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記者劉慧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今年,是我國山水畫大師陸儼少先生誕辰110週年。

今年,陸儼少親手開創的浙江畫院迎來35週歲慶典。

中國畫的園子裡,不只有秋色在風中敘事,還有另一種超越歲月的筆墨在流淌——山川、河流;陽光、雨露;大地、母親……趟過了山澗的溪流,沐浴那田野的春風,吸允著大地母親的乳汁——孫永從一個杭州山村的小孩子,到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成長為新中國培養起來的浙江畫院院長,何其幸也!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1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是多麼幸福!

孫永祖籍山東泰安,但生於浙江,長於浙江。浙江山水的清奇秀美引領他叩啟了藝術人生的第一扇門。

自小,孫永就生活在浙江的大山中,每日的作息出行都沉浸在自然山水的懷抱,童年時呼吸的泥土草木氣息,是縈繞在他心頭中一生難以忘卻的記憶,也許正是這些,冥冥中註定了孫永將為山水畫藝術付諸一生。

每日,孫永可以在現場寫生作品裡,看見漫山遍野的杜鵑花,一簇簇,像片片紅霞;色澤豔麗的紅石榴,一串串,像團團火焰——都被他巧妙地勾勒在畫面中。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沉浸山澗,腳踏大地,從大自然中孫永體味到一種來自生活的新鮮氣息,而較少有沉溺於書齋的腐朽和一成不變的純粹筆墨遊戲。他筆下的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呈現出精妙的中國畫技藝和深厚的人文情懷。

行走山水之間,不知他畫山水還是山水畫他。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那是山水畫田園詩,那是山水詩田園畫。心中有詩方能讀田園之詩,心中有畫方能畫山水之畫;心中有詩方能畫山水之畫,心中有畫方能讀田園之詩。

“我願自己成為國內少有的一直將寫生直接作為創作的中國畫家,自十四五歲正式跟隨浙江美術學院朱恆先生學畫山水畫伊始,我就養成了一邊在家臨摹傳統,一邊又去實景寫生的良好創作習慣。”孫永當年往往是三天呆在家中臨習,兩天外出寫生,這種持之以恆循環的學習模式,無疑使他在日後的考研和創作方面受益匪淺。

自從上世紀70年代孫永與“寫生”結緣以來,至今已逾40年。由近及遠,從南至北,九州方圓凡是嚮往的地方,大多已載入他的寫生稿件。無論用鉛筆、炭筆、鋼筆,也無論用水墨、淺絳或重彩等不同形式,彙總累計已不下兩三千幀之巨。

但寫山水之生機,並非一味因襲古人。傳統的樹法已遠不足以借鑑,現實已逼迫今天的孫永必須再次以自然為師,創立更多符合時代氣息和特徵的表現方式和符號。孫永提倡當下的搞創作不要過早地“結殼”——不應該在不成熟的時候就早早地形成自己的所謂“風格”。

其實,中國畫的繁榮與國運昌隆緊密相連。早在1984年的第六屆全國美展上,孫永就憑藉《水鄉風情圖》一舉獲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為浙江美術界贏得了榮譽。

而這,得益於孫永在藝術創作上的堅持。早在2009年,時隔25年再次憑藉以純水墨表現江南紹興老城全貌的《魯迅故里圖》分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浙江省重大歷史題材創作銀獎(分別兩幅),讓美術界見證了其藝術創造力的旺盛與經久不衰。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或許,孫永在藝術創作上繼承了其師陸儼少先生“求變”的藝術觀念與主張,不僅在其擅長的寫意山水畫領域成就斐然,同時,在工筆畫領域的創新亦讓人稱歎,早年創作的《三味書屋》《夜幕下的喘息》《魂》等工筆畫作品,立意獨闢蹊徑,給沉悶的工筆畫界以別樣的活力。

“我很在意理論建樹上更具作為,特別是從創作者的實踐出發,頻頻以文論為21世紀中國畫發展把脈。”孫永曾於2008年發表的《剖析當前山水畫界“黃泛”現象的成因——有關如何學習黃賓虹之我見》以鮮明的論點佐以翔實的論據,給當時業界不理性的“黃賓虹熱”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成為在美術界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一個美談。

歷時8年週期,先後出版的《孫永畫集》《模山範水——孫永寫生》兩本畫集,集中了自己幾十年來對中國畫發展的憂慮與思索,觀點鮮明,脈絡清晰,輔以溫暖感人的回憶文字,彰顯出他從小的“作家”夢。

孫永在“自序”中這樣寫道:自弱冠始,常以稚拙心智頻頻塗鴉,稍長後愈加浸淫其中——曾經冒天下之大不韙,於同窗間以逃學曠課而著稱。緣由矢志於繪事,竟令師長無語而免罰。

早年即視業界前輩為今生楷模,希翼而立後能蛻變成他們——即便是下鄉務農季,依舊青燈黃卷而筆耕不輟。

不期,幸運之神眷顧,於上世紀70年代末金榜題名,為首屆山水研究生,師從恩師儼少陸公——儼然是“貧兒暴富”而一發不可收。

學業有成,遂根系浙江畫院,從此咬定青山不放鬆,風雨搖曳間如白駒過隙,暮然回首,幾度春秋?

年少從業,不免時有蹉跎、遊離和彷徨……慶幸的是終究恪守底線。不論如何探幽涉遠或百般訴求,從未敢忘恩師陸儼少所囑:“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逝水流年間,凡過目所睹,情至所致,唯幸萬般情愫均——化作筆墨留痕為證。

於今回眸從藝求索之軌跡——致廣大或致精微,無不涉獵。可謂兩極具備,不乏派生,又時有意外斬獲,鑑此林林種種,足可聊以自慰。

時至當前,雖詩酒年華已逝,華髮垂暮日臻,依舊壯心不已而只爭朝夕——畫人終究還要以畫說話。宿願所圖:不為浮雲而甘當磐石——以期永存也。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2

時間的枝頭上,盛開著謎的花朵。

浙江畫院從1984年12月22日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的幸運兒——受到了我國近代兩位國畫大師潘天壽和陸儼少的特別關愛和悉心培養。

浙江是美術重鎮,是塊千年中國書畫發祥傳承的福地,除了擁有一所全國一流的美術教育院校之外,仍須設立一所教育之外從事美術創研的專門機構——畫院。

當年,已是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領軍人物的潘天壽,依然從宏觀的浙江美術大局出發,頗具前瞻性和戰略性地堅持,從而保證了浙江美術事業在後續的發展上,贏得教育和創作的雙豐收。

陸儼少先生擔任了第一任浙江畫院院長,並任教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浙江美術學院。他的治學精神和從藝精神,一直深深陶澤和沉潤著浙江畫院。

孫永清楚地記得,在首位院長陸儼少先生的麾下聚集了一批精兵良將:顧生嶽、徐啟雄、曾宓、潘鴻海、姜寶林、張華勝、何水法……當時畫師們嘔心瀝血的耕耘播種業已碩果累累。

早在1984年,孫永作為籌備者之一,自然而然地從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畢後進入了新成立的浙江畫院,從此他便成了一個專業畫家。

孫永不會忘記:作為浙江最主要的中國畫教研和創作機構,浙江畫院早在2001年就曾晉京參與“浙江畫院畫師作品展”。時隔十二載,受中國國家畫院之邀再次赴京推出“新中國美術家系列展——浙江省國畫作品展”,可謂是浙江中國畫再一次吹響了集結的號角。它不僅僅是當代浙江中國畫創作的實力與成果的展示,也是浙江繪畫精神和藝術品格的再一次集中呈現,更是新中國美術史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浙江中國畫作為主力方陣,於學術長河中的又一次高端定格。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中國畫之於浙江,歷久而彌新。自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畫進一步成熟完備。宋室南遷,許多畫家自北方流寓杭州,按《南宋院畫錄》所載九十八位院體畫家中,浙人幾佔半數。此後,南宋、元、明、清直至民國,歷朝歷代浙江更是繪畫名家輩出。

浙江的中國畫之所以長盛不衰,是緣於紮根於傳統的沃土而不斷接受開放和變革的洗禮。在孫永眼裡,近代以來,面臨新觀念的衝擊,浙江畫院一直秉承“傳承經典,開拓創新”的宗旨。而其深層原因,與浙江中國畫倡導“拉開中西繪畫的距離”的學術理念,和浙江中國畫界進一步確立“重傳統、重基礎、重修養、重創新”的學術主張,是密不可分的。

歷時三十五載風霜雨雪,歷經三十五載㫪花秋月,這個學術主張己化作永恆的力量,支撐著孫永永遠走在深入生活,獲取藝術創作靈感的最前線。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黃昏,當最後一抹夕陽散發餘輝,孫永的心都為丹青筆墨而激動。在山鄉、在軍營、在海島、在學校……處處都有他的身影。藝術家有廣闊的視野,有對生活的理解和激情,才有可能發現和體會到什麼是藝術,從而產生創造藝術的動機。

“面向基層,深入生活”始終是孫永一直堅持的創作宗旨。為此,孫永每年都要組織畫師奔赴全國各地,或行走在大漠戈壁,或露宿山寨鄉野寫生,每一處的鄉土風情,給孫永提供了不少創作的靈感和素材。

在遵義會議會址,追溯紅色經典。沿著這些“紅色起點”孫永北上南下,在貴州遵義、嘉興南湖、江西井岡山、福建上杭、浙江四明山革命老區……一路採風,一路蒐集資料,完成了上萬張“紅色起點”速寫。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在孫永眼中,在孫永筆下,那些舊址、草屋、老紅軍漸漸復活。一路走來,孫永關注著撲面而來的一切,瞭解、觀察、學習,切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在發展壯大初始階段的艱苦磨難,經受了一次精神洗禮——一路前行,讓自己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更加關注生活、關注人民、關注時代。

“長卷不在於長短,不在於一種形制,更在於畫作的視界。”這是孫永遊觀之境、信筆之境、任心之境,更是浙江畫院的一種歷史擔當。

“我是誰?我是人民培養出來的畫家,我只有在為人民服務中獲得繪畫源泉。”從那些年起,孫永把深入基層採風寫生作為浙江畫院的一個長期的品牌來打造——一次採風,一本畫冊,一個展覽。力爭在實踐與採風中,出人才出作品出成果。

有一種精神叫守望。

可以說,孫永堅持多年的“走進”系列是浙江畫院踐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最好詮釋。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3

湖山掩映,歲月靜美。

短短三十五載,浙江畫院努力創造一個學術思想開放、門類結構合理、藝術追求多元、創作交流活躍的環境。

長長三十五載,浙江畫院特別注重對各種流派、觀點乃至地域文化的包容,注重每個藝術家在文化上、藝術上的差異,注重藝術創作結果在學術意義上的突破和變化。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浙江畫院第一代畫師在陸儼少先生的麾下早已功成名就,所以第二代、第三代畫師的培養與推出,尤為重要。

“在創作隊伍方面,我比較注重梯隊建設。”孫永分析,梯隊建設主要是合理配比老中青畫家的年齡結構,1984年建院時進來的第一代老先生已經七八十歲了,而且再引進功成名就的畫家的方案難以實施,所以他將精力放在了培養中青年兩代畫家身上。具體操作是一個畫種三四個人,年齡十年左右分一個檔次,這樣一撥又一撥地接上班,將經典藝術有序地傳承下去。

“現在畫院引進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面向社會招聘,不少人才漂在江湖上,應該把它們納入到官方的人才隊伍。浙江畫院出於梯隊建設的考慮,招聘時對年齡有要求,學歷則不太講究,大專以上就可以。”在孫永看來,畫畫不是學歷越高越出彩。這也是受老一輩藝術家對後學的栽培與影響,使得他十分注重畫院自身建設與後備人才梯隊的培養。孫永主張畫院應當重視發掘人才,將人才聚集在畫院這一創作平臺上,讓不同年齡層的畫院人都能具備主人翁意識和認同感。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一方面,孫永提出“學術立院”的辦院宗旨,完善浙江畫院在學術層面上的構建;另一方面,他重視中國傳統書畫等民族文化瑰寶在新時期下的繼承創新問題。對老、中、青畫師的年齡結構和畫種配比進行有步驟的調整,讓浙江畫院老一輩的藝術家都能留在畫院繼續發揚奉獻精神,進而通過研究員和學員制度,將更多在藝術上有朝氣的年輕人吸納到畫院的大家庭中,並積極打破類似機構間潛在的不良競爭,主張同一人才可以在不同的機構下同步培養,成為國內業界人才機制的一種開創性模式。

陸儼少是當代中國畫巨匠,是浙江畫院首任院長。在梳理陸老學術成果的時候,孫永卻發現美術大省江蘇設有“徐悲鴻獎”“傅抱石獎”“吳冠中獎”,而同樣作為中國畫重鎮的浙江,雖有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師輩出,但在當時卻還沒有以藝術家名義設立的獎項。為了傳承弘揚陸儼少的藝術精神,為浙江擎起一面中國畫大旗,由浙江畫院推動設立“陸儼少獎”責無旁貸。如今,歷時三屆的“陸儼少獎”早己深入人心。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畫院未來,更在當下。

作為浙江畫院的領軍者,孫永在積極推動藝術創研的同時,更多思考畫院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我認為,作為一名中國畫創作者應該具備憂患意識,不論居廟堂之高或處江湖之遠,都應當清醒認識到時代背景下所應當具備的戰略眼光。”孫永在深入比較了新中國畫院發展的歷史溯源,分析了中國傳統繪畫在當代所面臨的歷史挑戰與機遇,特別是中國畫在當代面臨新藝術媒介衝擊下的緊迫使命,又便針對性地提出浙江畫院要“開門辦院、資源共享”的前瞻性考量。尤其在後備人才梯隊的培養上,孫永對老、中、青畫師的年齡結構和畫種配比進行有步驟的調整,通過研究員和學員制度,將更多有潛質、有朝氣的年輕人吸納到畫院的大家庭裡,探索了一條集創作、研究、培養於一體的畫院人才隊伍建設模式。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雁過留聲,人過留影。

數十年來畫院全體畫師們,雖然期間已有了成千上萬的藝術品傳世,今天如果我們能夠再將所留存的影像素材統一整理、編撰,以板塊、結點的形式付梓成冊,公之於眾,無疑將會從另一個角度真實還原浙江畫院以往走過的風雨歷程中的每一個清晰腳印,用多稜方式折射出集體與個人的多面風采,從而讓業內外人士更多地關注畫院的人和事,更加直觀地認知我們,這無疑是個頗具歷史價值的善舉。

“史料所及”浙江畫院影像志——孫永率畫院同仁盡己所能地深翻挖潛,尋尋覓覓,特別是那些已被漸漸塵封、日漸埋沒而遠離我們的過去的一些舊影,得以重見天日,曝光於眾,藉此希冀:無論是天上人間還是大江南北,只要是與浙江畫院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人物和事件,統籌地掇英成集,讓那些如煙的往事再次映入人們眼簾,也在撫今追昔間感悟和唏噓。

包羅萬象、精彩紛呈。依據浙江畫院整體發展歷史,以及各個時期學術、公益等活動結點,孫永設定了五大板塊,區分了34個專欄,其中所涉及的事件數以百計,而所相關的人物則數以千計,集中展現給了廣大讀者。

近年來,孫永堅持浙江畫院秉持“開門辦院”的理念,不斷拓展服務功能,通過“走進”系列、陸儼少獎、迎春雅集等各種活動,將自身的學術成果向社會開放、共享,力圖使公眾多層面感受藝術的魅力,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轉化中尋求高度自信。作為一家國辦藝術機構,孫永一直要求全體畫師“感恩人民”和“回報社會”。

傳承經典,繼往開來——為新時代留下藝術的歷史,也為新時代留下不朽的筆墨。如今,捧出自己三十五週年來的創研成果,也是向新中國七十年華誕獻上一份文化厚禮,更是畫院一直秉持“感恩人民 回報社會”理念的集中體現。

湖山掩映,陌上花開。

陌上,有千迴百轉、奇峰怪石的山和水;陌上,有各式各樣、一應俱全的人和物;陌上,有名品相映、爭妍鬥奇的花和鳥……而藍色之江調和的山水畫、江南色彩塗抹的人物畫、溫柔西湖滋潤的花鳥畫,使孫永率領的浙江畫院在中國畫畫壇別樣清新,獨樹一幟。

如果中國畫是一座大山,那麼浙江畫院就是這座大山裡的一棵大樹;如果浙江畫院是一棵大樹,那麼畫師們就是深諳各種風景的靈鳥!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從恩師陸儼少的青綠山水中脫穎而出超然世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