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冬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冬小麥的種植,更是佔到了小麥種植的56%以上,在冬小麥整個生產過程中,以苗期的管理最為重要,因為此時的小麥屬於營養生長階段,長勢的強弱會直接影響著小麥的產量,所以,為了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加強對小麥苗期的管理,是十分的重要。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關鍵”,種植冬小麥也是這個道理,要想來年有個好收成,就必須在苗期管理上下功夫。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冬小麥苗期生長髮育特點

冬小麥的苗期生長階段,以長根、長葉、分櫱為主,是冬小麥的營養生長階段,也是決定冬小麥群體穗數的時期。就是說,這個階段冬小麥的長勢,直接影響著它的成穗數和穗粒數。這一時期,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在保證全苗和勻苗的基礎之上,促進根系生長和增加分櫱,同時要協調好幼苗的生長和養分的貯存,提高冬前分櫱成穗率,狠抓穗數,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基礎,使麥苗安全越冬。

田間管理措施

冬小麥苗期的管理根據生長階段可以分為5個管理階段:出苗期、三葉期、分櫱期、返青期和起身期管理。

一、出苗期管理

冬小麥的出苗期應以保全苗、出壯苗為主要管理目標。

1、播種

要想保全苗,不得不先說一說播種。土壤的含水量是很關鍵的。當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時,有利於幼苗的生長,所以,在播種前,如果墒情不好還要提前澆水造墒,

小麥種子適宜的發芽溫度為15~20℃,最低為1~2℃,如果日平均氣溫高於20℃時播種,麥苗很容易在冬前拔節,導致不能安全越冬;而日平均氣溫低於10℃時播種,在三葉期以前很容易遇到寒潮;當最低氣溫突然降到零下10℃以下時,抗寒弱的幼苗就會被凍死,而這樣的麥苗在冬前不能分櫱;如果日平均氣溫低於3℃時再播種,就會出現種子當年不出土的情況。所以,秋季日平均氣溫開始降低到15~18℃之間,5釐米平均地溫降到16~19℃之間時,就是最適宜的播種時間。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2、查苗補苗

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一般播種後經過7天左右的時間,在地塊中就可以見到破土而出的麥苗了,播種後10~12天就可以出齊苗。冬小麥的苗出齊後,有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查苗補苗。因為,在麥田中,往往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苗、斷壟的情況。生產上把麥行內10釐米處沒有苗的定為缺苗,16釐米長沒有苗的定為斷壟。

造成缺苗斷壟的原因很多,除了種子出芽困難外,像耕作粗放、坷垃多、底墒不足、播種深淺不一、漏播、跳播、地下害蟲危害,種子或土壤處理不當發生藥害,土壤含鹽量過高等,這些情況都能使麥田出現缺苗斷壟。

對缺苗斷壟的麥田,如果不採取措施進行補苗,對小麥的產量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對於這樣的地塊,可以採取補種的方法補苗。方法是:在出苗後3~5天將同品種的小麥種子在20℃溫水中浸泡3~5小時,撈出後,放入溼布幷包起來,然後在18℃的恆溫環境下進行催芽。等種子出現露白,即可用小鋤頭在缺苗處進行補苗。如果這是土壤幹,還要順溝少量澆水,補種後,蓋土踏實。

3、病蟲害防治

要想保全苗,除了要做好上面的兩項工作之外,還要防治地下害蟲,像螻蛄、蠐螬和金針蟲等,這幾種地下害蟲都會咬斷麥苗的地下根莖,造成缺苗斷壟。在生產當中,我們可以用40%的辛硫磷乳油300克兌水2~3千克噴於25~30千克的細土當中,製成毒土,順麥壟均勻的撒入地面,然後淺鋤,以達到防治的效果。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二、三葉期的管理

小麥從出苗到三葉期要經過12~15天,三葉期是指小麥第三片葉抽出並剛展開的這一階段。小麥到了三葉期時,種子胚乳養分已經基本耗盡,幼苗開始從土壤內吸收養分,所以這個階段又稱離乳期或斷奶期。從小麥的三葉期開始,小麥苗開始進行分櫱,因此,要保證幼苗的健壯。這時,如果營養不足,常常表現麥苗生長停滯,形成弱苗,因此,要十分注意三葉期的苗情發展,並根據苗的長勢進行追肥。

1、看苗追肥

一般肥地、早麥、壯苗適宜施用土雜肥;薄地、晚麥、弱苗或早麥脫肥苗,應多施養分含量高的農家肥,如豬牛糞等肥料,配施少量的氮肥,能夠較好的促進麥苗的轉化和生長;對底肥充足,生長旺盛且群體較大的麥田,可根據實際情況少施或者不施肥,避免旺長不宜控制。

2、防治麥蚜蟲

小麥進入三葉期後,麥田中的蚜蟲數量也會多了起來。小麥蚜蟲屬同翅目,蚜科,又被農民朋友稱為蜜蟲或膩蟲。麥蚜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年可發生10~20代,所以它對小麥生產可以說是毀滅性的害蟲。秋末,麥苗出土後,麥蚜會從其它作物上飛回麥田為害幼苗,如果這一時期控制不住麥蚜的數量,到了12月份,他就會以無翅雌蚜,在麥株基部葉叢或土縫進入越冬狀態。

轉年,當5天的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時,越冬的雌蚜便開始大量繁殖,對小麥的生長造成嚴重威脅。所以,在小麥越冬前,要做好小麥的麥蚜防治工作,儘量減少麥田中麥蚜的越冬蟲口基數,這樣才能減少麥蚜來年對小麥的危害。

當麥苗有蚜株率達30%,百株平均蚜量在100~150頭時就應及時進行防治。每畝可以採用20%氰戊菊酯乳油15~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20毫升兌水30千克均勻噴霧,就可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三、分櫱期的管理

三葉期過後,小麥就進入到了分櫱期,分櫱期是從小麥開始分櫱到拔節以前的整個生育時期。是小麥生育期當中歷時最長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生育期,長達3個多月,因此,管護工作要格外的細緻。

小麥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處,一般在地表2釐米左右的位置,直接從主莖分櫱節上發出的新枝,稱一級分櫱。在一級分櫱基部,又可生出次級分櫱。關於小麥分櫱您也可以查閱我前面發表的文章。

1、中耕除草

冬小麥進入分櫱期後,要進行中耕除草一次。中耕除草,可以破除土壤板結、疏鬆土壤,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土壤分化和微生物活動,不僅保肥保墒,在促進小麥根系發育的同時消除田間雜草的危害,為長出壯苗創造適宜的條件。分櫱期的第一次中耕宜淺鋤,以促根和櫱早生快發。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2、調節麥苗長勢

麥苗冬前,只有達到壯苗標準才能保證安全越冬。一般冬前的壯苗標準是主莖上有5~7片葉,葉寬色深,有3~4個分櫱,狀櫱上有3個以上葉片。如果麥苗冬前生長勢太旺,會降低麥苗的抗逆性,不利於順利越冬。麥苗冬前旺長的表現是麥苗分櫱多,葉片寬大,田間鬱閉嚴重,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採取深鋤斷根措施,來控制麥苗的長勢。方法是:在麥苗行間深鋤5~7釐米,通過切斷一部分次生根控制麥苗對養分的吸收,從而達到抑制分櫱的效果。

冬前麥苗旺長不行,而麥苗長勢太弱也是不正常的,可以根據小麥葉、櫱同生關係來判斷麥苗長勢是否偏弱。正常生長的麥苗第四葉與第一分櫱應同時出現,如果發現第四葉很長,而第一分櫱長度只有第四葉的二分之一時,這時肯定就是弱苗了。用同樣的方法可一次觀察第五、六葉與第二、三分櫱的長勢情況。對於弱苗,要先進行測土,然後根據營養需求情況進行追肥。

3、澆封凍水

為了保證麥苗安全越冬,各地都有為小麥澆凍水的習慣。澆凍水可以起到避免幹凍作用,這是因為冬灌後,土壤含水量增加,熱容量和導熱率相應變大,晝夜溫差減小,地表小氣候穩定,能夠有效預防小麥幹凍危害。

澆凍水還可以起到儲水蓄墒的作用。冬灌後,由於低溫較低,水分會以結晶狀態存在於土壤中,不會因重力等因素遺失掉,而且還可以降低土壤中礦物質營養的淋溶損失,起到了儲水蓄墒的功能。

澆水後,還可以改善土壤結構。這是因為,在經過了三個季節的土壤耕作後,尤其是不合理的土壤耕種,土壤結構狀況變差,如塊狀結構增多、耕作層堅硬等。冬灌後,受凍融交替作用的影響,有利於土壤團粒化,從而改善小麥的根際環境。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另外,這次凍水還能對預防春旱起到一定幫助作用。在我國北方冬季長且降雪量少,到第二年春季出現普遍乾旱的現象。因此,冬灌在滿足小麥生理活動的同時還能緩解第二年春季的乾旱,為順利及早返青提供充足水分。

澆凍水的好處雖然很多,但也不是什麼情況下都可以澆。是否澆凍水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一般在秋雨少的年份澆封凍水效果明顯,冬灌一般要求氣溫穩定在3~5℃時進行。如果澆水過早,氣溫高,水分蒸發量大,蓄水增墒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並且易引起麥苗徒長,降低抗凍能力;過晚,氣溫過低,澆後凍結,麥苗易發生凍害,影響來年返青。所以,農諺“不凍不消,冬灌嫌早;夜凍日消,灌水正好;只凍不消,冬灌晚了”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農諺也是一樣,要照天照做,除了看天,我們還要看地。看地就是要根據土壤墒情澆凍水,如果當土壤含水量低於50%的時候,就需要澆凍水,而土壤墒情高於這個指標的時候,要緩灌或者是不灌。當氣溫穩定在0℃的時候,冬小麥也就進入了越冬期。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四、返青期管理

早春麥田半數以上的麥苗莖葉長出部分達到1~2釐米時,進入返青期。這個時期應以促早發、鞏固冬前分櫱、促進根系發育為主要目的。

1、施返青肥

返青肥對於促進麥苗由弱轉壯,增加畝穗數有重要作用。生產上,把冬前每畝總苗數在60~80萬之間的麥田稱為一類麥田;把每畝總苗數在45~60萬之間的稱為二類麥田;每畝總苗數小於45萬的稱為三類麥田。對於長勢較弱的二、三類地塊,或土壤肥力差,早播徒長或脫肥的應早施和重施返青肥,應在地表開始化凍時搶墒追施;對於旺苗、群體過大的一類麥田,則可以不施返青肥,將施肥時間推遲到起身時,以控制無效分櫱和防止後期倒伏,達到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畝穗數的目的。返青肥的施肥量可以用測土配方的方法確定。

2、撓麥中耕

撓麥是冬小麥春季不可缺行之有效的促苗生長措施。撓麥就是用耙子沿小麥種植行垂直方向梳理麥苗,撓麥可以除掉麥苗基部的老葉和附近的雜草,促進麥苗的分櫱。返青期的麥苗生長適宜的溫度為日平均氣溫3~7℃,由於早春冷空氣活動頻繁,溫度起伏大。所以,這個時期地溫會影響麥苗順利恢復生長,可以通過中耕鬆土的方法來提高地溫。

中耕就是用鋤在麥苗的行間進行鬆土,當然,中耕鬆土的作用不止於此。經過一個冬天,根層的透氣性已經大大降低,所以,適時中耕還是提高土壤通透性,增進根部呼吸作用的一個重要手段。對促進小麥根部發育效果非常顯著。這次深耕可深鋤5~6釐米。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五、起身期

從返青開始,大約經過1個月的時間,麥苗也就進入了起身期。這個時候的麥苗第二葉展開,第三葉露尖,麥苗由匍匐狀轉向了直立。小麥起身之後,進入快速生長期。這一時期是促進分櫱成穗、提高成穗率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防止群體過大、促進穩健生長的關鍵時期。

1、化學除草

春季麥田除草要抓住起身期這段時間。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地塊每畝可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25~30毫升兌水30千克噴霧;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地塊,每畝可選用10%苯磺隆可溼性粉劑10克兌水30千克噴霧;以闊葉和禾本科雜草混合發生的地塊,可用以上藥劑混配噴霧。化學除草應避免在大風天噴藥,以避免藥劑隨風飄逸,影響藥效發揮和對鄰近作物產生藥害。

2、水肥管理

返青到起身是冬小麥春季的分櫱期,分櫱在起身期會達到最高峰,如果分櫱過多,對幼穗形成期的發育都是極為不利的,所以要控制適宜的群體,鞏固早期分櫱,爭取較高的成穗率。起身期的麥苗生長勢要穩健,要壯而不旺,葉色要青綠不顯黃,為了達到這一管理目標,小麥起身後追肥和澆水是一項必做的工作。

這個時期的追肥和澆水要看墒情、每畝總苗數、苗情、地力等具體情況而進行。由於二、三類麥田在返青期已經追過一次肥了,所以,起身期就不用再施肥;對於一類麥田,這時要追肥一次,可以先取土化驗,然後根據營養需求情況進行追肥。

冬小麥起身期澆水要看地、看苗靈活掌握。冬水未澆或澆的太早,導致返青後出現乾旱現象的麥田,澆水時間應儘量提前,但要澆小水忌大水漫灌。因為這一時期地溫還比較低,澆大水容易積水造成漚根,導致新根不能正常發出,易出現小老苗,嚴重的還會引起死苗;適時澆冬水且麥苗長勢好的麥田,應適當晚澆水;晚播麥如果墒情較好,也應晚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麥苗的正常發育。

3、噴施生長調節劑

在起身期對生長過旺的麥苗,還要噴施多效唑來縮短麥苗莖部節間,控制植株旺長,促進根系下扎,防治剩餘後期倒伏。每畝用量為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20~30克,兌水30千克。

冬小麥產量不高?做好苗期管理工作,為高產、優質打好基礎

通過以上介紹,對於小麥苗期的生長特性和管理方法你是否有了全新的認識?在苗期,只要通過科科學合理的管理,就一定讓小麥順利度過苗期,為進入拔節期打好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