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什麼方法?

小譚二哥VLOG


我是一個畢業工作一年多的人,書讀了接近20年,我想從孩子角度回答,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1,首先,在孩子還比較小很多事情想不清楚的時候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此處說的習慣包括專注度,思考的習慣,並教導孩子道德要求,讓他們形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在孩子開始可以溝通時,告訴孩子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責,提供基本的條件,會協助監督孩子的成長但是不會強迫他做不喜歡的,要進行有效的溝通,很多事情要讓孩子有意識,比如金錢意識等。

3,對孩子更多選擇引導,不去強力阻止,除非發現孩子方向不對。十幾歲正是叛逆的時候,父母說的話很難聽進去,這個時候有效的溝通和引導就格外重要,給孩子必要的空間,樹立責任意識,為自己行為負責。

大概就是這樣,我自己從小受到的干涉並不多,只是小時後家裡條件不好,沒辦法,讀書這麼多年,其實覺得讀書工作還是蠻辛苦的,當然辛苦會提供很多成長,希望與大家共勉。



教育領域前行者


教育孩子時,我首先保持冷靜。

我想知道提問者說的是教育學生還是自家家子?在這裡我來回答教育自家孩子吧。

我兒子小時候(三歲以內),我給孩子買了很多識字認物卡片,教他讀,認。他特別喜歡。又買了《哪吒傳奇》、《葫蘆娃》等童話故事書和碟片給他講故事,給他播放碟片。

我是想給孩子幼小的心靈播灑善良、正義、勤勞、向上的種子。

孩子小,喜模仿。有一天,兒子跟我說:“媽媽,我就是哪吒”。看來童話故事對孩子影響挺大。

再大一點,四、五歲時,我把兒子送到學前班。書包是空的,我就是讓孩子和小朋友們玩,沒讓他學文化知識。當時學前班的孩子比我兒子都大兩歲多,是準備上新一年的孩子。

  • 和比自己大兩歲的兒童玩,孩子學與人交往,學課堂常識。不讓孩子寫字(書包是空的,不帶本子和筆。我和老師特殊交待過,我兒子就是和小朋友來玩的)。

六歲時(虛歲),我把他送去長托幼兒園上學,鍛鍊孩子自立能力。

在幼兒園期間,孩子進步特別大,開始學文化知識,學的也快,老師說“這孩子教啥會啥,好教”。

接下來七歲(虛歲)上小學一年級,多少有點早,北方都是這個年齡入學。

小學期間,我沒有操心孩子學習,只是告訴孩子尊敬老師,和同學和睦相處。沒給孩子補過課。

假日裡領孩子去遊樂場或動植物園讓孩子長見識。也帶他去旅遊,讓他見世面。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孩子寫作文有話可寫,不是憑空編造。

初中階段孩子貪玩,我也沒在意。我的原則是,孩子學習跟上就行。孩子在家自己洗衣服,做簡單家務。有時候做飯。升入高中後,孩子也做家務。我兒子懂事,從來沒有因為“犯錯誤”讓老師找家長“談話”。

我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講道理,像朋友那樣和孩子談心。我不打孩子,孩子一點都不皮。

現在我兒子上大學了,我只告訴孩子不行掛科。要學真本領。

我教育學生時候多,對自己的孩子只掌握大方向。一些細小的事情,我都忽略。孩子的成長進步是老師培養的。我感恩孩子的老師。


星辰燦爛


光蔭如梭,不經意間孩子從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孩子是大人的“複印件”,所以我們也要注意什麼樣的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相信每個媽媽都有一本育兒經,現在我把我的家庭教育心得分享一下:

\n

我有一個4歲半的女兒,聰明、愛笑、活潑可愛,總之讓我覺得很省心,我和爸爸一直注重習慣培養,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好的學習習慣。

\n

首先,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發展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要了解孩子每個年齡階段培養的目標,我每個階段都會給孩子制定教育計劃,比如:2-3歲體育活動目標達到什麼程度,語言活動目標達到什麼程度,生活潛能、認知活動達到什麼標準,社會交往潛能達到什麼程度,然後根據每項設定好的目標找方法,提倡孩子玩中學,學中玩,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遊戲、創造一些機會落實我們設定的目標,這樣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n

現在女兒上幼兒園了,我會結合新學期家長會上老師的教學計劃,給孩子制定本學期的教育目標,然後分解、實施,定期進行總結,找不足、改善、再總結,我會給孩子制定生活作息時間表,這樣孩子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候出門上學,什麼時候學習都很清楚,剛開始可能需要大人的督促與提醒,但過一斷時間她自己就會養成習慣了。

\n

播種一個行為,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性格,父母是孩子的好老師,做好榜樣,帶好頭,對待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有責任心,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走進去會其樂無窮,孩子就像一本書,讓我們認認真真的讀,讓孩子成為我們的珍藏版!


目分135067701


由於孩子思想意識還沒成熟,往往很多事情都因自控能力特別差,需要正確引導和適當的督促,孩子漸漸也會懂事,養成各種好習慣。我現在說說我的方法吧。

1,以身作則

我認為無論教育孩子哪些方面事情,父母都要以身作則,樹立身教勝於言教的思想。

以前我家孩子放學一回家就要看電視,叫他去做作業,他也無心做,這往往因為孩子一進家,我們大人就在看電視,孩子心裡能不想嗎?於是我們大人改正,避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孩子在做作業學習時間不看電視。沒有多長時間,孩子就不嚷嚷要看電視了,而且回家做作業都不要大人催了。

家長以身作則,在生活中有許多影響孩子的行為,如大人把自己房間整的井井有條,乾乾淨淨,孩子也會學著把自己房間書、被、衣服疊放的整整齊齊;孩子溫習功課,做作業,我們大人也在旁也看書學習,孩子看到大人都在學習,自己也更加專心地投入學習了。所以,以身作則不僅是孩子最好的傍樣,還讓孩子養成了各種好的習慣,為孩子成長開了一個好頭!

2,受懲罰讓他不再依賴

我們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情,孩子上學早上要喊,中午要喊,一天不喊就賴床不起。孩子小的時候也是無所謂的,在越來越大的時候,還要你老是喊,孩子已經產生了依賴的毛病。我就跟孩子說,明早晨我就不喊你了,靠你自己起來。結果孩子睡過了點,到學校受到老師懲罰,站教室後面一堂課。孩子回來後說:“太丟人了,站了一堂課,明早晨一定要按時起床。”第二天孩子真的按時起床了,以後每天都是按時起床。所以,有些情況下要適當地讓孩子受到懲罰,叫他凡事不要太依賴,養成自覺的習慣。

3,讓孩子勞動,體驗生活

家長對於孩子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學習不努力,我是工人,我時常叫孩子參加勞動,在勞動中讓孩子體會,有知識和無知識的區別,有知識幹輕鬆技術活,無知識幹又苦又累的體力活,並且對孩子說,將來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如果沒有知識,就是幹個普通工人也幹不掉了。勞動對孩子學習促進非常大,你家有不好好學習的孩子,請帶他到建築工地抱磚去,一天10個小時,幾天一干,他就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

以上就是我對教育孩子幾點體會,但是我認為最好辦法就是身教,身教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不僅僅是我講這幾點,還有很多條理、習慣方面的事情,都需要家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對任何事認真負責任,以認真負責來影響孩子。只要家長堅持言傳身教,反覆強化,不斷鼓勵和引導,你的孩子一定會成為好孩子!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對於教育孩子,也談不上什麼好的經驗,就是想把我的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懷大寶的時候,生活在北京,那時候接受的理念就是要從胎教做起,按照科學的育兒方法,先進的教育理念,把孩子養育成人。我也是這樣做的,按時做胎教,懷孕的時候的一切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為重,生下來以後也是按照科學的方法養育。

可是,在孩子2歲多的時候,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們來到了雲南的一個小鎮上。在這裡,我的教育理念完全被顛覆。這裡的孩子都是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放養,自然成長。我教育出來的孩子雖然各方面發展的都很好,可是生存能力,跟這邊的孩子比就差遠了。

這就讓我開始思索教育,是否要全方位的去教育孩子?讓孩子長大以後能夠適應各種環境。不能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朵,要能夠經受住風雨,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茁壯成長!


育兒之重生


可以說,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身上的絕大部分問題,都會在家長身上找到原因。而解決問題的根源在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我分享幾點自己的經驗:

1,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相信孩子

自從做了媽媽以後,我就沒有停止過在育兒領域的學習,在跟孩子的相處上,經常能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最近我兒子參加了口才培訓班,每天都要錄練習的視頻,發給老師,一開始需要糾正某個發音時,經常要重複十來遍,慢慢的每天只需要重複兩三遍,甚至一遍就能錄好作業。

有一次我誇他:最近練習的越來越好了。他說:媽媽,只要你相信我,我就能做的好,只要你喜歡我,我就能做好。只要你愛我,我就能做的好。

當時,我就愣住了,驚訝於五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能很多大人都沒有意識到,“只要相信孩子,喜歡孩子,孩子就能做好”,這就是最簡單卻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事實上,很多家長的教育是相反的,他們會說:你做到什麼什麼了,爸媽才會相信你,你做到什麼什麼了,爸媽才會喜歡你。

題主說,孩子沒有專注力,沒有耐心,就讓你很頭疼,如果你真的相信孩子的話,就不應該焦慮頭疼了,而是接納孩子的一切,耐心陪伴他,讓他快樂起來,問題就解決了。

2,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對家長來說,孩子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就會對孩子報以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各方面都是優秀的。但是,當孩子的表現,讓自己不滿意事時,一些家長就會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表現出太強的控制慾,甚至對孩子的評價有失偏頗。

帶著失望的情緒,家長就會忽略孩子身上的有點,而是給孩子一個徹底的差評,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籤。

殊不知,家長對孩子貼的標籤:“不成器”、“沒耐心”、“數學差”,等等,這都像法官判的結論一樣,孩子對父母的話深信不疑,孩子相信了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那麼只會不斷強化和驗證這個標籤,而不是去對抗和修改這個標籤。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是孩子成長的風向標,自己如何評價孩子,那麼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就會中小相應的種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孩子發展的推手。

所以,家長們,請用認同和鼓勵代替批評。

3,如何進行好習慣的培養

首先,身教大於言傳。你想讓孩子養成什麼好習慣,最好是自己先擁有什麼好習慣。比如,我培養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之前,我自己就不太擅長整理和收納,那我就跟孩子一起學習如何把自己的東西整理的有序,每次用完都物歸原處。在這過程中,我跟孩子都有收穫和成長。

比如,我學習了時間管理,就把怎麼用番茄鍾和如何吃青蛙,都教給了兒子,他會覺得像做遊戲一樣好玩,對時間的管理和把控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每天都會提醒我:媽媽,你的青蛙吃完了嗎?

如果家長不愛閱讀,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就得自己先喜歡上閱讀才行,兒子幼兒園去年開始要求每天親子閱讀,在那之前,我也重視孩子的閱讀,但並沒有每天進行。從老師佈置作業後,我每天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然後就一直堅持下來了,現在已經養成習慣,孩子也可以自己看書了,遇到不懂的不會的地方就問我。

其次,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比如,每次孩子讀完書,我都會讓他給我講講書裡講的是什麼。他基本都能講出來個大概,有時候我會就裡面的某個點再問他,不管他說什麼,我都鼓勵他。這樣,他閱讀的時候就有個動力,知道讀完,要講給媽媽聽的,這樣下來,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有了提高。

另外,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知識,我也會讓他教教我,他就真的像個小老師一樣,來教我這個學生,我相信,教是最好的學。

4,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的注意力的的時間本身就是很短的,一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也就1到2分鐘,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注意力有3到5分鐘,三歲以上的孩子可能五分鐘到六分鐘,

甚至到了8歲左右的孩子,可能他一次性的有意注意的時間能達到10分鐘。所以我們說孩子越小的時候,他的注意力的時間越短,這是由他的神經發育決定的。

那麼如何培養他的專注力呢?

首先,要讓他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情,不要刻意地去打斷他,有的時候我們家長會說:寶貝兒,你看這個好玩,你看那個好玩,這實際上是無意中就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還有一種情況下,就是當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不要總是害怕他沒有吃好喝好,一會兒喂個水果,一會兒喂口水,一會兒問問他餓不餓,一會兒問問他冷不冷。這些也都在破壞他的專注力。

所以當他認認真真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管住自己的嘴,陪著他,去看他做就好了。這是培養孩子專注力最好的方式。

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家長要讓他學一樣東西時,一定讓他選擇他愛喜歡的,他感興趣的。並且在他學的過程中,鼓勵他堅持下去,這時候也是培養他專注力最好的方法。

總結,在親子教育這條路上,每個家長都應該不斷自我成長,自己越來越優秀,孩子也會被你影響,越來越優秀。


豬豬豬肉脯


關於教育子女,真的是一件很玄奧的事,有時候成長的動力,未必來自於正面。

我這裡有三個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怨念?

昨天來家裡幫忙維修電路的裝修師傅跟我說了他的故事,期間幾次驚掉我下巴,因為確實讓我覺得匪夷所思,但是裝修師傅老實的相貌和樸實的言語,讓我不得不相信他說的是真的。

他和他老婆出來打工離開老家四川已經20多年了,他們有三個孩子,都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幫忙帶大。老大北大畢業,如今已經工作好幾年了,每個月都給奶奶爺爺寄幾千塊錢,老二正在北大讀書,而老三今年高三,成績全校第一,目標也是北大。

從裝修師傅開始講述這段故事時,我的嘴巴就沒合攏過,什麼時候北大學生這麼不值錢了,滿大街都是的感覺。但是老師傅在講這個故事時,臉上卻沒有一絲高興的笑容,有的只是歉疚和遺憾。

原來他們夫妻在外地做裝修,還是賺了很多錢的,老師傅說:“教我裝修的師父,現在都在我的裝修隊裡,跟著我幹。"說到這裡他臉上有掩飾不住的自豪,他說07年的時候,他已經在老家買了兩套房子,又在昆明買了兩套房。家裡不缺錢,孩子讀書的費用不用愁,不過現在三個孩子見到他們就像是陌生人,都和奶奶爺爺親。

實際上講到孩子的時候,我看到老師傅眼裡充滿了茫然和陌生,也許他們自己也沒想到孩子能夠考上北大這樣的學校,語氣裡絲毫沒有自豪和驕傲,就像在說別人的事一樣。我唐突的問了一句:“孩子們從小沒有得到你們的關愛,會不會有些怨恨你們?”他沉默了很久,對我說:“我能看的出來,他們對我們還是有怨氣的。”說完以後,老師傅再也沒有說過他孩子的事。

原來怨念,也能產生可怕的動力......

貧窮?

這是一檔綜藝節目,裡面介紹了一個剛剛考上清華大學的孩子。

這個節目裡,孩子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我現在才知道,我家很有錢。”

原來這個學霸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貧窮的生活環境,讓孩子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窮人。

父親是某公司董事長,卻謊稱在省外打工,縮衣節食給家裡寄錢供孩子讀書。

母親也有自己的公司,卻在家裡教孩子如何在貧窮的生活中活的更有尊嚴。

孩子勵志用學習改變生活。

最後他如願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學校,卻得知自己的家庭並不貧窮,甚至於十分富有,這就像個笑話,以至於就連他自己都忍不住笑場。

後來主持人問了孩子的父母,為什麼要這麼做?原來孩子的父母堅持認為,貧窮就是最好的教育資源,他們只不過是合理的利用了這個資源而已。

我覺得能把那麼聰明的孩子一直忽悠到考上大學,這樣的父母真的可以頒給他們一個奧斯卡。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貧窮確實能讓人奮發圖強。

報復?

我有一女性朋友,孩子特別有出息,現在人在瑞典工作生活已經很多年了。聽說這孩子考試從來都是第一名,對於學習成績相當的偏執。

我很好奇,就問了我這女性朋友,是怎麼培養孩子的,我也取取經。我那女性朋友卻笑著說:“他這麼偏執於學習成績,可能是出於報復心理吧。”

聽她講完她的故事,我才知道,原來啊,我這女性朋友的前夫,在家裡最困難的時候,選擇了離婚,拋棄了全職在家帶孩子的她,還有他們的孩子。

當時我這女性朋友在家做全職太太已經很多年了,基本和社會脫節了,為了撫養孩子,竟然自己從新抱起了專業技能的書本開始自學,後來也找到了工作,獨自把孩子給拉扯大了。

不知道孩子是從小受到母親這種獨立自強、永不放棄的精神影響,還是出於對那個不負責任,拋妻棄子的混賬父親的報復,孩子一直在證明自己,他可以代替父親給她母親更好的生活。

他做到了,如同狠狠打了那個混賬父親一巴掌,現在他和他的母親都過的非常好。

有誰能想到,原來“報復”也能使人產生巨大的動力,甚至改變人的一生。

還是開頭那句話,教育是一件很玄奧的事,孩子成長的激發點,未必來自於正面事件或情緒......


學海壹葉帆


我家兩個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是老師和同學公認的最聽話最懂事的孩子。我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好是壞,因為還沒有上小學不知道以後該怎麼教育,先說說目前的教育吧。

1.培養一個好的閱讀習慣,我家是從一歲左右就開始看繪本了,每天堅持看幾本,所以現在沒事做的時候就會自己去看書,有個好的閱讀習慣對以後上學了會有很大的幫助,至少不會很排斥看書。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有人說懶媽媽才能培養出勤快的孩子,的確,有些很簡單的事情我不想做的時候就會讓他們去做,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前閨女寫作業都是我陪著寫,後來我就告訴她,這是你自己的作業應該你自己獨立完成,從那以後她就不再讓我看著寫了,反而作業寫的更快了。

3.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他們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的,作為什麼樣的決定就得承擔什麼樣的後果。比如姐姐經常會打弟弟,現在我都會讓弟弟打回去,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不是故意的要說對不起,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禮貌問題吧。天冷的時候孩子不想去上學,我就在上學的路上跟她說,你看街上這些交警,環衛工人,他們都已經開始工作了你們才起床去上學,上學就是你們的工作,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教會他們責任感,所以現在去上學從來沒有磨蹭過。

4.學會愛。這個就比較抽象了,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這個陪伴是指全身心的陪伴,而不是一邊看著手機一邊敷衍孩子,那樣的話還不如不陪,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愛,每天早晨親親他告訴他我愛你,晚上抱抱他跟他說晚安,時不時的跟他們一點小驚喜,相信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性格也會開朗很多。


堅強不過是逞強罷了


我受益的經驗是陪伴孩子讀書。

父母讀書給孩子聽,在孩子享受讀書樂趣的時候,講故事的人是會和語言的樂趣、故事的樂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大家也許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書給孩子聽。這是最好的親子連接,它們和快樂的記憶一起留在心中。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時候說教沒用,不如繪本效果好。我想對孩子說的話,全都通過唸書傳達給她了。進入互聯網時代後,更有必要念書給孩子聽。

在家裡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光是最快樂的陪伴,我的孩子從半歲以後開始接觸繪本,現在三歲,已經習慣了睡前閱讀。讀的最多的書可以一字不差的背出來。孩子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很快就能說順序正常的句式,自我需求的表達非常明確,我相信是閱讀的作用。


慢活丁丁


教育子女,從來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有人崇尚棍棒教育,認為“棍棒下出好人,我當年就是這樣長大的”,有人反對打罵,提倡溫柔育兒。父母們不知道如何選擇,兩者好像都有理。

針對這一情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提到了一個概念:

孩子教育要分年齡段,不同階段的方法要不同,絕不能顛倒,總的來說,就是小時候鬥勇,大了就要鬥智。

Ø 鬥勇:就是樹立威信,在懲戒中讓孩子有敬畏之心。

記得我小時候,鄰居家的哥哥非常調皮,不是弄壞別人的莊稼,就是趕跑人家的雞鴨。只要有人給他父母告狀,他爸那根小手指粗的藤條就一定會打得他滿院子跑。後來,只要他爸拿出小藤條,他立馬下跪,表示再也不敢了。

這就是威信:讓孩子知道怕,他才會收斂,這其實更是一種及時的保護,避免日後闖出連父母都收拾不了的大禍。現在有很多孩子對父母長輩都不夠尊敬,撒潑打滾、辱罵父母......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沒有樹立威信,讓孩子缺少了敬畏之心。

孩子都不怕你,又怎麼會尊敬你。而這個怕,就是幼時必要的懲戒。

現在有些家庭太過溺愛,在家裡不捨得對孩子說重話,生怕嚇著孩子。在學校,孩子犯錯被老師批評了、罰站了,家長還急匆匆地跑去學校“要說法”。學校可能會因為息事寧人給你一個說法,但你縱容下長大的“小霸王”,卻會在成年後,被社會狠狠地教育。

所以孩子小時候犯錯,我主張是該打就得打,不能一味放縱,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而不是亂打,變成家長沒有目的的發洩。

首先,父母得讓讓孩子清楚,做事的邊界在哪裡,一旦越過邊界就得受罰。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孩子就會自己掂量輕重了。

打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怕,而絕不是為打而打。動手時,還得避開孩子的重要部位,比如頭面部、腹部等,注意下手的輕重。

所以,不管是用武力讓孩子有敬畏之心,還是給孩子立規矩,都要越早越好。

此時孩子小,適應快,也不會記仇。管教孩子要從小循序漸進,懲戒和規則都不能動搖,孩子習慣這種教育方式後,遇事就不容易出現偏激行為。

如果反過來,小時候對孩子溺愛,等到孩子大了,父母看到其他孩子的乖巧懂事後,突然變得嚴苛起來,孩子就會很難適應,容易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鬥智:就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教育和溝通的方式,說話要點到即止。

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不能是靠“打”和“立規矩”能教育好的了。他們的自尊心都比較強,不要說打,如果說多了重話,孩子要麼和你對抗,要麼離家出家,甚至做出不計後果的傻事來。

李玫瑾教授曾說: “孩子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

孩子越大越煩父母嘮叨,因為他覺得父母講的,翻來覆去都是些老話。所以,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家長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在理解和接納的基礎上再提出建議,孩子更能容易接受。

我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上初二了,青春期的女孩子都對美有了更實質性的追求。有一天,她無意間看到女兒的書包裡有一支口紅。作為媽媽的她很震驚,腦海裡一下子湧出了很多的聯想:她哪裡來的錢買口紅?她每天都回家的,什麼時候會用口紅?她這麼愛美,是不是早戀了?一連串的問題迫使她想急切地抓住女兒問個明白,但又怕影響了母女關係。深思熟慮後,她換了一種方式來了解這個事情。

首先,她誇孩子懂得愛美了,說明小姑娘長大了。接著又說,自己當年也曾有過愛美愛打扮的經歷,和孩子站在了同一戰線上後再給出建議,孩子自然就敞開了心扉,和媽媽聊開了。

所以同一件事情,換個處理的方法,收效會大不同。

青春期的孩子有較強的自尊心,但也想突顯自我價值,這個時候,父母在孩子面前示弱是有好處的。

和孩子一起出國旅遊時,讓孩子充當你的臨時翻譯官;讓修理簡單的小家電,幫助做做家務等,都能讓孩子在生活中找到“被需要”的幸福感。

時代在發展,我們也要做成長型父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掌握好家庭教育中的“鬥智鬥勇”,家長和孩子都會受益一生。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