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贪婪是好的吗?怎样才能平衡我们的人生?

闫肖锋


问答:贪婪是好的吗?怎样才能平衡我们的人生?

以下是我在APP“功夫财经”上的一条付费问答,觉得挺有普遍性,故贴于此,以供讨论。

粉丝提问:究竟挣多少钱才算够?有的人欲壑难填,有的人清心寡欲。富兰克林说,“对于贪婪的人,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爱默生也说过,“贪婪的苍蝇迟早会溺死在蜂蜜罐里。”这类话我们听的比较多了。那么究竟怎么样平衡我们的人生?


我的回答:这的确是一个困扰不少人的问题。你提到的,无论是富兰克林还是爱默生都是美国人,美国人称他们为开国先贤。这些美国先贤们所告诫的是,处于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和市场经济上升时期,那些贪婪的人要有所节制。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关于不要贪婪要勤俭持家的家训或箴言更多,什么“富贵不能淫”,什么“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世世穷”之类训诫不少,不劳美国先贤来教育我们。但是我觉得这里边美国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贪婪到底好不好。

去追求财富到底好不好?去挥霍财富应该不应该?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经历了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后的人们才能有资格回答。而中国古人是在一个农耕时代,传统国学好像治不了我们现在的病症。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进程中,在这个拥抱全球化的阶段,你说我们应该用中国农耕时期的国学来安慰我吗?好像有点儿远哈。

贪婪到底好不好?我觉得,贪婪使人进步,这和梦想使人进步一样,人要奋斗,要创业创富过好日子,这是我们时代的主题,过去四十年前进的动力。

但我觉得这个时代还一个副题,就是人应该知足,人应该有所节制,应该平等看待其他的人包括没富起来的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这就是时代的副题。

我觉得这个主题与副题是并行不悖的。我一直强调,我们这个时代就处于一个双向矛盾的状态,两个方向上的逻辑都能说得通:你说贪婪是好的,奋斗是好的,创业创富是好的,同时,你要说要讲究社会公平,要平等待人,要节俭,不要炫富,不要坑爹啊,这也是对的。

这两套逻辑都说得通,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矛盾之处,也是迷人之处。


贪婪到底好不好,要分几个方面。

首先呢,分不同的年龄阶段。你比如说这有一句西方的谚语:20岁时如果你不反叛你就是没心,但你30岁还没有成功你就是没脑。说的就是你20岁的时候应该视金钱为粪土,应该打烂现行的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应该对现有的所谓的消费主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那当然了!20岁的人正是处于青春期,反叛是人生主题。这个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你是一直反叛,你到了30多岁还不成功,没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当个晃晃当当的文艺青年,甚至连女朋友都留不住,那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了。

这两个阶段在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身上都体现得很充分。大家都知道,乔帮主在60年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嬉皮士对不对?他到印度去求教高僧,吸大麻、冥想寻找人生意义什么的。其实那个时候的文艺青年都是这样的,60年代的青年运动都是视金钱为粪土的啊,反思消费主义对文明社会的伤害啊。但你看这个家伙当了CEO之后,成功得一塌糊涂。乔帮主很代表60年代,就是年轻的时候反叛,等到中老年后修成正果。60年代人有的成了CEO比如维珍航空的布兰森,有的成了总统比如小布什。就是同一代人,你说到底是贪婪是好的,追求的财富是好的,还是相反,视金钱和消费主义为粪土?

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轮回啊。所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说不同的话去做不同的事,去追求不同的价值观,这个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啊。


其次,到了第三个阶段,当人有一定的成功后,有了一定的财富后,的的确确应该去反思,去反省我追求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啊。你有2000良田千顷不过就是一碗饭,对吧?你又广厦千间不过就睡一张床,对吗?最终你能够获得的满足就那么一点点。那你要这么多财富干什么的啊?这个阶段要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找到了信仰,有的人找到了公益,有的人找到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不再追求所谓的名牌、名车、豪宅。

我觉得都是这样,实际上就是人生就是“正反正”的一个过程,这是一种三段论:一开始要去求搏击人生,获得成功后又开始反省人生,最后呢,要达到一种人生的平衡,认知上的自洽。

我觉得没有奋斗过,没有尝到过金钱的滋味,没有资格去谈论恬淡清净,去回归自然。人应该是奋斗,追求物质成功再回来去拥抱一种清淡的生活。这才是一种圆满啊。

所以我觉得你也不要被这个问题绊住,不要太纠结,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点,人生的不同的年龄段,追求就是不一样的。只有这样人生才能画一个圈,画一个完整的圈。否定之否定,正反正,最后才是一种圆满的人生。

希望你能够品尝人生不同阶段的乐趣。祝福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