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轶教授从走私穿山甲中发现新冠病毒,是否可以证实穿山甲是中间宿主?

Avrola™


从穿山甲体内发现新冠病毒存在并非管轶教授最早发现,而穿山甲是否为这次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也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考证。

最早公布穿山甲有可能为2019-nCoV新冠病毒中间宿主的应该是华南农大。2月7日凌晨,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成果,称在穿山甲身上发现的一种β冠状病毒与人类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相似度达99%,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那么,无论是华南农大在穿山甲身上发现的一种β冠状病毒与人类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相似度达99%,还是管轶教授从走私穿山甲中发现新冠病毒,是否可以证实穿山甲就是中间宿主呢?老杨认为现在还为时尚早,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科学进一步去考证确定。

例如华南农大只对外公布穿:山甲样本不是来自于广洲,并没有说明确切来自那里,据网上流传来自于马来西亚,但并没得到华南农大确认,而管轶教授的样本来源则明确为走私穿山甲,虽然没有说明具体来自那里,但据估计走私应来自于我国西南接壤的湄公河流城国家。而武汉华南市场是否有走私穿山甲出售?是否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同一批次?都需要进一步追源考证。

还有穿山甲所携带的新冠病毒又来自那里?是蝙蝠吗?在冬季蝙蝠极少活动的情况下是怎么传播给穿山甲的?是否还有其它的潜在中间宿主?是一个还是多个?它们之间的有怎样的联系等等一系问题都尚待进一步考证。在确定穿山甲是否是中间宿主这件事情上,就像确定一个犯罪嫌疑人最终是否犯罪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来证实。

但是,无论是华南农大的研究成果还是管轶教授的新发现,毕竟对新冠病毒的溯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离真相毕竟近了一步。


yc老杨话养生


专家教授虽然如是说,我可不这样认为。

1、穿山甲、蝙蝠屎,在中医药书中,都是药材。历来古人都一直在用,一直都未发现这病毒。而该病毒,未必是这些动物自己产生的,如果强行认定,凡是可能携带该病毒的物种都要消灭,那可不是保护野生动物,而是消灭该物种的做法了。

2、如果说不贩卖或食用这些野生动物即人类就不会感染该病毒了,那这说法,似乎也过于牵强吧?谁可保证这些野生动物会散布病毒于其他物种,而其他物种同样会把病毒散布在人类活动场所而被人接触而感染呢?

3、大家或许忘记了一个重大事件。这事件,可不是谣言,而是中国中央电视新闻台的报道。

2018年4月5日,中央电视新闻台在23时22分报道了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从猪的身上发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率达90%,并且制备了抗体疫苗。——注意,这是猪,与野生动物无关。

该年发现的病毒与现病毒名称一样,会不会是同一?同类?具参考价值性?而该已制备的抗体疫苗呢?为何这么大疫情,都不拿出来参考一下?武汉所的沉默,反而令人觉得意外。

当然,也有报道,在广州,该疫情发现不同病人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并不完全一致,有时会出现几个基因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此疫情定义的病毒具同一性。

水太深了,我发了许多次新闻片断,都说因内容方投诉而禁止。咱们还是自己看新闻图片吧。

请大家转发,扩散,恳请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鹏研究员出来说几句。


皇家师爷


我认为不能证实。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管轶教授所研究的样本来自几年前的走私冰冻体穿山甲,并不来自国内,而且虽然两组穿山甲的病毒序列组都和新冠病毒比较接近,但现在的问题是目前不知道这两组穿山甲携带的病毒来自哪里,会不会是通过某种方式接触到宿主,所以才携带了病毒,或者有没有可能发生突变以及和别的病毒基因重组才形成目前和新冠病毒接近的这个病毒序列组,

尤其是后者,对RNA病毒来说,这完全有可能。

所以,目前证据只能证实穿山甲是可以成为中间宿主的,并不能证实穿山甲一定是中间宿主。


每日医学科普


管轶教授从走私穿山甲中发现新冠病毒,是否可以证实穿山甲是中间宿主?

现在可以说,穿山甲是SARS-CoV-2从蝙蝠到人的中间宿主。

但是,实锤证据并非,至少不止是管秩的发现,而更在于华南农大和云南大学最新在在bioRxiv上发布的两篇论文。

华南农大:马来亚穿山甲中2019-nCoV样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早在2月7日,华南农大就对外发布消息称,他们发现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

2月20日,他们终于在bioRxiv上发布了他们工作的详细数据。

文章内容全面详尽,分别从基因序列分析、结构预测、动物组织学和病理学,以及血清学分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其中,最关键的证据是,他们从马来亚穿山甲中分离到的冠状病毒(Pangolin-CoV)与SARS-CoV-2在亲缘关系上高度一致,其中编码几种关键蛋白的E,M,N和S基因与SARS-CoV-2的相对应基因具有高达100%、98.2%、96.7%和90.4%的同源性。

特别是,病毒侵袭宿主细胞的S蛋白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穿山甲冠状病毒与SARS-CoV-2几乎完全一致,血清学证据也进一步确认了这种一致性。

基于充分的证据,作者推断,SARS-CoV-2极大可能蝙蝠冠状病毒与穿山甲冠状病毒在感染同一生物时发生了重组的结果。

云南大学:穿山甲冠状病毒与2019-nCoV的同源性

同时,云南大学也在bioRxiv上发布了他们所做的马来亚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与2019-nCoV同源性的分析文章。

结果发现,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马来亚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与2019-nCoV和另一种被称为BatCoV RaTG13的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1.02%和90.55%。

作者认为,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是2019-nCoV和RaTG13的最近的共同祖先。

其中,与RaTG13相比,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的S1蛋白与2019-nCoV有着更高的同源性。

三者同属于SARS-CoV-2病毒组,大致相当于说,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与2019-nCoV属于堂兄弟,两者与RaTG13冠状病毒之间相当于堂叔兄弟。


而与RaTG13冠状病毒,2019-nCoV似乎是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的嫡亲后代。

他们独特的发现在于,在涉及感染人类细胞的S蛋白的五个关键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上,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和2019-nCoV完全一致。

作者认为,这表明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毒具有与2019-nCoV相似的致病潜力。

总之,近来密集发表的充分证据表明,几乎可以实锤:

穿山甲就是引发COVID-19疫情的2019-nCoV的中间宿主。


挣脱枷锁的囚徒


不能,目前只嫩好证明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之一。

现在还需验证两个问题,第一,是新发现穿山甲上新冠病毒与人体上的新冠病毒经过深度检测后,相似度是否为100% 这很重要。第二,穿山甲是否能保持长时间不发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