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職場溝通,最重要並非“說”,而是“傾聽”

小A從接待室回到工位,說有個緊急案件要彙報。我停下了手中工作,讓她先彙報案情。她說了2分鐘還沒說完,我心急了,主動開口幫他整理案情:“客戶訴銷售誤導,但無任何證據,要求我們全額退保,不滿足要去媒體曝光。”

她看著我點點頭,“但是……”

我打斷:“沒證據,內部調查也沒發現異常,客戶的主張不能支持,拒絕她吧。我還有事,你先去”

半小時後,我手中工作做完,發現她還沒回來,就去接待室看下情況。發現她正在和客戶溝通保單被保險人代簽名問題。我一下警覺起來,主動走進入和客戶溝通,確認客戶可以證明投保時被保險人不在國內。於是建議客戶提供相關證據,以便我們為客戶申請特殊操作,然後送客戶離開。

客戶走後,我立馬叫住小A,批評她彙報案情時為什麼不說代簽名問題。小A非常委屈地看著我說:“領導,批評我不接受。剛才我想說的呀,可是你並不聽我說呀!”

有效職場溝通,最重要並非“說”,而是“傾聽”

比說更重要的是傾聽

上面這個日常工作中的小故事中我和小A並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因為我沒有認真傾聽她的訴說,不僅讓我錯過了重要信息,做出錯誤判斷,也讓小A覺得並未被尊重。

還記得我剛開始做客服的時候,讀過《好好說話第一步:學會傾聽》,裡面有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有效溝通中,比說更重要的是傾聽”。

有效職場溝通,最重要並非“說”,而是“傾聽”

傾聽

為什麼傾聽這麼重要?

為什麼溝通中傾聽這麼重要?因為每個人渴望被他人聽見。那些最傷我們心的事情,不就是我們意識到我們在乎的人並未真正傾聽我們說話。

溝通是一種雙向的交流,雖然可以將角色分為“說者”和“聽者”,但是雙方身份時不時交換。且從心理學分析,每個人都有希望被理解、被認同的心理需求。傾聽是認可對方有表達的權利,聽他說完也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團隊管理中最怕的就是員工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成因往往就是因為溝通過程中踢到了鐵板,他的溝通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次數一多他很可能就懶得溝通了。

有效職場溝通,最重要並非“說”,而是“傾聽”

溝通

如何做到更好地傾聽?

  • 暫時擱置自己的需求

我們是不是真心在聽對方的溝通,對方是能感覺得到的。為了讓對方,明白你是真心關注他,靠的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你真心實意地傾聽。

<strong>傾聽的真心體現在你是不是專注地在聽。這裡的專注並不是指你聽下手中的事情,擺出傾聽的樣子,僅僅做出字面上的意義反應。而是指你有意識地擱置大腦中會讓自己分心的念頭,儘量不打岔,讓對方完整表達自己想說的內容。萬不得已要打岔,也應該是對前面內容的整理並鼓勵對方說更多的內容。

  • 欣賞別人的觀點

想要讓對方瞭解你真心在傾聽他的述說,且你對他說的內容感興趣,你需要做的很簡單。

針對他的述說,<strong>肯定其中和你想法一致的內容,表達你對他的欣賞,問一些更細節更具體的問題。能讓對方感受到你專注於傾聽他的述說,能表現出你抓住了對方述說的重點,鼓勵他說得更詳細一點。

需要關注的是對於下屬而言,溝通不一定都是愉快的。甚至領導給予的批評和建議都是有點可怕的。如果你希望讓他們放心表達自己的觀點,就必須向他們真心保證你很感謝他們提供的信息或者觀點:

  • “我很高興你說出來了!”
  • “謝謝你讓我知道……”
  • “我不瞭解……我很高興你告訴我。”
  • 確定你瞭解得對不對

有的時候,當對方長時間闡述自己觀點,但是沒有得到回應對的話,“說這”可能會受到打擊。畢竟沉默是非常曖昧的。因為你並未讓對方知道你的確聽進去了對方說的內容。

那麼怎麼讓對方知道你聽進去對方說的內容呢?你可試著讓自己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他話語後表達的真心,用自己的話複述對方的立場,是表現“我瞭解”、“我聽進去”的最好方法。然後邀請對方更正或肯定你複述的想法和感受。

請記得,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在你的複述行為,而在於邀請對方針對已經說的內容做更詳細的說明。

  • 懂得對無關的溝通說不

在最後還是需要提醒,優質的傾聽並不是什麼都聽。我初入職場的時候,特別害怕別人對我不滿意。所以努力傾聽每一位述說的內容,維持良好的關係。時間上了,就發現溝通的內容不再侷限在工作了,更多的是個人問題。

其實如果你願意傾聽對方述說個人問題時,你已經在減輕了對方的負擔。但有的時候,私人的談話已經讓你無法工作時,就要以堅定友善的態度打斷他們:

  • “我很想再多聽一點,但是我必須回去工作了”
  • “抱歉,我想我聽到領導在叫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