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不負韶華勇擔當 張家川戰“疫”群像


【疫情防控 甘肅在行動】不負韶華勇擔當 張家川戰“疫”群像

  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劉繼斌)庚子鼠年春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不期而至。艱難時刻、萬眾一心,人們紛紛行動起來,共同築起維護生命健康的鋼鐵長城,隔絕病毒,但不隔離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張家川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號召、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幹部群眾,團結一心全面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從衛生、公安到鄉鎮、村組,各條戰線工作人員放棄春節假期、舍小家顧大家,走街串巷排查疫情……廣大黨員幹部更是身先士卒,堅守疫情防控一線,自覺肩負起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線。

  “患者痊癒,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張家川縣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馬德有說。

  2月6日下午3時,張家川縣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解除隔離、治癒出院。治癒患者丁某出院之時,將手裡原本那束祝賀自己痊癒的鮮花轉送給了身邊的醫護人員。做為離病患最近的人,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馬德有對整個救治過程最為了解。

  “從臨床症狀觀察,到CT、血常規檢測,再到省、市疾控機構的病毒核酸檢測,病患確診後,4名醫生、6名護士組成的專門醫護團隊,嚴格對照國家診療方案,採取有針對性的抗病毒、抗感染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同時,積極聯繫省、市兩級專家進行會診,全力以赴開展救治。”馬德有說。

  “患者痊癒,是所有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堅信,只要眾志成城、科學應對,就一定能取得這場戰‘疫’最終的勝利。”臨戰一線,馬德有說話斬釘截鐵。

  “保護生命健康的戰役一打響,醫護人員就必須衝上去。”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大夫邵懷琳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張家川縣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響應號召,踴躍奔赴防疫抗疫第一線。1月29日,接到通知的邵懷琳與其他3名同事進入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老院區留觀區工作,此後幾天,他們就再也沒有與家人見過面。

  採訪中,邵懷琳笑著說:“剛才,女兒還給我發了個視頻,叮囑我按時吃穩血壓的藥,要我給她媽打個電話報平安。現在好像反過來了,我成了小孩子了。”

  其實,這笑容背後,是常人難以看見的勇氣、堅強和堅持。

  “在留觀區,所有醫護人員24小時待命,輪流值班,在對患者及時治療的同時,還必須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讓他們配合治療,消除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邵懷琳說。

  “女兒也是醫生,大年初二就去上班了。醫生就要救死扶傷,這是我的初心,也是她的初心。疫情襲來,沒有誰可以全身而退。”談起在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工作的女兒邵文慧,邵懷琳充滿自豪。

  父女並肩戰“疫”,一個三十年如一日,砥礪奮進,用一名醫生的良心、責任和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當初從醫的誓言;一個不負青春韶華,用忠誠和堅持與父親並肩戰鬥,共同守護著人們的健康與生命!

  “既然選擇進入隔離病區,就不會退縮。”張家川縣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大夫馬永傑說。

  作為張家川縣人民醫院兒科大夫,疫情襲來,他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報名參戰,從1月30日奔赴抗疫一線,堅守至今。

  “我們這裡現在是封閉管理,在對病患隔離觀察、治療的同時,醫護人員也同時實施了自我隔離。留觀區現在5名大夫、8名護士,雖然工作量大、節奏快,但大家狀態都還不錯。”記者電話連線採訪當日,馬永傑介紹了相關情況。

  “剛開始還是有擔心,畢竟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比較強,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從事了這一行,面對疫情、面對病患,就得無條件履行醫生的天職。既然選擇了進入隔離病區,就不會退縮。我相信,只要科學防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當記者問起選擇進入隔離病區,他有沒有害怕時,馬永傑如是說。

  “這個時候,我們不上,讓誰上。”縣公安局龍山派出所民警馬小林說。

  疫就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對於張家川縣公安局龍山派出所民警馬小林來說,時間總是不夠用。從大年初二起就投入到治安卡點疫情查控工作中的他,緊張忙碌之餘,還要動員治安戶長、治安員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多少個晝夜,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其實,與他一起並肩作戰抗“疫”的,還有他的妻子馬麗萍,作為馬鹿鎮衛生院的一名大夫,近一段時間,馬麗萍與丈夫馬小林的“會面”,只能在微信視頻裡。關鍵時刻,警察與醫生的夫妻二人,體現出舍小家顧大家的擔當和勇氣。

  採訪中,馬小林說:“最擔心的還是妻子,作為醫護人員,這個時候,她要比我辛苦的多。我們兩個人都有將近一個月沒有回家了,感覺對孩子、老人都很虧欠,但是,我是一名警察,她是一名醫生,這個時候,我們不上,讓誰上。”

  “衝在前面,幹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為抗擊疫情發光發熱。”胡川鎮倉下村黨支部副書記馬孝傑說。

  “各位村民請注意,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請大家不要出門亂跑亂轉,呆在屋裡就是做貢獻,收拾好家裡的衛生,注意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最近幾天,胡川鎮倉下村黨支部副書記馬孝傑在村委大喇叭總是講個“沒完”。

  疫情來襲,馬孝傑在做好宣傳的同時,帶頭跑在前,幹在先,積極發動黨員認真做好排查、消殺工作,將疫情擋在村子之外。

  馬孝傑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大災大難面前,我雖然沒有大量的物資捐獻給國家,但是衝在前面,幹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為抗擊疫情發光發熱,站好崗、值好班,守好這片土地,也是一種擔當!”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黨員,我義不容辭。日夜堅守,雖然勞累,但心裡踏實。”在東城社區值守的縣教育局幹部李小明說。

  2月17日,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在張家川縣東城社區牧場辦事處住宅區門口,記者看到:搭建的簡易棚裡,穿著棉大衣的縣教育局幹部李小明與值守的同伴正在核查進出人員登記信息表。

  從1月29日抽調到東城社區值班的那一刻開始,李小明就再沒有閒下來。值班、排摸歸家的外出人員,一天到晚總有事情要做。摸排調查過程中,常住、租住、外地返鄉……所有信息,李小明都做詳細登記。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黨員,我義不容辭。日夜堅守,雖然勞累,但心裡踏實。‘東風不走尋常路,逆行而上又如何’,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溫暖的春天怎會遲到,大災大難面前,只要我們全縣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相信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李小明說。

  “看見警察給我敬禮,感覺很暖心。”愛心捐贈者楊靖說。

  一千多隻口罩,一噸84消毒液,一輛廂式貨車,防疫抗疫一線展現青春擔當。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警察,面對疫情,去不了前線,但是這個時候,我想自己應該做些什麼,盡己所能,馳援一線,共同抗疫!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購置1000多個口罩和1噸84消毒液,分別送到一線最需要的工作人員的手中,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疫情監測點捐贈物資的青年人楊靖如是說。

  “原來看見交警、警察會緊張,但是今天,當把這些物資送到防疫抗疫一線,警察給我敬禮的時候,不但不緊張,還感覺特別暖心,特別激動。”楊靖說。

  冒險獻愛心,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手裡,這就是共克時艱的當下,青年人楊靖正盡力在做的事情。

  “雞蛋、花捲和熱騰騰的飯菜,也許是一線人員最需要的。”愛心群眾馬曉紅說。

  “大災大難中,做不了啥大事,但是雞蛋、花捲和熱騰騰的飯菜,也許是一線人員最需要的。”

  2月1日深夜,張家川鎮西街村村民馬曉紅和她的姐妹們沒有睡覺,他們聯合起來做了一件感人的“小事”——為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做了一筐熱花捲。

  在一間消過毒的屋子裡,經過一夜的忙碌,天亮時,馬曉紅把做好的500多個花捲送到了縣醫院醫務人員手中。

  疫情防控牽動人心,更激發愛心、信心、決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沒有局外人。防疫抗疫的路上,張家川縣各條戰線、社會各界同心向前,大家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迎風“逆行”、共克時艱,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必須打贏,也必定打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