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下:通經致用的年代》學以致用,以治國,施展抱負的年代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書——《儒家天下:通經致用的年代》,這本書是作者是還是定風波,話說這名字真是帥氣啊!每每看見都覺得很有味道,用作者的話說取名字就要取一個很聽起來很厲害的名字。

《儒家天下:通經致用的年代》學以致用,以治國,施展抱負的年代

好的迴歸正題,本書為《史上十大口水戰》叢書的第三部。其餘兩部為《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擂臺賽》和《鹽鐵往事:兩千年前的貨幣戰爭》,有機會再和大家講這兩本書。

聽了本書的名字《儒家天下:通經致用的年代》,相信大家就對本書的內容是什麼方向的,應該是有一個瞭解了,這本書的時間跨度為從西漢武帝到東漢桓靈時代,話說初次看這本書才知道原來漢武帝叫劉野豬,請原諒我學識淺薄的笑出了聲。

很多人可能知道漢武帝一起其之前的歷史人物,如:劉邦,項羽,蕭何,韓信,漢景帝……但可能對從西漢武帝到東漢桓靈這之間幾百年間的歷史人物就不是那麼瞭解了,哦,可能還是會知道一位,那就是著名的疑似穿越者王莽了。

但總的可以說那是一個普通人不太瞭解的年代;那是一次儒家知識分子與專制皇權短兵相接的年代,那是一場影響中國千年歷史走向的較量。

提到通經致用,這是現代人已不會再相信的事情,但那曾經是許多人文人們安身立命的所在。讀聖賢書,這是現代人已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曾經那是很多人澄清天下,為民請命的力量源泉。天人感應,春秋大義,詩禮傳家,這似乎都是很遙遠的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那,曾經影響了一個民族數百年,上千年。

但是當今社會,“通經致用”的思想仍然具有實用意義,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直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只是,這“經”已經演變為各類書籍。而在古代,其中的“經”是指儒家“經學”,春秋末期到西漢是孔子整理的六經,唐宋增補至十三經,宋以後都是四書五經。儘管有所變化,其核心思想是不變的,即孔子為主導的儒家思想。

本書就是可以讓我們回到那個年代,那個通經致用的年代的穿越神器,一起感受那個年代的魅力和艱辛。

《儒家天下:通經致用的年代》學以致用,以治國,施展抱負的年代

本書從漢武帝下詔向天下士子徵問治國良方,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講起,詳述了從西漢開始到東漢期間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意識形態這一歷史過程,涉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春秋決獄”、王莽建立新朝的歷史過程、東漢的“黨錮之禍”等重大歷史事件,涉及漢武帝、董仲舒、王莽、劉向、劉歆、劉秀、鄭玄等眾多歷史名人。

漢代是儒家的大興,是真正的通經致用的年代。 常言道,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習不能與社會現實脫節,學了東西你要用得上。自從中國有了科舉這個選拔人才的制度,多少寒門子弟,通過發奮苦讀走上光耀門楣的康莊大道。

我國從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到如今的儒家獨大的風光,與漢朝的大儒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雖然後世清代漢學又在興起,可是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是因為“文字獄”而“”著書都為稻粱謀“了。與真正的儒學的內質相去甚遠。

漢代末期,儒家思想與當權者的貌合神離的境地最終導致經學年代的結束。想起漢代,我們總是從劉邦項羽看齊,文景之治,黃老哲學,盛極一時的漢武帝,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心潮澎湃的大事件,對於儒家的認識也只是限於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已,它被大時代的光芒萬丈的”“擊匈奴,通西域”等背景化了。

《儒家天下:通經致用的年代》學以致用,以治國,施展抱負的年代

漢代不得不提的就是王莽篡位,這和通經致用有什麼聯繫呢?首先,因為王莽和劉歆,引出了古經和今經的真偽辨別,作者尤其提到康有為和章太炎的古今辯論大戰,先是開河引源,然後細說其中曲折,再引經據典,最後總結古經可能是有一部分被劉歆造了假,但是全部造價是不可靠的。從王莽篡位開始,“宣告了儒家打通夢想終結,相比之下,古文經學的時代,只能算得上是小康。”但是,漢代“不管怎麼說,那都是儒家思想離理想最近的一個時代”。

這一本”詳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來龍去脈,解析兩漢儒家士子與朝廷的恩怨離合“的《儒家天下》,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語言風趣幽默,對於讀哲學太難,看古文難懂的歷史愛好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