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這樣一群和死神賽跑的人,他們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兒女……但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著白衣戰袍的“天使”

。中國之聲《天使日記》第二十二篇,記錄“白衣天使”們的工作日常,捕捉“戰疫”最前線的點滴感動。






2020年2月18日 天氣晴


我是武漢市肺科醫院的護士劉麗。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了一個多月,我也在崗位上堅守了一個多月。記得戰鬥剛剛開始的時候,大批病人湧進醫院,我們的工作量嚴重超標,特別是夜班,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穿梭在醫院各個科室,說不累是假的。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接診完一批拍CT的患者,劉麗和同事坐在樓梯間休息

今天,我們收到一份外賣,是兩箱子水果。原以為是醫院的老病人寄給我們的心意,打了電話一問才知道,是濟南的一位學生在電視上看到我們醫院那麼辛苦,心裡想著為我們做點什麼,就點了一份水果,讓我們補充維生素。

謝謝你,陌生人,在這場全國戰役中,我們一線人員不怕,因為還有那麼多堅強的後盾。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武漢天氣晴


我是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護士束淑梅,今天是我來雷神山醫院支援的第三天。我們即將接管的病區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這兩天我們主要工作是和施工方交接,檢查設備設施的安裝等等:壁燈、門把手好不好使、氧氣通道是不是正常……每一個細節都不能落下。我們需要一點點檢查,這兩天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

昨晚我們開始把枕巾、被罩等備品運進病房,整理到位。工人們也在加班加點幹活,為明天接收第一批患者做最後的準備。今天凌晨一點多下班,回到住處癱倒在床上,看著手機上家人發來的祝福,才想起來昨天是我的生日。這時門鈴響了,領隊馬哥端來他做的生日面。馬哥說:“這個生日過得簡單了,等咱們回家了,再好好給你慶祝,那時候也是該慶祝咱們圓滿完成任務的時候了。”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女兒們在視頻裡為我亮起點點燭光,讓我許一個生日願望。我在心裡默默地說:“希望新的病區運行順暢,患者們早日康復,所有醫護人員平安。”




2020年2月18日 天氣晴


我是武漢市漢口醫院的醫生周海波,今天是我加入抗擊疫情一線的第30天。


我堅守的陣地是發熱門診的急診搶救室,因為漢口醫院是第一批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在前期湧入大量感染患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徐老先生,120急救車送來的時候已經呼吸衰竭,當時急診科還沒有接到三級防護的指令,我只戴了一個N95口罩,沒有防護服和護目鏡,但病情就是命令,戰士不能因為沒有裝備就直接捨棄陣地,我緊急做了床邊氣管插管和胸外心臟按壓……可惜最後老先生還是走了,這是我接觸的第一個走了的新冠肺炎患者。


當時我首先想到了我的女兒,她還只有2歲,我還能否陪伴她走完成長之路?但我知道我沒有選擇,我們醫務人員不能退縮。愛人把孩子帶到外公外婆家去住了,從來沒有和爸爸分開過的女兒總是會在視頻的時候親親屏幕上的爸爸,想女兒的時候我會站在門外遠遠看看她,她總會用稚嫩的聲音問:爸爸,什麼時候回家?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希望我們的堅守和努力,可以讓更多的人不再經歷世間分離,讓我愛的城市武漢不再暫停,快一點按下播放鍵。




2月18日 武漢 天氣晴


我是江蘇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常熟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呼吸內科護士長李勤,現在隨蘇州市醫療隊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工作。今天凌晨3點剛下了一個6小時的夜班,從隔離病房“出艙”,明天接著再是白班。工作時間較以往縮短,但隔離病房的工作內容不同,除了密切觀察重症患者病情變化,完成各項治療工作,還會注重患者的生活照護。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患者們對我們的工作越來越配合,一開始有的患者還需要提醒才戴上口罩,現在他們都主動戴上口罩,有的甚至在我們上前去操作,他們還會把頭偏一點,希望減少感染我們的機會。小小的動作讓人感動。

我們出發那天,老公舉著臨時打印的兩行大字“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趕來送行,我和同事很意外,等反應過來我哭了,他的照片還上了新聞。我們還是像以往那樣的普通夫妻,每天簡單聊幾句,報個平安。但他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激勵我認真工作、履行職責,也時刻提醒我要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2020年2月18日 湖北孝感 天氣晴


我是孝感市中心醫院東南院區隔離病房的主管護師陳晶。這是我第二次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的第五天。每天,我負責這裡180多名患者的醫囑、各項治療以及協助重慶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醫護人員進行護理工作。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我的老公在醫院CT室工作,這些天也很忙,身為退休護士的婆婆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她說:“你們安心工作,家裡的事情不用操心,兩個孩子交給我來照顧。”在隔離病房第一輪工作後,經過集中醫學觀察,我曾經短暫地回了一次家。當我一進家門,兩個孩子衝上前來說:“媽媽要抱抱”。我連忙退後,說“暫時還不能抱抱”,避免和他們接觸。在房間裡自我隔離了一個晚上後,14號早上,我又趕回醫院,繼續開始這一輪兩週的工作。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大家都能夠摘掉口罩,擁抱愛的人。




2020年2月18日 武漢 晴


我叫徐飛,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手術室護士。大年三十到達武漢後,高強度的工作中發生過很多插曲,有的令人沮喪,但更多的是讓人內心充滿陽光。65歲的劉阿姨非常怕疼,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的她血管又異常脆弱,這為穿刺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她躺在病床上也說,護士啊,我好緊張啊。我就用方言給她講我小時候的淘氣事,劉阿姨被我的陝北方言逗得咯咯笑,就在她放鬆警惕的時候,我果斷出擊,一針見血!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由於靜脈穿刺成功率高,同事給我起了一個外號“留置針小王子”,在遇到難操作的血管時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我,讓我蠻自豪的。下班回宿舍的路上跟大家分享扎針經驗,我說,戴外科手套操作對於手術室護士的我來說是家常便飯。隔離病房裡我們全副武裝需要戴三層手套,每層我都會選擇戴小半號的手套,這樣雖然會把手勒得麻木,但是操作起來就能利索許多了。


2020年2月18日 武漢 晴


我是河南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護士李營。來到武漢投入抗擊疫情工作已經20多天了。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每次進入隔離病房前,我和我的戰友們都會在防護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外加一些溫暖的話,比如“武漢加油”“有事兒找黨員”,還有人把“熱乾麵”“周黑鴨”寫上去。

31床的一位大姐問我叫什麼名字。我說我叫李營,您可以叫我“李營長”。大姐不明白,“為啥叫‘營長’?”“因為我的名字是‘營長’的營啊!”我倆相視一秒,咯咯咯笑了起來。時間一長,大姐也變得開朗活潑起來,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咱們是過命的親人!”有一次還熱情的問我,“你們隊裡還有單身的小姑娘、小夥兒麼?有的話,我要給他們介紹對象,讓咱們親上加親!




2020年2月18日 武漢 晴


我是天津市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天津第三中心醫院呼吸科護士長貫筱琳,今天是我來武漢的第24天。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前兩天武漢下了場大雪,氣溫明顯地下降,特別是在夜間。當我問到冷不冷時,阿姨們回答不冷,謝謝!笑臉相迎,緊跟著就問我你們冷不冷,你們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天氣,一定要多穿點呀!那一刻讓我感動。

從剛來時的緊張,到目前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大家似乎已經格外“習慣”了這裡的環境,這也意味著大家的精神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疲勞期”。但每個人都知道,除了盡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外,在感染控制方面尤其不能出問題。醫院感控老師們採取了“人盯人”的方法,進入病區前逐一檢查防護是否到位,出紅區脫防護服時更是不厭其煩地死盯每一個細節,囑咐著每一個步驟,糾正手法,講解要領。醫療隊員們共同努力,堅決要實現零感染的目標。



總檯央廣記者:白傑戈 凌姝 張晶 苑競瑋 姚東明 雷愷 李凡 陳慶濱

孝感臺聶雲 吉林臺商越洋 江蘇臺祖名 河南臺劉佳 張穎凡


老公舉著那兩行字的畫面 每天都在我腦海裡閃現 | 天使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