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今天开讲左宗棠。在国外,可能懂历史的洋人知道李鸿章的多,但是不懂历史的洋人里,知道左宗棠的最多。为啥?因为吃中餐的都会点“左宗棠鸡”,外国人眼里的中餐第一菜,下回你们去美国吃中餐的时候,也点个尝尝。

咦,怎么变成个美食节目了?

书归正传,这些年曾国藩被捧上了排行榜第一,李鸿章被不断洗白,左宗棠反倒提起得少了。今天我必须好好跟你们唠唠左宗棠。先定个调子,我觉得他是“中兴四臣”里最热血的一个。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是左宗棠二十三岁结婚时,在新房里自己写的对联,实际上,这就是他的一生。

但命运吧,就是这么不给力,高考复读了六年,全部落榜,公务员也考不上,只能回家务农,接着博览群书。但,他还是狂。

怎么狂呢?他是诸葛亮的脑残粉,称诸葛亮为“古亮”,自己是“今亮”、“小亮”。这个脑残粉还非常自恋,甚至认为自己已经超越偶像,经常说:“今亮未必不如古亮。”由于太过自恋,经常被人家嘲讽。不过,你要看左宗棠的一生,建功立业,出将入相,又哪点不如诸葛亮啊?

简单来说,左宗棠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1.镇压太平军、捻军等;

2.洋务运动,创办了一些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

3.收复新疆。

1. 一辈子吐槽曾国藩,其实和他惺惺相惜

咸丰二年(1852年)年底,曾国藩和左宗棠头次见面,左宗棠就把曾国藩秒杀了,俩人一见倾心,曾大帅表面上波澜不惊,心里估计一直在喊:这哥们儿太牛逼啦!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曾国藩(左)对左宗棠(右)也曾“一见惊心”,然后一世倾情。

后来基本上见过他的人都中了毒,那首歌怎么唱?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

当太平军来势汹汹的时候,湖南巡抚张亮基第一个想到他,死乞白赖三顾茅庐,把他请出了山,虽然左宗棠仅仅作为一名师爷出镜,实际上却负担起了全省军政要务。

曾国藩和左宗棠共事,对左宗棠也特别尊重,言必称大哥。不论大小事情,都虚心请教:大哥,您怎么看?

可人家左宗棠是诸葛亮吧,他对曾国藩印象很一般。怎么说呢?就觉得曾国藩笨,没才华,了解曾国藩的可能知道,什么“结硬寨,打呆仗”,全是笨办法嘛。

别人眼里雄才大略的曾国藩,怎么到了左宗棠眼里就成了个平常人呢?

这个吧,有点儿心理问题,下面再慢慢讲啊。

不过,在办团练报效国家方面,英雄所见略同,湘军从他们俩人合作开始初具规模,这个起点其实不错。

左宗棠有本事是真有本事,但脾气太坏了一点。说俗一点,就是嘴太损,得理不饶人,还粗鲁,属于见怂人压不住火那种,曾国藩这种老实人,就总被他挤兑,但不管怎么说,合作得还可以。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没事就喜欢欺负曾国藩,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心理方面的。

可惜的是,蜜月期短了点。咸丰三年,左宗棠随着当时的上司张亮基北上武汉。这俩人一走,曾国藩在湖南就寸步难行,心里苦闷得很。正在这时候,张亮基调离湖北,左宗棠没跟着走,直接回老家了。曾国藩大喜过望,立马写信请他来帮自己。

因为知道左的为人,他给左宗棠的这封邀请信写得非常诚恳,特别客气,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可万万没想到,热脸还是贴了冷屁股。左宗棠直接Say No。曾国藩非常伤心。

话说到这儿,如果说初次见面,你觉得曾国藩才华不够,但合作好几个月啦,你应该知道曾国藩也不是凡人了吧?不,他对曾国藩的评价仍然低。这就不仅仅是“恃才傲物”能解释的了。

我做个心理分析哈。左宗棠读书一目十行,能举一反三,人人都说他有出息,就因为没考上大学,才穷困潦倒,能不压抑吗?越压抑越觉得,命咋就这苦呢,你曾国藩这么笨,就因为考上大学,当上副部长,还想当我领导,让我帮你?滚蛋!老子宁可在家呆着。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六年参加三次考试,全都名落孙山啊,这让左宗棠看到曾国藩这种学霸,怎么可能有好脸?

左宗棠在家闲了一年,曾国藩苦练湘军练了一年。

咸丰四年3月,左宗棠重新出山,这回是给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当高参。而此后不久,湘军宣布练成,开驻长沙,准备进行长沙保卫战。曾左二人自然又得打交道。但是,左宗棠爱欺负曾国藩的毛病一点儿没改,还越来越上瘾。

后来在用兵打仗上,左宗棠经常写信把曾国藩批头盖脸训一顿。

再后来,曾国藩今非昔比了,人家是大清王朝的大救星,就算修养再好,也不免有点傲娇嘛。

何况曾国藩也是湖南人,脾气暴是刻在基因里的,实在忍不了,撕破脸就撕破脸吧!但曾国藩选择抗议,方式是:我有权保持沉默!

刚开始,左宗棠还不明白,还没完没了地写信骂曾国藩。写了四五封信都没有接到回音,他才明白,曾国藩真生气了。

估计左宗棠已经习惯了曾国藩的宽厚,他从没有想过,曾国藩也是一个会生气的人,感觉有些后悔。不过在给朋友的信里,他还是嘴硬,不肯认错,觉得自己挺冤的,我明明为你好嘛!

骂归骂,左宗棠大局观一直非常清晰。他十分清楚,如果曾国藩失败,天下大势将更不可为,所以一边讥讽曾国藩,一边还不遗余力帮助湘军,派援军赶往江西,救曾国藩于危难之中,还在军饷方面慷慨接济。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清末年画《曾国藩庆贺太平宴》。正中榻上坐着的是李鸿章(左)和曾国藩(右),李鸿章左侧坐着的是左宗棠。

所以,俩人重修旧好。但我估计,还是曾国藩主动低头。

当然后来,左宗棠还是经常讲坏话讲小话,曾国藩还是忍了,弟弟曾国荃在湖南募兵,写信给哥哥讨教用兵方法。曾国藩写信给他,多听左宗棠意见,让你往东就往东,让你往西就往西。

这点我是非常敬佩曾国藩,无愧为晚清修养第一人。

后一件让左宗棠耿耿于怀的事就是,在平定新疆后,朝廷本来准备封他个一等公爵,因为功劳确实够大。

结果慈禧思量着,人家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才封个侯爵,所以就给左宗棠只封了个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稍亚于曾国藩。左宗棠晚年,逢人就骂曾国藩,可能是觉得曾国藩把他耽误了吧……可惜曾国藩听不见了,因为死好几年了。

不管他怎么嘴欠瞧不起人,我还是觉得俩人惺惺相惜,左宗棠送给曾国藩的挽联是这么写的:“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写得多真!

2. 格局大、办实事,他是最坚定的“洋务派”

1864年,左宗堂终于当上闽浙总督,算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了。他开始办洋务。

1866年,他在福州设立马尾船政局,正式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新式造船厂。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当时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局,也叫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制造轮船的专业工厂。

这里我要说的是,我觉得他特别有见识的一点是,看透了中西文化的深层结构。

他说中国的聪明都落在虚处,外国人的聪明都放在实处,所以外国能日新月异地发展。这个见识在当时是非常高明了,后来他也一直把务实这个思想贯彻始终。

他在福州船政局的建造过程中,提出“雇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自己造船”的主张,说只有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自己造大轮船,才能实现民族工业的发展。

为了掌握西方先进技术,他还开办学堂,在他的学堂里,有好多外国教师,老师是用英语法语授课的,学生还要学算法、画法和各种专门技术。

后来甲午战争当中壮烈牺牲的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包括大名鼎鼎的严复,都是这个学堂出来的。

左宗棠对洋务运动的贡献,就讲这么多了。只要记住:左宗棠格局大,有见识,干实事,不浮夸。坚持独立自主,为洋务运动做出卓越贡献,就够了。

3. 抬着棺材去打仗,但他比三国的庞德聪明太多

终于说到收复新疆了。背景是这样的:乾隆时期,清军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爷,把西域命名为新疆。但新疆其实一点不新,自汉代起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治六年(1867年),有个匪首叫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中国,他们背后是英国人。俄国人也不甘心,趁机占据了伊犁,两个国家就想把中国西北给分了。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就是他,阿古柏,人称“中亚屠夫”。最后被左宗棠逼得走投无路自尽身亡。

眼看着160万平方公里的大新疆啊,就要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

几年后的一天,早朝的时候,李鸿章向慈禧太后上奏说:“太后啊,新疆是个化外之地(没开化的地儿),都是沙漠,土地也贫瘠,人烟稀少。乾隆爷平定新疆的时候,那是举全国之力啊,白白收回了几千里荒地没用,倒是增加了千百万两的开支,实在是得不偿失。依我看,新疆不收复,不影响国家的元气,至于伊犁嘛,更没必要收回啦,有钱,还建海军吧。”

搁今天,这肯定是混蛋话啊,用“海防重于塞防”,来搪塞收复新疆,简直骇人听闻。虽然李鸿章有很大功劳,现在不停被洗白,但在收复新疆问题上,确实看的不够长远,但和卖国没有任何关系。当时的实际国情,又搞海防又搞塞防,确实难啊!

看左宗棠的见识吧,他驳斥了“新疆无用论”。他说:“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极为丰富,实为聚宝之盆。”别的不说,和田玉和哈密瓜我都知道有不少。

接下来左宗棠又从战略角度论证新疆的重要性,大意是,我朝定都在大北京,百十年来没打仗,是因为有蒙古保卫着京师。而新疆又是蒙古的屏障,新疆不稳,蒙古就不稳。各种敌人就会从新疆,进入陕甘,然后陕甘威胁中土,我们就永无宁日。再说俄国人和我们北部边境相连,仅中段靠蒙古当屏障。所以,如果丢了新疆,敌人得寸进尺,我们的根基就被动摇了,后果不堪设想。

左宗棠这话其实是说给慈禧听的。

作为最高领导,打心里说,慈禧当然不想丢地盘。但他确实犹豫不决,不光李鸿章反对,能干的大臣,基本都反对,认为不现实。

为了坚定慈禧的决心,左宗棠夜访慈禧,发誓,我愿与西北共存亡。慈禧一盘算,如果不打,边患会没完没了。要是打,即使搞砸了,也坏不到哪儿去,那你去吧,我支持你。

多说一句,你可以说慈禧干了很多混蛋事,但支持左宗棠西征,是需要非凡的决心和智慧的,可以说,她的水平远比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人们高,收复新疆,可以说是她一生最大的几个闪光点之一。要点赞。

左宗棠说:“我之疆土,尺寸不可让人!”可谓掷地有声,还有回声!

1875年,左宗棠抬着棺材出征了。怎么还抬着棺材呢?因为当时左宗棠63了,天那么差,路那么远,能不能回来,真不好说。所以,他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

这个选择风险确实大。北京到伊犁,将近万里,即使从甘肃出兵,也有好几千里,既没铁路也没公路,中间还要穿越几千里的戈壁沙漠,行军极为困难。别的不说,粮草怎么运过戈壁滩?还有大清都那样了,钱饷从哪儿来?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左宗棠西征时的运粮队伍。既没铁路又没公路,几千里戈壁,当时怎么过的呀?

即使左宗棠不去,也没有人怪他。可一旦战败,一世英名就变成流水了,还可能客死他乡。但左宗棠押上一世英名和身家性命,颇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老将军一去兮不复返”的,让人心动心疼的那种感觉。

1876年,左宗棠带着湖湘弟子进入新疆,当然,还有他的棺材,于是开始了诸葛亮般的运筹帷幄。

收复新疆,左宗棠做出了战略规划,只有八个字:“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看起来很简单,此处我就略过一万字了。闲话少说,只看结果。

晚清第一功臣是谁?嘴贱脾气大,还能让领导们一见倾心?

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的战略图。

简而言之,左宗棠重用了刘锦棠、金顺、袁保恒等满汉兵将,克服了筹钱、筹粮、运输等各个方面的艰苦。钱除了找朝廷要,还要靠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讲。

事实证明,无愧于晚清第一军事家,左宗棠的战略那是相当有效。

1877年5月收复乌鲁木齐,阿古柏被揍得走投无路,自尽身亡。

1878年1月,全部收复南疆八城。

最后1881年2月24日,在有左宗棠坐镇的武力后盾下,经过一番艰苦的扯皮,曾纪泽(曾国藩的大儿子)以三寸舌顶百万兵的气势,不辱使命,迫使俄国与中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当然也是有代价的。代价是赔偿“代管费”900万卢布,和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但夺回了伊犁及特克斯河流域1.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此,新疆全部收复。

左宗棠西征,为中国守住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左宗棠,当时新疆就没了;没有左宗棠,中国面积可能也就800万平方公里。失去新疆后,西藏恐怕也有危险,蒙古也悬,而没有这些地方,中国版图比北宋大不了多少。

我们可能就没有拉面,没有哈密瓜和葡萄干吃了。

4.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有人说,左宗棠也不是没有污点,他镇压农民起义,站在人民对立面。我觉得吧,呵呵。

为什么呢?现在是现在,过去是过去,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床单,千万不要拿今天的立场解释过去的历史,反之也一样。

你说什么是英雄?我觉得,就是在关键时刻,完成某种伟大任务的人,所以,左宗棠,就是英雄。

我们总讲爱国两个字,什么是爱国?左宗棠这种,才是真正的爱国,不说空话,只干实事,有长远眼光,有判断力,有执行力。而且不偏激,比如办洋务,该和外国人学习,就和外国人学,关键是给国家收复土地。

爱国肯定不是在国际新闻后面跟帖骂街,或者拿砖头砸某个国家的汽车,那太LOW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