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份清单!村(社区)变成"代销店",干部当起"代购员"

本报讯(通讯员 黄二甫) "大米、洗衣粉、牛奶、食用油、卫生纸……"自疫情防控"四级隔断"以来,在通城县隽水镇铁柱村村委会的"日用品代销店",每天一大早,村干部们手拿着一张清单,核对代购回来的生活物品,清单上写满了该村村民当天所需的物品。

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份清单!村(社区)变成

铁柱村干部在清点代购回来的物资

"按照清单上的数核对后,安排专人将代购物品逐户依次分发,避免群众聚集。"铁柱村支部书记李杰说。

"吴书记,我家没有面和纸了"" 吴书记,我家没有米和油了"……2月19日一早,隽水镇和平社区支部副书记吴勇就接到许多居民打来的电话,他一一详细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立即赶往附近的百佳兴超市。

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份清单!村(社区)变成

购完居民所需生活用品送到居委会,再由各网格配送员配送。吴勇自己负责医药公司小区居民的物资配送,他将物资装上摩托车,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小区,忙完已近12点。

"老汪,你要的牛奶和食用油给你买来了,出来拿吧。"2月19日,古龙村网格员李剑烽给村民汪岗达送来了生活物品。原来,昨晚李剑烽收到一条微信:李主任,能否帮我买点牛奶和食用油?微信是居家隔离村民汪岗达发来的,李剑烽看到微信后,立即将信息转给村代购员,今天早上物品一到,李剑烽就给他送来了。收到物资,汪岗达心里涌起一股暖意,对正在做饭的妻子说:"村里干部真是为咱费了心,一条微信就给我买好东西送来,以后我们要买什么东西就不用愁了"。

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份清单!村(社区)变成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感染传染情况,隽水镇各社区、村严格实行"四级隔离"管控,坚决杜绝无关人员外出、串门及聚集。但是居(村)民的生活问题如何解决?

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一份清单!村(社区)变成

隽水镇各社区、村成立了代购小组,居(村)委会专门腾出一间空房,作为存放生活物资的临时"代销店",社区、村干部自发当起了群众的代购员和配送员,义务为群众跑腿。村民有需要,只要一个电话、一个微信,第二天这些东西会送到村民的手中。

"通过采取'集中代购、送货上门'的方式,既有效防止群众聚集,又满足了群众生活需求。"古龙村支部书记谌祖豪说。

"社区干部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为保障我们的生活东奔西跑,我们感觉安心的同时心里也暖暖的!"和平社区居民朱永固说。

目前,隽水镇19个社区、村14万多居(村)民享受社区、村干部"代购"的福利,足不出户,却能获得日常生活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