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所在的公司一直招人,辞人,招人,为什么?

小幸运8670543677517


这家公司存在几个问题:

1、7天试岗,以“工作不负责,学习能力差”为由辞退,没工资,这是违反了《劳动合同法》。既然试岗,说明已经进入试用期,试用期辞退员工有明确的规定,不但需要支付工资,还需要支付离职补偿。

2、公司招人定任务,然后招来的人7天后找理由、无工资辞退,怎么看都像是在免费用人,很怀疑公司的招人目的。

3、公司的人事、老板识别人才的能力这么差吗?10个人,3天全部辞退,然后再招,再辞退,完全没有章法,很怀疑老板的能力。

所以,这种公司还是不要去的好。


老刘谈HR


回答问题之前,说个我自己碰到的事情:

有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专业技术非常的强,在进行某个公司面试的时候,经过种种测试与关卡,成功的进入了公司,说好试用期为一个礼拜,但是仅仅一个礼拜之后,他就辞职了,后来问过原因,朋友回答说:去了那家公司之后,才发现公司的技术团队人很少,几乎都是新来的同时,而公司业务系统遇到的问题比较棘手需要解决,当团队人员夜以继日的修复了那家公司的业务系统的棘手问题,本以为会得到公司的赏识,或者是嘉奖,但恰恰相反,当业务系统问题修复完成后,也正好到了试用期,结果自然而然就是被辞职了。

这个问题我相信不仅仅只有我那个朋友遇到了,但目前还是有很多公司还在进行这样的模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某些小的公司,对于某些岗位的态度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出了问题,那就会招一批人来进行补救,关键是只需要花费很少一部分成本支出,就可以解决公司所遇到的问题,而忽略了公司里人才或者员工能力的重要性。


相比较公司之初人员招聘的时候,所描绘的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来说,真实的写照就是此类公司只是把招聘人员当作是一个廉价的解决公司目前遇到问题的工具而已。


对于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傻白甜求职者来说,还在憧憬着这类公司的所描绘的蓝图里而深深不能自拔,当实习期过后,面临的就是公司的被辞职。


写在最后

当看到符合自身条件的公司招聘之后,一定要多渠道全面的去了解下这个公司的背景实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的去应对待。在进入公司之后,一定要多看,多听,多去学习,快速的去融入到公司并适应自己的岗位中。


我是职场领域创作者【职场定律】。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我会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职场定律


楼主所说的公司肯定效益待遇都不行。我以前也是上班的,单位虽然管理严格,但说心里话,只要干了都不愿意走,我干了八年半,如果不是因为家里买卖不舍得放弃,也许得在这个公司干到退休然后再返聘回去继续干。我哥跟我一个单位,他18岁进厂,从小工干到主任,现在43岁了,单位最老的是一个老电工快75岁了,干了30多年。虽然也是私人企业,但待遇还凑合。好的企业一般都不招人,因为太稳定了,只有不好的企业一直在招人,并且人永远不够用,因为流动太大。


该玩玩不亏自己


有些公司离职率高,流动非常频繁,往往是这些原因:

1.是个天坑

经常招人的公司?不靠谱!

是不是大多数朋友都这么想?毕竟经常招人说明流动率离职率高。

我想起了年少无知的时候,曾经也进过一家公司。

不瞒你们说,进去我就后悔了。和人事说好的完全不一样啊喂!

内部管理混乱,领导不靠谱,工作难以推进,最差劲的是,每个月都会拖发工资!在公司为数不多的时间里,每次入职一位新同事,我心里都会隐隐同情:又是一个被骗进来的啊。

这种天坑公司,员工要么走,要么忍。自然而然,流动率和招人率都是非常高的。

2.行业天生流动率高

许多岗位,由于特殊的专业属性,导致流动率很高,这种情况不管公司做的好不好,都很难避免频繁招人。

比如各类销售工作,房地产中介,流水线作业等等。

这些行业最典型的就是门槛不高,需要人海战术开拓业务,并且压力较大,许多人撑不住太久。

像房地产等行业底薪低,要求低,员工必须开拓房源,如果不能出单,三个月内就会淘汰。

关注前程无忧,收获职场干货,陪你走过求职路!


祝你前程无忧


所在的公司一直在招人,辞人,招人,为什么?

按照题中所描述的情况,结合本人10多年专业HR经验,分析该公司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用人部门定位不清晰。

用人部门对于自己需要招用什么的人员,自己心里都没底,但是上头又压了任务下来,只能让人事部门不停的招录新人,不断的尝试,以此来招到“合适”的人员。

2、领导不懂法律法规。

不管是什么原因,三天无薪辞退,肯定是违规的,如果劳动者因此申请劳动仲裁,公司只能赔付,领导能做出这样的规定,要不就是不懂法,要么就是知法犯法。

3、用人部门想推卸责任。

也有可能是因为大领导给用人部门下了业绩目标,用人部门觉得压力太大,无法完成,于是想出了这样的歪招,不断的招人,然后短期干掉,然后找借口推给人事部门说没有人手。

4、借此干一些非法的勾当。

除了硬着头皮不给被辞退的员工发薪水,还有可能在新年员工在职的几天时间,让员工完成一些“不可描述的任务”,以防到最后东窗事发的时候承担责任,把责任推给“已经被辞退的临时工”。

总之,不管是以上哪一种情况,都不是正常的公司干的事情,正常的公司,极少会不断的招聘然后短时间内辞退再不断的招聘,这样不仅很容易产生劳务纠纷发生意外事件,对公司本身的品牌影响也特别大,更是劳动部门重点监察对象。

如果我们不小心进了这样的公司负责招聘事务,建议还是赶紧走人,不要助纣为虐,到最后把自己也埋进坑里面去了,如果我们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这一类型的公司,也不要惯着他,让他逍遥法外,可以联合被骗的兄弟姐妹,一起去劳动部门投诉告他Y的,绝对可以得到支持,讨回公道。

更多职场疑难问题,欢迎关注《三昧人间》详细了解。

三昧人间


目前确实很多这些公司,一般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管理体系不健全,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没有太雄厚的经济基础去培养一些优秀员工,只能通过招聘试工筛选:人海战术。

第一:七天免费试工的这是明显的违反劳动法的,证明你们公司确实不怎么样,财务状况堪忧,这点基本的保障都提供不了。或者是老板心胸狭窄,为人吝啬。试想:七天免费试工这样的无理条件能够吸引到优秀人才来就职吗?基本不可能,所以,你们十个新入职的员工三天被炒掉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二: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动机,是不是在通过不断地招工刷行业内的存在感?制造出一个公司业务很繁忙、人手不够的假象?变性的在打广告。几天试工的时间能够测的出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吗?话说回来,谁去应聘不是为了求财,没有薪酬的试用期,会有哪个员工会拼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上岗。

第三:把新人当做免费劳动力,以招聘的幌子把新人先招来,然后七天内随便找一个理由辞掉,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不用成本。你们老板也真会想,迟早有一天会闹出问题来的。

总之,这样的办法长久下去,绝对是对公司不利的,公司会把自己玩死,有时候犯罪的成本很低,但是一旦东窗事发,那可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华章先生


1.公司并不是那样的好,没有竞争优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已经麻木了,大公司比较多见。

2.人来人往,招人是人事部门的责任,招聘是假,凸显这些人事在干事是真。

3.公司不好,留不住人,所以来的多留下的少。

4.以新员工高工资挤走老员工,避免赔偿,同时对老员工形成压力和内心不平衡,自己辞职。

5.获取行业信息和情报。

6.小公司找廉价的员工。

7.订单不稳定,招聘正式工当临时工用。


南拳笑傲江湖


题主提到公司有20人,应该还是处于初创阶段吧。这种频繁招人、辞退人的情况无外乎以下3种情况。

  • 为新业务单元或项目筛选最合适的人才。一般来说,对于新涉及的业务领域或项目,公司老板与现有员工没有现存经验,对其也不是特别确定。通常会进行前期的试验,来评估其效果与后续发展思路。在充满不确定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人才最适合新业务、新项目也是一个未知数。通过频繁的试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筛选符合业务要求与公司预期的人选。如果加上"一言堂"的专断老板,更是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

  • 以招聘为名赚取免费劳动力完成短期任务。有一些业务内容独立性强、无连续性,对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很单一,例如翻译、编辑等。有些公司为了省钱,会以面试、试工等名义让应聘者做书面题目与相关工作。做完后又以不合格而拒绝或辞退。实际上是利用了免费劳动力为自己完成了一些短期任务,还把原因怪在对方头上,做法实在不那么磊落。

  • 通过伪装的合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用以其他目的。完成面试、试工等合法途径必然需要收集应聘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起码有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那么假设都以3天为频率而招、炒人,让人对其的真实目的产生怀疑。在表面做做样子,收集到众多个人信息后,用作他用,不得而知。不那么过分的可能只是用来编造虚假工资信息,增加公司支出,逃避税收。严重的也可能贩卖信息,获取其他非法利益。

不知道贵司的具体情况,不可妄加猜测。题主可以对照一下,是否有以上三种迹象。希望题主自身合法权益未受到侵害,祝您好运!


平衡木上的鱼


可能源自于HR对岗位内容不够了解

许多企业都存在这一问题,当部门提出用人需求,经领导确认后,提交给HR,HR通过上网搜索岗位要求,发布至招聘网站。

但实际上,每个企业即使岗位名称相同,但对岗位工作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由于HR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就不免造成了入职-辞退的工作模式。


一、 岗位要求

正如前文所说,不同企业即使岗位名称相同,具体的工作内容也是不同的,那么当部门提交相应的用人需求时,按理说是需要相应的提供岗位要求。

但许多企业部门自身也无法对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分,自然也就无法提交给HR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HR更难去提炼岗位的细则要求,因此只能通过通用模板进行要求说明,就导致了往往招进来的人并不是部门想要的。


二、 二面把控不足

通常来说,HR一面结束后,基本确认这个人的信息真实性,综合考虑了除专项技能外的能力,这时就交由部门进行二面。

而二面的过程,主要考就的是这个人,是否符合团队的氛围与价值观、是否符合团队的技能要求。

但正如前文所说,部门自身都没有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那么二面也不过是走个过场,想要通过慢慢观察的方式来确定员工是否入职。

那么这7天的观察期间,出现频繁的辞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部门、HR冲突

当然还会有一种极端情况,那就是部门和HR之间有利益的冲突,这所有的招聘与辞退行为,不过是两个部门之间摩擦出现的恶果。

而通常这种恶果需要企业付出时间、人力成本去承担,但在这里,还需要无辜的应聘者在损失机会成本、自信受挫的情况下承受。

可能是HR对部门的一名关键员工进行了处罚导致员工离职、可能是HR对部门的人员配置使部门产生了不满。

最终就通过了这种带有KPI性质的人员招聘,来对HR进行施压,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及无意义、也无利益的。

通常企业中由于这种原因,进行KPI式的招聘,那么只能说企业的高层管理、老板监管不到位。

四、 故意为之

当然,在许多体力型的基础岗位之中,有些不良企业也会运用这种方式,榨取免费的劳动力资源。

那种可以快速上手、具备周期性工作量的工种之中,非常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通过快速招聘、快速辞退的方式,来免费用工。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从入职开始,企业就已经做好了辞退的准备,但实际上,这种行为肯定是违反法律的。

五、 最后

如果应聘过程中,企业对你的过往、能力并不过于看重,只期待你快速的入职,那么就需要小心了。

毕竟如果真正的想要一名员工,入职速度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与岗位的适配度。


职场手记


有的公司招聘人就是为了短期使用,有的是为了长期发展。公司只留几个固定的人就可以了。我就遇到一个单位,刚开始承诺的特别好,等你进去就各种不同,当你把劳动成果做出来了,他也不打算长期养人而增加成本,就辞退员工。后来发现劳动成果有问题,又死皮赖脸问人家要东西。遇到这样不讲道义的人直接不搭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现在国家的劳动法还是比较保护劳动者的。看看北京朝阳的劳动仲裁的人,其实每天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