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愛好者,應當怎樣加強薄弱部位?

一句話概括:

對於尚未入門的健身愛好者而言,需要加強的不是薄弱的某個局部,而是整體都薄弱,無論是從形體外觀,還是運動能力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樹立一個,身體是一個整體,這樣的思維模式。


我被很多人提問過:

上胸太弱了,要怎麼加強?

想讓肱二頭肌變大,要怎麼加強?

等等,這些關於“局部補弱”的問題。

而我的回答一直都是:

你不是這些部位弱,而是整體都弱。


大胳膊不會長在小身體上

訓練水平較高的健身者,通常不會問這樣的問題,更多是經驗不足的訓練者。

如果你的上胸薄弱,更大的可能是你的整塊胸肌還不夠發達,如果你的胸肌還不夠發達,更大的可能是你的整個上半身都薄弱;

換句話說,假如你上身厚實虎背熊腰,你的上胸和二頭肌,不會弱到哪裡去,我無法想象,小鮮肉愛豆的胳膊,長在施瓦辛格的身體上,會是個什麼樣子。

假如你真的是屬於這種情況,那麼我才會建議你猛練肱二頭肌,去彌補這個薄弱部位。

健身愛好者,應當怎樣加強薄弱部位?

沒有明顯弱點的健美運動員斯坦麥奎恩

有很多初學者,總是盯著凱格林的小臂,德克斯特傑克遜的小腿,這些奧賽大神的“薄弱部位”,他們花大力氣去補弱,只是因為他的整體已經足夠發達到幾乎無法再提升了,那麼這些相對薄弱的部位,才成為限制他們成績的因素。

健身愛好者,應當怎樣加強薄弱部位?

凱格林的小臂

那麼你呢?

高考750分,奧賽選手們語文150數學150理綜300就是英語只考了140,閱讀理解那丟了10分,那麼他死磕閱讀理解當然沒毛病啊。

你語文20數學20理綜30英語零蛋,死磕閱讀理解有個啥用呢?


練了肌肉,它也不一定長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不僅外觀上看是這樣,長肌肉這件事情本身,也是遵循這個規律。

儘管你對某個局部部位進行訓練,讓肌肉纖維撕裂產生炎症,是它增長的前提。

但是,它在後續的恢復中能否得到修復變得更強壯,還取決於你體內整體的代謝包括內分泌環境比如睪酮和生長素等等,光在那做一百組卷腹二頭肌彎舉龍門架夾胸,把這塊肌肉疲勞的一抽一抽像是活肌肉,你就是累的口吐白沫,但對於你的身體身體來說,這些刺激和壓力遠遠不夠,並不足以讓身體做出改變。

否則,那些一去健身房只做二頭肌彎舉的小夥子們,早就成長為大力水手那樣粗胳膊小身子的大肌霸了。

那麼你在現實裡遇到過這樣的訓練者嗎?

健身愛好者,應當怎樣加強薄弱部位?

大胳膊小身子的大力水手


身體也希望被作為整體來鍛鍊

這種“局部思維”,有很多是受健美孤立訓練,以及健身房裡那些鍛鍊某塊肌肉的固定器械,這些思路的影響。

固定器械的發明者認為,如果每塊肌肉都有一種可以鍛鍊到它的機器,然後每種機器都練一遍,就可以鍛鍊到全身。

那為什麼你不直接去鍛鍊全身呢?

我不否認固定器械有它特定的補充作用,但它不應當成為你的鍛鍊主體。

健身愛好者,應當怎樣加強薄弱部位?

廣告總是這個套路,一個肌肉男模來練固定器械,讓觀眾以為固定器械=肌肉男模

我們的身體,總是希望能夠將主要的,大部分的肌肉群同時協調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鍛鍊,這樣才能增強你的運動能力,以及整體的形體外觀。

想想看,無論你是在日常生活,還是體育運動,需要身體做出的動作裡,有沒有二頭肌彎舉,蝴蝶機夾胸,這樣肱二頭肌或者胸肌,這樣某塊肌肉單獨發力的例子嗎?沒有。

而使用固定器械鍛鍊的人群裡,也很少有這種“全局”的意識。

如果你總是傾向於用固定器械來鍛鍊,那麼身體一定會出現不平衡的狀況,二頭肌比三頭肌強,胸比背強,大腿前側股四頭肌比膕繩肌強,等等這些問題。


而自由重量的槓鈴、啞鈴,甚至包括壺鈴,翻輪胎,推拉阻力撬,等等這些訓練,是人體神經、骨骼、肌肉這套運動系統在負重下的功能表達,儘管槓鈴訓練比固定器械要難的多,但它才應該是你的訓練主體內容。

因為我們的身體希望能夠這樣被鍛鍊。

健身愛好者,應當怎樣加強薄弱部位?

作者在室外進行砸輪胎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