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貴陽六大美景,悠悠古韻,湖光山色,靜謐祥和


花溪公園融真山真水、田園景色、民族風情為一體,是貴州省著名風景區,被譽為貴州高原明珠。

公園園內山水環繞,花草繁盛,綠地率達93%,是遊客休閒消暑,度假旅遊的佳所。花溪公園的景緻,以龜、麟、鳳、蛇四山為骨架,沿花溪河自西向東順勢展開。

花溪河上壩上橋、百步橋瀑流轟鳴、飛珠濺玉;芙蓉洲、放鶴洲溪流寧靜、青渚點點;群山之中麟山、龜山、蛇山、鳳山怪石嶙峋、古藤漫徑,亭臺樓閣若隱若現;

花溪公園有5000多棵漿果類和籽實類、3000多棵蜜源樹木,25種飛鳥“定居”。 豐富的水體、溫潤的氣候,使風景區植物種群繁多,鳥禽也樂於棲息,特別是花溪河上的小洲、淺灘,野鴨水鳥追逐嬉戲,自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另外,花溪河水資源充足,年平均天然徑流量9.84億m3。水質優良,清澈見底,達到Ⅱ類地面水水質標準,是貴陽市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點。

公園園內山水環繞,花草繁盛,綠地率達93%,是遊客休閒消暑,度假旅遊的佳所。

翠微園位於貴陽市,是一組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它與城南甲秀樓相毗鄰,佔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於明弘治年間。園內樓閣造型生動,長廊花牆四圍,集幽、雄、樸於一體。

翠微閣為寺中著名建築,前臨南明河,後枕小山,老樹交陰,風景清幽,為貴陽遊覽勝地。

澹花空翠

這裡原先是一片寺廟和園林,王陽明曾經遊覽過的南庵便在這裡,他在《南庵次韻二首》詩中寫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漁人收網舟初集"。近年來改建為翠微園,把寺廟建築與園林庭院合為一體。

汪炳璈題翠微閣聯:“半面山樓,半面江樓,書畫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幾個赤松、黃石、白猿來,一評今古;數聲樵笛,數聲漁笛,翠微天盡它拍手高歌,聽不真淥水、明月、清風引,萬象空濛。”

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原為軍事要塞,素有貴陽“南大門”之稱。。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佈,寺廟、樓閣畫棟雕樑、飛角重簷相間。

青巖古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是貴陽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頗具魅力。

史上,青巖古城四門內外有八座牌坊,現保存的只有南門外的“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南門內的“趙理倫百壽坊”和北門外的“趙彩章百壽坊”三座。三座牌坊的建築造型基本相同,均呈四柱三間、三樓四阿頂式,高9.5米,寬9米,面北背南,屬清朝石牌坊建築風格。驚奇的是,三牌坊都沒有基槽,靠4個長方形柱基直接立在地面上,且一豎就100多年。


定廣門初建於明朝天啟年,是青巖軍事古鎮的象徵。清順治十七年即1666年,班麟貴之子班應壽子承父職(土司),增建定廣門,清嘉慶三年(1798),武舉人袁大鵬重修,城樓為三開間重簷歇山式頂木結構,屋頂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飾,定廣門城牆牆體上設有垛口炮臺,遠看城牆雄偉壯觀、氣勢恢弘,是古時貴陽南面最重要的軍事防線,俗有“築南門戶之稱”。

身在南方的青巖古鎮,為什麼會有長城這樣的軍事設施呢?這就要從它的歷史說起了。最初這裡確切的名稱不是“鎮”而是“屯堡”,“屯堡”一詞源於明初朱元璋的調北征南時期。屯堡的實際意義是屯兵的軍事要塞。

景區具有河谷曲拐,溝壑險峻的地貌特徵,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橋、峽谷、隱士為一體。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聞水聲,碧潭衍飛瀑,縱橫密佈,形態各異。有貴州山水濃縮盆景的美稱,被谷牧譽為“黔中一絕”。

天河潭風景區,自古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曾經是明末清初吳中蕃隱居之地,並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篇。

沾撒的泉水由山洞流出,形成動靜兩景色,懸崖上生長著蔥綠的植物,長廊與樓榭立於懸崖。

天河潭

天河潭

甲秀樓在貴州省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甲秀樓始建於明朝,後樓毀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現存建築是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的。

甲秀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甲秀樓是三層三簷四角攢尖頂閣樓,這種構造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飛甍翹角,12根石柱託簷,護以白色雕塑花石欄杆,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登樓遠眺,四周景緻,歷歷在目。

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

浮玉橋頭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設有“城南遺蹟”四個大字。

黔靈山公園是集自然風光、文物古蹟、民俗風情和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而得名。黔靈山由弘福寺、黔靈湖、三嶺灣等六個大的瀏覽區構成,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為特色,集山、林、泉、湖、洞、寺、動物於一體,有“貴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稱。黔靈山前有麒麟洞、古佛洞、洗體池等古蹟,山上生長著1500餘種樹木花卉和1000多種藥材。

黔靈山植被以常綠闊葉林被破壞後自然更新的次生植物為主。植物已知共計128科350屬,其種數約佔貴州省植物的8.17%,。 [9] 黔靈山公園內有各種植物1500餘種,其中有貴州特產併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如半楓荷、銀杏、琪桐、水杉、禿杉、鵝耳楊等;稀有植物有巖生紅豆樹;觀賞植物價值較高的有馬尾松、珊樸、雲南梅、燈臺樹、火棘、湯飯子等;還有藥用價值較高的蒼耳、菌陳蒿、千里光、蒲公英、麥冬,以及蕨類植物、食用木油茶等。


黔靈湖於1954年攔大羅溪水築壩而成,湖面積28萬平方米。 [5] 黔靈湖畔還可遊覽“解放貴州革命烈士紀念碑”以及明代就被列入貴陽八景之一的“聖泉流雲”。

黔靈山公園各處鳥類繁多,猴群時現。獼猴主要活動於七星潭喂猴場及弘福寺 黔靈山公園 周圍。

弘福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之一。清康熙十一年由赤松和尚創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願,救人求世,福我眾生,善始善終”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