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公共網絡發展規劃再梳理

358:公共網絡發展規劃再梳理

創建於 2019年09月18日

:什麼是雲錢包?

:用戶自組織,集結到一起,創新者、資金和傳統企業都會向用戶“投誠”。

:為什麼?

:在互聯網巨頭壟斷的背景下,創新者和資金創造了449萬個APP,按照平均每個APP投資100萬計算,投資總量超過4萬億。

但有幾個普通投資人和普通創業者做的APP能夠脫穎而出?答案是幾乎為零。

4萬億→449萬幾乎沒有人使用的APP→繼續燒錢維持。普通投資人的錢統統被燒掉,變成巨頭的養料。

而如果用戶完成集結,普通投資人支持的創新者,只需將50%的股權交給用戶,他們就可以脫穎而出。

創新者只需獲得十幾億資金,就可以在主要方向開創公共網絡,就可以獲得至少不低於傳統巨頭價值的50%。

十幾億→幾萬億以上價值(總價值的50%)。普通投資人的錢會獲得超預期收益,同理,創新者。

另外,社會也能走出低水平重複建設。

至於傳統企業,他們也在找用戶,他們遵循的原則是:客戶是上帝。

因此,當用戶完成集結,他們自然會向上帝“投誠”,接受上帝的管理和監督。

358.公共網絡發展規劃再梳理


:用戶如何集結?

:倒著看世界,轉換認知,分享翻倍。

358.公共網絡發展規劃再梳理


如上表,3000萬用戶中必然有萬分之一正在苦苦尋找投資機會的投資人。

萬分之一就是3000人,人均登記投資50萬,總量15份X1億,有能力新建15家全新的,向用戶投誠的新互聯網公司。

資金反過來又會吸引創新者來承接這些項目,這樣就可以使大家還沒有投入1分錢,就完成了資源的對接和未來利益的分配。

達到3000萬用戶,這些項目開工建設的風險已經消除。而這些項目的開工建設,又會促使整個市場的用戶看到公共網絡的價值,選擇做股東。

剩下的事情會變得水到渠成。

因此,請大家在分享之前,先想一想創新者需要什麼,投資人需要什麼,傳統企業需要什麼。

只有大家理解了別人的需求,大家才會只需要分享一個簡單邏輯——用戶集結,創新者、資金和企業會不斷投誠,直至全部。

如果大家都分享這個簡單的邏輯,那麼,公共網絡與智能社會的成功的概率是100%。

反之,大部分的人套用別人的邏輯,別人的概念,為了獲得獎勵,無所不用,則會將公共網絡置於危險之地。

公共網絡建不成,用戶不能完成匯聚,用戶不能完成身份轉換,那麼,你獲得多少獎勵,是不是都是數字?

所以,希望大家化繁為簡。只告訴邀請人用戶集結,創新者、資金和企業就會不斷投誠。

如果他接受這個邏輯,他自然參與,如果他不接受,那就不讓他參與。

因為越容易接受這個邏輯的人,理性程度越高。

前期,我們更需要理性的群體,只有理性的人,才更容易發現機遇,變成自覺自願的建設者。

只有理性的群體,才能影響理性的群體。理性的群體壯大,矛盾才能被消滅於無形。

提示:表內的項目與內容是下階段的新功能模塊。

:各種關於利益劃分的問題?

:你要理解以下三點:

第一,用戶完成集結,所有創新者搶著抱大腿,利益劃分會由大家說了算。

所有人說的利益劃分,實際都是建議,最終裁決權在所有用戶=市場。

第二,大家現在面臨的所有問題實際都源自信息不對稱。未來,消費款匯聚變為投資款,所有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第三,中國人多消費多少商品與服務,中國人就會多生產(多賺)多少商品與服務。貨幣並不會因為中國人多消費而減少;也不會因為中國人少消費而增加。你要盯著貨幣,錢就是有限的。如果你轉向生產能力,你就會發現:商業民主可以讓你花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產品與服務的提貨權。提貨權是無限的。很多時候我們對民主的態度是葉公好龍的,我們嘴上說民主是個好東西,但心裡往往認為民主還沒有10塊錢更有價值。但真實情況是,民主是自由思維的源泉,自由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創造力是財富的源泉,使財富取之不盡。

:是希望大家引導大家發現方法和機會。

因為所有項目都是分佈式的,都是由大家競標參與的,是一個個在法律上獨立的創新團隊,是一個個主動向大家投誠的創新團隊。

你有沒有想過?公共網絡有多少用戶,你願意和別人一起成為XXX項目的投資人?

你有沒有引導自己的朋友,這樣思考過?

我們有那麼多群,為什麼沒有人去這樣引導?去思考?

有的引導和討論是啟迪別人和自己的思維,會讓參與討論的人自己發現機遇,發現價值,變成建設參與者。

會讓參與討論者發現實現價值,提升效率的路徑,會讓參與討論者發現未來。

但我們的群內有多少這樣的討論?

我們有多少討論是引發大家建設性思考的呢?

問:公共網絡建設的速度?

答:公共網絡建設進入第二階段,即,我們需要拓展到普通投資人和創新者之中。

未來,要開發新功能模塊,通過新功能模塊讓登記投資人和創新者登記、分包各個創新項目。

創新項目延展出來了,每個平臺都有負責人,都向公共網絡輸送用戶和股東,公共網絡才能被社會發現與承認。

希望老股東能換思維,分享用戶集結邏輯:用戶中自然有創新者,創新者會自然向用戶投誠的邏輯。

如果不能轉換思維,我們以利誘的方式分享來的人越多,我們的速度反而越慢,我們的風險也會隨之抬頭。

簡言之,用戶控股公共網絡是智能化時代經濟循環的基礎,是大勢所趨。

但越大的趨勢,與傳統的衝突越劇烈,要降低這種衝突,需要每個人有急事緩行的心態。

需要每個人真正搞懂一個簡單的、完整的邏輯,傳播一個簡單的、完整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