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容生: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不同意義


林容生: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不同意義

林容生:這個題目也是我們最近這段時間在寫生和教學過程中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

  關於寫生。首先,它是一個我們感受和體驗自然與生活的過程,尤其是在現代生活中,大家在都市裡,很少能有一個專門的時間去感受自然,我很慶幸我們能夠以寫生這樣一種形式使自己可以有親近自然的機會,從我個人感受來說,這是我出去寫生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我們會在大自然當中感受到一種神奇的力量,不管是雄偉的高山、壯闊的大海。這是從宏觀的角度,經常會在自然面前受到一定的震撼,這種震撼常常讓自己感覺非常渺小,這對我們生活態度會有影響。

  寫生時會發現自然當中有很多真實、生動的細節,這種細節包括一棵樹的姿態,風吹過草地小草起伏的姿態,這些東西我們平時在畫室裡無法感受,這種體驗使我們寫生過程變得非常真切,很有意思,同時能使我們靜下心來。所以寫生對我們來說是首先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感受自然和生活過程。

  第二,當我們要進行寫生時,很重要的過程就是選擇。從寫生這件事情本身出發,有一種情況是我們主動的去選擇某一些我們覺得跟我們創作有關聯的景色或某一個我們自己比較有感情、有生活體驗的地方去畫寫生,這種寫生過程中的認識和我們所受到的感動和獲得的體驗可能跟我們平時的創作相關聯,所以這種寫生有一定主動的選擇的主動性。還有相對被動一點的,比如到國外旅行,看到入畫的景色,把它畫下來,這種寫生更多看作是一個旅行的記錄,因為很可能畫完這些寫生以後,我們只留下一個對當時情景的回憶,不太可能把這些東西作為素材進行創作,因為這種環境跟背景,與我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的關係。

  面對一個具體景色時,我們還會得到一些啟示,包括對對象的感受,以及引發我們一些富有詩意的聯想。這就是前面所談到關於情境的體驗。同時會發現一些美的存在,如對象整個畫面很有詩意,或者景物的節奏感很好、疏密關係很好、造型很有意思,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這些都是我們面對風景時去發現的東西。

  第三,從山水畫角度來說,山水畫的寫生跟人物花鳥畫的寫生最大的不同,它是遠距離的一種觀察,我們不可能把眼睛裡所看到的所有細節都很具體地表現出來,所以這個過程中必須要進行提煉、進行符號化的概括。在學習傳統山水畫過程中對這些都有一定經驗和積累,而這個過程中把這些經驗和積累放到具體生活對象中去觀察、去比較,加強我們對用筆墨造型的理解,這個過程也會讓發現之前學習過程中並沒有面對到的一些具體形態和形式表現的方法。所以在寫生過程中,可以應用我們的觀察、發現,以及我們所掌握的技法表現去重新思考如何提煉形象,如何用筆墨造型。寫生的過程也是一個技法表現從結構到筆墨的一種提煉的過程。

  第四,寫生既是一個客觀對象的記錄,同時也是從我們主觀出發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包括結構和筆墨的方式,就是形式的一些處理,當然還有在畫的過程中的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包括在特定環境當中對繪畫過程的體驗,以及享受這個過程的狀態。目的是把眼中之景轉換成筆下之景。我想寫生實際上更多是告訴大家我們把眼睛看到的東西畫成什麼樣子,不僅僅是我看到了什麼,而是如何把它表現出來,是經過心和手過濾的情境。

  寫生也是山水畫學習和創作過程當中的重要環節,我們為什麼思考寫生和創作的不同意義?實際上在中國山水畫創作當中,寫生和創作一直被認為是兩種不同的形態。在西方的繪畫中,比如最典型的是印象派的繪畫,他們也畫寫生,但是從來沒有人質疑這是寫生還是創作。因為中國畫的創作確實還是更注重除了情境的表達,還有意境的表達。

  那麼,創作和寫生的差別是什麼呢?

  首先,題材的差別,我們在選擇創作題材時,一定會把題材放在一個自己感情的寄託點和關注點上,就是什麼東西熟悉,什麼東西是感興趣的,是我們所關注的,這可能是我們選擇題材的出發點。

  剛才方向把他這幾年的創作梳理了一下,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他說他畫跟他生活相關聯的東西,比如他一開始畫廣東的田園小景,後來又畫都市,題材選擇是伴隨著他生活環境的變化產生的變化,從而作出了不同的選擇。這種情況下,題材的選擇是跟我們生活相關聯的,這種關聯可以讓我們在作品中能夠解讀到你的一種生活的狀態、生活的環境,對生活的感受。所以從創作的角度來說,題材的按照選擇應該是從個人出發的,這一點跟寫生不同,寫生往往有時候會是一種被動的選擇。

  第二,形式的應用,就是技術手段的表現和創造,從創作的角度來說,形式上的創造是創作過程中很重要要進行思考和探索的內容。

  技術手段,從中國畫的角度來說,包括繪畫的技巧、筆墨的表現。如筆墨結構和物象結構問題,實際上寫生時,有時候針對的是物象的結構,回到創作時可能更多是針對筆墨的結構。我想到一個具體的例子,前面說到宋代山水畫當中的皴法,有一個皴法叫斧劈皴,表現的是具體的物象,到了《富春山居圖》的披麻皴就轉換成筆墨的結構,這種筆墨的結構作為一種技術手段的表現以及個人化的實現還是跟用筆的過程聯繫在一起的。中國畫的筆墨方式有時候就是用筆的方式,這種用筆方式又跟每個人對筆的理解,以及在這個筆的用形過程中節奏感的把握相關聯,它們也是我們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很重要的內容。

  第三,精神的表達。前面討論到意境的追求,這跟每個人的心性有關,跟每個人所要體現在畫面上的品格的高度和精神的深度有關。

  第四,狀態的體現。創作最終是體現一種生命的氣息,每一件我們的作品或創作過程中所追求的應該是這個東西,不管是具象的敘事抒情,還是抽象的筆墨表現,畫面的每一個所在都能夠體現出你的生命氣息。

  總的來說,創作更主觀性,這種主觀雖說有時候是建立在我們對某種客觀的認知基礎之上,比如對某一種題材特別的關注,對某一種生活景象感情的投入。但最終呈現的是對自身精神狀態和生命氣息的追求。我們所做的就是把物象從寫生的過程中所看到的景色詩意化。這個過程會傳達自己對對象經驗上認識的梳理、強化,最終呈現的是我們想要通過畫面傳達給觀眾的一種精神上的意義。可以是陳述的一種意境,也可以是畫面呈現出的某種氣息,它與作者的精神狀態、生命狀態相吻合。這種狀態有時候通過形式語言和相對抽象的因素表現或許更為直接,因為對中國畫來說,筆墨語言的表現是這當中最重要的手段,這個問題也是我直到現在我在創作過程中一直都在不斷進行調整的部分。我希望最終作品的創作狀態能夠走向更加純粹的方式。毛筆是非常奇妙的東西,筆墨的承載會伴隨你生命的過程,只有在中國畫這種方式裡,才能夠不斷地隨著年齡、閱歷等各方面認識的改變,在筆底下自然流露出來。創新不是刻意的追求,應該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我們通過作品來傳達和分享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並在創作的過程當中認識自己。藝術作品可能無法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但可以在審美的同時提供對這個時代和生活的思考,這是我們在不斷進行創作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