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無限接近美國的世界第二號國家,比如日本,德國等,最終都為什麼沒能超過美國?

公晳凝LX


要想接近美國的綜合實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先不說美國想方設法打壓老二,遏制老二超過老大的做法,但從硬件來說,不是隨便一個國家可以達到美國的高度的。

硬件一:地大人多。一個國家必須足夠大,人口足夠多才具備基礎條件。像德國、英國、日本都不可能成為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因為他們這三個國家地不夠大,人口不夠多。

硬件二:國內市場足夠大。美國人口多,而且最主要的是消費能力世界第一,這樣龐大的市場,足夠支撐國內科技不斷實現更新換代,做出好產品投放市場,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

硬件三:軍事實力無人能敵。美國之所以能保持長盛不衰,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超強的軍事實力,沒有哪一個國家或組織敢輕易挑逗美國,更不要說打仗了。這樣軍事優勢大體有三個好處:一是保護本國利益不受損害;二是穩定的安全環境,能吸引大量投資,促進經濟持續繁榮發展;三是軍事威脅他國,獲取最大利益。

美國的科技發展在世界遙遙領先,主要得益於美國高度重視教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創建了眾多世界一流大學,這樣世界一流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地優秀人才進入美國深造,深造成才之後,美國想方設法留住人才為美國所用,所以美國能一直持續保持科技領先,只有美國一直保持科技領先,那麼美國就能保持超級大國的地位。你說呢?


偉157475931


在近代,有兩個國家的經濟總量接近美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一個是日本,另外一個是蘇聯,但都被美國給幹下去了;德國相對來說,差距要大很多。

美國設置了一個心理底線,只要有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達到自己的三分之二,那麼就會開始打壓。

當日本的經濟實力無限接近美國的時候,美國就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並且要求日元升值。最初日本是不想這麼做的,但由於日本的軍事是受到美國管控的,日本也不得不接受美國的要求。這麼做的後果就是日本經濟迅速產生泡沫,房價大幅飆升。但只要是泡沫,總有破的一天。

另外一方面,美國打壓日本的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扶持韓國。當年日本的半導體佔據世界80%市場份額,但美國對日本的半導體徵收100%的關稅,然後結果就是日本許多高科技製造產業轉移到了韓國。

日本製造業被打壓了,資金都大幅轉向了房地產,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房地產泡沫破裂,20多年了,日本到現在還沒有緩過神來。

當然,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也無法與美國比較,發展潛力也到極限了,稍微有外部力量的打壓,迅速由高峰下跌。

德國雖然科技發達,但由於整體的體量比較小,離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反倒是蘇聯,在80年代,經濟實力接近美國的70%。但蘇聯的經濟結構很有問題,重工業非常發達,而關乎國計民生的輕工業,卻並不怎麼重視。

而美國為了搞垮前蘇聯,忽悠說要發展“星球大戰”計劃,把蘇聯拖入了軍備競賽。蘇聯就一門心思搞競賽,國家資源大量投入其中,這無形中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當蘇聯解體了,他們有很多高科技武器,但沒有糧食吃。所以,當年,中國用方便麵就可以把蘇聯的坦克、飛機給換過來,由此可見,經濟已經到了多麼惡劣的地步了。

現在,我們也接近美國的三分之二了,加油!


風雪西樓夜


中國的國情不一樣,一個有著幾千年文化歷史,擁有14億人口,56個民族,幅元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兩千多年以來的統治者的經驗顯示,西方的民主在中國行不通! 再者,南斯拉夫,蘇聯都曾經學著搞西方民主,到頭來還是以失敗告終! 中國今天的發展成績都是最好的證明!走符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而不是抄照人家的樣板複製! 日本,德國的經濟國力未能超越美國,那是因為他們的經濟過份的依賴美國,美國要取消他們的優惠待遇,他們就受不了,找不到比美國更大的消費市場,所以只能乖乖的接受美國提出的條件,單憑這點,就因此無法追趕及超越美國,而且他們的實在的基本條件也不如美國,這就是事實情況!好像跟社會制度關係不大吧? 從經濟總量到民生的改善都是能夠表達顯示國家的發展水平! 為什麼現在西方的國家經濟發展慢了呢? 這不是說明了一些問題所在嗎?


胡宏邦


美國從1894年工業總產值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現在GDP依然高居世界第一,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算是老牌大國,而且是唯一的超級大國。

世界老二可就多了,中國之前有德國,日本,蘇聯,這些國家和美國最接近的時候製造業產值只有美國的70%,製造業是現代國家強國之基,美國看到這些國家勢頭有點猛就需要打壓一下。

世界老大和老二之間總是逃不出修昔底德陷阱,守成大國是一定要打擊對自己有威脅的新興大國,老二對老大的威脅最大,也就成了美國的打擊對象,日本一個廣場協議日元升值嚴重打擊了日本經濟,蘇聯就更不用提了,美國組織北約對蘇聯及其衛星國全方位的封鎖,直到蘇聯解體!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美國總是在德國最困難的時候給他致命一擊。

美國作為 守成大國,絕不會允許有新興國家崛起能代替他,必然會想方設法的打擊新興大國,美國依靠高科技、美元霸權,軍事霸權,輿論霸權牢牢控制著世界,也緊盯著對他有威脅的世界老二。


玉麒麟20190000000000


題主的問題是:歷史上無限接近美國的世界第二號國家,比如日本,德國等,最終都為什麼沒能超過美國?

日本這個第2號國家的身份首先是名不副其實的。

日本到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維持到2010年,42年的時間看上去挺風光,但他在美國人的眼裡就是一隻肥羊,隨時可以被剪羊毛。這是因為,第2次世界大戰的戰敗讓美國在日本駐紮著龐大的軍隊,並且利用日本二戰戰敗國的身份這個缺點,對日本的軍事、政治都有著非常強的控制能力。比如日本的海上自衛隊是配合美軍作戰的部隊,所以美國讓日本的海軍怎麼發展,他就只能怎麼發展。

美國說:小日本,你的海上自衛隊只能發展反潛能力。

於是,日本的海上自衛隊的反潛能力是極強的,但是其他方面就不怎麼強了。

軍事上受制於人,政治上同樣受制於人。

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讓日本簽訂廣場協議,日本就只能跟著簽訂廣場協議。

日本的首相也必須要聽從美國,否則的話他就當不長。。。

經濟更是如此,上個世紀中期,日本的芯片行業發展也極快,對美國的芯片形成了衝擊,美國人就對日本的芯片出口提出了種種限制,結果不就是日本的芯片業沒有辦法和美國競爭了嗎?

這樣的一個國家,即使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美國只要想把他打壓下去,那也是輕鬆平常。

所以,日本是永遠不會超過美國的,除非他擺脫美國的控制。

德國作為第2號國家的時期。

德國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成的第2號國家,除此之外,他從來沒有成為第2號國家過。

二戰之前,英國、法國那才是第1號和第2號國家。二戰之後,美國和蘇聯是第1號、第2號國家。只有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初期,當時德國佔據了大半個歐洲,才成為第2號國家了。

不過,在這場戰爭中,雖然德國實力很強大,但是同盟國實力要遠超過他。蘇聯在二戰期間先後動員了1600萬人參軍,美國也是一共動員了1600萬人,英國動員的人數超過了1000萬(包括各殖民地部隊)。這三個強國動員總兵力就已經超過4000萬人了,遠超德軍數量。

他們的生產力更是驚人呢!實力最強大的美國,在二戰結束的時候其生產力超過了全球的一半。而在整個二戰期間,光飛機就生產了30多萬架,各種航母100多條。

美國生產的物資不僅是給自己的軍隊,還向盟友們提供。

二戰期間,美國共向盟友們提供了2000多萬噸的各種物資。

德國生產力就差多了,只生產了11萬架飛機,坦克5萬輛,大型水面艦只幾乎沒有。

當然,德國生產力遠不如美國也和盟軍的大轟炸有關。二戰後期,盟軍對德國境內和德國控制區發動了戰略大轟炸,出動了數百萬架次的攻擊,讓德國的經濟陷入崩潰,戰爭能力也被大為削弱了。

在東線,在蘇軍的拼死作戰之下,德軍更是付出了數百萬人的傷亡,最後還被攻克了首都柏林,被迫向盟軍投降。

所以,為什麼第2號國家德國沒有超過美國呢?

因為他是靠侵略成為的第2號國家,而這種侵略導致了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反抗,最終在各大強國的圍攻下德國被打成了一片廢墟。


歷史風暴


這個問題確實是個問題:因為根本不存在“無限接近”這個說法!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從1894年1月成為世界經濟霸主以後,美國在100多年的時間裡經濟始終遙遙領先,二戰結束後一月成為超級大國後,更是長期保持一騎絕塵的存在。

不過雖然美國是那樣的強悍,但卻從來不孤單,因為挑戰美國,尤其是經濟上威脅美國的國家始終存在,比如二戰之後,前有聯邦德國、日本,後有蘇聯、東方大國。

但除了東方大國外,無論德國、日本還是蘇聯都遭遇了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尤其是蘇聯和日本,一個徹底“分崩離析”,一個則陷入了“失去的20年”。

而相比於蘇聯解體的“一了百了”,苦苦掙扎的日本似乎更生不如死。

那麼,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到底有多恐怖呢?為何包括德國、日本等國家全部折戟沉沙?難以超越美國?靜夜史認為最根本因素在於:美國太過強大。而這種強大,一是體現在國際影響力,二是體現在經濟增長方式上。

德國和日本,雖然都在二戰中被吊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們在二戰後同樣受到了美國的大力扶持,德國因為身處冷戰第一線,因此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分別受到了美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加上對聯邦德國的鬆綁,使德國軍事工業迅速復興,並帶動了經濟的東山再起。僅僅10年時間,聯邦德國就重回歐洲經濟一哥的位置。

相比之下,因為日本被美國獨佔,所以日本受到的美國支持也更加全面,因為相對徹底的社會改造,日本經濟也在戰後步入了經濟的快車道。

在美國大力支持歐洲和日本經濟復興的同時,美國也在世界各個角落同共產主義陣營針鋒相對,除大規模冷戰,小規模熱戰也接連爆發,尤其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在兩次地區熱戰中,作為美國領導的資本主義陣營成員,德國和日本接受到了美國大量戰爭訂單,這是兩國經濟加速的重要引擎。

戰爭同時,美國領導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電子產業和金融業逐漸後來居上,傳統工業則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外逃,俗稱“產業轉移”,而經濟水平較高且與美國關係親密的德日等國自然成為外逃產業的首選,他們也是利用這次寶貴的歷史機遇迅速展開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成為歐洲經濟的領頭羊,日本則在1968年超越德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二號強國。

可以說,美國的大力扶持,是德國和日本能夠迅速東山再起的重要因素,也正因為如此,德國和日本才不可能超越美國,這不是“拿人家手短”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在事實上已經淪為了美國的經濟殖民地,自古以來,殖民地比宗主國還要發達的,亙古未有。

而當德日兩國通過美國扶持成為其經濟殖民地後,其“寄人籬下”的命運也就註定無法改變,除非國際秩序的再度重新洗牌。

而且,美國之所以給德日兩國這麼多,是因為它想要從德日身上得到更多。

1973年,因為第四次中東戰爭影響,加上越南戰爭的拖累,自1944年建立的佈雷頓森林體系轟然瓦解,美元與黃金從此脫鉤。

不過美國很快找到了黃金的替代品,即“工業黑金”石油,美元石油霸權由此建立。而這一體系的本質就是要求全球石油資源結算使用美元,為此還不顧以色列反對將沙特等產油國收入自己麾下。

而通過石油貿易在國際市場的無孔不入,美元也流向世界各地。而掌握了美元鑄幣權的美國,則僅僅付出印刷美元的成本,便可輕鬆收割使用美元進行國際貿易的世界各國財富。而且美國還通過印刷美元數量及投放量的增減,在世界各地瘋狂製造經濟奇蹟或掀起經濟危機,最典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在美元當道的情況下,德國和日本自然也未能免俗。因為美元石油霸權的建立,國內傳統產業外逃更加迅速,美國成為依靠高科技產業和金融產業為主的國家。儘管美國的GDP相當虛,但其依靠收割世界各國財富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從根本上和德日等國區分開來。

而這也意味著,德日等國越努力,他們為美國貢獻的GDP就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可能出現GDP無限接近美國的可能的。

雖然21世紀初歐元開始流行,但依然在國際社會無法與美元相提並論,所以德日經濟上想要超越美國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多有疏漏,懇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為什麼美國可以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使其他國家都難以趕超。美國其實並沒有什麼歷史底蘊,建國以來至今不過200多年,但是建國以來美國的發展一直十分迅速,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都穩步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加強一直保持到現在,那麼是什麼原因能夠導致美國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強國呢?首先第一個原因是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美13州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發展本就比其他殖民地快速徹底,並且也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和一個民族。民主思想的傳播英國在當時很難控制住這13個殖民地,而且英國的殖民統治也阻礙了當地的經濟進一步發展,雙方的矛盾不斷加劇,繼而導致的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以後掃清了發展障礙,使得美國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南北戰爭,北方獲勝使得美國完成了第二次資本主義革命。不僅避免了美國國家分裂,而且也迅速整合了南北經濟和資源,為工業發展提供最大助力。而如果在這場戰爭當中南方的種植園經濟獲勝,那麼美國很有可能與拉美國家一樣變成種植園經濟的國家或者南北分裂,世界上的這一超級大國也將不復存在。在南北戰爭結束之後以及南北戰爭爆發之前美國都一直進行西進運動,不斷擴充自己的領土,獲取足夠的國家發展資源。美國在建國100年都沒有實質性的走出北美,而是在當地奪取英國法國墨西哥和俄國手中的大片領土保證自己的發展。此時的美國只能說是北美一箇中等強國還無法與歐洲列強相比,但是實力確實不容小覷,經過領土的擴張和西部的開發,國內市場得到進一步整合並出現分級,滿足了各層次的需求進而也給美國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美國工業和科技的轉型也從東部逐漸過渡到西部。相比於此,歐洲國家領土狹小,殖民地問題一直不斷。在工業轉型方面的阻力較比美國來說很大。而且美國是一個後期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之前的很多弊端可以直接重視技術和人才的配比。雖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落後於英法,但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當中不論是新技術還是人員人才的培養都遠超英法,所以成為世界上第一經濟大國。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不僅僅在於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大發橫財,這只是最後的臨門一腳球。其實在這之前美國幾乎把所有的國力都放在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上,不參與世界霸權的爭奪。 當然,這並不是說美國放棄自己應該得到的世界戰略,而是一切經歷都賦予本國發展。當向外擴展殖民地與本國發展能夠高度整合的時候,美國也毫不手軟地去奪取西班牙等國的海外殖民地。



而且自始至終美國的國家戰略都沒有大的失誤,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都比較謹慎,這在國家發展當中也十分難得,還有一點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自始至終都有大量的外國人,移民也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繁榮,擴大內部市場勞動力引進人才和技術,這也是美國能夠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基礎。由於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比其他國家雄厚,所以後期的很多國家包括日本德國,甚至中國的一些人才都希望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工作。很多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都成為美國科技人才的輸出國,而且美國崇尚實用主義,以軍事和經濟的強大優勢在世界建立起了自己的霸權,這種霸權是以其政治經濟體系做主導的,說是美國稱霸世界的工具,也不為過。 但是短期內我們確實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組織能有效地對其進行代替,甚至很多國家的發展都依賴美國掌控之下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



雖然各國利益被迫因美國而損失,但同時大部分國家也確實在這一體系之下獲得自己的發展。除非有一個更加優秀和完善公平的體系能夠完全替代,否則美國的世界體系還將統治這個世界很長時間。其實美國做到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優秀的政治制度三權分立,雖不是人類文明最終最民主的制度,但卻是最能夠保證國家發展不受個人意志影響的制度。雖然政黨紛爭不穩定,但是政局一直沒有出現重大變化和失誤,也確實選出了很多有能力的領導人。每當美國在世界面前遇到問題和挫折的時候,美國的選舉機制還是可以選到解決相應問題的領導人上的。 體質的優秀,並不在於能夠次次選出優秀的領導人而是在於國家面臨發展問題的時候,總可以有一些人為美國之後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也是美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原因和基礎。



而且美國社會總體而言是開放的,有很多其他國家都應當吸收的經驗和教訓。美國的民主制度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但是卻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國家社會和民眾三者之間的利益協調和需求,雖然這並不是沒有矛盾的,但至少各層次的資源納入到一個綜合體當中,並沒有出現重大錯漏,這對於一個大國而言是很不容易的。同時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美國,也是西方近代自啟蒙思想以來幾乎所有民主理論的精華總結,也是西方現代文明的一面鏡子。


世界史圖鑑


建議觀看金燦榮老師的視頻,就可以得到答案(美國怎麼整趴下5個老二)。


DrZP0811be


談不上無限接近。這個問題的前半部分過於想當然了。日本和德國從來都沒有無限接近過美國。嚴格來說,這兩個國家從來都沒有成為世界第2強國。只是在經濟上面,德國和日本都曾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國。但是單純依靠經濟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成為了世界第2強國。

從根本上看還是一個體量問題。攤開地圖,就不難發現日本和德國在領土面積上比美國小得多,人口規模上面也小很多。在這個體量差距之下,他們沒有能力去和美國競爭。在二戰以前,英國雖然本土面積比較小,但是英國掌控了世界上大片的殖民地,如果加上殖民地其總面積遠在美國之上,總人口也遠在美國之上。依靠著這一點英國才能成為日不落帝國。日本和德國都是資本主義強國當中的後發國家,殖民地少的可憐,在這一方面,根本就沒有辦法和英國相提並論,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挑戰美國。

從具體的時間段來看,德國是在19世紀末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已經是美國。但當時世界第一強國並不是這兩個國家,而是英國。第2強國是法國。美國的綜合國力還在英法之下排名第三。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德國實際上挑戰的是英國而不是美國。二戰以後,德國經濟復甦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世界第三經濟強國。自然也沒有資格去挑戰美國。所以從戰後來看,都談不上德國無限接近美國。二戰以前美國不是世界霸主,就更不用討論了。

下面看日本,日本在二戰以前發展水準其實不高,屬於資本主義列強當中整體實力較弱的。如果按當時世界的實力排名,日本連前5名都算不上。明治維新的成就使得日本在非西方國家當中實現了唯一的一次近代化轉型,但這個近代化轉型畢竟是不徹底的。日本社會當中保留了大量的傳統封建制度殘餘,日本自身國土狹小,人口密度偏高以及資源不足的窘況,長時間制約了日本的發展。雖然憑藉著臨近中國的優勢,從中國吸血,獲取了一定的發展,但中國畢竟不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所獲取的好處相對有限。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一定要發動侵華戰爭,以達到獨佔中國的目的。從根本上來看,就是為了日本後續的發展。但這場侵華戰爭,一方面觸及到了西方列強在華的利益底線,另外一方面也激起了中國民眾的反抗,雖然中國相對落後,但憑藉著體量優勢拖垮了日本。

日本對於美國經濟優勢的挑戰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日本泡沫經濟最瘋狂的時代。當時日本的經濟總量最高達到了美國的60%,人均GDP比美國略高一些。就憑這個基本情況來說,也不能認為日本無限接近美國。但既然是泡沫經濟,也就意味著日本的這些經濟優勢實際上是有很大的水分的。有相當一部分產出是因為資產泡沫導致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資產泡沫之後,日本GDP大幅下降,現在只有美國的1/4。人均GDP已經低於美國。日本沒有能夠超越美國,除了本身體量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日本在戰後的發展,其實本身也是很依賴於美國的,尤其是依賴於美國的資本輸出和技術輸出。只要美國在這個方面用力,日本就很難經受得起考驗。再加上美國在日本具有巨大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所以綜合來看,日本其實從來都不具備真正挑戰美國的實力。

在二戰以後,真正能夠挑戰美國並將其付諸於行動的唯一一個國家是前蘇聯。而在二戰以前,美國不是世界霸主,所以也不存在挑戰美國之說。

前蘇聯對於美國的挑戰主要是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對於其政治制度的挑戰。這個很好理解,就是社會主義對抗資本主義。這個方面其實也包含著具體的意識形態鬥爭。第二是對於美國在軍事方面優勢的挑戰。前蘇聯的軍事實力總體上看要比美國稍遜一籌。但在部分領域對美國是有優勢的。第三是經濟方面的競爭。前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被很多人是認為非常成功的,其真正的缺點要到八十年代以後才徹底暴露出來。

美國是用什麼辦法打敗前蘇聯的呢?具體的方法其實非常多,但歸根到底總體來看還是憑藉著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來實現的。說到底就是打消耗戰,拼國力。在這個方面,前蘇聯是有劣勢的。前蘇聯的領土雖然比美國更廣大,但有大量的地方是無人區,總人口與美國相比也不佔優勢。而且在經濟結構上先天性失調。美蘇兩國展開軍備競賽,在這個過程當中,蘇聯需要將整個社會大量的經濟資源投入到軍事領域當中去,從而擠佔了正常的社會需求,自然也就導致了整個社會內部的不滿,這種不滿長期發展下去就變成了對政權的否定。其實美國本身當時也有比較大的壓力,但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較強,所以在同等數量級的競爭上面對經濟的影響要比前蘇聯小一些,因此承受力更強,這就使得美國最終拼過了前蘇聯。不能否認美國人的戰略發揮的效果,但戰略始終要以實力為基礎,沒有實力什麼戰略都沒有價值。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國家也是如此,沒有隻興不衰的國家。美國在世界霸權競爭當中獲勝並維持,至今不意味著它可以永久維持下去。也不意味著它可以永遠戰勝挑戰者。


用戶4325101516


從經濟上看,在現代,決定性因素出來就不是礦產資源、水熱資源,而是人口數量和技術。

二戰前的德國有八千萬人口(包括佔領地區的人口),美國為一億兩千萬。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有一億兩千萬人口,美國有兩億多。

人口是硬傷,英法人均生產力高於日本,人口卻只有日本的一半,所以經濟實力弱於日本。

德日與美國的經濟對比也差不多,不一樣的是美國人均GDP比日本高兩萬美元,比德國高一萬美元。德國人均日工作時間小於美國,導致其人均GDP低於美國,但德國每小時GDP高於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