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攻打金朝时,曾经令宋军闻风丧胆的铁浮屠去了哪里?

MLAL涛


铁浮图拐子马可以称的上是金国前期,最精锐的部队,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呢?

浮图,在佛教中是塔的意思,所以铁浮图可以简单理解为铁塔。但这并不是真的塔,而是金兵对于重装骑兵的称呼。

这些起骑兵、骑手和战马,都披上厚厚的盔甲,这些盔甲都是金兵精心铸造的铁甲,不但在金军,即使是铸铁很发达的宋朝,想要装备这样一支骑兵,也要消耗相当大的国力。

因为人马都要披重甲,所以,能入选铁浮图的战马,也是万里挑一的战马。

在汉朝时,养一批战马,需要五户人家一年的赋税,训练一个骑兵,相当于十户人家一年的赋税,所以,训练骑兵,首先要有好的战马,还要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持。

金国在没有灭北宋之前,是没有这样的实力的,直到灭了北宋,获得北宋百年积累的巨大财富之后,这才有了足够的底气,去训练这样的骑兵。


但这支骑兵的数量,非常稀少,只有五千骑兵而已。这五千骑兵,打起仗来,三个骑兵用皮索连在一起,成了一个战斗分队,进行冲锋。

拐子马同样是金国的精锐,和铁浮图不同,虽然拐子马也是骑兵,但属于轻骑兵,这些骑兵是不穿重甲,只穿着一些皮制的轻甲,顶多会有一些护心镜以及头盔,来保住关键部位。

拐子马的战斗方式,也和铁浮图不一样,并不讲究碾压式的冲锋,而是讲究两翼的包抄,机动性很强,和铁浮图相互配合,成了宋军的噩梦。

金国除了重装骑兵铁浮图和轻装骑兵拐子马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步兵,这样骑步混编的军团,展示出金国不俗的军事水平,甚至在军事战法方面,要超过宋朝太多。


那么,为什么在进攻宋朝时,铁浮图拐子马威力让宋军一度闻风丧胆,但在金朝灭亡时就消失了呢,原因大概有一下几点:

第一、金国和其他少数民族不一样。

大部分的北方少数民族,都是游牧民族,所以,大部分人在孩子时候就已经接触马匹,无论男女老幼都会骑马。

这样的生活习性,让游牧民族更加适应骑兵战斗,而且只需要一些训练,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战斗力。

但金国不一样,金国是东北的渔猎民族,虽然也是少数民族,但和游牧民族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不是骑马放牧,而是打鱼和狩猎。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并不需要长期接触马匹,他们善于山地奔跑,但不善于骑马。


因为这样的生活习性,让金国在训练骑兵方面并不比中原的农耕民族更加轻松。

而农耕民族尚且可以利用强大的国力以及众多的人口,用钱生生砸出一支骑兵队伍来,并且一直养着,以备敌国入侵。

但金国,显然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这样的国力,更没有这样的技术。金国可以组建一支强大骑兵,但不一定能够养得起。

第二、铁浮图和拐子马,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在这两支精锐部队组建一开始,就成了金国的骄傲以及宋军的噩梦,但这种优势被岳飞打破。

岳飞是当世无双的名将,他的背廆军也是精锐中的精锐。岳飞极善于观察,在吃了铁浮图以及拐子马的亏之后,并没有像其他宋军那样闻风丧胆,而是敏锐的观察到,铁浮图和拐子马的致命破绽。


于是,在朱仙镇大战之时,岳飞抓住了铁浮图和拐子马的破绽,一举歼灭了这支金国的精锐。

这场大捷,可以说是威震天下,人们除了赞扬岳飞的神勇以外,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铁浮图和拐子马的破绽。

这场惨败,虽然有一定指挥原因,但更多是兵种本身的问题,而金国却无法弥补这种破绽。

因此,金国不愿意再训练这样一支本身就存在致命弱点的军队,来让对手练兵。

第三,铁浮图的使用局限性太大。

如果说拐子马机动性强,可以再平原,山地进行战斗,那么,铁浮图就显得很笨拙,机动性不如拐子马,也缺乏山地作战和攻坚的能力,更无法适应江南的气候和地形特点。

在大军团野外作战过程中,铁浮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如果对手并不正面交锋,而是采用坚壁清野,铁浮图必须采取攻坚的时候,就成了鸡肋。

而到了和南宋战争的时期,步兵和舟军的优势渐渐体现出来,而像铁浮图这样的重甲骑兵则缺乏足够的优势。

第四、金国在占领中原后迅速腐朽,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即使对战衰弱的南宋,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更别说是身为游牧民族,又极为彪悍的蒙古铁骑了。

在战争中,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战场瞬息万变,一个铁浮图,也许可以改变一场战斗的走势,但如果凭借铁浮图,就可以高枕无忧,那未免有些太天真了。


小小嬴政


令宋军闻风丧胆的铁浮屠以及拐子马早就被宋军全歼了,金国没有足够的财力再重新组建一支铁浮屠,而破铁浮屠的方法已经被宋军掌握。蒙古攻打金朝时,金国的内政十分腐朽,金军的战斗力已经一泄千里。这不得不让成吉思汗概叹,他没有遇到金兀术、岳飞这样的对手,作为英雄的他感到十分寂寞。

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铁浮屠就是重装骑兵,人马俱披重型盔甲,一般的刀剑箭矢伤不得铁浮屠骑兵。铁浮屠一般都由身强体壮的勇士担任,他们身批重铠,不避刀矢,除了骑马冲锋外,还可下马步战。铁浮屠使用的兵器一般为重量较大的钝兵器,比如狼牙棒,大砍刀等。"拐子马"属于一种轻型或中型骑兵,被布置在两翼,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机动性以及集团冲锋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用以对敌军迂回包抄而后突击。

公元1140年,金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屠一起,浩浩荡荡杀奔南宋行都临安,攻占临安后直击顺昌城。顺昌守将刘锜带领士兵英勇奋战,终于将完颜宗弼的五万大军、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屠全部剿灭。金兀术带领部队撤退,途中遭遇岳飞拦截,两千铁浮屠、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屠彻底覆灭。宋军征对铁浮屠人马具装甲,但是马腿没有装甲的破绽,指挥士兵专门砍马蹄子,等人马俱倒后,再用钝武器击杀金兵。这样铁浮屠与拐子马再无法耀武扬威了。

金兀术败退后,宋金和和打打,但再无大的战事,金国上层渐渐腐朽堕落。根据宋金议和的规定,南宋每年向金国进贡银绢三十万两匹,犒军钱三百万贯,金国通过压迫南宋与蒙古等国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1211年蒙古大军十万与金国45万大军战于野狐岭,蒙古击败养尊处优的金军。之后蒙古不断攻击金国,金军节节败退,雄风不再。1234年,蒙宋联军攻破蔡州,金哀宗自缢,完颜承麟被杀,金国灭亡。


大秦铁鹰剑士


蒙古灭金,是从公元1211年持续到了1234年,历时23年才完成。这几十年当中并没有听到过有铁浮屠出现在战场上的传闻。

实际上,早在公元1140年,铁浮屠就已经全军覆没,而消灭它的人正是题主口中的闻风丧胆的宋军。而最初参与的宋军主要将领却并不是岳飞,而是一个叫刘锜的。

铁浮屠说白了就是重装骑兵,骑士和马都穿上一层厚厚的铁甲,用来破阵用的。

此外,很多人误以为铁浮屠就是拐子马,但实际上他们是两支不同的部队。铁浮屠是重装骑兵,而拐子马则是中型骑兵,经常担任两翼包抄的任务。


那么铁浮屠究竟是如何灭亡的呢?

1140年,金兀术再次南下,率领十万大军,另有15000名拐子马和5000名铁浮屠,气势汹汹直奔临安而去。一路上势如破竹打到了长江边上的顺昌。

长江自以来就是一道天堑,是南方政权抵御北方的天然屏障。顺昌城下,刘锜背城而战,以逸待劳。金军围城久攻不下,又被刘锜用计打败,只得撤退。

刘锜趁机率兵追杀,杀死金兵数万。金兀术派遣铁浮屠3000断后,宋军以标枪去刺马脑袋,大斧砍马腿砸脑袋。金兀术见铁浮屠不行,又派遣5000拐子马来,才堪堪逃出生天。

(南宋军队破铁浮屠的战术)

最终,这一战将金兀术的五万大军和10000拐子马、3000铁浮屠剿灭。但撤退途中又遇到了他一生的宿敌,遭到了岳飞部队的拦截,剩余的2000铁浮屠和5000拐子马,还有三万大军都被剿灭。

从此铁浮屠就从历史上消失了。而由于组件铁浮屠和拐子马费用昂贵,在江南水网密集的地方又不好发挥,金朝后来的皇帝也没有再组建铁浮屠了。


历史小跟班


大宋建国当时有辽,蒙古。

北宋最早发明并使用重甲铁浮屠,但在长期战争中流传到北方民族,

铁浮屠就是重甲骑兵,这种骑兵人马都披重甲,往北打打到一定温度就被动了,因为塞外寒光照铁衣,呼延灼就是一个会用铁甲重骑的将领,

后来金国学会了铁浮屠,也是横行一时,这东西极为费钱费人费铁费马,金国倾国力打造了一支强大精锐的铁浮屠,开始南征,但这东西后勤压力大,一套装备平时要好几匹马好些人力维护,而且其实行动不便,一次冲不了几百米,还费了大量上好的铁,

后来宋军一直退,诱敌深入,拉长敌方后勤补给线,又引诱铁浮屠进入沼泽地泥地,等不利地段,终于破了铁浮屠,金国主力葬送在中原这批盔甲马匹和铁甲铁具也沦落在中原,金国国力损失惨重,经济崩溃,随后败兵回到金国都城黄龙府就发动了兵变政变,金国皇帝退位,新主登基,大火烧了好几天,天空都映红了,


星辉650


一、被岳飞破了。岳飞打仗一是勇,二是智,铁浮屠来了,勇肯定不行,试想谁敢挡战马,而且还是成群互相连结的战马,只能用智。岳家军便用长杆绑弯刀,专攻马的薄弱部分,勾马腿,勾不断不要紧,勾伤也行。还有设陷井,设障碍物等辅助措施,就这样把铁浮屠破了。

二、成本高。弄铁浮屠要马,要车,还要连起来,还要长时间的训练,累死了效果不明显,成本太高,不划算。

三、马的来源成问题。金国的马来源两个,一个是蒙古供应为主,一个是自己喂养为辅。开始蒙古臣服于金国,马的来源充足。后来南宋稳定后,与蒙古搞联合。南宋打仗不太行,搞外交有好手,蒙古人开始与金国疏远。后来南宋还与蒙古密谋签约,联合灭金国,金国的马自然断了来源。

四、蒙古崛起。到南宋中后期,蒙古开始强大,特别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掌权后,力量大的可以征服世界。蒙古人是马背民族,弯刀快马杀遍全球。人家不搞什么铁浮屠,一个人,一匹马,一把刀,背一个弓箭就与你单练。金国、南宋都不在话下,所谓铁浮屠便烟消云散了。


书华36


如果看《宋史》的话,宋军从来就没怕过铁浮屠和拐子马,他们所考虑的是怎么解决这些金军骑兵的问题。而铁浮屠和拐子马,在蒙古攻打金朝时,再也没有出现,是因为金国末年的金军早已经不再配备这两种骑兵了。

铁浮屠、拐子马是什么?

铁浮屠其实就是全甲重骑兵,战士和马匹皆披重甲。甲胄采用长方形的甲条叠压捆扎而成,防御力强悍,可以抵挡住大部分的弓箭和矛、剑类武器的攻击。此时,常规士兵对铁浮屠的伤害,微乎其微,看似很完美。

而拐子马则是三个连在一起的轻、中型骑兵阵列。原本的期望是,冲锋时,一队中的三名骑兵相互携带,奋力前冲,避免有人临阵退缩。同样,看似很完美。

但是,矛和盾向来都不会单独出现,有强悍的盾,必然会出现更加锋利的矛。所以,铁浮屠和拐子马最终消失了。两种骑兵的消失,主要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两种骑兵均有天生缺陷

铁浮屠,因为是全甲重骑兵,而甲胄的造价又非常昂贵,所以,数量很少,仅有五千名。毕竟当时没有整体冲压成型的类似西方罐头骑士装甲的那种制造工艺,铁浮屠的甲胄,是要一片一片的锻造,再用牛皮绳捆扎,非常的耗时费力。

铁浮屠作为重甲骑兵,并不适合长距离奔袭,进攻的强势很快就会衰竭。

而拐子马,数量稍微多点,有一万五千人。但是,对于拐子马,连乾隆都说了,轻骑兵本来就是以灵活见长,如果三马相连,马力参差,必然相互掣肘。如果有人胆怯,勇者也会被拖累。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二、刘锜大破铁浮屠、拐子马

顺昌大捷中,刘锜利用金军不耐炎热,不习夜战的特点,专门挑金军弱点打击金军。

他针对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的铁浮屠,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趁天气炎热(重甲兵全身包裹,不中暑已经不错了,利用天时),派兵出西门佯攻,将铁浮屠骗往西门。等铁浮屠赶去了,刘锜亲率主力出南门,攻击金军侧翼。

炎热、加上来回奔袭,铁浮屠的战斗力早已经下降严重了,甲胄越重,越是累赘。宋军一顿乱戳、乱砍,铁浮屠被干掉很多。

而拐子马,三骑一组,机动性大大下降。据说,刘锜还一遍打,还一遍撒豆子。当然,豆子不会变成兵,但是可以诱惑马匹。只要三匹中有一匹马受不住诱惑,一组拐子马的战斗力,基本上就完蛋了。

同时,刘锜还经常晚上派兵偷袭金军。铁浮屠、拐子马骑兵可能根本就来不及穿戴,就被干掉了。

顺昌一战,金军的铁浮屠被干掉了两千,拐子马损失了一万。

三、岳飞全歼铁浮屠、拐子马

岳飞相对顺昌之战时的刘锜,兵力要强悍很多。刘锜当时仅有两万人,还有很多伤病士兵,而岳飞有数万人,兵力上完全可以跟金军对决。而且,岳飞有精锐骑兵背嵬军,可以跟金军骑兵对冲,至少可以迟滞金军的冲击。

骑兵没了速度,步兵就有用途了。根据史料和考古验证,当时岳飞军应该装备了大量的锤、棍、大斧等重击类武器。刺不穿铁浮屠,总可以重击到吐血吧,铁浮屠就废了。岳云就使用的大锤。

而针对拐子马,采用侧翼攻击,骑兵冲杀,步兵直接用朴刀下砍马腿、上砍士兵。只要砍倒一匹马,一队拐子马就成了步兵的屠杀对象。枪兵等长武器兵,上去戳戳戳就行了。

而且,南宋初期,有一种大杀器,即神臂弓。同时,还针对重甲发明了破甲箭。宋军拥有了针对重甲兵的武器。当然,最出名的使用神臂弓的战斗是吴玠、吴璘兄弟打的,但岳飞军也有装备。

岳飞打的是大兵团,多兵种的配合作战。几百人对冲十万人取胜,那就是一个笑话。即使是铁浮屠,拐子马的速度起来了,冲击步兵方阵,五百人、八百人也会被淹没在十万人之间,更不要说装甲还不如铁浮屠的背嵬军了。

最终,完颜宗弼剩下的三千铁浮屠和五千拐子马,全部被岳飞干掉了。此后,金军再也没有重建类似的军队。

蒙古弓骑兵是重甲兵的天生克星

这一点在蒙古大军西征时,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了。蒙古弓骑兵面对欧洲的重甲骑士,即赫赫有名的罐头骑士,毫不畏惧。他们一边跑,跟重甲兵保持在弓箭的有效射击距离内,一边用蒙古弓进行射击。而蒙古弓箭,具有非常好的破甲性能。重骑兵速度相对蒙古的轻型弓骑兵,速度要慢,主动权就掌握在了蒙古大军的手中。

轻型弓骑兵,一边消耗重骑兵的有生力量,一边消耗那些还在追击的重骑兵的体力和速度。等到重骑兵筋疲力尽时,蒙古大军的重甲骑兵就会发动最后的冲击,彻底收割已经基本丧失战斗力的罐头骑士。

蒙古大军用同样的方法,来打金军的铁浮屠,同样是有效的。宋军和蒙军都有破解铁浮屠的办法,落后的自然会被淘汰,金军也就没有再配备铁浮屠的必要了。所以,铁浮屠消失了,没有出现在蒙金之战中。


奕天读历史


北宋刚建立之初,太祖赵匡胤并没有统一全中国,北宋、金朝、辽朝、西夏并存(金朝要晚许多年)。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后起之秀金朝却大显神威,攻城陷阵所向披靡,先是金灭辽,接着灭宋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扶植了张邦昌伪政府……

金朝凭什么这么牛气呢?原来他手中有一只令宋、辽等国闻风丧胆的精锐部队——铁浮屠和拐子马。

什么是铁浮屠和拐子马呢?

铁浮屠又称铁浮图,简单说就是用铠甲把马、人包裹起来,当然铠甲都是能活动的,在冷兵器时代,用铠甲武装起来的战马好比现在战争中的坦克。堪比刀枪不入。如下图:




拐子马不是指战马腿拐,是说的一种阵法,它和铁浮屠紧密配合。铁浮屠正面进攻,而拐子马在两翼包抄冲锋,机动灵活,左突右往。这和现代战争中航空母舰配备灵活的护卫舰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不到早在千年前,金朝就拥有了如此超级装备和阵法,假如不是南宋出了一个岳飞,我估计历史要重演。也许灭掉南宋的不是蒙古而是金朝。(当时历史走向是:蒙灭西夏,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联合蒙古灭金,最后蒙古灭南宋,蒙古最后建立元朝)。

多亏南宋出现了岳飞,也就是说,金朝的铁浮屠和拐子马是被岳飞所灭,否则,金朝还不定要猖狂多久。



岳飞大破铁浮屠和拐子马是这样的: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金朝派大将金兀术(完颜宗弼)率十万大军进犯河南

宋高宗赵佶惊慌失措,急忙下旨让已经辞职回家守母丧的岳飞归队,岳飞临危受命连夜骑马飞驰到了偃城(岳飞临时指挥所在地)。

金兀术探知岳飞来的匆忙,一定不会很快集结大部队。金兀术心想:“凭借手中铁浮屠和拐子马完全可以碾压岳飞”。

金兀术列阵偃城外,下令把战马披上“重铠金装”,为了进一步提高战斗力,金兀术总结经验,命“铁浮屠”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

原来金兀术是个“三国迷”,他采取了赤壁之战中的战船连接的办法,连接的好处就是护甲可以增加重量,三匹马相互帮衬,这样攻坚能力更强。



金兀术心想,战船被烧是不够灵活,我的战马是飞奔着,你岳飞总不会用火烧吧?

岳飞当然不会用火烧,但可以用其他方法。

我们平常都知道“岳家军”很厉害,曾让对手发出“憾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其实岳飞还有杀手锏,他曾训练了一只“特种部队”——背嵬军。

背嵬军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人员只有800左右,以岳云为领导,但个个身怀绝技,以一顶百。现在岳飞就要动用这只精锐部队。

岳飞要破金兀术的铁甲骑兵,他站在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金军战马和战将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发出夺目的光芒,这要换做别的将领,估计早吓尿了。

站了良久,突然岳飞脸上显出了微笑,“有了、何不如此?……”



原来岳飞发现了铁浮屠军的致命缺陷了:战马虽然穿上了铠甲,马身子和马头包裹起来,只露马眼,但马蹄无法穿铠甲,战马要飞奔起来,马腿穿上铠甲无法飞奔。

岳飞急忙叫来岳云,对他说:“决战时,背嵬军士兵一律左手持盾牌,右手持刀砍马蹄”。

岳飞同时命部下张宪、孟邦杰紧急购买了800支钩镰枪,岳飞要学水浒中徐宁徐将军的战法大破拐子马。

有些事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但是之前西夏、北宋、蒙古等国将领从来没发现这一问题,最后还是被岳飞一眼看破。可见岳飞乃不世出的名将。

到了中午时分,铁浮屠开始攻城,岳飞的背嵬军步兵手持盾牌和大斧、大刀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蹄,使其重骑兵不能发挥所长。



张宪、孟邦杰的部队两人为一组,一人持盾牌保护二人,一人持钩镰枪专钩拐子马。

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了徬晚,当时岳飞的手下将领杨再兴单枪匹马闯连营想活捉金兀术,杀死了百名士兵,最后力竭,金兀术乘机逃脱了。

金兀术带着残兵败将逃走了。

郾城一战,岳飞以少胜多,这就是评书演义所说的“八百破十万”的战例。金兀术从此后再不敢用铁浮屠和拐子马阵法了,这招在岳飞面前不好使。

结语:岳飞就是铁浮屠和拐子马的克星,铁浮屠和拐子马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秉烛读春秋


其实铁浮屠是一种重骑兵,一般作战的时候和拐子马也就是一种轻骑兵同时使用。其实在古代作战的时候,尤其是善于使用骑兵的民族来说,通常都是重骑兵和轻骑兵一起使用,很少单独使用轻骑兵或者重骑兵。

因为轻骑兵和重骑兵都有明显的缺陷,需要同时使用以相互弥补彼此的缺陷,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

铁浮屠与拐子马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屠引,是一种装备极好的重骑兵,为金国大将完颜兀术手下的王牌部队,同时与铁浮屠一起使用的还有拐子马,是一种轻骑兵。

▲铁浮屠与拐子马

古代来说,骑兵是最为昂贵的兵种,尤其是重骑兵,尤其是如铁浮屠这样的重骑兵全身的装备费用不在少数。

这种重骑兵不仅人身上的盔甲几乎覆盖全身(只留下眼睛露在外面),就连马匹也全身覆盖铠甲,优点就是发动冲锋的时候冲击力非常强,而且防护能力也非常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作战的耐力肯定是其短板(毕竟负重太重,人与马的体力有限),当然这也是全世界重骑兵的通性,不仅亚洲的重骑兵作战耐力有限,欧洲也是如此。所以这样的骑兵一般是在关键时刻出动,用于对对方的致命一击,在短时间内迅速扭转局势或者用于锁定胜局。

在出动重骑兵之前,一般要出动轻骑兵对对方进行攻击。轻骑兵的特点就是负重少,通常怼对方采取放箭攻击,这种攻击方式往往非常有效。骑兵的特点就是机动性强,轻骑兵在接近对方阵营的时候开始放箭,然后放完了就跑,跑回来以后在折回去放箭,如此反复攻击,不断地消耗敌军,直到敌军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出动重骑兵。

所以铁浮屠必然是与拐子马一起使用的,在战术体系上来说不会单独使用。如果单独使用后果很严重。

蒙古军与条顿骑士团的交战

如果单独使用重骑兵,那么最为典型的战役就是蒙古军第二次西征的时候在欧洲与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条顿骑士团就有过一次交战。


条顿骑士团的装甲比铁浮屠更厚,也是人马铠甲全身覆盖,其铠甲比铁浮屠更重,毕竟欧洲人一般都人高马大,且很多盔甲都是通过起重机装备上去的,可以说是古代战争的坦克了。

实际交战的时候,蒙古人先是出动了轻骑兵,到了条顿骑士团附近就开始放箭,然后放完了就跑,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根本追不上蒙古人的轻骑兵,然后蒙古轻骑兵放完箭跑了以后又折回来继续放箭,如此反复不断地攻击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最终条顿骑士团重骑兵精疲力尽的时候,蒙古人才出动重骑兵,对条顿骑士团展开了致命一击。

铁浮屠的消失

其实作为骑兵大师蒙古人来说,他们一般在作战的时候配置六成轻骑兵和四成重骑兵,作战的时候也是先出动轻骑兵与敌人缠斗,到了关键时刻才出动重骑兵发动冲锋。

铁浮屠与拐子马都是金国大将完颜兀术的精锐部队,根据相关记载,在与南宋的数次交锋,尤其是与岳飞岳家军的多次交锋中损失惨重,在金朝与岳飞的战争结束后,就没有了相关记载,应该是在战争中消耗完毕了。

其中公元1140年,完颜兀术在南下的时候与岳家军交手,铁浮屠和拐子马损失过半,应该是其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

▲拐子马和铁浮屠应该都是基本被岳家军消灭了

至于到了蒙古人南下的时候,女真人对骑兵的使用本就不及蒙古人,而铁浮屠这样的重骑兵费用非常昂贵,很难大规模装备,在蒙古人的骑兵面前基本失去了用武之地。

在整个蒙古对金国的战役中也没有了关于铁浮屠的记载。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铁浮屠应该是在金朝与岳飞的战争中消耗掉了,后来也没有重新组建。


老威观史


最优质的东北马场已落入蒙古手中了!

金国就象当年的辽国,纵有最精良的盔甲,却再无良驹可以驮得动。

轮到蒙古人用当年女真崛起时的杀手锏——平原坦克——精锐重甲骑兵,野战中吊打、反杀金国骑兵和步兵了!

怎么办?南边的宋军,战马更少、载重更轻、战力更渣。虐他!失之于北,补之于南!

当时的平原野战就是这么魔性,优质双层重甲防御能力远超箭簇穿透力,精锐重甲骑兵就算被射成刺猬依旧跑酷无敌、各种拉风!

什么,你要用刀枪大斧砍我?好怕怕啊。人马具甲85O公斤,跑动起来就问你怕不怕,砍我试试?只怕你先骨折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明显我比你更抗揍!

所以记住史上著名的“中国平原战场等式”:

东北良驹+双层重甲=平原坦克=野战无敌!

君不见,气侯变冷时,鲜卑、辽、金、蒙古、满清均是从东北轻松杀入中原,成功融合!

只有高句丽怪倒霉悲摧的,被隋唐两代雄主主动出击、接力灭杀于萌芽状态。我还没开始融合啊,到底招谁惹谁了?


白马非马1001


中国的重装骑兵多盛行于隋唐时期。之后金国有重骑兵铁浮屠,西夏有重骑兵铁鹞子,蒙古人也有重骑兵,但其重骑兵主要在欧洲方面征战。只有宋朝没有重装起兵。南宋为了对抗金国的铁浮屠,所以建立了自己的重装步兵步人甲。之所以蒙古攻打金国的时候没听说铁浮屠一展雄风,那是因为一方面铁浮屠数量实际并不庞大。另一方面铁浮屠被南宋消耗的已经所剩无几了。

金国当年有两大杀手锏,一为拐子马,另一个就是重骑兵铁浮屠。铁浮屠组件成本极高,首先对马屁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得是良种马,可以支撑起全身披甲以及奔袭作战。其次对士卒也有要求,士卒不仅得支撑得了全身铠甲披挂,还需要持兵器作战。另外打造铠甲所需要的铁,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铁浮屠的数量其实并不多。《宋史·刘琦传》记载“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可见铁浮屠在金国的战术中并不是大规模使用的。而是作为卫兵或者亲卫当成攻克强敌的“利刃”来使用。

历史上关于铁浮屠最早的记载就是在靖难之役后,完颜兀术带领着拐子马和铁浮屠进攻中原,在之后的数年时间内,完颜兀术数次带领拐子马以及铁浮屠入侵中原挑衅南宋政权。在1130年,完颜兀术凭借铁浮屠无敌开始进攻黄天荡企图一举南下长江天险。但不幸的是,完颜兀术遇到了送送抗金名将韩世忠。韩世忠一举击败了完颜兀术的铁浮屠,使得完颜兀术的野心破碎。后两年,完颜兀术整军备战再次南下入侵南宋政权,但不幸的是完颜兀术这次遇到了岳飞,所以再次失败而归。

1134年完颜兀术再度南下入侵,结果遇到了南宋大将吴阶兄弟的拦截,全军覆没。铁浮屠也遭受重创。次年后,岳飞带领岳家军北伐和金国争夺汴梁地区。此次大战铁浮屠再次遭受重创,险些全军覆灭。之后铁浮屠好不容易恢复元气后,在1140年金军入侵南宋时,遭遇了南宋顽强的抵抗,拐子马和铁浮屠再次受到重创。可以说经过这么八九年的大战之后,铁浮屠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从1140年后开始,岳家军开始成规模装备大刀和大斧的重装步兵。当时,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基本战术,先是发射远程武器,当敌军近战时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打击骑兵。金国拐子马还算灵活可以做出避让。但铁浮屠行动太过于笨拙。所以在面对南宋重装步兵后,金国铁浮屠损失惨重。

蒙古人大军攻打金国的时候,首先金国本身在骑兵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主要是因为金国丢失了背面战马的原产地。所以金国在面对蒙古人时显得很力不从心。而蒙古军队多以骑兵为主。虽然在骑兵对垒方面如果硬碰硬的话,重骑兵肯定会吊打轻骑兵。但金国铁浮屠名存实亡,所以在面对蒙古人庞大的轻骑兵后,蒙古人凭借其机动性分分钟就吊打的金国。而金国丧失了战马原产地之后,战马补充不上,这就更加导致金国雪上加霜。所以金国才会被蒙古人一击即溃。铁浮屠凶名也威慑不在。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