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商聯搭臺助力 180噸蔬菜馳援湖北 江蘇薔薇村上演“小村大愛”

  在此次抗“疫”過程中,隨著“散裝江蘇”和“十三太保”天團頻頻登上熱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薔薇村一時間也被推到了全國人民面前。

  “我們薔薇人都懵啦!不知道怎麼回事,送點菜就得到大家如此點贊,受之有愧啊!”突然間站在了聚光燈下的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青伊湖鎮薔薇村“上海青”蔬菜基地負責人李華平,雖然身在北京,但這十幾天來通過微信“遙控”來安排摘菜、指揮運輸、聯絡對接,忙得快飛起來的他言談間依然豪氣不減:我們送菜是早就安排好的,碰巧與“一省包一市”的江蘇大部隊混到一起,陰差陽錯地成為“散裝江蘇”的一部分。“儘管無意間蹭了回熱點,但薔薇人民的心是真的!薔薇人民不怯場,疫情不止,送菜不斷!”

  所謂“散是滿天星,聚是蘇大強”。一場疫情,江蘇坐實了“散裝”、“聯邦制”的名頭,甚至很多本地的網友也驚呼:本江蘇人也不認識這薔薇村是哪裡的!

  “感謝我們江蘇沭陽的朋友,你們的愛心蔬菜我們收到啦,現在這個愛心蔬菜已經到疾控中心醫生的車上了,今天上午,我們疾控中心的醫護人員就可以吃到愛心蔬菜啦!”但早在全國網友疑惑之前,湖北麻城市、咸寧市、蘄春縣的老百姓搶先知道了薔薇村——2月8日,一條來自湖北疫區的感謝短視頻火爆了沭陽人的朋友圈。

  2月9日早晨,一輛滿載新鮮蔬菜,車身張貼“武漢加油咸寧加油!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橫幅的大型貨車緩緩駛進咸寧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這是薔薇村向該市捐贈的第一批愛心蔬菜。隨後,原計劃向湖北這三個地區捐贈30多噸新鮮蔬菜的薔薇村“上海青”蔬菜基地,已經不斷把目標調高到200噸。

  工商聯平臺成就小村大愛

  “為了促成我們這次愛心捐贈,全國工商聯、江蘇省工商聯、沭陽縣工商聯與湖北兄弟工商聯工作做得非常細,加上沭陽縣委縣政府、縣交通局通力合作,方方面面給予方便,必須特別感謝!”李華平告訴記者,薔薇村的村民們知道要向疫區捐菜,都爭相前來幫忙裝菜、裝車、看護蔬菜。“現在,薔薇村‘上海青’基地就是湖北人民的大菜園。除本地村民可以按照每斤1塊錢來買菜外,其他銷售生意一律停止,無條件保證蔬菜運到湖北。”

  正如李華平所說的那樣,本報記者也從內部看到了全國工商聯辦公廳發的一則公函:

  “江蘇省工商聯:為支援湖北人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緩解廣大醫護工作者和一線執勤人員吃菜難的問題,江蘇省沭陽縣(中國薔薇村上海青蔬菜基地)主動聯繫全國工商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工作領導小組,計劃捐贈180噸上海青蔬菜分別給湖北省咸寧市、麻城市、蘄春縣(每地約60噸,已運送一部分)。當前,各地防控疫情工作措施日趨嚴格,為確保這180噸蔬菜及時送達以上地區,請根據當地黨委政府防控疫情工作部署要求,積極協調沭陽縣有關方面提供蔬菜運輸通行保障,並做好司乘人員的安全防護工作……”

  據本報記者瞭解,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全國工商聯迅即成立了防控疫情工作組,並會同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發佈了“雲逆行·新冠肺炎物資公益平臺”,調動全國各級工商聯及所屬商會力量,共同構建物資需求供給“一張圖”,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武漢疫區老百姓急需蔬菜,我們這個基地是自己種的菜,就想捐贈一點過去,獻出一點愛心。”具體負責此次捐贈事宜的薔薇村李華忠介紹說,經過與全國工商聯等多方面溝通聯繫,基地最終確定向湖北省疫區捐助“上海青”蔬菜180噸,由湖北省麻城市工商聯、咸寧市工商聯、蘄春縣工商聯等接收並支援受災一線。

  “我們也充分考慮到運輸司機的安全,裝車時候就開始一遍遍消毒,司機師傅吃住都在車上,直接運送到湖北具體聯繫點,由他們那邊組織卸菜,避免與當地人近距離接觸。”李華忠告訴記者,對返程的司機師傅則嚴格按照沭陽縣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全面消毒、居家隔離。

  “從沭陽到湖北,要十多個小時,我以前就經常跑長途,這次也是想盡一份力。”被愛心鼓舞著的第三批運送蔬菜的司機師傅,說起話來也顯得格外激動。

  據悉,“上海青”蔬菜基地的愛心捐贈正感染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北京圖強文化公司總經理姜正成當即表示購買20噸上海青,委託基地將蔬菜發往湖北。

  “正在安排工人加緊收割,同時也在加班加點趕種‘上海青’。”李華忠告訴記者,他們到本月底上海青種植面積可以達到500多畝,日生產量可達3-4萬斤。

  原來你是這樣的薔薇村

  “大家不用再發感謝信了,目前還不是說感謝的時候。”在“江蘇薔薇村捐贈上海青”的微信群裡,看到湖北各地發來的感謝信,李華平這樣回覆大家:疫情也是一場大體檢,等捐贈的蔬菜發完後,這篇就算翻過去了,接下來,我們會老老實實種菜,老老實實把流通做好、把產業園建好。“疫情當前,很多人難免浮躁,但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

  的確,往往群情高漲之時,人們也容易跌宕在情緒的狂流裡而迷失自己。像這樣可以淡定面對肆虐疫情以及撲面讚揚的李華平,引發了本報記者的極大好奇——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薔薇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村?

  百度上是這麼介紹李華平的:生於江蘇省沭陽縣,律師,1988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中國法學會會員,1997年取得中國律師資格。研究領域——政治學、哲學、法理學、刑法學、宗教學、國際關係等。出版著作多部——《中國之路》《跨越時空的對話》《思想二十年》《宇宙是活的》等。

  “對家鄉薔薇村發展的種種落後景象,以及鄉親們欲求發展但不得其門的囧境,我真的深感痛心,於是下決心返鄉創業。”針對“作為一個學者,怎麼想到返鄉創業”的問題,李華平告訴記者,薔薇村發展困頓的“魔咒”在於因缺乏組織和粘合,鄉土人才沒有形成真正的聚合力。“薔薇村黨支部多次跟我協商,最後在實地瞭解過情況後,我們決定從各類本土種植能手、農民經紀人和青壯勞力中挖掘培養一批鄉土人才,以‘黨支部+核心人物+鄉土能人+農戶’的模式,成立創業團隊來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2018年底,李華平註冊成立了“江蘇潤格貿易有限公司”,目前已投入700多萬元,在村支部的協同、調動下,流轉了530畝土地,創立“鄉村振興實驗基地”,開始種植“上海青”和歐洲月季,其中30畝歐洲月季計劃無償提供給村莊打造“人居環境”的提升。

  把村裡的幾位“能人”組織起來以後,李華平帶領團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泥腿子”搞調研,反覆權衡最終選定“上海青”作為基地的主營項目;第二件事,“土專家”搞科技創新,基地建了新式塑料大棚,配備噴灌設施,既提高了產量,又擴展了利潤空間;第三件事,“老鄉”闖市場,打通了周邊蔬菜批發市場這條穩定的銷售渠道,後又與南京凱凱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凱凱公司協調地頭品質把控,在南京設立專櫃銷售,並安排專人對接商超。

  一年多來,基地運營逐漸走上正軌,大棚數量由80個增加到260個,實際用地由100多畝擴展到560畝,解決就業人數由10餘人提高到60多人,日銷售量由5000斤發展到2.5萬斤,日銷售額由不到3000元發展到逾10000元,市場覆蓋面由沭陽拓展到南京、蘇州、連雲港等地,經營規模、帶動能力、盈利能力、市場影響力不斷提高。

  江蘇省內特別是蘇中蘇北地區,存在大量與薔薇村類似的純農業村莊。這些地方缺乏高質量工業基礎、缺乏山水旅遊資源、缺乏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想要發展必須找到一條適合的產業發展路徑。

  薔薇村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當下實踐的意義不在於取得了多大經營成績,而在於團隊核心“凝聚”作用的發揮,對本土“能人”的“技術啟蒙”和“市場啟蒙”,以及在政府支持下開展的農民自主創業,大大提到了當地農民收入——有流轉土地的都有每畝固定1000元的年租金;管理人員每月工資4000—8000元不等,普通用工每月平均2500元左右。按日出貨量2萬斤計,僅“上海青”項目每年可為村民提供現金收入180餘萬元,其中40多戶低收入戶,每人每年因此可增收3萬餘元。

  “薔薇村的發展經驗,對傳統農業村莊實現產業興旺具有借鑑意義;薔薇村樸素的大愛和擔當,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更讓我們尊敬和動容。”最早負責此次捐贈對接的全國工商聯辦公廳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儘管疫情讓我們失去不少,但同時我們也收穫了許多。“所以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一定可以取得這場疫情狙擊戰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