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是冠狀病毒易感人群?不要怕

崔大夫教你建立“家庭防線”

崔玉濤,著名兒科專家。育學園創始人兼首席健康官,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從事兒科臨床和健康科普工作30 餘年,曾任北京兒童醫院NICU 副主任醫師、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著有《崔玉濤育兒百科》等20餘部育兒科普著作。

消毒篇

提到對付病毒,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消毒”。那麼,有寶寶的家庭到底要怎樣消毒,用什麼樣的消毒劑好?請看崔玉濤大夫給出的權威解答:

崔大夫說:

其實,有寶寶的家庭如果沒有接觸到疑似病例不應使用消毒劑消毒,但是應該室內定時通風。

戶外空氣質量較好時,早中晚均可通風,每次時間在15~30分鐘。戶外空氣質量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劃重點:非高危不必消毒,通風就好!)

如果必須使用消毒劑,可以選擇75%的乙醇(醫用酒精)或者含氯消毒劑擦拭地面、傢俱等表面,能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如果買不到75%的酒精,95%的酒精也可用於消毒,但是建議把95%的酒精稀釋到75%,之後再進行消毒。比如100ml的95%酒精,再加上25~30ml的純淨水,就可以當作75%的酒精使用了。

切記不要直接使用95%的酒精消毒!至於50°、60°的白酒,那肯定是不能用於消毒的。

(劃重點:酒精只能是75°的,90°的要稀釋,白酒不行哦!)

一定要記得使用完消毒劑之後,再用清水徹底擦拭一遍,避免消毒劑殘留在孩子可接觸的範圍內,更要避免接觸孩子皮膚,特別是手,當心消毒劑被誤食入口。

孩子的物品可以使用太陽光直曬或紫外線燈、紫外線消毒櫃,如果是餐具、奶瓶、奶嘴等耐高溫物品,也可以直接用沸水煮。只要溫度超過56℃,時間達到30分鐘,新型冠狀病毒就可以被殺滅。

(劃重點:用清水擦掉殘餘消毒劑,病毒可以被紫外線和高溫殺滅!)


洗手篇

這段時間,為了對付病毒,大家都學習了很多健康衛生知識,比如“七步洗手法”。 不過,小寶寶要怎樣洗手呢?他們會配合嗎?有些寶爸寶媽祭出了傳說中的殺菌神器——免洗洗手液和酒精棉片。看看崔大夫是怎樣說的:

崔大夫說:

正常居家生活,用清水給寶寶清洗雙手就可以了,如果實在覺得髒,使用洗手液或香皂,並用流動水衝乾淨,每次至少洗夠15秒鐘,這樣就可以了。

(劃重點: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夠15秒鐘就夠了!)

如果大人擔心自己和家人接觸到了疫區相關人員,或暴露在高危環境中,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和酒精棉片,但不建議讓寶寶常規使用免洗洗手液進行清潔,因為殘留的消毒成分很有可能被他們誤食,從而影響腸道菌群的健康。

(劃重點:酒精類殺菌用品對冠狀病毒確實有效,但不適合給孩子使用。)

防護篇

眼下口罩等防護物資集中供應防疫前線,普通市民能夠買到的數量比較有限,小孩的口罩就更難買了。那麼,寶寶到底要不要戴口罩?戴什麼樣的口罩才對?另外,一個口罩用一次就扔掉總覺得有點可惜。可是到底能不能用第二次?應該怎麼處理才能反覆用?用完的口罩要怎麼丟棄才安全呢?在這裡,崔大夫一次為大家講清楚:

崔大夫說:

口罩原則上是是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但如果是短時間內使用,如去樓下扔個垃圾或者出去買個菜,這樣的口罩下次還是可以用的,正面朝外摺好後放在紙袋裡就可以,下次再拿出來使用。

如果口罩使用的時間比較長,或者去過高危環境,接觸過高危人群,也就是說懷疑口罩被汙染了的,就得丟掉。不要用手觸碰口罩的正面,小心捏住耳帶摘下,用塑料袋密封好再扔掉。建議大家外出的時候不僅要戴口罩,還要隨身帶一個塑料袋裝廢棄的口罩。

用完之後的口罩扔進密閉的垃圾袋或有害垃圾桶,不建議用開水燙或者用剪刀剪開,在沒有防護知識的情況下這麼做,反而可能導致病毒擴散。

(劃重點:短時間使用可以正面朝外摺好,放在紙袋裡。去過高危環境的口罩要放在塑料袋裡密封,丟進有害垃圾桶。)

戴口罩是預防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並不是所有口罩都具備預防病毒傳播的作用,比如常見的紙口罩、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海綿口罩就不合適。真正對病毒有阻隔作用的是N95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劃重點:N95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對病毒有阻隔作用。)

那麼,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口罩呢?

首先,1歲以下的孩子是不建議使用口罩的,如果不得不外出時,可以適當遮蓋頭面部,同時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反應。以上建議僅僅是為了不得不出門的情況,比如去預防保健科接種疫苗等。最好的防護方法就是不要帶孩子外出。

1~3歲的幼兒選擇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即可,N95口罩的透氣性比較差,不適合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用。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兒童專用的N95口罩。

當然,如果實在買不到N95口罩或者醫用外科口罩,普通的一次性無菌口罩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的。

(劃重點:1歲以下小寶寶不建議戴口罩,3歲以下寶寶不要用N95,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兒童專用的N95。但這些都不是最好的辦法,最好是不要讓寶寶外出!)

生活篇

寶寶最好不出門,大人也儘量宅在家。可是還是不能避免需要出門的情況,比如有些大人已經復工,家人也需要去外面買食材,等等。外出回來,要怎樣做才能保證寶寶的安全?買來的食物和水果是否存在感染風險?要如何加工處理才能吃?聽聽崔大夫給我們的建議吧:

崔大夫說:

大人從外面回來要接觸孩子,保險起見,建議做好防護措施。大人在外面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各種病毒。所以,建議大人回到家第一時間更換衣物。注意,外出穿的外衣、外褲要脫掉,翻折起來,也就是內裡朝外,放在進門口處或通風的地方,不要帶到臥室裡。大人要用流動水和肥皂仔細洗手洗臉,然後再去接觸孩子。

(劃重點:從外面回來先脫外衣褲,翻面折放,放在門口或通風處,不要帶進孩子的房間。大人要先洗手洗臉才能接觸寶寶!)

至於外面買回來的食物,倒不用特別擔心。新型冠狀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的時間並不會很長,再有,我們購買的大多數食物都是有外包裝的,多數都是需要進一步加工的,所以從外面買來的食物本身存感染我們的風險並不大。

不過,這反過來也提醒我們,在外購買食物時,就要儘量選擇有外包裝的,水果儘量選擇帶果皮的,儘量不要選擇敞露在賣場的、即食的食物,比如干果、炸物、涼菜等。

當然,外出採買人員要注意嚴格防護,全程佩戴口罩,回到家儘快洗手、洗臉,然後把一次性外包裝袋及時扔掉,把食物相對乾淨的部分拿出儲存起來。

(劃重點:儘量購買帶外包裝的,需要二次加工的食物,慎買散放即食食品。採購人員注意防護,食物扔掉一次性外包裝再收藏。)

怎麼樣,聽了崔大夫講的防疫注意事項,大家是不是心裡更有譜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最重要的擁有科學防疫的知識作武器。讓我們一起學習衛生保健知識,保護家人和寶寶的健康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