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讓孩子長大後收入超20倍!可這件小事,你為什麼就是不讓他做?

前幾天,千媽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抱怨說:“唉,現在老師也真是,2年級佈置的作業除了語文算術,居然還要幹家務。幹家務活能算作業嗎,再說,哪有那麼多時間啊!”

我問:“老師要孩子幹什麼家務了?”

“洗碗啊!讓他洗碗,他就光站在那兒玩泡泡,一站20分鐘,搞得滿地都是水。你說晚上事情那麼多,又要做作業又要練琴,哪來那麼多時間耽誤。所以,我就讓他在水龍頭下衝一衝,該幹嘛幹嘛去,回頭我再洗一遍。”

朋友的話,讓我覺得,讓孩子幹好家務這事兒,怎麼就這麼不容易呢?老師佈置了家務作業,家長不僅不當回事,反而覺得麻煩。不過家長也無奈,畢竟孩子還有那麼多的功課任務,拿這洗碗的工夫,多認幾個字、多做幾道題、多練幾支曲子,似乎怎麼都更有意義?

能讓孩子長大後收入超20倍!可這件小事,你為什麼就是不讓他做?

可是我相信,老師佈置家務作業,絕對不是想要給家長們添麻煩。老師的初衷是好的: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主人翁意識,為順利走入社會、創建成功人生打下基礎。

美國哈佛大學曾進行過一項持續了75年的“格蘭特研究(GrantStudy)”,他們對波士頓456位少年進行追蹤調查,結合斯坦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結果發現:

愛幹家務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在長大後——

就業率比為15:1

犯罪率比則是1:10

平均收入高出20%左右。

同時,研究還發現,愛幹家務的孩子,家庭更加幸福,離婚率較低;心理也更加健康,心理疾病患病率低。

所以得出一個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長大以後更有出息。

我相信,有現代教育意識的老師和家長,都能明白勞動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意義。

可是,道理都懂,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要麼是其他課業任務重,擠壓了孩子勞動的時間;要麼是孩子幹不好,不僅不能完成任務,反而給大人添麻煩;要麼是家人尤其是老一輩人的阻撓、干涉。

朋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她說自家的兒子,除了佈置的家務作業,其他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平時他們自己工作也忙,家裡都是老人們在幫忙整理。有時候做父母的覺得孩子太懶,也會念叨孩子,讓他主動乾點活,但孩子一開始動手,奶奶就跑過去說:“哎呀,你不會掃,我來。你不會洗,我來我來。”朋友說讓他自己弄吧,老人還要生氣:“他懂什麼,到時候弄得一塌糊塗,還不是我們來收拾?!”

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想動了。反正自己不幹還有別人幹,而且就算自己想幹,別人也不讓自己弄。老師佈置了家務作業,也是可有可無,應付了事。

能讓孩子長大後收入超20倍!可這件小事,你為什麼就是不讓他做?

朋友感嘆:“我真是拿他沒辦法了。”

我笑著說:“要找理由可以找一大堆,你這不是沒辦法,明明是早期偷懶去了,現在欠下的教育債,開始償還了!”

其實哪有那麼多理由呢?

說孩子課業任務重,可做家務的5分鐘時間都拿不出嗎?

說孩子幹不好,可誰天生就會幹得好,不都是熟能生巧?

說老一輩人阻撓,孩子教育難道不是自己說了算?

有時候,我們沒有培養好孩子做家務的習慣,是因為家長自己的潛意識中,還是覺得孩子幹家務沒必要,所以不願付出耐心、也不願付出時間和精力。就像我朋友,總是會用這樣的話給自己找補:

“可能男孩子,就是會懶一點。”/“現在還太小了,大一點就懂事了。”

事實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從小就沒有樹立好勞動的意識,長大以後走入社會,也不太可能順利融入職場。

斯坦福大學Julie Lythcott-Haims在一次TED演講中就說到了這一點,相信,也是很多用人單位的真實心聲:

能讓孩子長大後收入超20倍!可這件小事,你為什麼就是不讓他做?

你不早一點帶領孩子進入勞動的場景,你不堅持讓孩子養成這個習慣,結果就是:孩子不愛幹家務 、不會幹家務。

我記得朋友去年曾到我家,看到我4歲多的千寶吃完飯能自覺乖乖捧著碗到廚房洗碗而嘖嘖稱奇,說回家一定要讓自己6歲的兒子也開始洗碗。

如今,她兒子7歲,老師佈置的洗碗作業還是敷衍了事,而我家千寶5歲,不止能洗自己的碗,而且還要洗全家的碗。可她已經養成了習慣,最多5分鐘,就能把碗全洗得乾乾淨淨,一隻只整齊地碼放回消毒櫃裡。

我告訴朋友:千寶洗碗從3歲就開始,曾經也是一隻碗能洗10分鐘,而且還經常洗不乾淨,更是有過一個月連摔碎5個碗,可是我們沒有驚嚇、沒有責備,把這個習慣堅持下來。

我們相信:每次在她完成自己工作之後,都會在內在自動生成一個自我評價,而我們成人,只要給予擁抱、親吻、鼓勵,以及真誠的感謝就夠了。這樣,她就能對家務工作繼續保持熱情和樂趣,並且越做越好。

能讓孩子長大後收入超20倍!可這件小事,你為什麼就是不讓他做?

孩子的意志力,其實比大人要強得多,所以應該儘可能早地把各種勞動場景滲透到真實生活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讓孩子的意志力得到澆灌並且成長。

2歲多的時候,讓孩子把家裡的垃圾丟入垃圾桶、幫忙遞東西;

3-4歲的時候,可以讓他洗碗、扔垃圾、洗菜擇菜、收拾玩具、澆花;

5-6歲的時候,可以讓他洗襪子、掃地擦桌、整理衣櫃和書包等等。

關鍵是,孩子需要成人的引導,帶領他們去做。0-7歲的孩子沒有成熟獨立的自我,他們不明白為何要做,沒有關係。他們需要的是,你身體力行地告訴他們——必須做,沒有什麼理由。因為,你也在做。

孩子最善於模仿,通過身體的工作,會把勞動作為一種內在秩序,在內心構建起來。

也許,孩子會有抱怨:“我為什麼需要疊被子?我為什麼要掃地?”

這個時候,成人無需說教,只要幽默地回應:“因為軟軟的被子,需要用你這樣一雙靈巧的小手疊成小方塊。”“因為你是掃地高手,每次你掃出來的地,我用放大鏡也看不出灰塵。”

這樣的回應,會讓孩子心滿意足、更有興致地開展勞動和工作,樂此不疲。

做家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但卻能產生巨大的收益。能讓孩子長大以後收入超20倍的事,你為什麼不讓他做?

從現在,就開始做——做——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