(公元前204年)被包围的在荥阳的刘邦被项羽军团攻破,刘邦仓促逃入修武,夺取韩信大军,并且命韩信率余部进攻齐地。而此时刘邦派儒生郦生劝齐王田广叛楚,结果齐国本原同意,不料韩信偷袭齐国。导致齐王烹杀郦生,向项羽求救。回归主题:假如此时处于荥阳的项羽军团,直接率本部攻击,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回到当时战场形式。当时项羽和龙且在荥阳(近荥阳市,郑州下辖县级市),韩信在潍水(今山东潍河),刘邦丢失荥阳的刘邦和灌婴在燕县,假如此时是项羽和周兰(历史上是龙且和周兰)提兵20万就齐,凭项羽性格,可能会率本部所有骑兵,在高密城与齐王部队回合接着直击韩信。后续部队路陆续跟上。对峙位置在潍河岸,以项羽军事作风,首先以一部分骑兵和齐王田广部队组成正面集团军团攻击韩信军团,自己则率本部精锐骑兵偷袭韩信帅部。再加上在路上的剩下步足大部队攻最后防线。 项羽援齐军团三方面进攻韩信军团。这也是项羽最可能进军路线。看似很有胜的喜欢,但是大势已去。 刚开始可能齐楚集团会取得初期胜利。此时韩信也会退却柿子园村西二里的渠河、潍河汇流处。龙且和项羽性格一样。面对,新败的韩信,会更加目空一切,追击韩信军团,而此时韩信会在渠河、潍河汇流处,引项羽军团来在维河下游。烦合围项羽的楚齐联军。待项羽军至,河水猛然陡涨,澎湃汹涌,冲得楚军四散而逃,没淹死的也被提前准备好的木纤戳伤,齐楚联军也会遭受重创。此时韩信军团围攻。天也救不了项羽军团,项羽可能就是潍水自刎就不是乌江自刎了。项羽一败龙且在战略上处于两边夹击态势,楚汉战争可能会提前结束!


没办法就这样黑


如果是按楼主所说的方式来,龙且留在广武山对付刘邦,项羽对上韩信,我推断依然是韩信能在战场上完胜项羽。

首先是大后方刘邦对上龙且的话,凭借刘邦、萧何、张良、陈平、樊哙等人的勇与谋,即便不胜,也不至于被龙且打败。也就是说,韩信在齐鲁大地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兵力专心致志对付项羽;

其次要分析一下韩信和项羽的用兵手法。

项羽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其带兵打仗习惯于身先士卒,用勇猛无敌的冲击像利剑一样刺穿敌军的防线,继而收割胜利果实。他的经典战例是巨鹿之战,用破釜沉舟这种自绝退路的方式激励楚军,最终以少胜多,打败了王离、章邯的秦军主力。此为勇胜。

而韩信用兵则神鬼莫测,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轻松干掉章邯、司马欣和董翳;通过声东击西又搞掂魏王豹;用背水一战的办法以弱胜强虐杀陈馀。由此可见,韩信并不喜欢搞面对面硬碰硬,推崇用兵法智谋和充分利用山川河流的自然条件来提高打仗的胜率,达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理想状态。此为智胜。

当喜欢勇胜的项羽和推崇智胜的韩信相遇,场面应该像西班牙的斗牛士和蛮牛斗智斗勇一样。项羽像蛮牛一样,准备着横冲直撞,把韩信撞得哭爹喊娘;韩信则像斗牛士一样用红布挑逗蛮牛,极力避免与之正面相碰,时刻寻找项羽的破绽,并伺机一击即中,令项羽没有翻本重来的可能。

所以即使韩信没有像水淹龙且大军那样水淹项羽大军,凭着那善出奇谋异计的头脑,也会想出其他办法智胜、大胜项羽。用句不太贴切的古话形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靠力气吃饭的人斗不赢用头脑吃饭的人哒!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也证明了这一点,韩信十面埋伏,项羽四面楚歌。胜负悬殊,高下立判。




追逐孔方兄


项羽的政治才能其实也不低,他只是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罢了。项羽在用人识人方面我感觉也是不错,韩信和项羽的军事才能并不是一个等级,这估计也是项羽不喜欢韩信的主要原因吧。不说后面叛变之类的话题,项羽在初期,手下能打的将领比刘邦要多得多,但是他手下的谋士人才要比刘邦少,估计是因为项羽性格上的缺陷吧。

韩信打仗确实比较厉害,而且谋略点子也非常多,比如:出川蜀的那个战役,可以说是明伐栈道暗渡陈仓,这是历史里唯一一次能从川蜀往外打出来的战役。从这之后,再也没一个人能够做到,包括后来的诸葛亮,还有一系列攻城略地的战役,打魏豹李左车(李牧孙子,很能打)之类的,这些战役都能证明韩信的军事谋略确实比较高明,而且考虑周到,环环相扣,韩信在和项羽对战之前最强对手是章邯,打的也是有声有色。

韩信项羽军事上的最大差别是:项羽喜欢准备好之后临场发挥,他喜临场看到对方的漏洞,看出战机,再给对方来个重拳一击,喜欢随机应变,在找出对方的漏洞之后将对方直接消灭。而韩信是在对站前谋划好规划好按部就班的进行,但也是随机应变,他好像都是事先想好了应对方法。但是韩信是有萧何作为后方谋士的,而项羽可没有这样的谋士。

如果只是单纯的打仗,按照当时的环境,军队最多也就是能够达到百万级别,也就是双方都有五十万军队,摆开架势限定时间决出胜负,那就要看是韩信的谋略厉害还是项羽临阵指挥的能力厉害了,有些人认为项羽也就只能带十万人的部队,项羽在巅峰时期貌似最多也就带过三十万人的军队,但可惜的是龙且浪费了二十万部队,而当时项羽仍然可以多线作战,打的也非常有声有色,比如:彭越之类的,项羽的后勤不是很稳定,不如刘邦的后勤,如果抛开刘邦集团,只看韩信和项羽,韩信可能输得很惨。


公元前


如果项羽能够这样做,并且杀了韩信,当然赢的机会还是有的。

问题是,当时大局操控在刘邦手里。刘邦不会把主力与主战场交给韩信。

如果项羽非要对付韩信,他就要离开主战场,韩信兵少,又不是主战场,依韩信作风,他会避免正面作战,项羽很难杀韩信。

刘邦主力大军实力其实很强,他只怕项羽这种猛将突击,正如曹操曾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是一个道理。

但刘邦不怕其它将领,龙且必须要能顶住刘邦主力的进攻,因为主战场无法避让,龙且失败的机率是很大的。

主战场一旦失败,项羽就失去根本了,将会兵败如山倒。


承蒙时光不弃ma


我认为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龙且失败后,项羽仿佛看到自己以后的下场跟龙且是一样的,要知道,龙且当时带领的是20万大军,几乎是项羽整个军队的一半,所以在军队数量上就能确定对结果是没有影响的,再谈谈龙且和项羽两人的作战风格,勇猛,但谋略却时有时无,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看似以少胜多,但却是一场军事赌博,巨鹿之战因为赵高杀害秦二世,章邯为求自保向项羽投降,而此时秦军仍占据上风,试想,如果秦朝王宫没有发生变乱,以章邯的军事才能和秦军力量起码有8成胜算。而彭城之战完全是诸侯之间不团结,看似有56万人,实际各自为政,如同一盘散沙,项羽3万骑兵一击而溃,但是试想,如果诸侯都愿意派一点兵力做好防御,项羽的骑兵也不会这么快打赢战争,说不定还会失败,正是这一系列的成功让项羽和龙且认为勇猛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以两个性格相似,军事水平差不多,军队数量一样的两个人,即使互调位置,结果还是一样的


向阳桥扛把子


如果项羽入齐,则正中刘邦下怀。刘邦则可长驱直入彭城,无非是第二次彭城大战,项羽决不敢再次冒险。除非项羽占据了荥阳成皋,否则项羽绝不会亲自冒险入齐。韩信在郦食其劝齐成功的背景下偷袭灭齐,在齐鲁大地这种行为早为齐人唾弃,难以收服齐人之心,所以在田横的帮助下,项羽料想韩信必然不能久留齐国,这是场稳赢的仗,只能说龙且太激进,不然是稳赢的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