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張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張大千 晚山看雲 1946

畫面中景的雲山腳下,隱現出一角城牆樓閣,雖著筆不多,卻匠心獨具,這正是詩中所謂的:“紅塵有事滿城郭”,與這紅塵中的城闕相對應的是在山水間隨波飄蕩的一葉扁舟,這舟中人的人生理念正是詩句“與世無求只好閒”的最好詮釋,兩相對應下,把古人入世、出世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諧地融合在了同一畫面之中,既加強了畫面的對比效果,也寄託了“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歸隱情懷。畫幅上方,畫家以俊爽奔放的筆勢長題沈周詩作。詩曰:“晚山忽忽看雲生,山有云生乃有情。未必丹山重似畫,只於此處看天成。隱居只在一舟間,與世無求只好閒。遠放江湖讀書去,還嫌耳目近青山。湖上新晴宿雨收,平頭艇(子)貼天浮。罌尊酌得三千觥,大醉去題黃鶴樓。樹裡平橋秋日長,風絲掠鬢晚生涼。紅塵有事滿城郭,野老還為靜處忙。信腳清溪細路斜,角巾捎落紫藤花。尋常記得相過處,口未應門先喚茶。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此畫為張大千壯年之作。其實,畫家正處於年富力強的創作巔峰期,正在作融合南北宗畫風的大成努力,因此體現在畫面上但見暖巒浮翠,元氣淋漓,令觀者為之心動。畫面佈局以高遠角度表現水村山郭的平遠之景,致力於描繪詩句中描述的景物以及林中隱居處的柴門茅屋,給觀者展現了一個可居可遊的理想活動場景。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與大千同期山水畫相較,此畫風格略顯疏放,主要用的是清初石溪蒼茫拙厚的禿筆法做皴點,設色上使用較多赭石、花青等色調,並用朱膘層層點苔,用花青渲染林木,畫面氣氛在暖調子中不乏清冷的逸趣,由此可見畫家在創作生涯中喜多方涉獵的探索精神。大千的山水畫從石濤入手而上溯宋元,石溪畫風所為不多,當時畫壇公推黃君璧為傳承石溪畫風第一人,所以大千也有意規避。但大家畢竟是大家,張大千偶一出手就不同反響,把石溪畫風演繹得絲絲入扣又不著痕跡。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此畫於蒼渾之中不乏明潔靈動的秀逸之氣,這也是大千的個性所在。在佈局上,將景物與景物之間的距離拉開,雲蒸霞蔚,群山綿亙,天高水遠,境界開闊,夕陽映照下的山巒水脈中充滿著蒼潤明潔的陽光感,給人以疏朗空曠的審美感受。觀其龍脈起伏,搭配映帶,顯然是吸收了北宋郭熙畫派的風貌又自開生面。林木茅舍的處理,極其深靜蘊藉,深得元代王蒙的意趣;那扁舟傲嘯的高士,則分明又是梅花道人吳鎮的絕唱了。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張大千《晚山看雲》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