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的大學和單位已經損失了很多人才,華科就有三位教授因新冠肺炎去世,例如2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的逝世,不僅對學校,對國家來說也是重大損失,實在令人心痛。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而更令人嘆息的是,最近也陸續有一些中青年人才去世,像湖北電影製片廠的常凱,一家四口在10多天內都去世。還有像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徐祥老師,在去隔離的路上心臟病發去世;華中科技大學的柯卉病教授。柯教授的去世大家更多關注的是他才年僅41歲,已經是教授,未來前途不可限量,太可惜了。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對於徐祥老師,大家一方面關注他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卻發現他已經教書20年,卻一直以武漢大學法學院教師的名義出現,也就是說他去世之前還沒有評上副教授。訃告上說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教師徐祥博士,生前的報道也是如此。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我們可以看看徐祥老師的個人簡歷,官方介紹:

徐祥同志於1970年10月1日生於湖北省蘄春縣,漢族。1990年7月至2000年8月,在華中師範大學人事處工作; 2000年6月,獲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學位;2007年12月,獲得武漢大學國際法學博士學位;2008年4月留校任教。

徐祥同志長期從事國際私法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工作之中。他嚴謹踏實、謙虛隨和、認真勤奮、淡泊名利、嚴於律己,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深受學生愛戴,為國際法研究所和法學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也就是說徐老師本科碩士都是211學校,博士才到武大任教。也沒看到有什麼出國經歷。但是他確實積極進行教學和研究,深受學生愛戴。

是什麼導致徐祥20年沒評上副教授呢?

2010年施一公與饒毅在《科學》雜誌發表的《中國的科研文化》一文,一針見血地指出:

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並不如與某些人拉關係重要。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他們兩人都是海歸,雖然很有水平,但是也因為博士在國外求學、後來一直在國外工作,所以在國內並沒有很強大的關係。2011年雙雙落選院士,惜敗於武漢大學的舒紅兵教授。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至於徐祥老師為什麼一直沒有評上副教授,排除個人勤奮,我分析可能有三點原因:

(1)學歷。現在高校進人和評職稱對於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博士學位是必須的,還得是高水平大學的,全國排名前100或者北清復交;除了博士之外有的學校還要求博士後經歷、海外留學和交流經歷;而且對第一學歷要求很高,必須是985等。所以從徐祥老師的簡歷來看,以上的條件很多都不符合,第一學歷是211不是985,沒有博士後經歷、海外留學經歷。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2)能力。徐祥老師不可謂不勤奮,但是學校職稱考核有一定的標準,主要是論文和科研項目。如果把心思主要放在教學和學院建設方面,自然在論文和科研方面有所缺陷。而目前的考核標準就是唯論文論的階段。徐祥老師有可能是在這些硬指標上被卡住了。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3)關係。正如施一公提到的,關係很重要。事實上,學術評價體系中受到關係人情等非學術因素的影響,還記得年初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上發表導師崇高師孃優美的馬屁文引起軒然大波,之後又被扒出《銀行家》雜誌發表父子詩集、還有博碩士論文研究自己的導師等等。學術關係主要是通過師承關係、學術會議、個人交往構建起來的,要有一個學霸級的導師、經常參加學術會議,包括能喝會道都是必須的要求。徐祥老師在這些軟指標方面看上去都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教書20年評不上副教授,武大教師帶著遺憾離世,這3點原因很重要

總之,現階段的中國學術生態不太容得下甘坐冷板凳的學者,雖然國家推行了“冷門絕學”的研究基金來鼓勵大家,但是在唯論文、唯項目論的大環境之下,還很難以改變,所以陳祥老師的經歷不會是一個老師的遺憾。

對於目前中國的科研和學術環境,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