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北斗信仰

一、中國古的天文觀和星宿崇拜

中華民族在很早的時候就重視天文的觀測,《尚書》說,“乃命羲和,欽若昊天。”以授民時。或許這和我國家農業的發達有密切關係。古人認為天上星宿的變化,和人間的吉凶有密切的關聯,於是出現了星佔一門。

《史記-天官書》中就記載許多佔星的經驗。而《春秋》中,熒惑守心,太白經天之類,都是對於執政者的儆戒。《春秋繁露》說,天子有過,則天示以異變,若不知改,則降以災殃,若仍之,則天將易主。所謂“唯天無常,作善將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古人把天星,分為三大區域,稱作三垣。即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根據赤道線,將天上的區域,均分為二十八個區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二十八宿。每個星宿,對應人間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滕王閣序》說:“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意思就是南昌市屬於翼軫二宿的分野。而地理位置所對應的天星不同,於其吉凶也有密切的關係。比如,陝西的關聖帝君廟宇的基址,在風水學上,屬於破敗之地。但是香火鼎盛,就和它與天上星宿對應的好。而古代官修的地理書中,都會講到某地屬於二十八宿中那宿的照耀。

正因為天上的星宿與人世有如此緊密的聯繫,所以唐朝律法中就有“私習天文者,斬。”的明令。目的在於保護皇室的秘密,和防止歹人根據天文而陰謀不軌。《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要起兵出祁山,欽天監就反對,原因是紫薇闇弱,不宜出兵云云。明朝的天文儀器,統一存放在一個世人難以接近的地方,這一行為受到士人的認可,並說天文尊敬,乃皇室之密寶,自然應該保持其尊嚴而秘密。這些都給天文學,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眾星朗朗,古人認為都屬於北極星統領。北極,又稱作紫薇,北辰。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北極星,作為人間帝王的對應星宿,在紫薇垣內。而紫薇垣的其他星星,也就作為人間朝廷盛衰的占驗之用。

除去北極星,我們最熟悉莫過於北斗七星。鬥星在古人的概念中,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帝車,天帝乘之以巡視四方。《天官-星佔》:“北斗為帝車,運行中央,臨制四方。”

(二)出納元氣。《後漢書》李固對詔曰:“陛下有尚書,猶天之有北斗,北斗,天之喉舌;尚書,陛下之喉舌。北斗斟酌元氣,運乎四時。尚書出納王命,所謂制氣之臣也。”

(三)判別四季。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四)占驗人間政治的修明。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者也。《天象列星圖》:“北斗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北斗。其魁四星為璇璣,其杓三星為玉衡。”

《春秋運鬥樞》記載了北斗七星的名字:“第一曰天樞,第二曰曰璇,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

鬥星除了以上作用外,道教還認為人間禍福,皆有鬥星主宰。《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說:“凡人性命五體,悉屬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急難,可以投告北斗,醮謝真君,剋期安泰。”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天樞上相孔明先生自覺壽命不長,於是設下鬥壇,希望可以禳災延壽。

二、為什麼道教認為拜斗可以禳災延壽呢?

首先,北斗主掌人間禍福。

傅洞真《北斗經注》說:“鬥星所主,延壽度厄,保命益算,消災散厄扶衰,是故有回死注生,消災度厄之功。”徐道齡《北斗經》雲:“北斗居天之中,為天之樞紐,斡運四時。凡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諸仙眾真,上至天子,下及黎庶,壽祿貧富,生死禍福,幽冥之事,無不屬於北斗之總統。人若誠心祈祝,叩之必應。”

幹寶的《搜神記》就記載了一則鬥星給人添壽的故事。

管輅至平原,見顏超貌主夭亡。顏父乃求輅延命。輅曰:“子歸,覓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麥地南大桑樹下,有二人圍位,次但酌酒置脯,飲盡更斟,以盡為度。若問汝,汝但拜之,勿言。必合有人救汝。”顏依言而往,果見二人圍棋,頻置脯,斟酒於前。其人貪戲,但飲酒食脯。不顧數巡,北邊坐者忽見顏在,叱曰:“何故在此?”顏惟拜之。南面坐者語曰:“適來飲他酒脯,寧無情乎?”北坐者曰:“文書已定。”南坐者曰:“借文書看之。”見超壽止可十九歲,乃取筆挑上語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顏拜而回。管語顏曰:“大助子,且喜得增壽。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鬥。南鬥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從南鬥過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鬥。”

《雲笈七箋之日月星辰部》簡述了北斗九星的各自職責:如“陽明星,天之太尉,司政主非,上總九天上真,中監五嶽飛仙,下領後學真之人,天地神靈,功過輕重,莫不隸焉。”“丹元星,天之鬥君,主命錄籍。上總九天譜錄,中統鬼神簿目,下領學真兆民命籍。諸天諸地,莫不總統”

可見斗府,有自己一套嚴密的分工,和完整的機構,糾察三界十方。而每個星君屬下,則有無數星官神將。隨聲感應,故可解釋一切災難。在南北朝時期的經典中更有北斗七星九皇的名諱,存思的形象,星君夫人名諱,符錄,和星圍等。

很多人奇怪,北斗不是隻有七顆星星麼?怎麼冒出九顆來了?道經認為,北斗除去我們能看見的七顆星星外,還有兩顆,就是左輔右弼二星。但是這兩顆星星凡人是看不到的,見到的都是斗府記名,可以成為真人的人。據說霍光的一個家奴,就曾見過輔弼二星,得六百歲的陽壽。《雲笈七箋》明言:“得見第八,第九星,延壽無窮。”

第二,星辰運轉能影響人事。

我們隨便翻開一本中國傳統的老黃曆看,能看到其中密麻的星宿和干支。這些在術士看來就是吉凶的代碼。通曉術數的人,能夠通過這些來推斷吉凶,應如影響。所以我國人有擇吉的傳統。

然擇吉之術,由來已久,漢朝時期王充就在《論衡》中批判當時的風俗,說甚至連洗頭都得看日子,認為什麼日子洗頭,頭髮會黑,什麼日子,頭髮會白,甚至會掉云云。星辰對於人世的影響,在西方也承認。不過西方用的是黃道十二宮,也就是我們當代年輕人熟知的十二星座。

天上的星辰能影響人事?貌似不可思議,但是也很簡單。比如中醫診斷的熱病,在中午會加劇,晚上會減輕症狀。這就表面人事,的確和天象有聯繫。只是吉凶之別,有點形而上學的味道,且不如寒熱這樣明顯罷了。

《廣成集-川主令公南鬥醮詞》“臣大運在衝破之鄉,小運當命墓之歲。土方對照,亦在妻宮。金火伏行,亦居滯位。土星處愁煩之宿,暗曜出乖背之方。垂象至明,陰陽有數。”祈禱星君“解地分之躔次,消天文之謫見。息三命五行之厄,除九宮八卦之兇。靜土星所照之方,禳地一將移之度。”類似的文辭,頻繁出現在《廣成集》中,可見古人於此深信。

聖賢利用星相推斷人事,而能應驗。說明茫茫宇宙之中,的確有不可知的力量在支配著我們的命運。愛因斯坦說:“我的相對論是四度空間,要研究六度空間,請到中國去。”道教的星宿觀,給我們一個不同的視角。我相信他將和道教的不死理想一樣,對於科學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並且逐漸會為世人所認可。

第三、人天感應。

中國人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左右兩個眼睛是日月,呼吸是風。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女子約二十八天一次月經,應乎太陰(月亮)之度數。男子之潮信,則合乎太陽之度數。丹經說,天地與我,同分一氣而治。天地安能死我哉?意思就是,天地和我,都是同稟命於無極大道,天地有怎麼能使我死呢?這就是道教徒與天爭命的氣度!

人身五臟,對應五行。頭圓象天,足方象地。首部七竅,對應七星。呼吸對應風,而怒而為雷,嚏為雨。《西遊記》中,孫悟空請龍王降雨,龍王說沒帶雨具。悟空就請龍王打幾個噴嚏了事。這樣,人身便和天地巧妙的聯繫起來。宋朝大法師寧全真在解釋神霄雷法何以有效的時候說。“氣發於我,而感動於彼。故能驅遣風雷,禱晴祈雨,應如影響。”

法師在法壇之上,運動自身元氣,感應天星。踏星斗,上玉京,拜進表文,保佑信士弟子之清泰,其理論也在於此。

三、北斗在道教信仰中的地位

道教是一個貴生的宗教,而北斗有主掌眾甫壽命,和統領天下學道之士的權力。所以在追求飛昇天界,長生不死的法門中,就有朝鬥一科。《周易參同契》在闡揚金丹大道,批判各家方術的時候,就笑話當時的學道之士,日夜朝鬥,祈求長生,而不得的情況。由此也可反正,當時的一些實際情況。

《搜神記》中,管恪就說;“凡人祈求,皆向北鬥。”所謂南鬥注生,北斗注死。北辰垂象,的確有其不一般的意義。我們知道,北方玄武,是四靈之一,形象為鬼蛇相纏繞而呼應。現代學者解釋說,龜是大禹的父親鰥的化身,蛇是南方某部落的圖騰。後來兩個部落融合,於是有如此形象。

然而按照道教的理論,龜為北方至靜之物,蛇為南方陽動之物。傅洞真說:“夫北斗宰御水源,南鬥宰御火府。二斗者,生成之大用也。南鬥正陽之火,藏之於坎。北斗真一之水,藏之於離。二氣升降,往來相合,而成既濟。萬物亨泰,道之基也。”龜蛇,就是水火的代號。而龜蛇相纏,乃是水火既濟,所以二物的眼睛是相對的。並且北斗所在,乃是虛危之宿。對應人身為尾閭穴,是陰極陽生之地。這就更好理解玄武的意義了,也就不難明白,為何道教對於北斗如此尊崇。

西北全真道的老修行認為,一個鬥壇,抵得上三個道場。許多道人有朝靜斗的功課,而《北斗經》列入《玄門四品經》,作為日誦經文,也可見道教祖師對此的重視。

正一祖庭天師府玉皇殿後面的七顆柏樹,就是按照北斗的位置栽種的。想來有保鎮家庭,扶持道法的功效。作為正一天師的府邸,栽種這樣的七顆柏樹,也可見張天師對於鬥星的尊奉程度。

南北朝時期,上清派盛極一時。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大量的經典,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關於北斗的,比如《太上飛步五星經》、《北斗九皇隱諱經》、《上清五常變通萬化鬱冥經》、《太上飛行九辰玉經》。其中除去朝禮斗真的,還有步鬥以求飛昇的,有存思九皇降布真氣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道法各有所當持誦的經典,如靈寶派持誦《度人經》,神霄派持誦《雷霆玉樞經》,而天心派則持誦《北斗經》。所謂內煉成丹,外用成法。曾經有位道教法師告訴我:“只要誠心持唸經文,久久自然感格高真。多少會有些法力的。”

太上曰:“北斗本命延生經訣,乃修真之徑路。得道逍遙,皆因此經。證聖成真,皆因此經。出離生死,皆因此經。保護男女,皆因此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