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都說父母是一項未經培訓就直接上崗的職業。

家用電器尚且有個說明書,唯獨寶寶初來乍到卻沒有任何“使用說明”。

目前的確也有很多網絡育兒科普,到底靠不靠譜呢?

新手爸媽學習之後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哪些誤區呢?

黃小邪每天在兒童保健門診崗位上,應對各式各樣的育兒問題,現將新手爸媽的常見誤區總結如下,作為前車之鑑,以期大家能繞道而行,避免“入坑”。

本文對於備孕或在孕的準爸媽來說,是急需的知識儲備;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是必備技能;對於二胎爸媽來說,也算是與時俱進地更新了育兒知識。

本文略長,因為門診的育兒問題各式各樣,為了緩解爸媽的焦慮,黃小邪在此都事無鉅細地一一解答,請耐心看完。



第1則:按需餵養≠想喂就喂


剛生下來3個月之內的小寶寶由於還未形成作息規律,需要按需餵養,這是新手爸媽們都熟知的道理。

但是按需餵養不等於動不動就喂,也不等於寶寶隨時隨地“掛”在媽媽身上、把奶頭當安慰。

無時無刻不在喂,容易造成寶寶過度依念母乳,到3~4月齡無法形成按時餵養的規律,自然4~6月齡也無法順利斷離夜奶。

<strong>其實據黃小邪觀察發現,根本原因是寶寶戶外活動不夠。

活動不夠一方面寶寶在家裡除了吃就是睡,也會比較無聊,性格比較“內向”,隨時想要奶頭的安慰。

另一方面導致寶寶飢餓感不強,吸奶只是吸幾口,淺嘗輒止,胃容量沒有得到鍛鍊。媽媽看寶寶吃得少,特別是新手媽媽會容易焦慮,在家裡過一會又試一下看寶寶吃不吃,不停地試當然沒有時間帶寶寶出去戶外活動,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結果反而得不償失,容易造成寶寶3~4月齡出現厭奶,見到媽媽的奶頭就怕,甚至扭頭不吃,或是一吃奶就哭,只有等迷迷糊糊放鬆戒備之後才“敢”吃。


<strong>“按需”不是按照媽媽的需求,奶漲了就喂,想喂就喂。

<strong>“按需”是根據寶寶的需求,真的是餓了才喂。

如何判斷寶寶的需求?

一般再怎麼按需餵養,寶寶吃飽了之後也至少能“撐”2小時以上。有的寶寶是剛開始還沒學會吃兩邊的奶,所以建議媽媽每次喂空一邊乳房之後都要嘗試一下另一邊,說不定哪一天寶寶就學會了。

如果真的媽媽兩邊乳房都吸空了,但是寶寶不到2小時就哭了,先找找其他原因,比如是不是尿布溼了,或是拉臭臭了,或是包得太緊寶寶不舒服了等。

除外了其他原因後,媽媽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放在寶寶嘴邊試一試,如果寶寶迫不及待地立馬想吸吮,那麼代表是真的餓了;也間接提示寶寶上一頓都沒有吃飽。對策是,在媽媽兩邊乳房都吸空之後可以立馬補餵奶粉,讓寶寶一頓能吃飽,以期白天能“撐”到2~3小時一頓,這樣一方面可以鍛鍊寶寶的胃容量,另一方面中間能空出時間來多帶寶寶出去戶外活動,活動反過來增加飢餓感,讓寶寶一次多吃一點,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白天活動得好,晚上累了自然睡得好,再加上夜間不用刻意叫醒寶寶哺乳,那麼就已經為以後斷離夜奶做好了準備。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第2則:保證睡眠≠白天敞睡


家長朋友都知道剛生下來的小寶寶每日睡眠的時間長度可以達到15~16小時。所以新手爸媽特別關注寶寶的睡眠時長,怕寶寶睡眠不夠會影響生長髮育。常出現的情況是,如果白天寶寶好不容易睡著了,大人就把窗簾拉起來,環境也弄得異常安靜,任由寶寶睡也不帶出去活動,生怕吵醒寶寶,影響到總的睡眠時長。

其實不同的寶寶,睡眠的總時長差異很大。正如一句廣告語說的“充電5分鐘,通話幾小時”,不除外有的寶寶具有高“續航”能力,對於睡眠時長的需求很低,24小時內才睡10小時不到。但是,只要寶寶定期體檢監測生長髮育正常,醒來時精神反應良好,我們兒童保健醫師也不會做過多的干預。


<strong>比睡眠時長更重要的是——入睡的時間點。

因為生長激素分泌是有時間點的,往往是在夜間11點、入睡後2小時達到深度睡眠時出現分泌的高峰。這意味著,從寶寶一生下來,我們家長就要作為一個引領者的角色,讓寶寶逐步適應人類世界的作息規律。

這個作息規律是什麼呢?

<strong>晝夜規律,即白天活動,晚上累了睡得好的規律。

<strong>白天就該是有光線、有背景噪音的。

<strong>夜晚就該是黑暗的、安靜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所以,<strong>白天不建議用遮光窗簾,也不建議把環境弄得過於安靜。寶寶睡覺的房間,如果家長朋友需要進去拿東西,該進去就進去;如果白天需要用洗衣機,該用就用,不要怕噪音吵著寶寶。

白天就是為了鍛鍊寶寶睡眠的抗干擾能力,建議家長朋友把注意力放到多帶寶寶出去戶外活動上,早晨和下午各一次,哪怕寶寶睡著了也要堅持出去活動,這樣寶寶會慢慢調整到出去時醒來看風景,回家後累了自然睡的作息規律。

寶寶的睡眠一直是兒童保健門診最容易引起寶媽寶爸焦慮的問題。試想,如果在白天吵鬧的環境中寶寶仍然能睡得著,還用擔心以後的睡眠問題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當然,<strong>夜間也不建議開夜燈,讓寶寶習慣自然夜的黑,不用擔心小寶寶會不會怕黑的問題(小寶寶哪懂怕黑哦,反而天然懂得適應環境)。長久開燈睡覺會讓寶寶混淆晝夜,以為夜也是明亮的,那麼以後不開燈豈不睡不著了?而且還有刺激松果體導致性早熟的風險,也會影響深度睡眠從而干擾生長激素分泌。

母乳餵養的寶寶很少會肥胖,但是黃小邪兒保門診見到超重/肥胖的母乳餵養兒,往往是夜奶頻繁的寶寶,一問一個準。

寶寶一天總歸會有覺醒的時候,如果任由白天不停地睡,而不帶TA出去戶外活動,豈不到了夜間寶寶就很精神?以後3~4月齡自然無法形成晝夜節律,也會影響到白天定時餵養規律的形成(白天都在睡,哪有時間吃呢),進一步導致4~6月齡無法順利斷離夜奶(白天吃得少,晚上當然餓了起來找吃的啦)。

對於睡眠時長需求比較低的寶寶,我們更要保證白天至少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白天不要都睡過去了,才能讓寶寶把有限的睡眠時長都分佈到夜間,有助於生長激素分泌。

前面種草了這麼多,肯定還是有家長朋友會問:寶寶夜間睡得本來就少,白天好不容意睡著了,再不讓睡,豈不一天才睡那麼一點點?寶寶白天吃得少,夜間好不容易肯吃點,再不讓吃,豈不一天都沒吃什麼東西?類似的問題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新手爸媽的焦慮和小心翼翼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黃小邪敲黑板:生長激素是夜間重點分泌的哦,不是白天。

用白天睡眠來補總的睡眠時長,無異於丟西瓜撿芝麻。靠夜奶來補一天吃的總量,吃胖的是體型,損失的是長高的生長激素。

這麼說來,白天睡的那麼多覺真是白費了啊,還有可能造成體型橫向發展,為以後的超重/肥胖埋下隱患。

其實,何必糾結呢?

<strong>減少了白天睡眠多帶出去戶外活動,夜間累了寶寶自然會睡。減少了夜奶,寶寶白天餓了自然會吃。

這是人類百萬年來進化的本能,不用擔心的。


第3則:戶外活動≠躺曬太陽


如果寶寶已經把奶頭當安慰或有厭奶傾向了,或是已經開始夜夜啼哭了,怎麼破?

<strong>核心還是先保證戶外活動,每日2小時以上,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對於生後2周以上的小嬰兒,就可以帶出去戶外活動了。特殊時期可以先在自家陽臺上鍛鍊。希望能曬到太陽,或皮膚能接觸到白天的光線,注意不要隔著玻璃。

很多家長朋友理解的戶外活動,就是寶寶躺在嬰兒車裡,推著出去曬曬太陽。

曬太陽是沒錯,但是“躺著”錯了。

因為鍛鍊的姿勢不對。

躺著那叫休息,不叫鍛鍊。對於出生沒多久的小嬰兒來說,俯臥位是全身運動,是最好的鍛鍊,類似於大人跑步,全身肌肉都得到了鍛鍊。

<strong>每日儘量讓寶寶保持俯臥位2小時以上,意思就是沒事多讓寶寶趴著。其實我們可以讓寶寶趴著和躺著的時間一樣多。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人類是由爬著四肢行走逐步進化到下肢行走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既然俯臥位這麼重要,那為什麼很多寶寶趴著的時間不夠長呢?

因為小月齡寶寶還不會翻身,需要家長的幫忙才能實現俯臥位(寶寶心裡苦, 但寶寶不說)。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如果一開始就很少幫寶寶擺到俯臥位,那麼有的寶寶以後反而不習慣了,一趴過來就哭。只能多嘗試,讓寶寶慢慢去適應,次數不限,每日俯臥位總時長2小時以上即可。

所以,對於5~6月齡以前尚不會翻身的寶寶來說,需要家長幫助寶寶擺至俯臥位,雙手重疊,放於寶寶下巴的下方。在身體前方頭的高度,有玩具逗引刺激寶寶抬頭,有助於促進抬頭和以後的爬行。

也有不少家長朋友覺得沒有太陽就不出去活動了?

其實陰天的紫外線也是有效果的,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只要沒下雨、風比較小就可以帶寶寶出去戶外活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第4則:曬足太陽≠充足維D


既然戶外活動這麼充足,是不是就不用服用維生素D製劑了?

這樣的問題還真不少,很多家長朋友十分小心翼翼,生怕維生素過量。

其實過不過量,以檢測結果來說話。

目前的科技已經可以直接檢測血液裡維生素D到底吸收了多少,即靜脈血25羥基維生素D。這幾年開展該項檢測以來,除了誤服大劑量含有維D的製劑檢測出個別一兩個過量之外,黃小邪發現,大多數寶寶的25羥基維生素D更多是正常範圍內偏低、或是低於正常範圍,距離理想水平尚有差距

畢竟,2008年老的佝僂病防治指南是說維生素D製劑補充至2歲,而2015年的新指南才將服用的年齡延長至18歲。所以,門診有很多已經好幾年沒有服用維生素AD滴劑的大孩子,25羥基維生素D的結果甚至是明顯低於正常範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鑑於目前的戶外活動受天氣狀況和空氣質量等影響,而且長久地暴曬有皮膚疾病的風險,所以孩子曬的是相對比較溫和的太陽。一般是挑選大人覺得溫度比較適宜的時間段,比如秋冬季可能是曬中午的太陽,比較溫暖;春夏季可能得早一點或晚一點,避免曬傷。

可見,戶外活動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合成維生素D,而是促進孩子形成作息規律、增加胃口、增強體質、適應自然環境和預防過敏,從而避免把孩子圈養在家裡變成溫室的花朵。

而且目前食物來源的維生素D很少,即使奶粉中有添加維生素D,一方面添加量有限,另一方面由於理化性質不穩定,容易分解,且口服吸收效率偏低。

<strong>所以,維生素D還是得靠額外直接補充。

<strong>按照我國相關指南,針對我國孩子容易缺乏維生素A的實際情況,建議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同時補充,首選維生素AD滴劑(膠囊型),每晚堅持給孩子服用1粒,直至18歲。

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A則是促進長骨生長,將吸收的鈣長成的骨小梁有序排列,才能促進骨骼的縱向生長。維生素A還有促進視力發育、保護呼吸道粘膜的作用,後者對於特殊時期加強寶寶呼吸系統的防禦力十分重要。維生素A和維生素D都是身高促進的關鍵營養素,理想狀態不是剛達標即夠,而是希望達到平均水平。年輕時的骨量貯備,還關係到老了是否容易骨質疏鬆。所以,現在的補充不光是為了眼下的身高促進,還長遠地著眼於預防老年骨質疏鬆。

我國寶寶在保證奶量的前提下,往往缺乏的不是鈣,而是把儲備的鈣動員吸收用來促進身高的能力。至於需不需要補鈣,以定期體檢骨密度結果為準;如果骨密度達不到平均水平,才有補鈣指徵。

維生素AD滴劑(膠囊型)有1歲以內和1歲以上兩種規格,1歲以內每1粒含有維生素A 1500 IU,維生素D 500 IU;1歲以上每1粒含有維生素A 2000IU,維生素D 700 IU,,按年齡選用即可。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第5則:其他小誤區,再叨兩句


01:母乳奶粉得分開來,不能立馬接著喂?


前面有提到如果寶寶吸空了媽媽兩邊的乳房仍然不到2小時就餓了,提示母乳不夠,需要添加奶粉。

那麼問題來了,補充奶粉是當頓母乳不夠立馬接著補喂,還是過一會再補?

<strong>正確的做法是前者,不用隔開時間,當頓不夠當頓立馬補。

根據寶寶的需求補餵奶粉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寶寶一次能吃飽,下一頓隔得久一點,從而拉開餵養間隔,鍛鍊寶寶的胃容量,以期能早點形成晝夜規律。

最適合人類的奶製品當然是母乳,任何奶粉都是母乳不足情況下的無奈替代,所以奶粉的本質是模擬母乳,模擬得越像越是“好奶粉”,是比較適合寶寶的選擇。因此,

母乳和奶粉是能夠喂完一種不足立馬補喂另一種的,不會互相影響,也不會產生毒副作用

建議先餵母乳再補餵奶粉,還有一層考慮是,趁寶寶餓了多讓TA吸吮媽媽的乳頭,有助於促進母乳分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期,新手爸媽常見誤區解讀,寶寶的使用說明書


02:奶在媽媽乳房裡儲藏久了就不能餵了?


<strong>要相信人體是智能調節的,母乳在媽媽的乳房裡隨時保鮮,不會變質。

如果媽媽覺得漲奶,但是寶寶還沒到吃奶時間,那麼媽媽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泵一點出來,泵到不漲而已,注意不需要泵空,避免刺激母乳分泌過多

吸奶器推薦用電動的,而不是手動的,畢竟要經常用到的東西,省力一點比較舒心。

如果已經斷離夜奶的寶寶,則建議在媽媽自己夜間睡覺前將乳房泵空,這樣等第二天寶寶醒來時,媽媽的乳房已經充盈,寶寶又有奶吃了。要避免整夜媽媽的乳房都處於漲的狀態,反而會負反饋地抑制母乳分泌。

其實母乳的分泌量是根據需求來動態調節的,這是比機器還高端的智能調節。

如果經常把乳房泵空,相當於不停地給泌乳的司令部發信號說“母乳不夠了,母乳不夠了”,那麼媽媽的身體勢必分泌更多的母乳來滿足需求。

如果長時間地漲奶而不排空,相當於給司令部發信號說“母乳夠了,不需要那麼多了”,那麼媽媽的身體勢必減少母乳的分泌。




在廈門的朋友,待春暖花開時,我們兒童保健科也會恢復父母課堂,講授《新手爸媽必備技能》,屆時都會在兒寶幫平臺提前通知。

特殊時期,共度時艱。

祝願每個寶寶都茁壯健康成長~~



【關鍵詞】母乳,奶粉,按需,定時,餵養,奶,曬太陽,俯臥位,趴,運動,身高,睡眠,魚肝油,維生素,D,常備,居家,宅,家,誤區,新型冠狀病毒

如果您覺得有用,歡迎點擊關注並轉發,

擴散靠譜的育兒知識即是傳播正能量~~

——————兒寶幫主黃小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