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縱觀中國封建歷史的發展過程,春秋戰國時期的可以說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而秦國在當時只是一個小的諸侯國。

當時的秦國被封分封至中國地處偏遠的地區(今陝西省的西部),在當時可以說是中國的邊緣地區。從發展來看,秦國在春秋初期,一直是比較弱的的國家,加上地理位置的問題,因此一直沒有收到春秋時期其他國家的重視。

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秦國經歷了長達百年時間的慘淡經營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秦國逐漸適應邊遠地區的惡劣環境,實力也是與時俱增。

在秦文公之後,秦國經過數帶君王的共同努力,一直在謀求自己的發展,在討伐西戎之戰之中,秦國的版圖逐漸擴大,一直擴大到關中東部。

從這以後,秦國在經過長達百年的艱苦發展,佔領了關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域,逐漸實現崛起,變成西方的一個強國。

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秦穆公繼位之後,他的野心十分大,擁立晉文公以去穩定晉國局面,從而達到通過晉文公去控制晉國的目的,結果晉文公藉著秦國的力量,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最後稱霸中原,成為秦國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秦穆公在插手中原失敗之後,轉向西戎,穩定了自己後方的勢力,奠定了秦國成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在秦孝公之前,秦國經歷了逐漸衰弱的過程,秦孝公繼位之後,不滿之前秦國的衰弱,花費重大精力尋找賢臣為秦國謀求發展。

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衛鞅在秦朝十分受到秦孝公的喜愛,秦孝公為衛鞅提供變法的有利條件,讓衛鞅大力實施變法。

得到權力的衛鞅在秦國建立新的封建集權制度,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重視農業生產,實現全國繁榮的景象。

全國百姓齊心協力,以私下鬥毆為恥辱,以為國家立下戰功為榮耀,國家勢力逐漸增強,成為戰國後最為強大的國家,為統一全國的大業奠定了基礎。

嬴政十三歲當上秦王,靠著先輩們留下來的基礎,重兵出擊,逐個擊破,先後用了十年時間,最終結束了春秋諸侯割據的局面,完成了全國統一的大業。

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橫掃六國的之後的嬴政,採用三皇和五帝的稱號,稱自己為“皇帝”。

當時的秦始皇意氣風發,認為自己統治的中原地區為世界的中心,取字“中”,同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德在“三皇五帝”只上,甚至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取字“華”。“中華”由此而得名,但是“中華”二字在秦朝並沒有廣泛的傳播,那時的百姓更是將秦國稱之為“大秦帝國”。

秦朝建立起封建時期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並且稱之為“中華”,後世王朝對於此名稱在延續的基礎之上又對“中華理論”進行了逐漸的完善。

秦始皇一統中原後,取了個既尊貴又霸氣的國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到晚清時期,學者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得概念,這一概念在當時社會深入人心,成為每一箇中華兒女的驕傲,成為每一箇中華兒女所為之奮鬥的理想。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