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導語】

這些年,有睡眠障礙的人越來越多了。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姿勢換了又換,綿羊數到幾千上萬只,還是睡不著;

稍微有點聲音和光線的干擾,就被驚醒;

凌晨3、4點就醒,感覺沒睡夠,但再也睡不著。

早上掛著個黑眼圈,一天沒精神,到了晚上開始害怕失眠。越害怕越睡不好。

今早有個朋友在群裡說:“我整夜沒睡。”也不肯說原因。

我們勸她補一覺,她說現在不困。

疫情期間,更多人會睡不好,滿心的擔憂與焦慮。

相比於睡眠障礙的人群,能一夜睡到大天亮的人是幸福的,一早醒來,神清氣爽,感覺一天都充滿了能量。

本文中,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走出失眠,重獲良好睡眠。


01 探其因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很多來訪者說:“你能不能用催眠大法直接把我催睡著了?比如拿個懷錶在我眼前晃幾下,我突然就昏睡過去。”

我哭笑不得,那是電影裡的催眠,現實中可不是這樣。而且,就算可以當場睡著,回到家後怎麼辦?總不能一直陪著吧。

所以,要真正從失眠中走出來,人們需要先對失眠本身有所瞭解。

第一步是<strong>找到失眠及失眠相關睡眠障礙的原因。

1.睡眠障礙的分類

睡眠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入睡困難(失眠)

這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

指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對睡眠的質和量不滿意並影響社會功能的狀況,對入睡有憂慮或恐懼心理,形成惡性循環,從而使症狀持續存在。

(2)多夢

多夢是人完成睡眠過程後,感覺亂夢紛紜並伴有頭暈疲倦的一種狀態。中醫學認為,多夢的根本原因在於機體內在變化。用現代醫學來解釋,神經衰弱、大量腦力勞動導致腦神經興奮過度、睡姿不正確,失眠症的影響也會導致多夢。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3)夜驚

在睡眠中突然驚叫、哭喊,伴有驚恐表情和動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擴大等植物神經症狀。通常在晚間睡眠後較短時間內發作,一般在醒時對夜驚發作一事通常表現為沒有記憶。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4)早醒

什麼時候醒來可稱得上是“早醒”? 最為常見是在後半夜的2點鐘到4點鐘醒來就再也睡不著。如果因內急而醒來上廁所,解完後上床又能很快睡著,這不屬於早醒的範疇。有早醒體驗的人都有相似的感受,即在睡著一段時間後就莫名其妙地突然醒來,顯得很清醒,想再入睡卻沒有睡意。隨後便是浮想聯翩,有的是回憶,有的是推測,有的是圍繞某個內容反覆思考。總之大腦活動無法靜下來,越想越心亂煩躁,然後等待天亮。

(5)夢魘

夢魘俗稱“鬼壓床”,指在睡眠時,因夢中受驚嚇而喊叫;或覺得有什麼東西壓在身上,不能動彈。突然驚醒時,在肌肉神經還未醒時,就會出現神志清晰,而動彈不得的現象。

(6)睡行症(夢遊)

通常出現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段的深睡期,起床在室內或戶外行走,或同時做些白天的常規活動,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7)嗜睡症

白天睡眠過多,並非睡眠不足所致,不是藥物、腦器質性疾病或軀體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種精神障礙(如神經衰弱、抑鬱症)的一部分。嗜睡的來訪者會不分場合表現為經常睏乏思睡,出現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

2.失眠的原因分析

本文重點分析睡眠障礙中的失眠。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入睡困難(失眠)在臨床上根據成因的不同又大致分為四大類:

心因性失眠:也稱為情緒性失眠,由於心理社會因素造成身心壓力從而導致失眠問題,這是入睡困難的主要原因和主要類型

感覺性失眠:主觀性失眠又稱睡眠狀態感知不良。這類患者常常說自己睡眠不好,但睡眠圖以及周圍人觀察都提示其睡眠良好。

病理性失眠:病理性失眠是指因各種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因素造成的失眠。

藥源性失眠:由於藥物的藥理作用導致入睡困難。

其中,我們重點分析最普遍的“<strong>心因性失眠”。

案例:


小敏和丈夫結婚5年,1個月前,她發現丈夫出軌,兩人吵得天翻地覆,現在已經走到離婚邊緣。但是,想想3歲的兒子,小敏又感到心疼和猶豫。“如果以後他沒有爸爸,太難了。”


小敏開始整夜整夜地失眠,婚姻的事,讓她心力交瘁。

她的失眠,正是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的。


02 明其理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第二步是掌握失眠及緩解失眠症狀的生理心理原理。

1.睡眠紊亂的科學原理

人有很多帶有規律性的現象,比如每隔四小時左右就會體驗到飢餓感,這就是生物節律性,也就是俗話說的“生物鐘”。人每天的睡眠過程也是生物鐘自然、正常的發揮調節作用的過程:大腦神經系統在生物鐘的調節作用下,使人從清醒轉入到睡眠,神經系統從興奮轉入到抑制,這是大腦本身所具備的自然功能。

在通常情況下,人的大腦神經系統會由白天以興奮(清醒)為主導的狀態自動轉入到夜間以抑制(睡眠)為主導的狀態,這是生物節律性的自發表現和自動調節。

<strong>在某些心理社會因素(比如身心壓力、情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等)的作用下,這種正常生物節律性可能會被打破,情緒波動起伏,生物節律被打亂,就好象生物鐘的鬧鈴壞了,所以該睡的時候睡不著,該醒的時候醒不了,造成暫時性的入睡困難。

而人們對於睡眠的常見心態就是:容易把睡眠問題當做一個問題。躺在床上總想早點儘快入睡;容易擔心自己睡不著或者睡不好。這些心態本身會擴大因為入睡問題而引發的持續性的焦慮,從而反過來對自然入睡造成負面影響,這樣就形成了失眠的惡性循環。

有一位朋友對我說:“我晚上如果睡不著,第二天的黑眼圈很明顯,皺紋也出來了,太醜了。我很擔心失眠,睡覺時總是想:一定要睡著,如果睡不著,明天就完蛋了。”

越這麼想,越睡不著。

2.擺脫或緩解失眠問題的生理心理原理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我們知道了失眠的原因和內在原理。那麼,怎樣解決失眠問題,解決的過程和原理是怎樣的?

(1)通過催眠調整生物節律

包括外界催眠與自我催眠。

總的來說,就是通過安全有效的身心放鬆技術和自我放鬆訓練,調節人的腦電波頻率,幫助大腦恢復原有的生物節律,從而實現自然順利的入睡。

具體來說,催眠對於改善睡眠的作用是:

<strong>引導進入催眠的腦電波狀態,大腦的自我調節機制就會逐漸自動發揮作用,自然進入深度睡眠的休息狀態;通過催眠過程能調節大腦生物鐘逐漸恢復正常節律;患者學會自我催眠放鬆的方法,可以逐漸幫助自己順利入睡。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自己明白原理,自己學會放鬆,就能逐漸緩解睡眠問題,而不必產生依賴心理。

(2)認知層面調整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直接導致心因性失眠的因素往往是社會生活中的焦慮感,而焦慮感往往和認知失調有關。

人們有很多不合理認知,這些認知導致了過多的焦慮。

著名心理學家楊鳳池老師講過一個案例:

在2003年非典時期,某家單位請他為一位領導進行心理諮詢。這位領導經受了一些打擊,想輕生。

諮詢會談在一間會議室進行。楊鳳池老師看到這位領導戴著口罩走進來,心裡有了辦法。

楊老師在閒聊中突然問他:“您為什麼要戴口罩啊?”

來訪者回答:“現在非典啊,不戴口罩很危險。”

楊老師繼續追問:“不戴口罩會怎樣呢?”

“可能會染上病菌,嚴重的話會死啊!”

楊老師不再說話。

來訪者似乎明白了什麼。

楊老師找到了來訪者認知中的錯亂,一方面想死,一方面又怕死,他幫助來訪者看到自己的這個矛盾,看到自己其實是珍惜生命的。

那麼,在我們工作生活中,會有哪些不合理認知呢?

比如:

“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有一個正確而完美的答案,一旦得不到答案就會很痛苦。”

“我們必須非常關心危險可怕的事情,而且必須時時刻刻憂慮,並注意它可能再次發生。”

“一個人應被周圍的人喜歡和稱讚,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這些不合理認知會困擾我們,讓我們產生不必要的焦慮。

如果扭轉或減少這些認知,焦慮感自然減輕。

(3)找到睡得好的情境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失眠的人,在這麼多年裡,肯定有睡得好、睡得正常的時候。

有一位朋友向我訴說他的睡眠困擾,最近幾個月都睡不好。

我就問他:“在什麼情況下,睡得還不錯?”

他想了想,說:“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睡得相對安穩。”

他這幾個月頻繁出差,在家時間很短。

找到了原因和情境,再運用一些方法,他就可以消除睡眠困擾。


03 踐於行

即使明白了道理,也要在生活中積極運用實踐,才能達到效果。

對於失眠人群來說,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踐行:

1.學會呼吸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你可能會說:呼吸誰不會啊?呼吸不是自動的嗎?

失眠的人,在該入睡時,呼吸仍然是短促雜亂的。

這裡介紹一種“數一呼吸法”:

引導語:

“請你自己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坐好,閉上眼睛。你可以一邊這樣自然的放鬆,一邊自己做五次深呼吸,讓整個人更放鬆,更舒服…………。每一次呼吸都會讓你更加放鬆……,一邊這樣自然的呼吸,一邊體驗你的身體正隨著呼吸起伏變化的感覺……,


接下來,請你嘗試著把你自己的呼氣和吸氣的過程區分開來。接下來,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在你每一次呼氣的過程中,就是從你呼氣開始,然後到呼氣結束的過程,你都在腦海裡默默地數“1”這個聲音……。


一邊這樣靜靜地去練習,一邊這樣體會和感受,每一次呼氣過程中這個“1”,這樣的聲音和你的呼氣過程一起,讓你整個人越來越放鬆,越來越深沉,也越來越舒服,非常好…………。越來越放鬆,越來越深沉,越來越舒服,非常好………………,嗯,每一次呼氣地過程連同這個聲音都會讓你更放鬆更深沉更舒服,非常好…………。


就這樣靜靜的去體驗這個過程和感受。每一次呼氣地過程中,在腦海裡默默地數“1”。這樣的聲音,這樣的呼氣過程和感覺會讓你整個人越來越放鬆,越來越深沉,越來越舒服,非常好。”

勤加練習。

2.學會肌肉放鬆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很多人入睡前,肌肉還是緊繃的。

肌肉放鬆可分為5個步驟:

集中注意—肌肉緊張—保持緊張—解除緊張—肌肉放鬆。

放鬆指示:

手臂部的放鬆:伸出你的右手,握緊拳,使勁兒握,就好像要握碎什麼東西一樣,注意手臂緊張感覺(集中注意和肌肉緊張)……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保持緊張)……好,放鬆……感到手臂很放鬆了……(解除緊張和肌肉放鬆)。


軀幹部位的放鬆:聳起你的雙肩,使肩部肌肉緊張,非常緊張,注意這種緊張的感覺……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好,放鬆……非常放鬆……

其他部位同理。

勤加練習。

3.良好的作息習慣與適度運動

生活作息儘量規律,睡前遠離興奮源(咖啡、濃茶、刺激的影片、遊戲等),可以洗個熱水澡;養成運動習慣。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4.對睡著的信心

每天對自己心理暗示:睡著很容易。

5.接受專業幫助

如果睡眠問題比較嚴重,自己努力過,仍然無法解決,可求助專業心理諮詢。

一位女士,三年前因為家庭和工作的原因,開始失眠。在半年的心理諮詢中,她通過這三步,擺脫困擾,重獲良好睡眠。半年後的她,神采奕奕,就像換了一個人。

【結語】

在睡眠問題越來越多的今天,能否擁有好的睡眠,與我們的幸福指數息息相關。

探其因,瞭解自己失眠的根本原因;

明其理,清楚失眠及解決失眠的內在心理生理機制;

踐於行,學會科學方法,積極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做到了這三步,我們自然能找回睡眠的良好感覺,獲得身心的喜悅。


她失眠三年,痛苦不堪,數月後被治癒:做好三件事,和失眠說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