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討論:教育按下暫停鍵,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日,朋友圈裡有位陳立老師在公眾號陳立教育圓桌發表了一篇文章傳閱甚廣,這篇文題目是《我們對於教育的認知被這次的疫情扒了個一乾二淨》,認為面對疫情,被扒光的不僅是教育的認知,更有家庭教育的蒼白和無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薄弱,以及家校關係的畸形。感興趣的校長可以搜索下原文,因為文章引發了很多討論,這裡和校長們做個分享。

簡單總結一下,文章主要說了兩個方面:

第一、作者認為“停課不停學"成功的將所有的學生與家庭拉入了“學習即書本,教育即講課”的怪圈。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所有的線上培訓機構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了線上教學,所有的學校都積極召集教師進行網上授課,朋友圈肉眼可見的家長、老師孩子們早起晨讀,一份比一份嚴謹的課表迅速新鮮出爐。"

而他給的很多建議,比如讀書、寫日記、學技能、瞭解社會等,覺得任何一樣都比拿著課本裝模作樣有實效。

第二、作者認為在此次疫情中,“教育”真的應該停一停。

“從書本走出來,從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的課堂走出來,讓學生們看看真實的社會;從“背猴子”中走出來,給全國的家長一份高質量的家庭指導建議,讓家長迴歸第一教師的角色;從教與學的桎梏中走出來,讓家庭,社會,他人都成為孩子的老師,讓他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認識生命。”

文章目前已經接近10萬+了,很多家長看到這篇文章頓時覺得醍醐灌頂,受益頗多,也有家長覺得不符合實際,過於理想。我們一起來探討下。

首先,我們來看好評。

好評1:

深度好文!疫情事件本身的教育意義不是能用三五年書本知識替代的,人生也許只需要這麼一件事就能開啟或改變一個孩子的認知。“暫停”用心聆聽身邊人身邊事,真的會有太多發現與意外收穫了。這些都是隱形財富,讓後續的路更清晰更穩健更有效更成功!


好評2:

這篇文章寫得好!贊同!就以往來說,這也是寒假期間。沒有什麼變化。就現在疫情來看,開學會延期,但此時此刻,正值假期,家長們停工在家,正好是難得的一段親子時光。家長們可以盡情享受這段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和孩子共同關注疫情,瞭解國家在大事;共讀一本好書;共看一部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劇;合作一幅字畫;彈奏一首好曲子……對孩子來說,是一段多美好的回憶啊!


好評3:

文章寫得太好了!所謂生活處處皆教育,比如當下疫情的發生,全社會全力以赴共抗疫,偉大的中國強大的應對和調配能力……這背後所透射出的諸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生命教育、科技興國、責任擔當……無處不體現教育的功能和責任。

這麼好的契機該如何引導全社會、家長、學生、每一個社會人去反思、沉思,這個時候教育部門的責任和擔當應充分體現!可偏偏包括教育部門及教育者自身卻把教育狹義地理解為學習、考試、學知識……什麼停課不停學,茲引為這就是一個誤導導讀“教育”的偽命題!難導關注時事、引發思考、親子陪伴、互動共情、自主閱讀、興趣發展……就不是學習?

多了就不列舉了,總之,這類家長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全盤接受了作者觀點,並對現行的教育制度做了內心深處的否定,提出生活處處皆教育的普世觀點,提倡親子關係,互動共情,認為學習考試是大坑。

那麼有沒有反對的呢?其實還不少:

比如這位駱駝樹下面的一條來自蘇老師的留言:

很多人呼籲,把時間交給孩子,假期不要上那麼多的課。雖然網課開學,按規定不能講新課。可是,對於學生群體來說,自由時間越多,越能拉開距離。自覺的孩子,怎麼都能學,水平高的家長,能夠很好的規劃孩子的學習。可是,大部分不自律的孩子,完全依靠學校和老師,這樣的假期,對他們的學習影響是致命的。回到學校後,會發現,好的學生更好,差的學生已經不能再差了。教育的複雜與差別,就是因為很多不在一線的專家,好像都是大道理,其實根本不接地氣。

有位家長說:“教育可以轉型,教育可以改革,教育可以減壓,但教育不能停止。如果沒有樹立學習制度,哪個孩子可以堅守,沒有標註,哪個孩子可以盡心盡力去做,沒有老師樹立標杆,哪個家長知道怎麼監督孩子們的完成水準?”

更有家長直接怒懟:“請問大師,中考考這些嗎?還是高考考這些?我們如果去做你說的那些,別人學習超越了我們,我們可以到教育局門口現場展示炒菜嗎?”

其實,陳立筆下的疫情期的所謂的更高質量的教育,是需要貫穿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的持之以恆的家庭教育,可癥結是,放眼全國,有多少家長有時間有能力有質量親力親為?家長們或許奮鬥在抗疫一線,或許奔忙於返工路上,後方能有老人安生的照看孩子已是奢侈。當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和解決方案時,不如就去適應這個社會的評價機制吧。

這時我想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句話:“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再深入一點,2020年,脫貧攻堅的最後階段,"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你的教育觀再理想,當人民被生存壓力裹挾著停不下來時,這一切也都海市蜃樓。生活容易時,教育也會隨之容易。

上面兩方的觀點,沒有對錯,只是大家所處的位置、環境、認知不同,所以對教育的理解也會有偏差,畢竟教育的地域差異性,也是眾所周知的。

在所有評論中,有一位老師的留言獲得高贊,她沒有表示反對與否,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的環境給予了一定的建議:

自控力”不是人人都有的。線上課程鋪天蓋地,免費教學熱火朝天,作為孩子的家長,請你冷靜,再冷靜。看看你孩子的周圍,有沒有適合他開展學習活動的環境,再看看孩子生活的環境,有沒有營造出安心學習的氛圍,再看看你家的學習氛圍,是否有意識地培養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以上幾點都可以及格,不妨做一個學習計劃,再去選擇適合孩子的網課,哪怕它沒有給你免費。如果可以,孩子學習的時候你也學習,孩子看書的時候你也看書,孩子寫日記的時候你也動動筆。否則,疫情過去了,你暴躁的脾氣過不去,孩子良好的視力回不來。

“停課不停學”是在告訴大家:不要以延期開學為虛度光陰的藉口,學習是任何時候都應該堅持和繼續的事情。同時提醒大家,量力而行,靜心去噪,也許我並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但我的擔心,希望你能聽到。

客觀來說,文章作者在疫情期間對教育的冷思考是值得尊重的,也值得我們校長們去思考,教培機構在疫情期間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就像有位留言所說:“作者文中推薦的那些“這樣做”都很好。不過,事情都有兩面性,尤其教育是一門集大家,百科全書式的學問,種類繁多,應試只是其中一類。而每個學生的需求卻不同,各地提供的線上課只佔一天的小比例時段,在其餘時段孩子們依然可以進行作者的“推薦做”。對於部分有應試需求的孩子在線課是實用的,可以緩解學生甚至家長的應試焦慮,

在線課只是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選項。

在線教育只是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選項!多麼清醒的認知,我想給這個家長點個讚了!

作為教培行業的媒體平臺,我們的背後是幾十萬教培行業從業者,我們也希望中國的孩子能夠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家庭教育,更溫暖、快樂和時尚的家庭氛圍。

不過,舉國應試教育體制下,我們已經盡力去把課堂做的新鮮有趣,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每一節課,機器人教育、科學課堂、語言培訓、藝術薰陶,我們所有的努力也是為了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所以,培訓教育和公辦教育,大家都是教育,目的一樣,互為補充。

最後筆者在想說:培訓機構給全國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選項,你來,我們用心服務,你走,我們也熱烈歡送。這應該就是一位教培從業者的初心吧!

全民大討論:教育按下暫停鍵,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