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strong>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欢迎关注沧桑文史,您的关注就是笔者最大的财富!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周亚夫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丞相,为西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名将,最高甚至都达到了丞相的职位。他本身的家境也十分的崇高,父亲是名将周勃。周亚夫经历了汉景帝、汉文帝两个王朝,他十分擅长统治军营,擅长打仗。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在最开始之时,周亚夫仅仅是从小官郡守开始,但是他并不气馁,凭借着自己的勇气、智慧等默默的工作着。在那时有一位擅长看面相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一看到周亚夫就觉得这个人以后前途光明,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三年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只要你努力,丞相都不是问题。但是在九年之后,你会遇到厄运,那时的你甚至连饭都吃不起,请您一定要注意啊!但是周亚夫在当时只是埋头苦干,根本听不进去这个老妇人所说的话。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但是事情的发展情况也确实和老妇人所说的大致一致。过了三年之后,周亚夫的哥哥因为杀人罪,最终被剥夺了侯爵的名分。但是当时的汉景帝也是一个情深义重的人,考虑到他的父亲周勃为了汉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忍心直接剥夺了爵位。于是就想到了还有个周勃还有个儿子叫做周亚夫,于是下令让周亚夫来继承爵位。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后来随着汉朝的发展,匈奴来进犯汉朝,百姓民不聊生、国家也动荡不安。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去军营进行访查。汉文帝来到了周亚夫的军营,但是却发现这个地方与之前的军营有着明显的不同。当时守门的士兵看到皇上来了之后,赶紧进去通报周亚夫。但是军中的守卫都说:"在军中只能听从将军的命令,其余的一律不算。"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等文帝到了之后,皇上身边的随从拿出了符节进去通报,这时的周亚夫才同意让汉文帝进来。周亚夫赶紧出来相迎,手里拿着兵器说到:"请皇帝允许大臣我用军中之礼拜见您。"文帝听了十分的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了一个军礼。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等到观赏完军营之后,文帝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其他的军营就如同儿戏一般不能比拟,如果敌人来袭,恐怕他们的将军也会被俘虏。" 周亚夫觉得自己被汉文帝重视和关注了,于是在军事方面更加的用心,潜心的研究该怎样去打败匈奴,给他们致命的一击。一个月之后匈奴退了兵,但是汉文帝依旧对周亚夫印象十分的深刻,于是把周亚夫升了职,让他担任中尉,掌管军中的兵权。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这可是多大的荣誉啊,周亚夫现在的地位就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后来汉文帝身体不好,在病中弥留之际之时还对自己的儿子汉景帝说:"周亚夫是一个好苗子,一定要好好利用,好好培养。"

在军事方面这么突出的人才,他的智商一定不低。但是周亚夫落得最后的下场跟他的情商有很大的关系。汉景帝有一次宴请朝廷的大臣,周亚夫也奉命前去,想看看周亚夫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是否像自己父亲说的那样可以任用。在周亚夫的面前没有筷子,但是其他的大臣面前都有筷子。这是汉景帝故意为之,想要测试周亚夫这个人能不能沉得住气,是否能够成为自己所信任的人。

皇帝邀大臣吃饭却不给筷子,大臣走后,皇帝道:此人万不可留

果然,周亚夫气汹汹的向管事的要筷子,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表现在自己的脸上。汉景帝问他怎么样了,但是周亚夫板着脸,在古代这可是大不敬啊。于是汉景帝就生气了,周亚夫不情愿的下跪道了歉。

汉景帝以为这个事就能过了,但是没想到自己的"起"还没说完,周亚夫就擅自离开了。于是汉景帝跟自己的亲信说,像周亚夫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此人万不可留。最后周亚夫被免除了官职,不再成为汉景帝所亲信的人。最后的结局和那个老妇人所说的一模一样,后来的周亚夫成为了一个的平民,连饭都吃不起。

一个人的最终发展其实跟一个人的智商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情商却可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周亚夫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他在军事方面十分的突出,但是如果他和皇帝对着干,就是死路一条,如果当时他的态度稍微好一些,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