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原標題: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尋找真正跑通商業模式的那個領域 | 國君計算機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正加速進入在線辦公時代。

然而事到臨頭我們才發現,在線辦公的內涵遠比開幾場視頻會議,進行一些在線協作要豐富得多。事實上,我們離實現真正的全數字化辦公,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就拿合同簽署這件事來說。

如果到現在,一個合同內容敲定了還需要蓋章後發給客戶的話,那麼既不知道法務有沒有上班,也不知道快遞要走幾天,合同生效遙遙無期。也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是否要擁抱電子合同?

國泰君安計算機團隊近期推出了數字化辦公系列報告,分析了從OA到電子政務,再到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電子合同等方方面面。

實際上,雖然當下釘釘、企業微信這些辦公軟件是在線辦公界的網紅,但真正有可能借此一役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反而是如電子合同這樣的細分領域。

因為它們已經跑通了商業模式,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01

人在家中坐

合同線上籤

電子簽名並不是一個新物種。

2012年,NBA球星Deron Williams(德隆·威廉姆斯)在iPad上輕輕一劃,就和Brooklyn Nets(布魯克林籃網隊)簽署了一份長達5年、價值9800萬美元的合同。

當時Williams使用的,正是SignNow數字簽名應用。

此後,國際上更是掀起了一陣使用電子簽名的熱潮。2018年4月,美國電子簽名巨頭DocuSign成功上市,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當時已經有超過90%的世界500強在使用他們的產品。

然而在國內,這一趨勢還在醞釀之中。

根據國泰君安計算機團隊對行業的測算,目前全國電子合同的市場規模不到20億元,市場空間滲透率僅為4.6%。

而在眾多企業還對電子合同安全性表示擔憂的時候,對時效性非常敏感的金融企業成為了市場上第一批敢於吃螃蟹的人。

以太平洋保險為例,目前其90%的業務都是走電子合同。客戶在投保時,只需要在Pad上簽名,在後臺由電子簽名系統做保證。

▼電子合同產品邏輯

客戶只負責發起合同

由電子合同公司完成後續所有工作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和傳統紙質文件相比,電子合同在時間和資源上的節約優勢十分突出。太平洋保險以前一張保單的簽署成本高達將近三十塊錢,而現在籤一張保單的電子合同簽署費只需幾毛錢,加上運營成本的兩三塊錢,僅此每年節省的成本就可以達到2000萬。

▼第三方電子合同具備優勢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02

“法律等效”

電子簽名安全性如何保證?

不過,大部分企業對電子合同的觀望也並非沒有原因。

因為和紙質合同相比,網上存儲的電子合同更容易發生數據被截獲、被篡改的情況。

因此,保證電子合同有效性和合法性最關鍵的一步,是確保電子簽名的安全性。

電子簽名本質上是一種電子數據。我們平時見到的製圖軟件生成的簽名圖片,不屬於法律意義上的電子簽名。

▼ 製圖軟件生成的簽名圖片

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電子簽名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規定,一個真正可靠的電子簽名,應當同時具有四種屬性:

1、真實身份: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真實意願: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名未改: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原文未改: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電子簽名法》第三章

可靠的電子簽名和手寫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真實身份”、“真實意願”,在簽名時通過刷臉、錄屏、手機驗證等方式就可以實現,而“簽名未改”、“原文未改”則需要數字簽名技術+時間戳+CA機構頒發的數字證書一起保證。

這其中,“數字簽名技術”是核心,因為時間戳和數字證書的實現也需要用到它。

那麼,“數字簽名”技術到底是什麼?

如果我們稍微花一點時間展開來介紹的話,數字簽名技術是一種聯合運用非對稱算法和哈希算法的應用。

首先,非對稱算法可以生成一對密鑰。這對密鑰,一個稱為共鑰,一個稱為私鑰——

公鑰是公開的,互聯網中任何人都可以取得所有他人的公鑰;

私鑰是私密的,只有持有人自己才能使用。

在使用過程中,簽名方A首先使用自己的私鑰加密文件。B收到後,使用A的公鑰來解密文件。如果能夠解密的,證明文件一定來源於A。

▼簽名方的簽名工作原理

是使用私鑰對哈希值進行加密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而哈希算法,我們稱之為數據的數字指紋。

假設一個用戶A執行了電子合同簽約,則服務端先對電子合同原文進行哈希算法,得到電子合同原文的哈希值,然後使用用戶A的私鑰對哈希值進行加密,把加密得到的數字簽名連同電子合同一起發送出去。

用戶B收到帶數字簽名的電子合同後,先對原文用哈希算法得到哈希值,然後使用用戶A的公鑰對數字簽名進行解密(*用戶A的公鑰可信度是由CA機構的數字證書來保證,只要是國家認證的CA機構頒發的數字證書都認為是可信的,在此不展開講解)。

▼為了驗證簽名有效性

需要使用簽名方的公鑰對數字簽名進行解密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解密得到的哈希值與原文用哈希算法得到的哈希值進行比對,如果哈希值一致,則證明電子合同確實是A所簽署的,並且沒有被纂改過,也就達到驗證“簽名未改、原文未改”的目的。

在整個過程中,用戶A把私鑰保留在自己手裡,把公鑰給到第三方機構。這個負責核驗傳輸公鑰的第三方機構,便是CA機構(Certificate Authority 證書授權機構)。

03

兩類玩家,格局已分

在中國,電子合同的玩家主要分為兩大類。

1、CA機構

在國內,每個省都有自己的CA機構,有些垂直的部委也有自己的CA機構,包括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聯通、移動都有CA牌照(電子證書發放牌照)。

2、互聯網玩家,如行業領軍公司上上籤、法大大、E籤寶等。

公司基因和證書成本的差異,導致了兩者商業模式的根本不同。

# 公司基因

上海CA、北京CA(數字認證)本身有牌照優勢,原來就有大量的存量政企客戶,因此現在還是以項目製為主,目標是大型企業,採用的銷售方式還是以前針對國企預算報價的方式,客戶有100萬預算,就報價100萬。

而法大大、上上籤是互聯網創業公司(E籤寶是老牌的電子簽章企業,現在也轉成互聯網模式),以公有云打法為主,也可以提供私有化解決方案——

公有云直接按合同簽署量收費,有一個套餐包,主要針對小微企業。

私有云方案一般會先收取一個實施部署費用(20萬人民幣左右),然後再按照每年的合同簽署量收費(現在頭部公司價格戰激烈,如果簽署量在10萬份以內可能會免費,看跟銷售談的結果)。

# 證書成本

中國和美國的電子合同制度不太一樣,美國一直就沒有公章的存在,簽名本身就有法律效力。而中國因為存在公章,做電子合同的企業就得向CA機構採購數字證書來取代公章。

因此,CA機構的成本明顯更低,因此光賣證書就夠掙錢了。

而像法大大、上上籤這些公司,也是上海CA和北京CA的下游(法大大後來收購了雲海CA),成本上不具備優勢,所以沒有辦法採用賣數字證書的商業模式。

但從行業上來看,CA機構在長尾市場上其實已經競爭不過創業公司。

1、從產業鏈角度說,一家互聯網電子簽名公司的上游可以是多家CA,不存在受到上游鉗制的可能。

而CA機構收取的是數字證書的費用,而不是按照合同用量收費,所以極大的限制了其客單價,因為一個數字證書可以開出無數張電子合同。

2、從業務擴展速度來看,創業型公司已經全面勝出,互聯網的打法(低價拓展客戶,通過客戶數量高增長進行融資,短期不考慮盈利)是傳統CA機構所不具備的。

▼某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私有云報價方式有價格優勢

(多項免費贈送)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數據來源:產業調研數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3、傳統CA機構具備產業鏈一體化的優勢,在CA證書上能夠實現低成本,但因為CA行業以往是依靠牌照吃飯,能否看準電子合同這個大型市場,迅速轉身成為服務型企業,是對企業掌舵人的考驗。

04

跑馬圈地,方興未艾

從行業格局來看,美國的數據簽名行業已經一家獨大,而中國還在群雄混戰。

在美國,目前DocuSign坐擁主要的市場份額,唯一可能的威脅來自傳統大廠Adobe。

2011年Adobe就收購了電子簽名創業公司EchoSign,並在自己的PDF軟件中集成了電子簽名的功能。不過2018年DocuSign還是成功上市,這說明Adobe並沒有能夠真正抑制DocuSign的崛起。

同樣,在中國,福昕軟件在其PDF軟件中集成了DocuSign的電子簽名,但絲毫沒有影響到上上籤、法大大、E籤寶等創業公司興起。

目前,上上籤、法大大和E籤寶的客戶數量佔優,而且已經站隊IT巨頭。

2018年8月,上上籤完成3.58億元C輪融資,老虎基金領投;

2019年3月,法大大完成3.98億元C輪融資,老虎基金和騰訊領投;

2019年10月,E籤寶完成6.5億元C輪融資,螞蟻金服領投。

▼電子商務領域

第三方電子簽名市場高度集中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數據來源:《2019年第三方電子簽名行業分析報告——電子商務篇》,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據國泰君安計算機團隊的預計,未來這個行業也可能通過併購整合,形成類似DocuSign這樣的巨頭。

▼每個公司都有頭部大客戶

國泰君安:火爆的在線辦公背後 誰真正跑通了商業模式


目前中國電子合同市場滲透率不足10%,且在快速提升中,從頭部公司的格局來看,可能已經越過了拐點——

2019年7月31日,上上籤宣佈與另一家電子簽名平臺“眾籤”戰略合併,打響了新一輪行業整合的第一槍。

而數字認證等傳統CA機構通過穩紮穩打做項目的方式攻城略地,隨著電子合同的高速滲透,也會有很多大企業考慮到CA機構的權威性和穩定性而採用其服務,從而實現業務的高增長。然而由於單個客戶對其貢獻的營收有限,數字認證等公司的業績彈性需要依靠客戶數量增加實現快速爆發。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