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正當時,民調安民聚民心

法新融媒訊(文/圖和平 陳賽麗)“老崔,這兩天火車站卡點值勤辛苦了!剛剛,反頭嶺村幹部反映,白菜植種糾紛有擴大之勢,鎮農辦已到場,但協調未果。我這邊防疫工作走不開,我信你!替我跑一趟吧。”2月11日上午,正在火車站檢查防疫工作的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大峪鎮黨委書記掛斷電話,對正戰鬥在抗疫第一線的大峪鎮調委會專職調解員崔憲勇同志如是說。組織的信任千鈞重!受領任務的“老崔”第一時間直奔大峪鎮反頭嶺村。

“是啊,春耕在即、地頭農忙,無論黨員幹部,還是村民百姓,誰不急呢?”路上的老崔心裡合計,“首要的還是要做好民心安撫工作,防疫任務太重,政府精力不能被幹擾,群眾士氣更不能丟!必須儘快解決。”中午11點出發,下午1點進村,馬不停蹄的“老崔”連飯都沒顧上吃,直接到糾紛當事人家中瞭解情況。

戰“疫”正當時,民調安民聚民心


戰“疫”正當時,民調安民聚民心

據調查,2019年8月,反頭嶺村為落實一村一品種要求,和濟源市冠家種子公司簽訂了全村300畝耕地的白菜制種種植收購合同,合同議定:回收菜籽價格為每斤13元。但有6戶村民卻選擇了另一家公司的白菜品種,分包的11畝地菜苗已育出。為避免大面積的白菜授粉竄種損失,村幹部在幾次上門協調無果的情況下,暫時對6戶農戶採取了制約措施,因此產生糾紛。

“合法,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前提!”一邊是辛苦勞作的老百姓,一邊是主持公道、為民謀利的村幹部。業務精湛、“內功”深厚的“老崔”決心找準問題癥結。老崔在村委會召開了雙方當事人座談會,一邊安撫情緒,一邊現場辦公。先後電詢2家種子公司瞭解情況,並查詢村委會、村民代表大會會議記錄。後瞭解到,村委會先期工作合乎程序法規,且簽訂協議時間較早,後來由於市場競爭,與6戶村民結合的種子公司雖然出價較高,但規模較小,無力擔負全村300畝耕地菜籽種植收購責任,加之資質不全,6戶村民的經濟利益更無法得到保證。面對勸導,對法律政策有盲區的部分村民仍然不予認同,並揚言會採取其他措施擴大影響。

3次座談會持續了6個小時,,老崔結合當前防疫工作形勢語重心長的說道:“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農民的日子不容易,出力流汗討飯吃。但是人總的尊法、講理,必要時也要講奉獻講犧牲。大家想想武漢,黨中央一聲令下,在臘月廿九一夜封城,為了防疫,哪個武漢人沒有付出、沒有犧牲?這場瘟疫沒有武漢的無私奉獻,說不定咱村也成了重災區,那時候村委會能不管大家嗎?現在為了大多數村民的利益,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擔當!”苦口婆心地勸說終於讓在座的6戶村民有所動容。最後,經雙方協商達成一致,反頭嶺村和包村種子公司對6戶村民的育苗費、肥料費、土地閒置損失等進行補償,每畝合計1200元,6戶放棄栽種,雙方和解。當得知6戶村民當中,有人患慢性病亟需藥品,但因防疫大局出行不便。崔憲勇同志先後赴鎮衛生院、市人民醫院為該村民購買藥品並送至家中,這戶家人感謝萬千!

這是疫情當下,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示範區人民調解工作的一個縮影,還有更多的“老崔”不懼苦累,戰鬥在本職崗位和疫情一線。他們一邊借力多種方法,採取微信、視頻和電話調解的方式,解群眾於危難之中。一邊為了人民的健康,衝鋒陷陣在抗疫最前沿,幫助疫情小區做好消殺服務工作、為隔離人員送去生活必須品等等,用自身無悔付出,更緊密的團結了群眾,支援了防疫工作,勾勒出司法民調隊伍“逆行者”的偉岸英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