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陸地上恐龍那麼大,而海里的反不及藍鯨大呢?

兜ll兜


額。。。這讓哥斯拉這個海陸通吃的大傢伙位置很尷尬啊。哎不管哥斯拉了誰讓人家是大姐呢,進入正題,先要說明一下恐龍和鯨魚完全不屬於同一個時代的物種,所以這個大沒有同種環境條件的相對性。那就從腦坑科學家的大環境角度來簡單分析一下他們的大。

01

在恐龍還沒有昌盛之前,大陸相互交疊,內陸面積巨大幹旱少雨,地球被耐寒耐寒的植物完全統治,氧氣含量相對豐富,後因大陸漂移區塊分開使得海洋侵蝕陸地,整個地球的環境趨於溫暖溼潤,綠植覆蓋面積及種類更是日益增長。

這樣高富氧和食物充足且多樣化的環境促使恐龍界飛速發展,不是在數量上更是在體積上體現,空氣中較高的氧含量使得機體活動供氧過盛,因此即使體積變大也不會影響機體正常活動所需氧量。當然這也不僅限於恐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物種都得到了新發展。

02

因此陸地上的恐龍長得大不足為奇,尤其是植食類恐龍,特別是樑龍科的恐龍們體長50米不足為怪。而海里的動植物也是同步壯大,比較出名的就是滄龍據目前化石推測體長大約在20米左右,當然不能代表普遍體長可能有更大的,滄龍科的同伴們體積都不小,體長都接近現在成年藍鯨的邊緣22到33米,與之相當。
至於為什麼恐龍時代海里的動物沒有陸地上的動物更大,這是個有待確定的問題,因為有關深海的探索我們瞭解甚少,現在還不能定論當時海里的動物誰最大有多大這個概念,還沒有發現的恐龍類化石可能在地底深處也可能在海底更深處。

03

由於對於海洋的水質環境導致化石難以形成,我們能獲得的當時的地質資料也比較少,因此對恐龍時代海洋生物的大物種瞭解更少。由於海洋生物區別於陸地上的生活方式,雖說吸氧頻率減少影響了機體活動的總需氧量,限制了體積的上限,但也有像鯨魚那樣進化出了巨大的肺容量。所以我相信,可能當時海洋生物的體型有遠超現在化石所發現的物種。

光靠大也不行,能存活到未來的才是真正的霸主!!!

純屬腦坑科學家的猜想,小夥伴們勿噴,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腦坑科學家


首先糾正一下哈,海里是沒有恐龍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陸地上的爬行動物才能被叫做恐龍。比如會飛的風神翼龍,雖然名字裡帶有“龍”字,但是它只是會飛的爬行動物,並不是陸地動物,因此它不能被稱為恐龍。

回答題主的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陸地上的恐龍到底有多大?與藍鯨相比怎麼樣?

許多專家和學者認為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恐龍是地震龍。地震龍是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一種草食性恐龍。“地震龍”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讓大地都地震的恐龍,可想而知它的體型和體重是多麼的龐大。

據古生物學家研究,地震龍的體長超過了40米,體重也在100-130噸左右。而最有名的霸王龍身長12米也僅有14噸左右,也就是說地震龍的體重是霸王龍的接近10倍。

有意思的是,雖然地震龍的脖子有8米左右,但是它卻不能像其他脖子很長的恐龍一樣自由彎曲,因為從它的化石來看,它的脛骨數量非常的少。並不足以支撐它的脖子靈活的轉動。

雖然地震龍體型龐大,但是像蛇頸龍一樣,它的嘴卻非常的小,因此為了滿足龐大的身體的需求,地震龍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進食。

但是,擁有著接近130噸體重的地震龍並不是最大的恐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誰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

1877年在美國一位生物學家發現並挖掘一個龐大的恐龍化石,它就是易碎雙腔龍。易碎雙腔龍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它的身長在35-60米之間,體重在180噸-220噸之間。

迄今為止,再也沒發現任何一種恐龍的體長和體重能夠超越易碎雙腔龍。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易碎雙腔龍與地震龍一樣都是草食性恐龍,光靠吃草就能長成如此的龐然大物,那一天它得吃多少的青草和樹葉啊。

看完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龍,我們再來看一下藍鯨。

藍鯨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物。藍鯨的平均長度在30米左右,體重在150-180噸之間,僅僅是藍鯨的舌頭就有2噸中。但是相比之下,藍鯨比易碎雙腔龍還是要小一點。

上面咱們說過,只有陸地上的恐龍才是真正的恐龍。在水裡的名字帶龍的動物是一種海洋爬蟲類動物,比如滄龍、滑齒龍、魚龍、短頸龍等等。

那麼有沒有一種海里生活的“恐龍”與藍鯨體型和體重接近的恐龍呢?答案是肯定的。

滑齒龍就是其中之一。滑齒龍屬於蛇頸龍的一種分支,它生存在侏羅紀的中期。滑齒龍的平均身長雖然只有15米左右,但是它的體重最重到達了150噸。僅僅是滑齒龍的牙齒就比霸王龍的牙齒要長出2倍還要多。

重要的是,滑齒龍是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

綜上,海里生活的“恐龍”實際上不是恐龍,而在侏羅紀時期海里生活的所有爬蟲類動物裡,滑齒龍的體重就與藍鯨相仿。而且重要的是有滑齒龍的時期還沒有藍鯨的存在,它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那時候在海里滑齒龍就是真正的“海洋霸主”。如果是同時期出現了另一種比滑齒龍還要大的海洋生物的話,相信滑齒龍也會再次進化,成為超越藍鯨的存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畢竟越龐大的體型就意味著食物需求的增加,而且太大的話反而對自己來說是種累贅,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獵食者就很難完成再度的進化。

也或許就是在恐龍生存的時期,沒有比藍鯨大的恐龍的主要原因吧。


獵奇動物社


藍鯨是哺乳動物,而恐龍是爬行動物。

是因為地球上的環境造成恐龍體型龐大。據科學家研究表明,在恐龍成為地球霸主的全盛期,地球的含氧量最高可達35%(甚至更高)!這意味著什麼呢?因為這極高的含氧量而造成地球上的植物大爆發!這個月,說明為什麼大的恐龍,沒有被餓死(至少在今天的植物密度來講,根本無法養活,體重達100多噸的食草動物)這些龐然大物,比我們想象的動作更加輕盈,靈活。


而且在侏羅紀海里有體長20米的上龍,絲毫不遜色於現在的藍鯨。所以說,陸地上的恐龍雖然大,但在海里反不及藍鯨大是經不住推敲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的鯨魚,甚至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都要比今天的同類體型更大更強壯。但總的來說,陸地上的恐龍的體型與重量要比海洋中的同類更有優勢!


星光之霖


鯨魚是大約5000萬年前開始向水生生物進化的哺乳動物祖先的後代,屬於溫血動物。按體積和重量計算,藍鯨是最大的生物,其紀錄長度為33.58米,重達210噸。一頭普通的藍鯨有25米長,106噸重,大約是雷龍的4倍或大象的30倍;即使是較小的長鬚鯨也比現存最大的陸地動物大象大得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都會朝著體型變大的趨勢進化,這被稱為柯普定律。19世紀末,愛德華·德林克爾·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首次提出了這條規則“在一個種群譜系中,隨著地質時間的推移,進化往往會增加體型”。後期的恐龍也比早期的體型大。2015年,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對柯普定律的存在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測試。科學家深入研究了化石記錄,收集了自5.42億年前寒武紀開始以來存在的17000多個屬海洋動物的體型數據。結果顯示自寒武紀以來,各屬的平均生物體積增加了150倍。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許多證據,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哺乳動物家族也傾向於進化出更大的體型。體型較大的動物可以更好地與競爭對手爭奪交配、食物和其他資源,並獲得更多種類的食物。然而,陸地哺乳動物受到重力的限制——陸地動物需要巨大的骨骼和血管來支撐它們的身體,同時需要保持靈活性,所以當把體重增加到幾噸後就會很難繼續增大。

此外,體型較大的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更容易滅絕。體型較大的動物無法在狹小的受保護的洞穴中避難,因此容易被惡劣的環境條件所困,需要更多的食物。繁殖速度慢,達到性成熟的速度也很慢;照顧後代需要長時間和精力的消耗,而這個長期過程使得幼獸極易受到捕食,性成熟之前的死亡率通常很高。如果一種疾病或氣候影響嚴重到足以在一代人的時間裡殺死大多數年輕動物,新個體被引入種群的速度緩慢,將需要很長時間恢復;而齧齒動物等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不會受到嚴重影響,因為它們一胎多個幼崽,而且生育週期非常短。

另一方面,海洋哺乳動物之所以能長得這麼大,是因為水的浮力使它們擺脫了重力的束縛。此外,這些海洋哺乳動物需要足夠大才能捕獲足夠的體溫,海洋哺乳動物如果太小,它們失去熱量的速度會比產生熱量的速度快,所以水生哺乳動物的最小尺寸是最小陸地哺乳動物的一千倍。根據發表在PNAS上的模型,體型較大的海洋哺乳動物向周圍水域散發的熱量也更少,這使它們比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具有更大的優勢。


科學閏土



樑龍可以長到25米長,但重量只有15噸左右。

為什麼有這麼多史前動物——乳齒象、猛獁象和許多恐龍——這麼大有點神秘。長期以來,環境因素,如空氣中較高的氧含量和較大的陸地面積(即更大的空間)被認為是它們體積大的原因。柯普法則是另一個被普遍接受的解釋,它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動物會進化得越來越大。人們認為史前動物在大規模滅絕之間的數千萬年間進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當下一次大規模滅絕發生時,巨大的動物被消滅了,新的更小的動物取而代之,變得更大,直到下一次滅絕。



柯普法則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今天沒有巨大的陸地動物,至少按照史前的標準是這樣。自上次滅絕恐龍的白堊紀大滅絕以來,已經過去了6600萬年。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在柯普法則下,生物變得巨大時間還不夠長。



然而,最近的化石研究對這兩種理論都提出了質疑。這些研究表明不同大小的恐龍同時存在。在某些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變得更小而不是更大。



基於這一證據,出現了一種新的解釋,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巨大的恐龍。它指出了它們骨骼和肺的生理學,這與鳥類相似。最大的恐龍,易碎雙腔龍被認為重達130噸,大約相當於15頭非洲象。它們的骨頭中空,這減輕了體重,防止變大時身體承受不住體重。它們也有非常高效的肺,所以它們的呼吸和熱量交換可以更好地支持更大的體積。它們產卵能較快繁殖可能給了這些大型動物繁殖的優勢。



然而,巨大的動物不僅僅是史前,事實上易碎雙腔龍是陸地動物,阻止了它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今天所知道的最大的動物,藍鯨把易碎雙腔龍比成了弱者。藍鯨估計有27到30米長(很難測量水下如此巨大的生物),重達150噸。它們在水中的存在增加了它們的浮力,使它們有可能體重超過稱體重時身體不會骨折。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恐龍(巨型蜥腳類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動物了,我們都知道藍鯨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其體長可以達到30米,體重170噸,而人們觀測過的最長的一頭藍鯨超過了33.5米,體重更是超過了200噸。

很多人會拿蜥腳類恐龍與藍鯨對比,實際上那些體型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僅僅是長度上超過了藍鯨,但是體重上遠遠不及藍鯨。

圖注:易碎雙腔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易碎雙腔龍的脊椎骨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傳說中的易碎雙腔龍曾經是唯一能與藍鯨一較高下的巨型恐龍,推測其體長為58米,體重超過了120噸!但是就在2018年,古生物學家已經確定了易碎雙腔龍並不存在,它實際上屬於雷巴齊斯龍類,而且按照雷巴齊斯龍類的體型推測,其長度在30米左右,體重降為62噸。

圖注:綠色為縮水之後的易碎雙腔龍(已更名為極巨龍),圖片來自網絡


易碎雙腔龍縮水之後,曾經體型比它小的阿根廷龍和巴塔哥巨龍就成了已知最大的恐龍,它們的體長在35到40米,體重約80噸。不過這個體型根本無法與藍鯨媲美,其實就連像弓頭鯨、長鬚鯨這樣的巨獸都趕不上啦!

圖注:巴塔哥巨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為什麼生活在陸地上的那些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在體長上超過了大型鯨類,但是體重卻無法與鯨類相比。

原因很簡單,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需要用自己的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對抗地心引力,所以是有極限的。巨大的蜥腳類恐龍已經是創造了陸生動物的極限,如果再大的話,它們的四肢以及整個身體是承受不住巨大的重量的。

圖注:遨遊于海洋之中的大翅鯨母子,圖片來自網絡


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鯨類不同,它們不需要過多考慮身體的重量,因為海水的浮力會支撐它們的身體,所以大型鯨類儘管在長度上不如最大的那些蜥腳類恐龍,但是體重上卻是蜥腳類恐龍的倍數。

回到問題本身,是有誤解的。中生代的那些生活在海洋中的巨型海生爬行動物並不是恐龍,它們的體型雖然不及藍鯨,但是像喜馬拉雅魚龍、薩斯特魚龍、肖尼魚龍這樣的巨型巨龍類也已經達到了大型鬚鯨的體型,而傳說中的新西蘭大魚龍更是具有與藍鯨相當的體型,體長39米,體重300噸!不過中生代是否有比藍鯨還要大的海生動物,還需要古生物學家的發現和研究。

圖注:新西蘭大魚龍與藍鯨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首先,海生爬行動物他們不叫恐龍,他們早就分家了。恐龍有兩個目,一個是蜥臀目,一個是鳥臀目,這兩個就是組成我們所熟知的恐龍王朝。跟恐龍並行的是翼龍類,恐龍和翼龍同屬於鳥頸主龍類。而鳥頸主龍類屬於主龍類,在這一塊兒跟主龍類並行的就是那些海生爬行動物。

那麼恐龍到底有沒有往海水或者是淡水方向發展呢?有,有這個趨勢,比如四腳漁夫棘龍。


耀星會工作室


這是生命源適應所生存環境演化、進化的結果。





探索發現隕石微觀生命


一切演義於環境的定數!空間之影響!一一一一引航者!‘


法度之家


有適應的環境 和資源 !食物鏈頂端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