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疫情對醫保基金的支出影響有限

2月20日下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醫保費和緩繳住房公積金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階段性減免職工醫療保險費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對基金的平穩運行是否會帶來更大的壓力?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表示,階段性減免醫療保險費對基金的運行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從政策來說,總的把握是地方政府決策,統籌地區承擔基金平衡的責任,在確保待遇發放的基金平衡條件下因地制宜。

如果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措施保證基金平衡和待遇發放前提下仍然有能力減免,也可以由地方決策,前提是要確保待遇發放和基金的平衡。

對基金的影響,大致有四個方面:第一,這次疫情對醫保基金的支出影響是有限的,社會上普遍有擔憂。經過科學研判,一方面疫情支出,用於解決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的救治費用確實很大,醫保和財政發揮了醫保基金和政府公共基金的共同作用,主要服務於抗疫大局。但主要集中在疫情地區。在疫情期間,全國醫療費用的支出受疫情影響支出萎縮。這一段時間看病人少,基金支出會有一定減緩。疫情以後會慢慢恢復,但這個恢復不會對基金的支出有很大的反彈影響,總的來說疫情對基金的支出影響有限。既能夠確保肺炎患者的救治,又能夠維護醫保基金的支出。

第二、目前全國總體上醫保基金有支撐能力,長期平衡是有基礎的。從2019年的醫保基金情況來看,當期收入9000多億元,支出7000多億元,當期結餘2000多億元。總的累計結餘是13000多億元,可以支付22.9個月的能力。6個月以上的可支付月數地區有80多個,換句話說實現減半徵收現最長不超過5個月,有80%的地區可以做到。剩下的地區可以緩繳或採取特殊的措施。在這方面基金可承受、地區有差異、政策因地制宜,對基金不會有大的影響。

第三、醫保局成立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欺詐騙保、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加強基金預算管理,可以通過配套管理促績效,提升基金的使用效率。

第四、最重要的,改革促紅利。醫保局成立以後,推進了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藥品招採製度改革,防止過度醫療。這些重大改革舉措對醫保基金支出產生了極大紅利,一方面提高了購買醫療服務的質量、效率,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客觀上也提高了基金支出的效率。

階段性減免職工醫療保險費是大局的需要,確實有減負的實在效應。同時對基金的影響不會很大,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