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学以致用,以治国,施展抱负的年代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这本书是作者是还是定风波,话说这名字真是帅气啊!每每看见都觉得很有味道,用作者的话说取名字就要取一个很听起来很厉害的名字。

《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学以致用,以治国,施展抱负的年代

好的回归正题,本书为《史上十大口水战》丛书的第三部。其余两部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擂台赛》和《盐铁往事:两千年前的货币战争》,有机会再和大家讲这两本书。

听了本书的名字《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相信大家就对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方向的,应该是有一个了解了,这本书的时间跨度为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桓灵时代,话说初次看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汉武帝叫刘野猪,请原谅我学识浅薄的笑出了声。

很多人可能知道汉武帝一起其之前的历史人物,如:刘邦,项羽,萧何,韩信,汉景帝……但可能对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桓灵这之间几百年间的历史人物就不是那么了解了,哦,可能还是会知道一位,那就是著名的疑似穿越者王莽了。

但总的可以说那是一个普通人不太了解的年代;那是一次儒家知识分子与专制皇权短兵相接的年代,那是一场影响中国千年历史走向的较量。

提到通经致用,这是现代人已不会再相信的事情,但那曾经是许多人文人们安身立命的所在。读圣贤书,这是现代人已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曾经那是很多人澄清天下,为民请命的力量源泉。天人感应,春秋大义,诗礼传家,这似乎都是很遥远的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那,曾经影响了一个民族数百年,上千年。

但是当今社会,“通经致用”的思想仍然具有实用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直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这“经”已经演变为各类书籍。而在古代,其中的“经”是指儒家“经学”,春秋末期到西汉是孔子整理的六经,唐宋增补至十三经,宋以后都是四书五经。尽管有所变化,其核心思想是不变的,即孔子为主导的儒家思想。

本书就是可以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那个通经致用的年代的穿越神器,一起感受那个年代的魅力和艰辛。

《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学以致用,以治国,施展抱负的年代

本书从汉武帝下诏向天下士子征问治国良方,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讲起,详述了从西汉开始到东汉期间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这一历史过程,涉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决狱”、王莽建立新朝的历史过程、东汉的“党锢之祸”等重大历史事件,涉及汉武帝、董仲舒、王莽、刘向、刘歆、刘秀、郑玄等众多历史名人。

汉代是儒家的大兴,是真正的通经致用的年代。 常言道,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习不能与社会现实脱节,学了东西你要用得上。自从中国有了科举这个选拔人才的制度,多少寒门子弟,通过发奋苦读走上光耀门楣的康庄大道。

我国从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到如今的儒家独大的风光,与汉朝的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后世清代汉学又在兴起,可是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是因为“文字狱”而“”著书都为稻粱谋“了。与真正的儒学的内质相去甚远。

汉代末期,儒家思想与当权者的貌合神离的境地最终导致经学年代的结束。想起汉代,我们总是从刘邦项羽看齐,文景之治,黄老哲学,盛极一时的汉武帝,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心潮澎湃的大事件,对于儒家的认识也只是限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已,它被大时代的光芒万丈的”“击匈奴,通西域”等背景化了。

《儒家天下:通经致用的年代》学以致用,以治国,施展抱负的年代

汉代不得不提的就是王莽篡位,这和通经致用有什么联系呢?首先,因为王莽和刘歆,引出了古经和今经的真伪辨别,作者尤其提到康有为和章太炎的古今辩论大战,先是开河引源,然后细说其中曲折,再引经据典,最后总结古经可能是有一部分被刘歆造了假,但是全部造价是不可靠的。从王莽篡位开始,“宣告了儒家打通梦想终结,相比之下,古文经学的时代,只能算得上是小康。”但是,汉代“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儒家思想离理想最近的一个时代”。

这一本”详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来龙去脉,解析两汉儒家士子与朝廷的恩怨离合“的《儒家天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对于读哲学太难,看古文难懂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