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独孤伽罗是个怎样的女人?为什么隋文帝杨坚临死前大呼:独孤误我?

薛白袍


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也是隋炀帝杨广的亲生母亲,这个女人的实力有多强,我们只需要知道,在西魏建国时,特设下八大柱国,分别为宇文泰、元欣、赵贵、孤独信、李虎、李弼、于谨、侯莫陈崇。其中,元欣作为西魏皇族成员,他这个柱国只是一个虚衔,所以西魏的真正权力就掌握在这七个人手里。

其中,排名第三的孤独信,正是独孤伽罗的父亲,至于独孤伽罗的母亲,则是清河崔氏。大家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天下基本就是被几大门阀望族所控制,当时整个关东地区(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门阀望族主要以崔、李、郑、卢、王为首,其中排名第一的崔氏,正是清河崔氏。

豪不夸张的说,独孤伽罗的家族,那是最顶尖级的豪门;反观当时的杨坚,他的父亲杨忠虽然名列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但在当时,也只能算是独孤信的属下。后来,因为杨忠军功卓著,独孤信为拉拢这位下属,便将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忠的嫡长子杨坚,当时杨坚也才17岁,所以这场婚姻最开始不过是一场标准的贵族政治联姻。



当时,因为独孤伽罗的家族实在太过显赫,杨坚自然只能算是高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坚最开始的政治资本,正是源于独孤伽罗,再加上独孤伽罗属于是汉化的鲜卑人,身上带有游牧民族的独立英气,所以她自然能够和杨坚分庭抗礼,更是要求杨坚一夫一妻。

再后来,独孤信与北周权臣宇文护政斗失败被逼自尽,独孤家族虽然受到重创,但独孤伽罗和杨坚也由此成为独孤家族新的的领衔人物,只不过由于宇文护的打压,两人不得不暂时隐忍,但也正是在这段艰难时期,两人携手一同走过,由此成为最亲密的爱人、知己、智囊和精神支柱。

十六年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发动政变杀死宇文护,杨坚夫妇才再次回到政坛,并且周武帝还特意让自己的皇太子宇文赟娶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而等到宇文赟登基后,杨坚摇身一变成为国丈。虽然此时的杨坚权势非常显赫,但距离篡位还差十万八千里。

因为,当时北周拥有非常强大的皇族势力,杨坚这个外戚也只能靠边站。当时,也正因为宇文皇族的势力太过强大,年轻的宇文赟继位后,面对这些年长的叔叔们,自然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于是,宇文赟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先是把皇族中最有威望、最有才能的齐王宇文宪杀死,接着又把托孤重臣宇文孝伯也给杀掉,最后他还是不放心,又把宇文家族非常有声望和影响力的宇文神举也杀了。



自此,宇文皇族的势力受到重创,再也找不出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人物,而偏偏宇文赟又英年早逝,这个时候杨坚作为杨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又是宇文赟的岳父,自然在北周帝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后来,杨坚在做权臣还是做篡位皇帝进退两难之际,独孤伽罗直接告诉他:“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当时,独孤伽罗身后所代表的力量的关中独孤家族和关东门阀望族,在宇文皇族的势力被严重削弱后,他们一旦和杨氏家族的力量联合起来,那就是无敌的,所以杨坚在独孤伽罗的支持下,很快就能够改朝换代,建立隋朝,杨坚即隋文帝,独孤伽罗即文献皇后。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杨坚能够轻易篡位夺取,独孤伽罗功不可没。并且,独孤伽罗的长子杨勇为皇太子,也就是未来隋朝的新皇帝,次子杨广为晋王,统管江南军政大事。在这种背景下,独孤伽罗所拥有的权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过杨坚。

也正因为此,后来杨坚看上别的女人后,独孤伽罗直接敢派人把这个女人给活活打死。杨坚得知消息后,只能气的离家出走,最后被人劝回后,还得自己给独孤伽罗认错。当然,也正因为独孤伽罗的强势,才为后来的废长立幼埋下祸根。



本来,杨勇的妻子,是独孤伽罗特意给他挑选的北魏宗室子弟元孝矩之女,元氏家族和独孤家族都是先前的八柱国,有着很深的渊源,独孤伽罗的本意,是希望杨勇能够团结和重用这些门阀望族,尤其是关陇贵族,但问题时,杨勇却对元氏不感冒,不仅两人没生下一个孩子,还让元氏稀里糊涂的死掉。

更要命的是,杨勇偏偏宠幸云定兴之女云昭训,云定兴原来是北齐官员,后来才迁入长安,并不属于关陇集团的成员,杨勇把云昭训的地位提高到和太子妃同等地位,其真实目是想用新兴的权贵来压制老牌的门阀望族,换句话说,杨勇想发展自己的势力,以跳出母亲独孤伽罗的控制。

这种行为,自然是独孤伽罗所不能容忍的,偏偏这个时候,杨广又凡是都顺从母亲独孤伽罗,还按照母亲的意愿,和江南门阀望族出身的萧氏(萧美娘)结为夫妇,相敬如宾,杨广的这种表现,就是表明自己愿意接受母亲的控制,并且愿意维护老牌门阀望族的利益。

再加上随着杨坚年龄越大越大,杨勇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强大,最后搞得杨坚半夜上个厕所,都害怕被太子暗杀。在这种背景下,杨坚在孤氏独孤伽罗的劝说和支持下,将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结果带来的后果却是,杨广更加不受控制,最后杨坚也莫名其妙的死掉。这也才有了杨坚临死前大呼“独孤误我”传说。


我是赵帅锅


独孤伽罗在历史上被称为文献皇后或独孤皇后,她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隋炀帝杨广的母亲。

独孤迦罗出生于名门望族,她是关陇集团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信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三个女儿后来都做了皇后。

长女嫁给了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嫡长子——北周明帝宇文毓(yu),她就是历史上的明敬独孤皇后。

四女儿嫁给了唐国公李昞,后生下了李渊,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称帝后追谥母亲为元贞皇后。

小女儿独孤伽罗是众多儿女中最出色的一个,她在14岁时嫁给了杨坚,当时杨坚还不是皇帝,是北周的臣子,杨坚称帝后成为了皇后。

独孤伽罗慧眼识君,她一眼相中了杨坚。杨坚从小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和长相,北周连续换了几个皇帝都对他实行了压制和打击,据说北周皇帝曾让相师偷偷为他看过相,相师说杨坚有帝王之相,所以当时的权臣宇文护和皇帝都小心提防他。

杨坚有实力却要夹着尾巴做人,一直保持着低调。



他的老婆独孤氏是个有政治眼光和手腕的女人,她在背后鼓励丈夫要做老大:“与其窝窝囊囊的做臣子,不如夺权自己当皇帝”。

杨坚对老婆言听计从,于是发动政变夺取了外孙的江山。(北周小皇帝宇文阐是他女儿的儿子)。如果不是独孤氏背后的支持,杨坚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杨坚在老婆的帮助下建立了隋朝。

独孤是杨坚称帝的背后推手,隋朝建立以来,她成了杨坚的幕后军师,杨坚也很欣赏她的才能,当时大臣们称夫妻二人为“二圣”。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杨坚就是典型的“妻管严”。

说杨坚怕老婆一点不假,“谁叫自己摊上了一个有能力的老婆呢?”杨坚常常自我安慰。

杨坚怕老婆是全方面的,在后宫生活中,杨坚不能找别的女人,如果敢找回家恐怕要跪搓衣板。

因此杨坚是历史上最纯情的皇帝,他的儿女们都是他和独孤二人所生,二人发誓“儿女绝无旁出”,这在历史皇帝中绝无仅有。




杨坚不但在夫妻生活上百依百顺,就是在政治生活中也夫唱妇随。

本来“废长立幼”这事是触犯祖制的事,杨坚在晚年居然听信老婆的话,把长子杨勇废黜,另立杨广为继承人,说实话,这一切都是独孤一手造成的,所以杨坚临死前大呼“独孤误我!”

原来杨勇是二人的长子,是当时的太子,杨广是次子,本来他没有机会做皇帝,但杨广不甘心,他通过贿赂权臣丞相杨素,让杨素做母亲的思想工作,加上杨广会在母亲面前装高尚,杨广通过不断的做戏,让母亲相信他才是最佳皇帝接班人。

独孤被杨广的“演技”所征服,她相信杨广从各方面都比杨勇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独孤极力怂恿杨坚“废长立幼”。

杨坚觉得之前听老婆的没错,这次也就相信了她的话,于是废了杨勇太子之位,让次子杨广做了皇位继承人。

平心而论,独孤也是被杨广蒙骗了。



过了几年后,独孤皇后死了,又过了几年,杨坚病危,这时杨广露出了狰狞面目,他在父亲病床前调戏母妃宣华夫人,并被父亲发现,杨坚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了,杨坚死不瞑目,临死前愤怒的吼道“独孤误我!”

但一切为时晚矣,杨广掐死了父亲。隋朝江山落入了隋炀帝杨广之手,也就从那时开始,大隋进入了灭亡倒计时。

结语:独孤皇后对于杨坚来说,“成也独孤败也独孤”。杨坚怕老婆怕的太彻底了,独孤除了政治上的失误,同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最佳悍妇”之名。


秉烛读春秋


隋朝的江山是独孤伽罗和杨坚打下的,但是也是独孤伽罗间接推向灭亡的。隋文帝临死前说“独孤误我”,无非是想表达独孤误了他也误了他的江山。那么独孤伽罗是怎样一个人,隋文帝依靠独孤伽罗打下的江山,为何又说是她误了呢?

独孤伽罗(544年—602年),河南洛阳人,鲜卑人,独孤信嫡长女,十四岁嫁给杨坚。父亲独孤信与周文帝之侄宇文护斗争失败后,被逼自尽,妻儿受到连累被流放。独孤家族从此家道中落而退出政治舞台,独孤伽罗因为杨坚这层关系没有被流放。

杨家本来就不愿依附宇文护,再加上独孤伽罗的关系,备受宇文护猜忌,多次受到宇文护打压,连续八年没有升职,甚至有的时候还有性命之忧。独孤伽罗觉得自己连累了杨家,于是为杨坚出谋划策,帮助丈夫结交大臣,慢慢杨家开始在朝堂上有了帮手和权势。

周宣帝宇文赟继位后,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皇后,最开始把岳父杨坚推到政治权力最高峰。但是这位女婿凶残暴虐,收拾了一批大臣后,目标转向岳父,后又赐杨后自尽。于是独孤伽罗派心腹向丈夫进言:

“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她想提醒丈夫与其做臣子身败名裂,不如自己单干,改朝换代。独孤伽罗的话点醒了丈夫,杨坚决定谋反。在独孤伽罗的帮助之下,杨坚最后登上了皇位,所以说独孤伽罗是开国功臣。

对于自己深爱又帮助自己成功的女人,隋文帝为什么在临死前大喊:独孤误我!

首先我们要从独孤皇后的性格说起,隋文帝是典型的妻管严,独孤皇后性格聪明强势,不许自己的丈夫选妃。要在男尊女卑的年代里坚持“一夫一妻”制度。不仅这样,还以这个标准去要求她的儿子,甚至试图去影响大臣,所以基本上隋文帝的孩子都是独孤皇后生的。

他们的大儿子杨勇喜欢美女,性格率真不伪装,结果这种性格在争储斗争中吃了大亏。杨勇喜欢嫔妃胜过太子妃,这点与独孤皇后的价值观相冲突,后来太子妃因为失宠而抑郁寡欢,不久病死。独孤皇后觉得儿子不能担当大任,于是怂恿杨坚“废长立幼”。太子废后变得疯癫,如同废人。

杨广其实比杨勇更好色,只是他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假装在父母面前与发妻恩爱,博得母亲的好感。杨勇废后变得神志不清,独孤皇后觉得自己不配做母亲,最后抑郁成疾,仁寿二年(602年)离世。

杨坚见儿子疯癫,妻子离世,情绪郁结。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宫内的大宝殿,怕父亲有什么不好的消息,所以要预先准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给心腹杨素,问他什么时候可以登基。杨素记下宫外的形势给杨广回信,结果宫人误将信送到隋文帝的那儿去了,隋文帝见信大怒。这时,隋文帝宠妃陈贵人又说杨广非礼她。于是隋文帝大发脾气,要召见废太子杨勇。

杨广心腹杨素假传圣旨派东宫的士兵入宫,又命令张衡看守隋文帝。见不到儿子杨勇,他破口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误我!”。他是觉得独孤皇后误了他,最后还误了他隋朝的江山,当天晚上隋文帝驾崩。

杨广登记后,荒淫无道,贪图美色,还占有父亲杨坚的女人,做出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不可原谅的事情来。独孤皇后和杨坚辛苦打下的江山毁在儿子杨广手里,隋朝就二世灭亡了,隋文帝死前已经预料到自己的江山会误在独孤手里。


小龙谈历史


独孤伽罗是隋文帝的皇后,谥为文献皇后(其中文是隋文帝的谥号,献是她自己的谥号),独孤伽罗的父亲号称史上第一岳父,叫做独孤信。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嫁给了三个朝代的皇帝,成为三个朝代的包括,除了独孤伽罗,还有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谥号为明敬皇后,四女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谥号为元贞皇后,而独孤伽罗是第七女。

西魏有八个柱国大将军,史称八柱国,其中就包括独孤信,还有李渊的祖父李虎。而杨坚的父亲叫杨忠,在北周时被封为随国公,这个也就是为什么杨坚建立的是隋朝的原因(随因为名字不祥,所以随改隋)。

公元557年,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这一年,杨坚十七岁,而独孤伽罗十四岁,两个人的婚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而且两个的感情也十分之好。

北魏分成了东魏与西魏,而到了公元556年,北周取代了西魏,皇帝姓由拓跋变成了宇文家,此时的皇帝叫宇文觉,他是宇文泰的儿子,而真正的权臣是他的堂哥宇文护。

另外一个八柱国,叫赵贵,他对宇文护的专权十分不满,于是联合独孤信意图除掉宇文护,不过事情败露,最终赵贵被除,独孤信被迫自尽而亡。

而做为独孤家的姻亲,杨家自然也受到了影响,所以他就一直低调行事,最终让北周禅让于他,建立了隋朝。

独孤伽罗与杨坚两个人立过誓言,那就是杨坚不得与其他女子生下儿女,所以杨坚的十个孩子,五儿五女,全部是独孤伽罗的。

这个固然可以认为是两个人对于爱情的忠贞,也可以看出独孤伽罗是一个内妒之人,隋文帝宠幸尉迟氏,独孤伽罗一气之下,竟然直接将尉迟氏给杀了,隋文帝一气之下,骑着马跑出皇宫,跑进了山林,最后是在高熲与杨素的劝说之下才回宫,而独孤伽罗也向隋文帝道歉,两个人重归于好。

隋文帝的长子叫杨勇,做为嫡长子,当然是太子,可是杨勇并不爱他的太子妃,而喜欢他的侧妃,还生下了三个孩子,太子妃也是一个嫉妒之人,一气之下就没命了,独孤伽罗可不喜欢她这个大儿子。

而次子就是隋炀帝杨广,他到是很聪明,他深深知道母亲的性格,所以一心只爱自己的正妃萧妃,独孤伽罗感到十分的满意,所以就一直劝说隋文帝,废掉太子杨勇,而改立次子杨广。

而根据一些历史记载,隋文帝极有可能是被杨广害死的,他在临死之前,自然恨死了独孤伽罗,所以才会说:独孤误我!


历史简单说


据《隋书》和《资治通鉴》所言,当时杨坚生了病,住在仁寿宫内,由杨广和宣华夫人照顾。

这宣华夫人二十来岁,姿色绝佳,是杨坚的宠妃。

杨广贪图她的美色,便趁父亲生病,竟然借机对宣华夫人表白,想让其在杨坚去世后嫁给自己。

宣华夫人是南朝陈宣帝之女,史书记载她“性聪慧,姿貌无双”,虽然她曾在杨广当太子这件事上出力不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可这并不代表她想做杨广的女人,于是,她便将这件事告诉了杨坚。

杨坚心想自己还未死,杨广这逆子就打起他后妈的主意,这还了得?

愤怒之下,他当着群臣的面说出了:“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

独孤伽罗和隋文帝素来以情投意合,恩爱夫妻著称,杨广做的错事,为何隋文帝反而说自己爱妻有错,是何原因?

说起来,隋文帝吐槽的这件事,要废太子杨广和杨勇的争位说起。

史书记载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当皇帝妥妥的宽仁君主,像这样的君子在封建王朝继承人中真的屈指可数。

不过老实人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杨勇待人接物根本没有心机,不知道人心险恶。

在杨广的操作之下,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于杨勇的印象不断恶化,认为其奢侈无度、虐待妻子。

宣华夫人和独孤皇后的枕边风,加上宠臣杨素的误导,隋文帝反而将杨广当作了勤俭、克己、夫妻和睦的典范。

因而,在独孤皇后的影响下,隋文帝废掉了杨勇,封杨广为太子。

也正因为有了这次册封,才有了开头发生的“独孤误我”事件。

至于主角宣华夫人,《隋书·后妃传》记载在杨坚死后,杨广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

宣华夫人担心里面有毒药,不敢打开,可使者却不断催促她,迫于无奈,她妥协了,打开了金盒中的东西。

这一看之下,原来所谓的礼物竟然是——同心结数枚。

都不是孩子了,宫廷里残酷的斗争使她明白,这意思非常明显了:顺者生,逆者亡。

宣华夫人在一旁非常惆怅,不敢轻易同意杨广的求爱,可旁边的宫人却逼迫她,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屈服。

当天晚上,杨广便来到了宣华夫人的寝宫,将她变成了自己的女人。

只是这宣华夫人,许是对这样的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念,《隋书》记载: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1】《隋书》

【2】《资治通鉴》


脑洞趣味历史


隋后古人对“独孤伽罗”之评价最客观的,非初唐宰相“魏征”之言莫属

之所以说魏征对“独孤伽罗”的评价最为客观,是因为,他分别对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孤伽罗”都进行了记述和评价。

魏征评价“独孤伽罗”的原文是:“后初亦柔顺恭孝,不失妇道。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而后每谦卑自守,世以为贤。

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

二后,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文献德异鳲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惜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

而且,其实这里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唐”是将“隋”取而代之的朝代,所以,唐人对于随人,尤其是隋朝皇室之人的了解应该算是最深的、真实性也是最高的。

那么,从上述“魏征”对隋朝“开国皇后”独孤伽罗的评价当中,我们就能知道“独孤伽罗”此人的性情,以及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之内的变化。

“后初亦柔顺恭孝,不失妇道。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而后每谦卑自守,世以为贤。”

这句话,应该说是对“独孤伽罗”这个人在早年间的评价,而且评价十分的客观,要知道,杨坚在称帝建立“隋朝”之前,也是经历了几起几落的。

而在那个时期,独孤伽罗不仅能够照顾好“杨家”上下,还能够帮助丈夫“杨坚”出谋划策,而且她的谋略也绝不亚于杨坚身边的那些“谋士”。

接下来, 我们再来看“独孤伽罗”的第二个人生阶段,魏征的评价是:“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

这第二个人生阶段,自然便是杨坚“登基建隋”之后,杨坚在登基之后的第三天便册封“独孤伽罗”为皇后,这一刻,她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登上了人生巅峰。

即便成为了皇后,“独孤伽罗”的性情也一如从前,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仍然在积极勤恳地辅助丈夫治理那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也正因为,独孤伽罗在杨坚登基之前始终任劳任怨、不离不弃,成为皇后之后,又能很好地“为君分忧”,再加上杨坚的宠爱,在朝廷当中便有了“二圣”之称谓。

而且,在这个评价当中,关于“独孤伽罗”的性情,还提到了一个细节,那便是“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这就说明“独孤伽罗”是个很有“恻隐之心”的皇后。

不过,与此同时,也提到了她性格当中的一个瑕疵,原本在杨府之时,她能够独享“杨坚”的宠爱,而等到成为皇后之后,她就不得不接受“皇帝纳妃”这个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

然而,皇后也是人啊,即便有着与皇帝平齐的权势,以及与杨坚多年至深的夫妻之情,当面对那些嫔妃的时候,独孤伽罗还是会显得有些“不自信”,于是,她性格当中“善妒”的不足便暴露出来了。

而这也使得后宫的嫔妃们,都很刻意地跟杨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太敢明目张胆地跟杨坚亲近,甚至是争取宠幸。

然而,等她进入到了第三个人生阶段,这个人生阶段便是她的两个儿子逐渐长大之后,随着,两个儿子之间“明争暗斗”的展开,她的性情以及立场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也正式下面我会重点说的,其实独孤伽罗是“晚节不保”,做了很多“不明智”的决策。

罢黜杨素,废黜太子,支持杨广,一系列不明智决策,致使杨坚死前大呼“独孤误我”

罢黜杨素,废黜太子,支持杨广,这些事情都是“独孤伽罗”在晚年之时做的,然而,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独孤伽罗便十分宠爱次子“杨广”。

然而,由于“杨勇”和“杨广”两人的性情完全不同,在按照“祖宗礼法”立了“杨勇”为太子之后,杨坚和独孤伽罗便又对“杨勇”寄语了厚望。

然而,杨勇的所作所为却经常让“杨坚”失望,杨勇行事向来都是率性而为、不拘小节,这与杨坚和独孤伽罗夫妇一贯严正的作风冲突甚大。

而且,杨勇还喜好声色,致使太子妃已经立了很久,但东宫仍然没有嫡子出生,尤其再加上他对太子妃的极其不善待引起了“独孤伽罗”的强烈不满。

因为,杨勇的这一系列行为严重违背了独孤伽罗极其重视的“嫡长有别”“世家门阀联姻才门当户对”以及“太子需保证宗法权力稳定过渡”等政治理念。

而后,加上太子妃突然暴死更是加深了杨勇和独孤伽罗母子之间的裂痕,于是,独孤伽罗便开始担心“杨勇”是否会是继承大统的最好人选。

说完“杨勇”,再来说说“杨广”,前面已经说过了,杨广原本就很受杨坚夫妇的喜爱,只是碍于“祖宗礼治”,只能屈居“杨勇”之下,被封为“晋王”。

而杨广的话,原本就才智出众,再加上,他在平陈的统一战争中表现突出,之后又在镇守江南期间很好地稳定了刚刚统一的江南局势,政绩突出。

还有就是,虽然杨广位居“晋王”,可谓是一人之下,但是,他却始终都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也正因如此,他不仅赢得了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喜爱,也赢得了朝中大臣的称道。

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独孤伽罗权衡比较了两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权衡之后便认为“杨广”才是值得将“大隋江山”托付的最佳人选。

而后,主意已定的“独孤皇后”便开始利用自身强大影响力策动了“易储之事”,针对杨坚,她不停地例数“杨勇”的缺点和“杨广”的优点,通过这样的对比来向杨坚传达“杨勇”绝非未来“帝王”的最佳选择。

针对朝中大臣,她也不断地再向他们传达“太子无德”“晋王贤德”的理念,为的便是借“大臣”之口,继续向“杨坚”施压。

此时,再加之“伪装”地很好的杨广,对逐渐孤立的“杨勇”进行了多次陷害,致使杨坚也终于不得不下定决心“废长立幼”。
然而,可惜的是,虽然独孤伽罗达成她的目的,却并没有想到“杨广”是一个“道貌岸然”之人,平日里的所有“贤德”都是他“伪装”出来的。

后面的事情,我们自然就都知道了,杨广在成为太子之后,由于“登基心切”便做出了“弑父杀兄”“收纳父妃”等违背论纲常的恶事。

隋仁寿二年,即公元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独孤伽罗在永安宫溘然长逝,而这对当时已在垂暮之年的隋文帝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此时,由独孤伽罗所选择的太子“杨广”也已经成为“太子”很久了。

由于独孤伽罗的去世,隋文帝也失去了以往的“斗志”,没过多久隋文帝也是“重疾缠身”,然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已经稳稳地掌控朝局的杨广便开始实施“登基称帝”的恶毒计划了,致使隋文帝杨坚宫中离奇死亡,当然,这是正史当中的说法,而细细推敲一下的话,便可知隋文帝是死在了“杨广”的心急之下,而且,千百年来,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也就是杨坚在弥留之际,他才真正看透了“杨广”的真面目,也知道了杨广也不是那个将“大隋江山”托付的最佳人选,而让杨广成为储君恰恰又是“独孤伽罗”极力促成的。

所以,即便杨坚一生当中对独孤伽罗极为爱重,但他的心中对独孤伽罗也不可能没有抱怨,毕竟“大隋政权”是由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他绝不希望“大隋基业”又亲手毁在自己选择的“接班人”手中,那么,他又怎么可能不对独孤伽罗心存抱怨呢?

同时,独孤伽罗的这个决策,也正好推到了隋朝“二世而亡”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自杨广登基开始,隋朝便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覆亡的尽头。


冒牌东方朔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604年7月,正在病榻上忍受病痛折磨的隋文帝杨坚,突然拍床大呼:“独孤误我!”

隋文帝所说的“独孤”,就是他的皇后独孤伽罗。那么,独孤伽罗究竟做了什么,竟让杨坚拍床大呼,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杨坚和独孤伽罗)

说起来,独孤伽罗和隋文帝还真是帝后中的模范夫妻,她不光和隋文帝伉俪情深,还辅佐隋文帝结束久战不休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大隋王朝。因此,二人情比金坚,立下“无异生之子,白头偕老”的誓言。

在隋文帝登基称帝后,37岁的独孤伽罗也苦尽甘来,被册封为皇后。

虽说独孤伽罗已是芳华不再的年纪,但隋文帝对她依旧情深。两人同寝共食,形影不离。

隋朝作为宗主国,那些依附的藩国,为了向隋文帝示好,纷纷向他敬献美女,但都遭到杨坚拒绝,当时,隋文帝的后宫除了独孤伽罗,再无二人。隋文帝因此很是得意,曾向大臣炫耀自己是“旁无姬侍,五子同母。”

确实,隋文帝一生有五个儿子,全部是独孤伽罗所生,绝“无异生之子”。(当然了,隋文帝后来也还是纳有其他嫔妃。)

隋文帝遵继承制,把长子杨勇立为太子。

杨勇生得风度翩翩,好读诗书,待人宽厚有礼,多与士人为友。

(杨勇剧照)

但杨勇也有两个缺点:一是好奢;二是好色。

有一次,杨勇为自己做了一件华丽的蜀铠,上面不仅用黄金做甲,还镶满了宝石,看上去非常华贵。隋文帝是崇尚俭朴的人,他看到后,唯恐杨勇染好奢,所以对他多有劝诫。

好奢并不会动摇杨勇的太子之位,动摇太子之位的是好色。

杨勇广纳美妾,唯独对独孤伽罗替他挑选的太子妃元氏冷若冰霜,不光如此,得到他宠爱的侍妾,在吃穿用度上居然和太子妃的待遇相差无二。

独孤伽罗认为杨勇失德,对他非常不满。再加上不久后,元氏病逝,杨勇又让最得宠的侍妾打理后宫。因此,独孤伽罗疑心元氏是被杨勇与他那个侍妾合谋毒害而死。于是,她不仅差人暗中调查此事,还在隋文帝面前多次数落杨勇的不是。

比起杨勇的率性而为,次子杨广就工于心计得多。

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年纪轻轻就立有诸多战功。他崇尚简朴,爱惜人才,待人又非常谦恭有礼,最难得的是,他和隋文帝一样不好声色,对萧王妃重情重意。

独孤伽罗因此很喜爱杨广,多次在隋文帝面前夸赞他。

久而久之,杨广得到了隋文帝的欢心。因此,杨坚废黜了杨勇的太子之位,并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剧照)

公元602年,58岁的独孤伽罗病逝于永安宫。

隋文帝承受不住丧妻之痛,病倒在床。

公元604年,隋文帝的病势已非常凶险,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

就在这时,隋文帝无意得知,杨广已经迫不及待在同御史大夫商量如何登基的事情了。这自然让隋文帝非常不高兴,毕竟他还没死,所以他马上召杨广进宫,准备当面质问杨广。

谁知,才纳不久的宠妃宣华夫人也向隋文帝哭诉,杨广竟欲对她行非礼之举。

隋文帝气得火冒三丈,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拍着床板大叫:“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并召集大臣元岩和柳述,让他们草拟诏书,准备废掉杨广的太子之位,并复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得知后,立刻把元岩和柳述抓捕入狱,随后又把隋文帝身边侍奉的人全部撤走,换上了心腹张衡。

没过两日,本就病体奄奄的隋文帝竟驾崩了。

那么,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真的是独孤伽罗误了杨坚吗?

(隋文帝剧照)

我认为从三件事可以证明并非如此。

一是大臣朝拜太子。那年冬至,百官竟纷纷朝拜杨勇,而杨勇也欣然接受了他们的朝贺。这事让隋文帝知道了,很不高兴,认为杨勇违反礼制,并对他起了疑心。

二是削弱太子的势力。一方面隋文帝不许百官亲近杨勇,并在选拔侍卫官时,把勇武有力的人都选在身边,宰相高颎劝说隋文帝,说这样做,会削弱对太子的保护。结果隋文帝很不高兴,认为他是因为他的儿子是杨勇的女婿,才会替杨勇说话。

三是隋文帝梦见天神降临,说会降临在他家。不久,隋文帝果然听说杨广的王妃萧氏怀上了身孕,因此大喜,专门把萧王妃接到宫中待产。

种种的迹像,无不影响杨勇的太子之位,隋文帝不管从哪方面而言,废黜杨勇的太子之位,都是早晚的事。再加上独孤伽罗推波助澜,所以杨勇就悲催了。

因此,隋文帝说独孤伽罗误他,有失偏颇。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隋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隋文帝杨坚在独孤皇后死后终于可以纳嫔妃了,他当时都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还是纳了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杨坚在石榴裙下奋力拼搏,不久身体就被掏空了;没有独孤皇后的制约,杨坚又昏聩执政,滥杀无辜许多大臣,犯了不少的错误。躺在病床上的杨坚病体缠身,后悔不已,他不禁长叹:要是独孤皇后在,何止于此?


独孤皇后是坚定的一夫一妻制实践者,她跟杨坚约定不能异腹生子,独孤家族势力庞大,独孤皇后又精于权术,杨坚对皇后又爱又敬。杨坚曾经偷偷宠幸过一位宫女,独孤皇后知情后当着杨坚的面处死了那名宫女;杨坚龙颜大怒,愤而离家出走,幸亏群臣苦苦阻拦,独孤皇后又及时服软,杨坚才没有出走成功。

太子杨勇性格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说白了就是没有城府。杨勇曾经把蜀人所做的精美的铠甲,隆重装饰,节俭的杨坚看了很不高兴。独孤皇后又因太子妃元氏无宠,遇心疾而死,怀疑是杨勇移情别恋逼死了发妻,对此事颇为不平,于是派人罗织太子的过错。晋王杨广十分的矫情饰诈,内谄母后,外结朝士,特别是拉拢权臣杨素,积极进行夺取太子地位的活动。隋文帝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开皇二十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杨广当太子,独孤皇后居功至伟!



杨坚病体缠身期间在仁寿宫调养,杨素、杨广居两侧伺候。杨广考虑到如果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杨广;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后极为愤怒。不久宣华夫人被杨广调戏,奋力拒绝方才脱身,她到杨坚面前哭诉。杨坚听后愤恨不已: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氏误了我!在这里杨坚埋怨独孤皇后扶立杨广当了太子。不久杨坚就驾崩了,杨广当了皇帝,将宣华夫人据为己有!


大秦铁鹰剑士


都别抢,我来答。

隋文帝杨坚仁寿四年生了一场病,杨广为了预防不测,于是写信给杨素,询问他父亲驾崩以后自己该怎么办,杨素在信中给他做了答复,但这封信却被信使误送到隋文帝那里。

杨坚看了以后和生气,此时,恰好又发生了杨广调戏杨坚的妃子陈夫人的事情,看样子杨广确实是等不及了,不仅要夺父亲的皇位,还要霸占父亲的妃子。

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

杨坚知道这两件事以后,顿时悔恨不已,后悔不该听从独孤伽罗的建议把太子杨勇废除,愤怒之中拍着床铺大叫说:

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资治通鉴》

这就是“独孤误我”的来历了。

独孤伽罗是一个汉化的鲜卑人,是李渊的姨母,李氏就是从李渊的父亲这一代开始拥有了胡人血统,李渊的父亲李昞娶了独孤伽罗的姐姐。

独孤伽罗这个名字非常富有异域和Religion(宗教)色彩,“伽罗( tagara)”这个词化自佛教,在佛教典籍中它的意思是香炉木的意思。

或谓与沉香相异,或谓二者同类。然二者相较,伽罗之性润泽粘韧,焚时少脂,价昂,不作药用。沉香之性干枯,焚时多脂,可供药用——《陀罗尼集经卷十》

用香华宝物供养神佛是一种规格很高的方式,而且在佛经中也颇受推崇,伽罗这种香木燃烧时能够产生很芬芳的气味,而且不会产生大量的油脂从而变得肮脏。

隋朝前后这段时间佛教还是很受推崇的,杨坚就是在冯翊般若寺出生的,他对佛教和道教也很推崇,曾下诏书说:

辛巳,诏曰:"佛法深妙,道教虚融,咸降大慈,济度群品,凡在含识,皆蒙覆护。所以雕铸灵相,图写真形,率土瞻仰,用申诚敬。其五岳四镇,节宣云雨,江河淮海,浸润区域,并生养万物,利益兆人,故建庙立祀,以时恭敬。敢有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岳镇海渎神形者,以不道论。沙门坏佛像,道士坏天尊者,以恶逆论。——《隋书》

这么一说,他和孤独伽罗倒还非常有Fate(缘分),因为杨坚的小名叫那罗廷(Nryana),这是一个存在于婆罗教—印度教中的金刚力士,所以说两人在冥冥之中还是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Fate(缘分)。

独孤伽罗是一个女强人,这是由于鲜卑族特殊的风气造就的,《颜氏家训·治家篇》记载了鲜卑人的这种社会风气说:

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街,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代之遗风平?

虽然独孤伽罗已经是一个汉化的鲜卑人,但还是延续了一些鲜卑人的style(风格),周宣帝暴毙之后,杨坚迅速掌握了北周的中央权力,这时候他面临两个选择。

一是扶持年幼的皇帝;二是取而代之;

这时候的杨坚有点摇摆,不知道怎么选择,独孤伽罗于是派人来对他说了一句话:

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隋书》

就是这句话让杨坚选择了自己做皇帝,隋朝建立后,独孤伽罗辅助杨坚一起处理朝政,所以她就和杨坚一起被尊称为“二圣”。

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隋书》

不过即便如此精明的独孤伽罗,最终还是被杨广所欺骗,独孤伽罗讨厌奢侈的作风,而太子杨勇生活作风不好,而且经常冷落太子妃,转而宠幸姬妾云昭训,导致太子妃郁郁而终。

这些都激发了独孤伽罗的不满,而杨广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生活作风简朴和专一的人,很快就赢得了独孤伽罗的喜爱,也就难免经常在杨坚耳边吹吹枕边风。

结果隋文帝临死之前才发现杨广的真面目,因此说“独孤误我”,只能说杨广太会伪装自己了,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活脱脱就是一个渣男的典范啊。


围炉谈史


虽然我很奇葩,但你们也不能乱甩锅!

伽罗这个名字就很奇怪!因为,这是音译。独孤是少数民族,鲜卑人。

公元544年,西魏河内刺史独孤信生了个女儿,很是疼爱,笃信佛教的他从佛经里给女儿取了一个名字:伽罗,意思是沉香木。

小伽罗出身名门,他们独孤家是大贵族,位列西魏八柱国,母亲崔家是北魏首屈一指的大门阀。

557年,独孤信看中了在北周“打工”的老友杨忠的儿子杨坚,将13周岁的伽罗嫁给了后来的开国皇帝。

杨坚小名“那罗延”,意思是金刚力士,“金刚”跟“沉香”,天作之合,正是“看先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一对璧人。

伽罗知书达理,而且有胆有识。她和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嫁给了北周宣帝,做了皇后。

但宣帝是个二百五,行为乖张,把自己宠爱的四个女人全立为皇后。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更争得不可开交。

一次宣帝发火,对杨丽华说:必族灭尔家,并要处死她。

此时,伽罗展示了她的强悍,居然闯进皇宫,“诣阁陈谢,叩头流血”。

宣帝软了,收回了成命,伽罗第一次挽救了杨家。

宣帝作了两年,暴病而亡,继位的小皇帝只有九岁,正是杨坚的外孙。

怎么对待这个外孙皇帝呢?杨坚犹豫了很久。

此时,伽罗又挺身而出,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你不弄他,将来他可是要弄你!

果敢善断,女中豪杰!

杨坚最后一狠心,夺了外孙的江山,开基立隋。

伽罗是鲜卑人,他们有母系氏族社会的遗俗,叫做“妇持门户”,汉人一般称之为:牝鸡司晨,说白了就是老娘们当家。

杨坚称帝后,伽罗立为皇后,她这个皇后,有点像武则天,后宫的事管,朝廷的事也管,两手抓,两手都很硬,并称为“二圣”。

杨坚和伽罗虽然夫唱妇随,琴瑟和鸣,但杨坚毕竟是皇帝啊,他也有点男人的花花肠子。

但是,伽罗看得很严,杨坚所有的孩子,都是跟她生的!

伽罗擅宠,并且善妒。

有一次,杨坚和一个喜欢的小爱妃偷偷吃了顿饭,结果被伽罗知道了,杨坚前脚刚走,伽罗就去把这个“小三”给打死了。

杨坚很生气,但他又是个妻管严,不敢对伽罗发脾气,居然离家出走了!

贵为皇帝,自己生气跑出宫去,等大臣们追上他,他还委屈的说:“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伽罗要杨坚一夫一妻,对他们的儿子也是这样要求的。

太子杨勇却非常花心,对太子妃不咸不淡,却和小妾们打得火热。这让伽罗很失望。

除了男女感情,伽罗还有一层考虑:太子妃可不是选个漂亮女人就行,更重要的是两个大家族联姻。皇位稳不稳固,和婚姻有莫大关系。

而太子却不能体会老娘的用心,依旧夜夜笙歌!最终,太子妃暴死,伽罗彻底心凉。

无论是个人感情,还是政治考虑,伽罗铁了心要换个儿子当太子。结果……她选中的就是隋炀帝杨广。

伽罗长袖善舞,玩政治,杨勇就是个雏儿,根本不是对手。很快,杨勇歇菜,杨广上台。

但,伽罗没有想到的是,她看走了眼,这个她眼里的好孩子,最终玩完了大隋。

因此,许多史学家都把隋朝灭亡的这个屎盆子扣在伽罗的头上,但平心而论,实在有失公允,杨广隐藏得太深,而伽罗手腕又太硬。

如果非要找个理由,那就是老天要亡大隋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