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自己还拥有700余万军队,日本为何要选择投降?

生活360x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导致日本投降的具体原因一直说不准,几曾在儿时读书的课本上、大量的历史文献上、视空见惯的媒体报道上都是八路军的八年抗战取得的。


后来真正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导致日本投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中国以及泛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投入的过盛,使得日本军力消耗很大,实力大减。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人口不多,长期的战争使得国内的人口、资源、粮食等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意大利、德国的先后投降,让日本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投降只是时间的问题。

美国和苏联在击败德国以后投入对日战争之中,日本的实力远不及他们两国,如果继续负隅顽抗,只能遭到亡国的地步。

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其他遭到侵略国家的人民的反击,使得日本受到沉重的打击,战争迟迟不得进展。

英国在缅甸没打几下就全军溃退,不值一提。仅在二战的西部战场上反击德国法西斯发挥了部分作用(远不如苏联与美国)。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坚持八年游击抗战,应该说功不可灭。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直接展开的大规模正面作战譬如著名的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打通缅甸云南公路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我们决不能因为政治需求否认历史而不去承认。

临近日本投降之时,苏联入军东北,对促进小日本快速投降起到以一定作用,但纵观看历史看,还是美日之间的太平洋战争,最后日本失去了继续坚持战争的能力。


中国的抗战在二战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可否认,原子弹对于日本投降起到了促进作用。


问题是,大家为什么对中国抗战的作用产生疑虑呢?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的抗战。

如果了解国外对二战史的研究,就会发现许多西方学者甚至是前苏联的学者都忽略了中国的抗战。在权威的二战史里,中国战场甚至被一笔带过!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知道中国牵制了绝大部分日军的有生力量,大大减轻了欧洲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盟军的压力。我们也可以从美国、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以及中国远征军这一侧面看出中国战场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在书写历史的时候,我们被遗忘了,甚至我们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前辈当年到底有多大贡献?

这其实也怪不得别人。我们自己窝里斗,所以国外史学界许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没有抗战,他们在内耗,自己人打自己人。而抗战过后,长期以来,我们不承认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抗战的贡献,国民党也不承认我们的付出。我们看到的是片面的历史,会怀疑也就不奇怪了。


后期日本在太平洋上的空军、海军基本全军覆没,来源于中东的战略石油完全被封锁,鹿儿岛美军登陆,本土被炸,再加上两颗原子弹,小日本才不得不投降,应该是这样吧。


这好像应该是符合客观历史的。


江水趣谈


我们必须承认,1945年天皇宣布投降的时候,日本确实还有700万军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日本人还有那么多的兵力,又是本土防御作战,有地利优势,应该还有一战之力,为何却在最后时刻投降了呢?

700万,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看上去非常的唬人,可是这么庞大的部队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首先日本的战争潜力已经基本耗尽

日本的工业化程度远远不如美国,当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国内时,成功点燃了所有美国人的怒火。美国整个国家如同上足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开始了它的运转。每一个美国人,每一个美国企业,每一家美国工厂都在为打赢这场战争而做着贡献。拉链厂改行生产子弹,拖拉机厂生产坦克,各行各业全力开动,目标只有一个——报仇。

强大的工业为美国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资。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建造了接近200艘航空母舰,同样的数字在日本那方只有15艘,这就是国力上的碾压。

到了1945年的时候,美国组织的千机大轰炸已经成为了常态,日本各大工业化城市的工业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工业设施被摧毁,日本的军用物资生产能力大幅降低,使得前线的损耗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总不能指望着700万拿着木头棒子的日军去迎战美国人的冲锋枪吧。你别说,作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在面对苏军北极熊之怒的时候,真有相当一部分部队拿着木棍在迎敌。

再者日本的资源命脉被切断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当代战争的几大命脉,石油,橡胶,钢铁都是日本的命门所在,日本列岛国内几乎不出产这些东西。日本人要获得这些物资,全靠东南亚占领区的掠夺,维护好东南亚到本土之间的运输生命线是日本人的重中之重。

但是随着菲律宾的陷落,生命线被掐断,失去大量战争物资的补充,日军要坚持下去已经成为了奢望。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人员问题

我们看一看日军这700万人马的构成,在这庞大的数字中,有着相当一部分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还明显的营养不良。搁到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只是初中的学生而已,都还没有发育呢。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吗?

这是技术含量最低的陆军的情况,我们再来看一看技术军种的情况。日本的海军向来是帝国的骄傲,航空母舰更是帝国皇冠上的珍珠。但是日本在飞行员的储备上远远不如美国,45年的航空兵飞行员都是一些有几个小时飞行经验的菜鸟,他们的飞行水平不会比蔡徐坤打篮球高多少。

指望这样的空中力量,恐怕难以保卫日本列岛的蓝天。

最后让日本人不在战和之间反复犹豫而定下决心无条件投降的催化剂自然是那两颗原子弹。核平日本成了笼罩在天皇心中的阴影,面对原子弹赤裸裸的威胁,天皇终于怂了,这才有了投降诏书。

所以到了1945年,日本虽然有庞大的兵力,但是投降已经成为他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历史评说


在日本投降前,确实还有几百万军队。这些军队散布在从南太平洋到北海道的广阔的区域内。可是,日本却选择了投降。这是因为,日本政府再也打不下去了。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继续,日本在战争中丧失了它的大部分海军,失去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而美军发动的菲律宾战役,腰斩了日本占领区。日本本土生产的军用物资无法运往南洋,而南洋的石油、原材料也无法运往日本。日本处于完全不利的状态。

美军对日本的战略空袭也愈演愈烈。美军针对日本的工业多为小作坊,藏身于居民区。而日本的房屋因为防止地震灾害,多为竹木结构。美军决定对日本采取无差别的地毯式轰炸,轰炸采取火攻的形式。在投掷大批的燃烧弹之后,日本包括东京在内的大批城市被烧为一片焦土。

而上天也没有放过罪恶的日本。在1944年12月7日发生的大地震中,生产战斗机和坦克的日本中部地区遭到毁灭性灾难打击。但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还是不投降,继续顽固的进行着战争。

日本大批征召人员,组建新的军队。这些军队甚至没有武器,有的要使用从仓库中找出来的已经淘汰了的武器。至于人员素质更是不值一提,有很多是少年和老人,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在日本国内,有的部队居然使用的是竹枪。所以说,在战争结束前,日本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可是由于缺乏武器和训练,战斗力堪忧。

而最终置日本以死命的,是美军从1945年3月27日开始的封锁日本的战役,美军称之为“饥饿战役”。这场战役采取的主要作战形式是以攻势布雷为主,对日本实施全面封锁。

日本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海洋国家,其对于海外供应的依赖度远远超出其自身的储备能力,因此海上交通被视为国家赖以以生存的命脉。战争期间,日本为了维持国力军力的需要,每月通过海上运进的食品和原料约为100~150万吨。除此之外,约80%的石油,80%的铁矿,24%的煤都需要通过海运来提供。仅以粮食为例,如果海上运输减少20%,日本国将完全陷入饥饿的境地,不要说是战争,就连正常的生存都难以维持。

由于当时美军已经基本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各占领区之间的主要交通,位于日本本州岛东海岸的东京、横滨、名古屋等主要港口几乎濒于瘫痪,大量舰船被迫只能从下关海峡和丰后水道进入日本内海。所以这次的饥饿作战主要就针对日本的内海运输进行。

整个战役计划按五个阶段分步实施。第一阶段是为配合冲绳战役而封锁日军的支援兵力和航道,对吴港、佐世保等海军基地和下关海峡实施布雷,阻止日本舰队沿九州西岸南下增援。

第二阶段是封锁日本本土的工业中心,集中对东京、名古屋、神户等主要港口以及濑户内海的主要航道实施密集布雷,瘫痪各大工业区之海上交通。

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作战效果的补充和继续,以挫败日军反封锁的垂死挣扎。

第四阶段是加剧对本州、九州的打击,并对下关海峡和神户至大阪的港口实施补充布雷,使之彻底丧失制海权。

第五阶段是使日本全国陷入总瘫痪,置其于绝境,迫其无条件投降。

这是一个促使日本战争机能萎缩并最终导致全面崩溃的计划。从战役开始起,美军布下的水雷击沉了日本大批的运输舰船,在水雷封锁的同时,美国潜艇也闯进濑户内海,接连击沉日本舰船。而面对这种局面,日本方面则束手无策。

到7月底,日本的所有海上运输几乎全面中断,日本陷入物资极度匮乏的境地。日本的25个造船厂中就有22个因此陷入瘫痪,经济陷入彻底的崩溃。当时日本的主要工业家们警告军界要人,如果战争再继续一年,700万日本人将饿死。

在这样达成的战役基础上,美国又向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而在日本海外,唯一具有能够将战争继续下去基础的中国东北地区,也被苏联红军出兵占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已经无力再将战争继续下去了。

虽然日本在此时还拥有700万军队,还占领着广大的占领区,可是,没有后方后勤保障的庞大军队,只不过是盟军的靶子。日本在内外交困,经济崩溃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最坏的结局,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二战日本投降时,总兵力还有700多万,其中陆军500多万,海空军约200万。但是,守卫本土的只有300多万人,而里边包含有不少老弱残兵,剩下战斗力比较强的关东军、南方军、派遣军三大海外总军,总兵力近四百万人都被分割在了互不相连的战场,这也是日军最致命的一点,战场已经无法连成一片导致兵力无法集中,不投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盟军慢慢分割吃掉,到时拿什么来抵抗盟军的本土登陆?如果日本能成功将分布在海外一半的主力调回国内进行本土决战,连吃了两颗原子弹后的日本是不会轻易的投降。

早在纳粹德国投降后的第四天,也就是1945年5月12日,裕仁天皇批准了由铃木贯太郎首相主持召开的一次御前会议,参加的人员包括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几、东乡茂德等恶棍分子,讨论是否请求斯大林充当中间人出面调停战争(不是投降)。会议期间,东乡外相认为应该于主动与美国直接进行谈判,而铃木、阿南及梅津等人代表的军方,一致认为请求斯大林出面调停战争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当时的日本一直怀疑,在雅尔塔会议上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可能已经同意了美英在德国投降后向日本宣战,只怪日本的情报部门太垃圾了。御前会议后,日本派出了曾与苏联打过多次交道的广田弘毅,前去苏联驻日大使馆探个口风,若情况属实要求广田说服苏联大使马利克,请求斯大林帮助调停战争。但是,马利克早已经接到苏联高层的指示,和广田弘毅打太极并制造出苏联无意参战的假象以迷惑日本。

这个曾经担任过日本首相和外相的广田弘毅果然上了苏联的当,于1945年6月6日,广田回到了东京后,铃木首相再次主持召开了一次高级会议,军方巨头认为苏联对日宣战的可能性不大,同意放弃了请求斯大林出面调停战争的计划,继续打下去,坚决不投降。1945年8月9日凌晨,也就是日本吃第二颗原子弹的当天,斯大林大手一挥,日本的大后方基地东北即将不保,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蹦跶不了几天了,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后关东军还在奋力抵抗,一个礼拜后冰冷的西伯利亚成为了六十万关东军最好的归宿。

日军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派遣军投降前,在大陆战场还有一百多万的兵力。但是,自从抗战最后一次大型会战之湘西雪峰山会战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再也无法组织大规模战争,而是全线收缩兵力,试图与东北的关东军将战线连成一片做最后的顽抗。而苏联出兵东北也就意味着关内的派遣军失去了东北这个战略大后方的支撑,没了补给若继续抵抗,百万大军只能慢慢被耗死。而当时的南方军也很惨,自从菲律宾战役损失了三十多万精锐陆军之后,剩下了125万大军已经被美军和英军分割在了互不相连的战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而本土也被围得水泄不通,距离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赛门之略


小雪微鉴:日本的投降,有三个原因,其一,美国的参战,对日投下原子弹,让日本本来脆弱的国力瞬间崩塌,其二,受战线的影响,日本在东亚、印度支那、东南亚、苏联等地都有战事,腹背受敌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其三,日本的人口因为战争急剧下降,很多未成年人都被迫卷入战争,人口的巨大损失让日本耗不起。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日本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美国对日宣战,客观上,加速了日本战败的步伐

1945年8月,美军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这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将近20万人死于原子弹的辐射之中,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日本当局还存在侥幸心理,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当第二颗原子弹接踵而至的时候,对于日本而言,已经是灭顶之灾。

当然,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于日本还是保留余地的,如果真想灭亡日本,可以直接在东京进行原子弹轰炸,而事实是,美军只是在日本首都东京都进行战略轰炸,并没有使用原子弹。

两颗原子弹的爆炸,让日本本来脆弱的经济、人口不堪一击,终于,日本宣布投降。

二战的东方战场,日本不仅对我国实行侵略,还对印度,缅甸,蒙古等国进行侵略,希望可以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这种天方夜谭恐怕只有日本可以想得出来,从1931年起,日本关东军就对我国进行了入侵,时间长达14年。

虽然日本在1945年还有所谓的700万军队,但是其实军事实力不足以对抗任何反侵略武装,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未成年人、老兵、伤残士兵,真正拥有战斗力的日本士兵,都已经开始厌倦战争,渴望回家。

人口急剧下降是日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臭名昭著的日本借种生育制度,其实就是从侧面暴露了日本战后人口锐减的现状。虽然日本官方并没有承认这一点,但是,在很多史料中都有相关记载。

日本借种制度的背景,就是罔顾伦理道德,丧失人道主义,以政府出面进行干预生育能力,这也是日本战后几年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日本不傻,他们选择投降是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胜算了。

投降前夕,日本拥有700余万军队不假,但他们面对的情况显然更糟。

亚洲战场上,日军虽然在战争初期所向披靡,但在进一步扩大战事后,日本疲态尽显。

迟迟没有打开局面让日本很难受,结果苏联打完德国转过头就来收拾关东军,直接把日本陆军精锐打得丢盔卸甲。

海军这边呢?

(图为莱特湾海战)

日本引以为傲的联合舰队在莱特湾海战后一蹶不振,已经基本丧失作战能力。

日本的航空力量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空军,而是部分所属海军,部分所属陆军。

偷袭珍珠港的机群为日本海军的飞机编队,它们曾在珍珠港海战中大放异彩,这些飞机基本在与美国的海战中损失殆尽。

所属陆军的战机一不适应海战,二没有航母的依托,几乎是有去无回。

失去海战和空战话语权的日本就像被束缚了手脚,美国想打哪打哪。

东京大轰炸中,日本工业基础被大面积摧毁,日本失去持续作战能力。

另外,东京超过10万人被烧伤,100万人无家可归,这给了日本政府和日本民众极大的震撼。

在国际局势上,盟友意大利早早歇菜,纳粹德国被占领。

反法西斯同盟扭转势头,节节胜利,雅尔塔会议召开。所有人都觉得战争该收尾了,日本能不知道?

另外,日本还知道,美苏虽然都不愿意直接登岛作战,但他们肯定都很乐意将日本四岛当成空军的训练基地。

日本已经尝过原子弹的滋味了,700万军队一定程度上能减缓日本投降的速度,但无力改变整个战争的局势。

其实,日本国内的局势也不容乐观,除了轰炸以外,美国的饥饿计划也让日本苦不堪言。

不定期的轰炸逼迫日本城市人口疏散,交通和物流基本陷入瘫痪状态。

(图为东京街头排队领取口粮的日本百姓)

日本本来就物资匮乏,美国却几乎隔绝了其海外势力对日本本土所有的粮食等援助。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的不少粮食产地也被美国飞机喷洒除草剂。

显然,日本后勤陷入了巨大的困境,麦克阿瑟到达东京后发现,东京的存粮仅剩两周,东京民众每天的口粮早已不足300克,而且还是掺了树籽的粮食。

要是日本拒不投降,可能没等盟军打过来,饥荒就得肆虐日本了。

这样一说,日本百姓是不是还得感谢盟军呢?

言归正传,二战后期,日本高层其实早就知道败局已定,他们一直拖着不投降无非是想在谈判桌上多争取一点利益和条件。

(图为日本签字投降的受降仪式)

但日本显然已经没有了任何底牌和资本,盟军又怎么会和日本谈条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


历史小屋


1945年的时候,日本看上去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他们在账面上还有700万士兵。

但这只是纸面实力,1945年的700万日军和1942年的700万日军不可同日而语。


1942年的日军,都是精锐之士,当时的日军士兵,个个矮壮结实,有着较强的战斗素养,以及疯狂的兽性。

而在1945年时的日军,由于在各个战线上都不约而同地吃了败仗,再加上东南亚,中国,太平洋海岛上,日军处处用兵,战线拉的太长,日军人员吃紧,他们已经把十三四岁的毛孩子都派上了战场,拉上了前线,充当炮灰。

在我的印象中,十三四岁的孩子连发育都没有完成,不用说矮壮了,这些孩子只有矮,没有壮。他们很多事情都不能自理,就靠着这样的小孩能打赢战争吗?


如果日本此时再不选择停止战争,那么接下来是不是要征召十一二岁七八岁的孩子参军入伍了呢?

那么这样的话,日本离亡国灭种也就不远了。

再者,战争拼的是消耗,日本后来的工业能力也已经跟不上了,在当时日军的驻华军队中,甚至出现了中械师团,这些军队用的是他们一向看不上的中国造武器。

当然能用上武器,那还算不错的,就连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在灭亡前的最后时刻,也有相当部分士兵拿着一根木棍在充数。

已经山穷水尽到了这个地步,还不投降,为这个国家保留最后一点元气,还能干嘛,大家抱团一起去死么?

再者战争比拼的就是一个国力,比拼的就是一个后勤。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在资源上原本就有短板,许多战争物资,诸如石油,橡胶日本国内几乎没有,全部都要靠战争掠夺,这也是日本人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最核心的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以美国为首,各大盟国加紧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而随着菲律宾岛的陷落,日本从南洋到本土的物资运输生命线被切断,这使得已经频临崩溃的日本资源供应更加雪上加霜。

生命线被切断以后日本的战争潜力也就到头了,再强硬,再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也不得不考虑战败善后的问题。

第三点很重要,就是苏联的参战。日本大本营一直寄希望于苏联出来调停,让日本人可以体面的投降。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苏联人为了远东的利益,在美国的游说之下,以牺牲中国国家利益为代价,苏军出兵东北打击关东军。

关东军作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为一的海外重兵集团,向来被寄予厚望,然而就是这么一只部队在短短的几天里就被苏军打的变成了关东煮。

苏联人非但没有调停,反而直接参战,并且这么快就击溃了关东军,这让日本大本营最后的一点点期望落空,他们不得不正视波茨坦公告,认真考虑无条件投降事宜。可以说,苏联的参战是日本最终投降的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最后当然是原子弹的功劳。日本国内还在叫嚣着一亿玉碎的疯狂口号的时候,两颗原子弹,天降正义。


面对这种史无前例,威力惊人的超级武器,日本人终于怂了,日本人意识到如果日本人再不投降,美国人不介意核平日本。

所以日军虽然还有700万人马,但是投降已经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项。

  


策神历史


日本的豪赌

小日本儿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拼了老命和咱们的清政府打了一场赌上了国运的战争,腐败的清政府给的可怜军费,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没能打赢这一场战争,最终日本开心的赌赢了,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签了《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让日本人的野心膨胀,利用赔款迅速发展,以战争解决国内内部矛盾的方式让日本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膨胀的日本还是有一些资本,他们凭借着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赔款,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准备就绪之后,日本震惊世界的决定,与俄国争夺在清朝地盘的利益,这一场日俄战争,在全球人看来不可思议,所有人都认为日本人会被俄罗斯大汉按到地上揍,但是结果让人意外,俄罗斯意外的被日本打败,这个时候,全世界的列强才发现,此时的日本不可小视,已经在亚洲成为了最强战斗力。

二战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

随着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崛起,日本快速发展,利用战争获得的赔款和割地,迅速补充了日本资源不足的短板,让日本发展提升迅速,在军国主义思想的推动之下,日本人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也标志着日本人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随着日本的野心不断膨胀,他们居然妄图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全境,当然了,这是一种不可能的目标,在中国军民上下一心的抵抗之下,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脚步受到阻止,随着迁延日久的战争发展,日本国内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同时,日本资源匮乏的短板再次显露,以战养战的策略开始失去意义。

此时的日本骑虎难下,军国主义道路只能一走到底,太平洋战场的失利,让日本逐渐疲软,在走投无路之下,日本仍不思悔改,选择了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以求以战争补充资源,同时,日本对美菲联军进行了攻击,俘虏了80000多人,其中有不少美国人,这样的行为,让美国极为恼怒,最终参与到了二战中来,一听到这个消息,德国都快哭了。

随着美国加入战争,日本开始节节败退,在苏联收拾了德国之后,钢铁洪流开始向日本的关东军冲击,此时的日本关东军早不是什么精锐了,都是一些新兵和老弱,根本挡不住苏联人的冲击,俘虏了60万人,都放到了西伯利亚劳动去了,西伯利亚那地方可冷啊,加上劳动,死亡率很高,当然了,这也是日本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妄想“本土决战”的日本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日本还是不投降,他们制定了一个“一亿玉碎”的政策,想与苏联与美国在本土进行最后的决战。

美国人当然不想登陆日本当炮灰了,苏联人也不想当炮灰,最后美国决定扔一颗原子弹给日本尝尝,于是一声巨响,日本的广岛开了花了,一朵蘑菇云之后,冲天的火柱不断,让广岛市陷入了火海。

日本人仍然不愿意投降,他们的专家考察之后,尽管很吃惊,但是他们却认为美国并没有多颗这样威力的原子弹,于是,日本人继续执行“玉碎”计划,准备本土决战,然而,美国开始散发传单,告知长崎的人撤离,日本认为这是美国的战术,于是印制报纸,让长崎人民放心,不用撤离。

由于之前长崎的人接过太多次美军轰炸的传单,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他们认为这一次也没什么,加上日本政府的宣传,长崎百姓居然没有撤离。随着一朵蘑菇云的出现,长崎步了广岛的后尘,成为了硝烟后的废墟。

面对如此威力的原子弹,日本天皇也有点害怕了,日本政府突然发现,美国似乎不是在虚张声势,他们所谓的“玉碎”也成了一个“笑话”,毕竟,在原子弹的进攻之下,他们根本就见不到敌人,更谈不上什么“玉碎”,最终,日本天皇选择投降。


日本投降的时候,日本还有700余万军队,不过已经没有意义了,面对多国的联合围剿,加上美国原子弹的投放,日本如果继续顽抗,最终只会落得国灭人亡的结局。


▲文/野史日记 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历史!


野史日记


1945年,自己还拥有700余万军队,日本为何要选择投降?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场接受日本投降。

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结束,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国民政府抹煞苏联出兵的作用,极力宣传美国原子弹威力,从而引发了一场日本无条件投降真正原因的争论战,有人称之为“苏武(苏联出兵)”和“屈原(原子弹)”之争。

众所周知,二战中打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有东、西两个战场,日本法西斯就在东部战场,在这里,是中国战场、美英同盟军的太平洋战场,以及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关东军主力,共三个战场,其中两个都在中国。

那么究竟哪个战场才是决定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呢?

小编认为,迫使日本投降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是中国人民14年的拼死抗战消耗了日本的有生力量,耗干了日本的军需物资。

无论是七七事变前的局部抗战还是七七事变之后的全面抗战,中国战场始终都是抵抗日军的最主要战场。

军事方面:中国战场牢牢把日本陆军主力牵在这里,消耗了他的绝大部分有生力量,据战后日本众议院材料显示,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军人、附属人员伤亡287.4万人,在中国之外的战场,死在英美等其他国家手中的有89万,在中国战场则伤亡198.4万,号称日军精锐的第二混成旅团在太行山被八路军消灭,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被击毙,日军飞行员“四大天王”在武汉被击落。

物资消耗方面:日本原计划的“三个月灭亡中国”成为笑谈,陷入中国的汪洋大海,被迫转变战略,1938年12月设立“兴亚院”,制定“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无奈之举,

1940年日本预算61亿日元,军费占去23亿,对华的军费支出,还不包括武器费就已经高达21.033亿日元了,无奈之下,只好把其他地方一线师团的装备费削减5%,储备弹药减少三分之一,抗日持久的中国战场最终导致东条内阁与1944年垮台。

英美法西斯同盟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时迫使日本投降的重要原因。

1941年12月以前,英美主要通过支持中国来消耗日本实力,并鼓励日本对苏联作战,将祸水北引,12月7日的偷袭珍珠港才让美国直接参战,美军之所以能在太平洋战场上越战越勇,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战场将日本陆军死死拖住,寸步难移。

1945年6月,美军占领冲绳,日军11万人和飞机军舰受到沉重打击,丧失海陆空优势,迫使东条内阁制后的小矶内阁辞职。

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促进因素,则是苏联出兵东北。

经过中国14年的抗战和英美联军太平洋上的沉重打击,日本的结果已经大局已定了,7月26日《波茨坦宣言》发表,日本铃木内阁对记者说:本人认为该共同声明系开罗会议之翻版而已,政府认为并无任何重大价值,仅有予以“默杀”而已(置之不理)。并叫嚣“即令啃啮草木,浮尸荒野,亦决战斗到底”。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百万红军兵分三路进入中国东北,日本陆军精锐关东军死伤67.4万人,苏联的出兵促进了胜利的早日到来。

美国在苏联对日宣战前两天得到消息,于8月9日立即投下两颗原子弹,铃木首相无奈表示“要来的东西,终究到来了!”

8月11日,日本政府发出有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电报。

从时间上看,英美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对日宣战到日本投降,不到4年时间,苏联1945年8月8日对日本宣战,作战仅仅24天,而中国的抗日战争长达14年之久。

从付出的代价来看,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32万人,苏联对日作战伤亡3万余人,而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伤亡3500万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苏武”,也不是“屈原”,而是中国人民14年来抗战的结果,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首功,应该归功于中国的抗日军民。


葛大小姐


投降更符合日本的利益。

1,国际上对日本的暴捶。

轴心国想要征服整个世界,所以被全世界反对。当时,轴心国的德国、意大利已经投降,只剩下日本了。



美国的决心:

美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起初为了经济利益,冒着舆论压力暗地里对日出口汽油、武器等军用物资。可是日本以怨报德,“不宣而战”,偷袭了珍珠港,继而抢夺美国的很多地盘。


美国决定报仇雪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攻至日本本土附近。然后,投放了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美国人对原子弹毁天灭地的力量大感满意,3天后又投放了当量更大的“胖子”。

通过两颗原子弹,日本感受到了美国不死不休的决心。

苏联的意图:

德国投降后,苏联看到二战即将结束,为了尽到“同盟”的责任,也为了与美国抢夺“地盘”,决定出动军队进攻日军,加强在远东的军事存在。

中国的抵抗:

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激起中国人的誓死抵抗。中国的抗日武装逐渐强大,不但结束了日军在中国的肆意横行,还在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上开始反攻日本。

2,日本的绝望

日本野心大,然而国小、人少、农产品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与美国撕破脸以前,日本能从美国进口汽油、武器、农产品,能从中国掠夺媒、铁、粮食。与美国撕破脸以后,逐渐断绝了海外的资源输入。日本本土的资源,是撑不起战争所需的。日本的粮食、铁、铜、石油产品,逐渐消耗一空。日本人千方百计的保证前线需要,甚至把寺庙的铜钟拆掉,融化后做子弹,

人没有吃的,可以节省。但是现代化战争打的是热兵器,没有铁、铜,就造不出枪炮、弹药;没有石油产品,军舰、汽车、飞机就是一堆废铁,战争是没有办法打的。

到了二战末期,美国的飞机疯狂的轰炸日本本土,基本摧毁了日本的军事工业基础。日本翻盘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疯狂的日本人不甘失败,提出了“一亿的玉碎”计划,然而这只是一个口号。在飞机、枪炮、原子弹面前,“玉碎”再多人也毫无意义。不投降,日本的一切都会被同盟国毁掉;选择投降要接受失败的屈辱,但是可以保全日本的人口,以图东山再起。


所以日本权衡利弊,选择了投降。(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